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化>文化研究>

小学传统文化研究论文

斯娃分享

  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小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增强民族文化和价值观自信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传统文化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传统文化研究论文范文一:浅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

  【摘要】在现代文化浪潮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 ,拯救民族传统文化的呼声日益高涨。要让传统文化绵延不断,必须从小学教育抓起,特别是小学语文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

  【Abstract】Under the modern cultural wave pound at of tide, China of tradition culture gradual alignment decline, rescue race tradition culture of noise of shouting day by day upsurge.To make the tradition culture continuing have to learn education to start to grasp since the childhood, especially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education.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language;Tradition culture;Education

  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积淀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与精华,是华夏子孙的荣耀与骄傲。然而,近年来传统文化不受重视,它在国民的心中也逐渐淡化。为了让我们民族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必须提高国民意识,特别要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评议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小学语文教育提升为一个体认、感悟、传承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过程。下面将从两个大的方面对此问题进行论述。

  1.传统文化在少儿群体中面临的危机

  少年儿童是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群体,是民族文化繁荣兴盛的希望。然而,现在的少年儿童却处在一个西方文化盛行、民族文化凋零的环境中,对米老鼠、奥特曼耳熟能详,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在近几年中日韩等国共同举办的几次儿童集体活动中,与日韩儿童相比,我国少年儿童屡屡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等等劣习,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孝、孔融让梨等优秀品质荡然无存,艰苦朴素,刻苦耐劳等优良传统踪迹不见,反映出在少年儿童中文化传承的现实危机。危机四伏中,只有重视和强化小学语文教育的文化传承,才能在民族文化的建设,民族精神的培育、传统优秀思想与文化的弘扬等方面有所作为,从根本与长远上推动中华文化成为多元文化强劲中的一元。

  2.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教育采取的策略

  在诵读经典中感悟传统文化精髓。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中最具权威性的著作,在民族文化的历史传承中起至关重要的奠基和引导作用,是民族思想的来源,话语的来源甚至是民俗民风的来源,是民族文化传承最重要的载体。而熟读成诵是语文教学 的法宝,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手段。中华民族的文化自古就有注重音韵的传统,多数文化经典适合诵读,不仅可在抑扬顿挫的节奏中加深记忆、增进理解,更可从中体会到民族特有的文化美感。由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典传承悠久、内容丰富,教师应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水平,由简入繁地安排每个年级、班级的诵读内容。如低年级的学生可要求其诵读较简单的《唐诗三百首》、《三字经》、《孝经》、《弟子规》等; 中高年级的可安排其读一些稍长的宋词、《论语》等。在时间安排上可为一周一节或两节课,要求学生对所选内容反复朗读,以至熟读成诵,牢记在心。诵读过程是培养学生语言、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在诵读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感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再结合其它方式引导学生从文化经典中汲取营养,继续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道德和民族精神,可以有效地培养纯正无邪的品质,抵制不良的精神污染。

  3.穿越时空,延伸扩展,把握文化特质

  传统文化是厚重而凝炼的,往往在精巧的篇章中蕴含丰富的哲理与情感。而小学生年龄尚幼,心智发展不成熟,人生体验几近空白,诠释、理解传统文化的内蕴存在一定困难。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探究适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化特质。比如,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作品作者所处的年代,讲述作者的人生经历,把学生思绪拉到作品创作的年代及作者所处的境遇,体会此情此境,领悟其思想。再者,在本作品的基础上延伸扩展一些与此作品相类似的或相关联的文章,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其它作品中更深刻地理解本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情感。

  4.结合生活实际体味传统文化内涵

  文化不是虚无飘渺的,不是仅停留在经典中,而是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在人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要更好的体味文化内蕴,就必须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结合生活实际带领学生体味传统文化内涵。在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查询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与哪些人物相关,是否知道屈原的生平事迹,是否读过屈原的作品、了解屈原的爱国情怀,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在查询的基础上整理资料、布置作文,并以黑板报、讲故事、演讲等形式交流,还可以呤诗词、吃粽子,让学生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如果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让我们的学生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对文化传承的意义是深远的。

  开展丰富多彩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乐趣,在快乐中,无意识中学习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通过“对对子”、“灯谜”、“诗词朗诵”等形式让学生领略汉语的结构之美、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每周开设一节表演课,将传统文化的经典演绎出来,让学生在享受的表演的快乐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地博大精深。

  童年的教育对个人文化品质的形式具有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学生童年时代形成的文化烙印将影响其终生。小学语文教育只有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勇挑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担,才能在文化传承的宏伟事业中有所作为,只有加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推进文化传承,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塑造有文化底蕴的新一代,使之成为有根有源有底气的世界公民。

  小学传统文化研究论文范文二:浅析传统文化在初等教育中的体现

  论文关键词:传统文化、初等教育、课程设置、学习目标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从日本初等教育课程的设置、学习内容,达到的目标等方面着手,探讨其中所体现的传统文化教育,最终看我国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不论人类进化到何时、物质文明发展到何种程度,教育都必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健全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先教做人,然后才是做学问。

  一、日本初等教育与传统文化的结合

  (一)日本的初等教育

  日本的初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15世纪以前的日本,由寺院承担对贵族或武士的子女的社会伦理教育。从16世纪左右开始,随着商业的发展,出现了教富裕商人的子女读书、写字、计数的教育设施,这就是后来的「私塾」。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小学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在政府的奖励下,1875年,日本全国各地建立了25,000所小学(该数字相当于今天日本小学的数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开始实施小学6年、初中3年的义务教育制度。「国民的培育」,这是日本近代小学的教育目标。

  (二)课程设置

  日本小学的课程由学科、道德教育、特别活动三部分构成,几乎涵盖了学生在校的所有活动内容。教育课程按照周密的计划如周课时安排表、日课表等有序进行。各种常规活动在学年初就预先计划安排到月日,形成制度化。各学科包括国语、社会、算数、理科、生活、音乐、图画工作、家庭、体育、道德、特别活动。总之,日本新的教学大纲,在培养儿童的自己学习、自己思考的能力上,在发展儿童的个性上,在建设特色教育,特色学校上都有新的改善。

  (三)传统文化的体现

  1、道德教育

  “道德时间”是日本学校特有的一种道德教育课程,主要讲授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公德品质和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开设到初中毕业,是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这种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讲授、讨论阅读、交流、视听、角色扮演和实际锻炼等教学方法,在道德教育中发挥主渠道作用。

  日本学校中各学科教学也承担道德教育的任务。国语科培养语言的实感和尊重国语的态度,文学性的教材也要挖掘道德教育价值。数理学科则通过归纳推理等数学能力的培养,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活态度,提高道德判断能力。音乐和图画科,一方面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情操,另一方面,艺术家们的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及对生活、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会引起学生的崇敬和模仿,发挥出比抽象的说教大得多的道德力量。因此,各学科的教学已注意到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特点,有意识地进行德育渗透,发挥综合教育作用。

  2、培养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精神

  “特别活动”其目的、内容、形式类似我国的第二课堂或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如,小学的特别活动有:学生活动、学校的例行活动、班级指导;中学的特别活动有:课外学习室、学生会活动、俱乐部活动、学校的例行活动。其目的是促进学生集体意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意识,培养自主的创造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发展个性。

  3、文化建设

  通过开展摔跤柔道、剑道等国际知名的传统体育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竞争、拼博、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另外对学生进行书道、茶道、花道、雕刻、古典音乐、交响乐等传统艺术、古典文化的薰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协调等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提高道德修养水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日本初等教育的内容是整体化和序列化的,他们既有较强的统一性,又有明显的层次性,最终建立大德育的社会教育体系。大德育的概念是对学校教育的扩充,是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在内的道德教育的总称。日本文部省认为,过去过分依赖学校教育,致使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功能明显下降。从教育范围来看,社会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广泛,它不仅担负着对成年人进行终身教育工程中的品德教育任务,而且还配合学校加强对在校生的品德培养。对中、小学生都要求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积极努力、追求上进、诚实、勇敢、有责任感等基本品质。

  二、我国的初等教育

  虽然我国对传统文化教育越来越重视,不断用行政手段推动中小学开设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课程,但是面临层层升学压力的学校、学生和家长更侧重文化课的学习。以下仅以长春市某所重点学校的一周课程设置来做说明。

  一周共40学时,上午、下午各四节课,其中与小升初密切相关的课程数学8学时、语文10学时、英语6学时,其他还包括体育2学时、音乐2学时、品生(品德与生活)2学时、心理健康2学时、安全1学时、美术2学时、科学2学时,每周还有两学时的文体活动时间,所有课程都以理论讲述为主,学校到老师对不同课程的重视程度完全不同。

  值得一提地是该学校要求低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主要是以识字为目的。不可否认《三字经》是一部很好的启蒙教材,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儿童推荐的一种启蒙教育教材。在学习过程中不是简单的诵读,而是将里面的内容具体化,编成动作,通过教师示范,学生仿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儿童在识字的基础上掌握其中的道德规范,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调节适度,能身心健康地生活。有自己的目标、有理想、有勇气,有踏实地干到底的意志。重视自律精神,独立思考,具有责任感。发展个性,以求充实人生。

  三、小结

  在日本的小学,课程设置更注重学生的动手做事、集体主义的能力,包括参加家务劳动作为作业,学生自己分配午餐等。学校在举办各种活动时还邀请所在社区的人们一起参加,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地区社会进行接触。同时,学校努力扩展儿童教育的范围,例如引导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或是举办报告会等,以促进相互沟通并培养孩子们尊重人权、爱护他人的心灵。小学开始为期一个月的晨跑,要求每一个学生只穿单衫短裤在操场上跑,学校的工作做得非常细致,要求家长每天一早测量好孩子的体温,是否同意今天让孩子晨跑,从小就培养孩子耐寒抗冻。

  我国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在有条件的小学开设书法、绘画、传统工艺等课程,在中学语文课程中适当增加传统经典范文、诗词的比重,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当国家的政策明确之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如何在中小学推行与落实传统文化教育。今年初由教育部倡导的京剧进课堂活动已经在全国22所学校试行起来。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京剧进校园是为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经济发展促进教育事业进步,反过来教育进步能够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系统,每个学校可以独立自主地开发基于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也可以

  开设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课程。我们的目标是在发展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推进素质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最终培养有道德、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瞿葆奎主编《日本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0年10月 第一版

小学传统文化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传统文化论文

2.传统文化教育的论文

3.小学生传统文化演讲稿

4.浅谈传统文化毕业论文

5.浅谈传统文化毕业论文标准范文

    1453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