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电视电影>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例文(2)

秋梅分享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例文篇2

  谈动画电影《桃花源记》的艺术特色赏析

  动画短片《桃花源记》根据陶渊明的同名散文改编,该动画短片巧妙地将3D技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相结合,运用水墨、皮影、剪纸等中国传统元素给观众呈现出不一样的中国动画。2006年,该动画电影获得日本TBS电视台举办的数字作品大赛优秀作品奖,还获得中国国际动漫影视作品“美猴王”大赛最佳短片奖等。众所周知,日本动漫在全世界处于领先位置,而仅仅只有15分钟的动画电影《桃花源记》在日本动漫大赛上能够获奖,这是对中国动画产业的巨大鼓励,为我国动画产业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影片讲述了东晋年间,以捕鱼为生的武陵渔人无意间闯入一片世外桃源,较比外面喧哗、残暴的复杂世相,那里的人们过着宁静、祥和的单纯日子,他从这些朴实的村民身上,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1]但这片美景恍若梦境,可遇难求。短短的15分钟,这部动画短片利用3D动画技术模仿中国传统水墨的泼墨、晕染等笔墨意蕴,将皮影人物的动作视觉效果做到极致;影片结合许多中国传统艺术,比如工笔、皮影、剪纸、戏曲、水墨等,将传统艺术元素与民间美术融合起来,使传统艺术呈现出新的视觉效果,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

  一、 三维技术与水墨画的结合

  我国水墨动画最早出现在上个世纪60年代,水墨动画将中国传统的水墨艺术形式与动画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浓郁东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动画特点,在世界动画领域独树一帜。我国早期的水墨动画代表作有《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这个时期的水墨动画主要以单线平涂的绘画方式为主,动画中的水墨效果需要通过人工进行分层染色,制作过程复杂,表现出的水墨效果一般,动画效果缺乏流畅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动画技术不断运用于动画制作中,三维动画技术与水墨的结合使动画效果具有顺畅性、流动性、层次性,将虚实相生的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人物动作和表情上,是传统水墨动画达不到的效果,《桃花源记》就是三维技术和水墨画相结合的作品。[2]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中,场景常常是在潜移默化中引导观众对作品情感及主题的理解,这表明场景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角色表演空间,更是整体外部的时代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桃花源记》在场景造型的绘制上,采用中国画兼工带写的绘制技法,相对于传统水墨动画单一的写意造型,这样的处理既能够体现水墨意味,又有利于动画的制作生产,营造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象丰富”的场景。影片中运用传统水墨技法对桃花的形象进行突出描绘,色彩渲染呈现出静止的美,落英缤纷呈现出动态的意境,整体桃花林运用泼墨的手法进行呈现,整个画面使观众产生对桃花源的无限向往。桃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文化意象,自古以来就大量出现在各种诗词歌赋中,影片将桃花园的意境变现得淋漓尽致。影片中运用传统水墨技法描绘出了山石、林木、水流等动画背景,这些背景的形成结合了水墨画和工笔画,使背景画面若隐若现,为观众提供了对桃花源的无限想象,使桃花源更具神秘色彩。

  影片将传统艺术形式与新技术完美结合起来,这是水墨动画制作的一大亮点。传统的水墨动画制作程序复杂,需要手工绘制出动画人物、背景等元素,再进行分层染色。影片《桃花源记》中,动画所需的水墨效果都是通过电脑技术完成的,运用三维绘图软件绘制、调节水墨渲染效果,节约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还使水墨效果更加逼真。

  首先,三维技术体现了水墨流动性和变化性。影片中运用三维技术体现水墨的浓淡和景物的虚实表现出不同距离、不同方位的景色,三维构图中注重笔触的用法,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如仙境般的桃花源风景。三维技术将动画效果处理的惟妙惟肖,例如水面波光粼粼,鱼儿自由游荡,瀑布水花四溅。捕鱼人坐着小船在水中颠簸的画面最为经典,虽然只有短短的几秒钟,但是却将水花四溅、渔船颠簸的动态感形象的表现出来,银幕前的观众似乎可以感受到水花飞溅到脸上的感觉,画面真实、顺畅、流动,这是三维动画技术的效果。

  其次,动画镜头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三维动画技术的运用使动画镜头具有运用空间和纵深空间,这是传统水墨动画不具备的。三维动画技术将故事发展空间更具立体感,画面镜头的展示空间范围就更广,镜头运动的空间范围也更加广泛,使画面具有层次感和动态感,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衔接也十分流畅。例如影片中捕鱼人在通往桃花源的山洞中缓慢前进的画面中,画面展现了不同方位、不同层次的感觉,甚至是捕鱼人在前进中的弯腰、摔跤、爬行等动作画面都具有流动性,不同动作之间的镜头转换设置的真实合理。[3]最后,三维动画技术具体展现了人物细节,例如人物在走动中身上配饰的晃动,胡须、头发的飘动,身体部位的运用等细节,三维动画技术都表现的真实具体,通过动作细节变现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二、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桃花源记》中表现出许多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文化元素,例如工笔、写意、水墨等绘画表现手法,还有皮影、剪纸、戏曲等民间美术形式。这些传统中国元素通过高科技融合到影片中,没有丝毫生搬硬套的感觉,而是与影片的意境和内涵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桃花源记》中角色造型的艺术元素几乎都源于民间美术,如像敦煌壁画、门神画、古代青铜器装饰艺术、剪纸等,以及中国戏剧里的一些元素,以简练的线条配以民间绘画中常用的红、绿、青、白、黑等色大胆创新,采用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对角色造型进行大胆的平面化、艺术化、戏曲化的综合处理,用脸谱的形式塑造出形神兼备的皮影人物形象。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源于“桃花源记”的故事本身已为人们所熟知,脑海里沉淀了太多的想象,过于写实的人物形象刻画反而会使想象的潜力大打折扣。富有装饰趣味的皮影风格,造型简洁、色彩鲜艳、纹样朴实,具存民间艺术情趣和浓厚的农村乡土气息,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影片积极借鉴民间传统文化和美术元素,为影片的成功提供了天然条件。[4]

  首先,皮影是这部动画短片中人物塑造的重要方式。

  皮影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还包括戏曲、绘画等设计内容,皮影在人物塑造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影片中的皮影人物塑造上采用强烈的色彩反差,强化视觉效果,例如身形干枯如柴的渔夫、严刑逼供的酷吏等皮影人物色彩属于暗色系,而桃花源中热情好客的妇女呈现暖色系,表现了桃花源中一片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任务刻画上运用简单的色彩,平涂着色,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华丽剔透。影片中的人物制作遵循皮影的平面化特点,人物以侧脸、侧面的形式展现给观众,这样能够使人物动作、交谈等整体、局部动作刻画的更加生动,表现出故事的真实性。影片中的皮影人物在进行转身的时候运用三维技术,使人物动作更加连贯顺畅,避免传统皮影表演中动作不连贯的弊端,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新鲜感。CG技术下的皮影在表现上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之,它通过不同皮影造型之间的层次感和人物转身时的痕迹在重现着真正皮影戏的效果,而皮影的动作则更加活灵活现。[5]影片中人物造型上借鉴了皮影对戏曲脸谱和服装的融入贯穿,将动画中人物的脸部制作上加入戏曲中的脸谱,按照生、旦、净、末、丑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每种戏曲脸谱所代表的人物性格与影片中的人物性格相符合,增加了皮影动画的戏剧性。

  其次,影片场景的绘制上运用了工笔与写意相结合的绘画技法。

  画面中既有笔法工整细致的线条刻画,又有潇洒粗放的写意部分,这两种不同的笔法形成视觉效果和情感的鲜明对比,给观众营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效果。影片《桃花源记》前半部分中对于现实世界自然环境的绘制,大部分运用写意的表现手法,例如山石、破败的村子、茅草屋等,这部分景物运用潇洒粗放的写意手法,表现出现实社会中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凄惨。影片后半部分的景物绘制上,运用工笔为主、写意为辅的表现手法,工笔画线条细腻流畅,影片中对于工笔画的运用具有隋唐绘画艺术的效果,例如捕鱼人来到桃花源深处,影片对于捕鱼人眼中的桃花源景象运用泼墨和晕染的绘画方法,而近处的桃花运用工笔细刻的绘画方法,桃花源中居民房屋中的家具、墙饰等是画面中浓墨重彩的部分,桃花源人宴请捕鱼人的情节中,红色的餐桌和丰盛的佳肴以及屋子中家具、装饰的色彩鲜艳,对比强烈,使影片具有浓厚的民间艺术风情。[6]

  三、 古典民族音乐与情节发展的融合

  动画影片《桃花源记》背景音乐和剧情配合得很好,背景音乐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时而紧张,时而散漫,古典音乐使影片具有独特的民族韵味,人物配音也相当到位。观众欣赏着优美的古典音乐,听着到位的人物配音,看着通过水墨、皮影、工笔等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和三维动画技术相结合的画面,使观众仿佛置身在亦真亦幻的桃花源中。

  动画影片的开头部分,运用悲伤的音乐将观众带入到剧情中,使观众感受到捕鱼人生活的现实世界的残酷。在影片进入到渔夫遭官吏毒打的情节时,音乐也开始变得慷慨激昂,节奏变得紧凑有力。当渔夫获救,刘子骥与官员对话的剧情中,背景音乐停止,这也暗指渔夫的命运开始改变,是剧情发展的转变阶段。之后影片的音乐随着剧情发展的而变化而变化,时而紧凑,时而低沉,时而欢快,这部动画影片中音乐的运用恰到好处,音乐与情节的发展,音乐与人物心态和情感的变化相结合,使整个影片充满浓重的古典艺术气息。影片中的古典音乐运用了我国传统的乐器,例如二胡、古筝、锣鼓、笛子等;在需要节奏感的时候也运用电子乐进行烘托,不同的乐器给人以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影片中二胡将悲伤的气氛展现的淋漓尽致,而锣鼓乐器则将欢快喜庆的气氛展现出来,影片放大了这些乐器的听觉感应,不同的情感借助不同的乐器进行表现,形成视觉与听觉之间的统一,使观众更好的融入到影片的情节和氛围中。《桃花源记》中对古典音乐的运用为我国动画电影配乐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结语

  《桃花源记》通过短短的15分钟,将晋朝百姓困苦的现实生活和理想的大同社会进行比较,表现了人民对没有战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该动画短片巧妙地将现代动画技术与中国传统艺术元素相结合,运用水墨、皮影、剪纸等中国传统元素给观众呈现出不一样的中国动画,使观众享受到影片带来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李杰.中国动画的“本土特色文化”之困[J].大众文艺,2015(9):196-198.

  [2]郭舒婷,高伟.中国传统文化在三维动画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4(89):157-158.

  [3]刘海燕,薛颖.中国动画电影美术造型的特征与原则[J].芒种,2014(2):219-220.

  [4]员巍.三维虚拟交互技术在水墨动画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4.

  [5]李奇辰,史启新.当代国产动画发展现状及改良刍议[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11):145-146.

  [6]汪成龙.以《桃花源记》为例看当代中国水墨动画[D].合肥:安徽大学,2012.

猜你喜欢:

3261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