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音乐的论文精选
下面是关于电影电视的论文,欢迎借鉴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百花齐放的音乐魅力
德彪西的音乐是法国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之一。在此之前,古典主义时期强调的是纯音乐,而浪漫主义时期强调的是个人情感和主观意志,只有到了德彪西的年代,这种带有标题式的,用音乐去扑捉事物瞬间情态的新的音乐风格,才耳目一新的出现在人们面前。
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分两册共24首,是他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作品《德尔菲舞女》是德彪西在欣赏希腊浅浮雕的艺术过程中产生的创作灵感,曲中带有萨拉班德的舞曲风格,十分庄重,犹如在古希腊重要的仪式上的带有极强礼仪感的舞蹈场面。
一、曲式结构
第一部分:a(5小节)+a1(5小节)。两句是对仗非常工整的并列句。1-2小节的中声部出现主要动机。这个动机中附点的节奏型成为了贯穿全曲的核心, “庄重气氛”蔓延全曲始终,成为这首作品的一个重要特征。
第二部分:b(11-14小节)+c(15-20小节)。11-12小节是新材料、出现b动机。
第三部分:d(21-14小节)。d部分:从21小节开始,旋律声部加上伴奏声部实际是大三和弦,旋律声部呈现的是阿拉伯式自然音阶。
coda(25-31小节)
从这部分可以看出,德彪西在属主进行中,应受十九世纪末瓦格纳等人半音化和声的影响。在演奏中,应当注意29小节的f力度的主和弦,要有饱满的声音与充分的时值,这个出乎意料的强音也在此处重申了整曲仪式般的气氛。
整首作品结构清晰,短小却丰富,和声变化多样,德彪西用这短短的31个小节将对希腊仪式舞蹈浮雕的印象表现的淋漓尽致。无处不体现出德彪西特有的音乐风格和天才的音乐创作。
二、演奏家对部分乐曲处理的比对
演奏家对于乐曲的处理千差万别、无处不在,本曲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并列的句子,对于乐曲中这种相同或者近似的段落,每位演奏家在演奏时都会做出不同的诠释,以下是演奏家们对于这一部分做出的不同处理:
德彪西:a1明显强于a,4-5小节是用音色变的更加纤细的方式表现pp的效果,区别于1-3小节的较为集中结实的声音。a1中声部的主题出现时,声音更为厚实,并且将还原B音明显轻于前音的方式来突出这一和声变化。
科尔托:高音十分突出,重复的两次主要动机都做了减弱的处理,感觉音乐往下走。 连续和弦下行的速度明显比其他要紧凑,并且演奏家将a1的和弦全部以分解琶音的方式演奏。演奏者对于旋律的表现热情并附有表情,声音扎实。
吉泽金:声部的感觉明显,主题声部突出,在a1段时尤为明显。a1段的表情比a段夸大。连续和弦下行以亮出高音的星星般的音色区别于其他较为厚重的附点音符的庄重表现。整体感觉音乐的表现有节制,有宣泄的表情却不过分。
米凯兰杰利:声音十分圆润、十分有控制。十分流畅。十分注意句子与句子的联系,并在句子的结尾作有一定的放慢,充分的表明句子的结束感。两个并列句子的处理十分简明,没有多余的过分的处理。
傅聪:对于中声部的旋律十分突出,极力的表现旋律的级进感。到第三小节,附点节奏时速度比前面略慢,到连续和弦下行的地方又回到十分流畅的速度。第二句的声音整体要比第一句厚重,特别在渐强处做的比第一句要更多。
三、对录音版本的分析
这些演奏者们无疑都是最著名的钢琴家,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表现方式各异,都有较强的个性,并同样有着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和对德彪西音乐的深刻诠释。他们的演奏充满了闪光点,随处可见演奏者的智慧和超群的才能。然而,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楚的看出,虽是这样一首短小的作品,但演奏家的诠释却各不相同。
首先要提到的是德彪西自己演奏的版本,这个唱片是用纸卷钢琴录制的。作曲家自己来演奏自己的作品,十分值得后人参考与研究。德彪西演奏这首作品大致是在1904年,他42岁的时候。正处于他事业的高峰期、作品的高产期。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在感情方面,也正是这一年,离开了他的前女友莉莉和艾玛在一起。在这样一个事业顺利、爱情也出现新鲜感的时期,德彪西的演奏显得更加自信而充满智慧。同时他对于事物完美甚至苛刻的追求,也让他的演奏显得极为细腻精致。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彪西在演奏这首作品时,将25小节最后一个和弦弹高了一个八度,并且力度处理比前面p的音量更突出(强),可能这样做是他的想表现pp意境的另一种方式,也充分证明了对自己作品演奏的自信和即兴性。
科尔托的演奏在这几位演奏家的演奏中可以说是另为一类。科尔托有着部分法国血统,受到法国文化的影响,同时他作为身处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大钢琴家,深受浪漫主义时期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他对德彪西作品的演奏不但带有一个法国人的理解,而更多的体现出浪漫主义时期的思维理念,带着许多浪漫主义的思想与情趣,在其演奏的印象主义的音乐中清晰可见其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因此他的演奏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带着极强的个人情感和热情。他的演奏比较突出和弦的高音, Rubato的自由伸缩速度随处可见,并且非常注意旋律的表现,很多地方显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浪漫主义钢琴家。
吉泽金的演奏速度是在几位演奏家中与德彪西本人演奏速度最为接近的一位。由于唱片的音质已经非常好,因此可以清楚的听出来他独特灵动的指触和微妙的音色变化。由于他独特的德国音乐文化的背景,和在德国受过的正统的音乐教育,使是他对于作品的诠释十分严谨并且十分讲究分寸,甚至使人觉得非常“严肃”。
对声音的无止尽的追求,可以说是米凯兰杰利的特点和个人追求。由于小时候学习过小提琴和恩师安佛西老师对他的指点,他竭力追求在钢琴上的避免敲击的音色,并且借助小提琴的歌唱性的音色,力图将演奏出更加圆润、富有弹性内质的声音。由于意大利的气候与文化给他带来的影响,他弹奏出的声音还时常让人感觉是金灿灿的、明媚的,正如意大利迷人的阳光。他的演奏十分的投入,在演奏时他一般只考虑自己的情绪和感觉,表现十分简洁,没有更多多余或者夸张的表演,听他的演奏会有一种“琴人合一”的感觉。他的音乐中没有对命运的哀伤与抱怨,只有对音乐、对艺术的执着与膜拜。
傅聪先生演奏的德彪西,我认为是一种全新的诠释。他深厚的美术鉴赏能力和已经深深渗入到每一个细胞的中国文化背景刚好被用来诠释德彪西的作品。在他演奏这首《德尔菲的舞女》时,我们可以清楚的听出他的演奏对于五声音阶等带有东方色彩的段落十分的敏感,同时由于他对于中国古典诗句等文化的了解,是他用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来对音乐的结构进行诠释,在这样一首短小作品中,他能够演奏的如朗诵诗句般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
四、结语
本文加入了较多的录音版本的分析,笔者认为,分析版本的意义在于,我们通过了解这些版本能够丰富我们的鉴赏视野。在长时间欣赏一种版本时,常常会出现审美饱和的现象。欣赏不同版本,才可以比较各个版本之间的良莠差异。而正因为丰富的演奏、录音版本的出现,音乐才有其魅力。对于演奏者,分析演奏、录音版本的意义在于,了解他人的风格,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进而提高自己的演奏品味。在欣赏与思考的过程中慢慢找寻到自己的演奏风格,才能让自己的演奏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音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