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音乐>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

秋梅分享

  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过程隶属德育教育的范畴,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篇1

  浅谈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蕴含的德育功能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中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德育功能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素质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师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他们应该把德育意识与教育完全的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并从自我做起,给学生树立德育行为的良好典范。

  一、目前音乐德育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

  音乐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懂得作为教师“育人”是第一位的,懂得德育的重要性。但是,音乐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音乐课的设计及教学形式、手段等方面研究得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专业素养,如何将音乐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中的美。而对于如何利用音乐素材、音乐活动、音乐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研究得比较少。音乐教师总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的行为,是班级行为,是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校长、主任的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品质、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关注不够。

  同时,音乐教师是在学校总的德育建设和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主体之一,与学校的语文、政治科目的老师相比较总是显得很乏力,这样就容易造成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的现实。

  (二)音乐教师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不够

  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音乐教育的依据,在教材的编排上体现了知识性、审美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原则,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教育性原则,即利用教材内容、思想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其实这就是德育功能的体现。

  音乐教师相对薄弱的德育意识造成了对挖掘德育素材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素材是掩映在音乐知识、歌曲、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音乐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唱歌曲、欣赏音乐名曲,流于形式的音乐实践,而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去挖掘整理德育素材,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利用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对德育观念的认识出现偏差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被赋以更高的历史使命,几乎所有从事音乐教育的人都在研究音乐教育与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等等。尤其是有人认为美育可以替代德育,其实这是不妥的。美育和德育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但并不能相互替代。首先,从性质上说,德育和美育都属于人文教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作用于人的心灵,都有价值导向,人文导向的作用,共同引导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德育是规范性,在规范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美育是熏陶、感发,在感发中对人的精神起作用。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面,而美育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对于人的精神层面,德育是无能为力的。其次,从社会功能上说,德育主要是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美育主要是着眼于保持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健康。因此用美育替代德育不妥。

  二、结合以上所列的问题,我们应该寻找出问题的根源

  1.音乐教师没有将自身摆放到应有的主动参与德育教育的位置。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采取回避、避重就轻或事不关己的态度,体现出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思想认识不足。

  2.学校的管理层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是个大的育人环境,每位教师都是德育的施育者。虽然学校管理层对教师都提出了德育要求,但对教师实施德育过程的指导和调控不力。同时,学校在环境的布置、德育资源的购置及管理、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做得不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剖析,分析不足;从思想意识上、工作态度上、工作方法上查找原因,增强德育意识,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德育执行能力。

  2.老师要学会得机得时把德育教育灌输给学生们,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要记住一点,只有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方式感兴趣,他们才会记得牢,学得透。

  3.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结合音乐教育教学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歌曲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在欣赏教学中体现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在音乐实践中体现集体主义等等,同时要深入地研究适合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育教学最怕的就是死搬硬套,所以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地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意,并不断提高他们自觉教育的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独特的。音乐本身的意义就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据此,教师应该根据音乐原有的魅力,优雅的旋律、舒心的节奏、清脆的音色等等所幻化出来的意境,引导学生步入其中,在用心去感受的同时,感悟着歌曲所抒发的美好情感。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下,理解美、感受美、欣赏美。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们学唱《国歌》的时候,不能只是教会他们怎么唱,就算完成任务,而应该结合当时的国情以及创作背景。多个“前进”前赴后继而出,再现当年我们的英雄烈士们保卫祖国山河的伟大壮举。呐喊声急切而有张力,准确地表现了歌曲本身要传达的情怀。当你带着这种渲染氛围去演唱,那种严肃、自豪、真挚都会表达的淋漓尽致。又如,《在老师身边》这首歌曲,它要表达的就是难舍难分的师生情,所以歌曲偏重于抒情性和叙事性,恰当运用二拍子的节奏,情深意切。“虽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整个身心都沐浴在那种犹如母爱的关怀,温暖舒适。这就是艺术美感,在我们用心感悟的同时,给我们的熏陶、感染与教育。

  4.学校加强并重视教师的德育工作,建立可行的评价体系。以便学校对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相应的参考依据。

  做人师,必先为人师表。对于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足够的耐心、独到的审美,这些都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在从教师自身来说,衣着、教态、语言与激情,配上优美琴声,娴熟指挥,工整的板书,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对于艺术,对于美的看法。因此教师必须从最基本的自我做起,做好师德、师恩。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杨东平.音乐教育我们有话要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篇2

  论小学教师德育教学

  【摘要】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

  【关键词】德育;自我教育;个性教育;主体;教育活动;乐于接受

  前言: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关键。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教育的关键是要将学生成为德育主体。德育往往是旗帜鲜明地提倡或反对某种观念或行为。学生生活环境除学校还有社会和家庭。在很多时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学校的教育不可能完全预想和控制,支配学生行为的是其道德的判断能力。道德判断的发展是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发展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1.热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必须有老师的“大”爱来呵护学生的成长。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教育根植于爱,爱心是打开小学生心扉,开启小学生道德和智慧,塑造小学生美好人格的金钥匙。在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民主宽容、公平无私、刚柔相济的教师面前,小学生会觉得自由愉悦,与教师心灵相通,情感交融,小学生会亲其师,信其道。面对升学竞争、面对分数第一的教育现实面前,老师一碗水端平,赏识好学生,喜欢“坏”学生。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倾注自己的全部情感,换回学生真心的拥护和爱戴。对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更要持宽容的态度,不厌弃,诲人不倦,耐心帮助,期待进步。爱学生就不会发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事情。

  2.理解是热爱学生的基础

  理解学生就是要走进学生的心里,洞悉学生的喜怒哀乐,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适应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理解学生就是不用成年人的眼光看学生,教师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学生的需求和期望;理解学生就是不对学生的所作所为求全责备,而是对学生的一点点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的学习或者生活出现困难时及时送上精神和物质的援助。教师真正理解了学生,在学生学习成长中出现困难时给予理解和帮助,就能化解学生一时的焦虑和胆怯,学生也必定会把教师视为自己永远的朋友。

  3.尊重学生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

  小学生是公民,他们有一定合法权益和人格尊严。尊重学生首先要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价值,也就是承认学生作为“人”的一种文化存在,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蹲下来跟学生说话”,要少一点教育者的威严,多一点慈母般的温和;少一点公众场合的批评指责,多一点两人世界的情感交流。要满腔热情地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尊重学生还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彻底改变教师主宰课堂的现象,使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要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给他们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自己安排学习时间的机会。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交往,才是真正的平等交往。

  4.言谈举止的榜样示范是师德的具体表现

  黑格尔说“教师是孩子心中最完美的形象”。模仿是小学生良好学习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途径,教师的“偶像”示范作用影响学生的一生。学校里的小学生、小事、小节,必须用教师的大德来哺育和感染,才能培养出参天大树。因此,无论是数学教师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语文教师的听说读写,美术教师的画画写写,体育教师的蹦蹦跳跳,音乐教师的唱唱笑笑等等,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应当成为楷模。一是仪表示范,教师随时随地都要给学生留下端庄的仪表、朴素干净、整洁大方的形象。二是语言示范,脸上表情写满了一个人的情绪。我们工作对象是有生命、会思想的孩子,教师应时时要以饱满的情绪、高涨的热情去感染每一个学生。三是性格示范,教师良好的性格是积极的教育因素,性格是身教的重要方面。教师对现实生活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热爱生活、尊重他人的品格。教师有稳定的情绪,有助于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教师坚韧的意志,有助于学生形成坚毅的品格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四是行为示范,教师的行为应充分表现其教育性,在讲课时应体现语言美,操作时表现出协调美,板书时表现出文字美,教态中展现气质美,运动、劳动和其他活动中的动态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五是人格示范,学生是教师的镜子,教师的人格时时处处影响着学生。教师要做到诚实守信,求真求直。要按照我校的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学生能做到的,教师必须做到。凡是答应学生的事情一定保证做到、做好,决不失言。

  小学教师的事业就如同泰戈尔说的: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小学教师就应像那最早露出泥土的一片嫩叶,在点点滴滴中体现教师的高尚师德,促进学生的发展成长。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篇3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德育

  【摘要】音乐教育的真谛是以音乐为手段,以育人为宗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从纵情歌唱、静心聆听、器乐训练、合作交流、师者形象等多种途径进行,从而对小学生的精神起着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培养他们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自律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歌唱;欣赏;器乐;活动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整体化的音乐教育中,以音乐为主体,智育为脉络,德育为灵魂,把德育、智育、美育融为一体,有机的结合起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善良高尚,旨在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作为音乐教师,应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使其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让学生做到终身受益。

  那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哪些有效途径呢?和新课程一同走来,我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做了以下方面的尝试:

  1.纵情歌唱,自在娇莺恰恰啼

  歌唱是人类本能的表现手段,它可以把孩子从音乐艺术始发点引向宏伟的艺术殿堂。歌唱是学生直接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表达情感的理想途径,是实践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领域。然而,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认真备课,悉心对作品进行深刻地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总之,只有引发学生与歌曲的共鸣,才能尽情歌唱。我在日常音乐教学中有以下有效途径尝试:

  1.1 故事渲染,熏陶情感。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顽皮的杜鹃》,边听音乐,教师边讲述孩童在美丽的山林中与顽皮的杜鹃相互欢乐嬉戏玩耍,充满童趣的情景。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让学生感受到杜鹃声声地在青山翠谷之中回荡不息,感染那连绵不绝的快乐。

  1.2 配乐朗诵,激发情感。

  配乐朗诵激情法是一种创设意境,以想象为主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例如,教唱歌曲《摇船调》时,将学生分成两部分,在一段优美、宁静的乐曲中,让一部分学生问“什么圆圆在呀在半天……”,一部分学生答“月光圆圆在呀在半天呀……”学生的思维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学生学会了歌曲,并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内涵。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2.静心聆听,情到深处自然浓

  音乐欣赏活动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强有力的手段。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文化瑰宝。故而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文化的自豪之情,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口笛独奏,其主旋律取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乐曲有开始由口笛奏出起伏舒展的旋律,富有苗族音乐特点的同音大、小三度交替的音调,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春色晨景。从而让学生聆听到了山林中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看到了一幅秀丽动人的图画,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无数事实证明,音乐欣赏活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传统,能发挥不小的作用。有些学生在欣赏了中国民族音乐之后,深深为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多姿多彩的乐器门类、扣人心弦的乐声所打动。他们从音响中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作为华夏子孙是值得自豪的。

  3.课外觅味,采得百花成蜜甜

  《大纲》指出:“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育的组成部分。”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发挥音乐的创造性,锻炼音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帮助学生更好的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心目中有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乐于友好交往与人为善。

  3.1 课外练,人中人。

  音乐第二课堂能满足学生好动、求乐、爱美的要求,他们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有着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愿望。如鼓乐队、合唱队的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和珍惜集体荣誉、严守纪律的良好品质。例如,在鼓乐队的训练中,教师要经常让学生去感受整体声音的协调性及和声效果所带来的美感,感受到整体的凝聚力,认识到自己是整体中的一员,必须服从整体。并经常通过对比,提高鉴赏力;通过练习,获得美的声音;通过刻苦努力地训练,使学生知道,美的声音是通过不懈努力换来的,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3.2 校外曲,情中情。

  进入二十一世纪,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尊重教材的前提下,适当选择健康,有意义的歌曲用于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滋润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爱心。例如,学唱卡通片《西游记》中的主题歌《猴哥》时,让学生先自由说说对孙悟空的认识。孙悟空,家喻户晓,孩子们对他的来龙去脉了解得十分透彻,“五行大山压不住你,蹦出个孙行者”,“拔一根毫毛,吹出猴万个,眨一眨眼皮,能把鬼识破”……教师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孙悟空不畏艰难险阻,心地善良,具有正义感的品质进行深入感知,用心歌唱,自然,这样的歌曲对孩子心灵的撞击和震撼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上述证明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具有不可小视的重要作用,它能够更加有效地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思想品格等方面对学生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寓教育思想于教学之中,培养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一切美好事物,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深入挖掘出音乐歌曲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作用,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审美趣味,使学生们一个个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努力吧!在学校这块净土上播种美好的种子,相信经受风雨的洗礼后,终将“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

3329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