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战略中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管理会计尤为重要,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企业战略中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企业战略中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篇1
近年来,西方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突破以提供货币性信息为主的传统管理会计框架,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引致这些信息产生或与之相关的更深层的活动或领域,从而大大拓宽了管理会计研究的范畴。业绩评价指标从财务业绩指标向非财务业绩指标的发展,控制技术从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方向的发展,计量单位由货币计量发展到计量质量、速度、弹性、革新和改良速度等多重属性计量,都反映了管理会计的这一发展趋势。本文试图对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Time Management,Tmman)作初步的探讨和归纳,旨在引起学术界同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研究,以利促进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一、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
管理会计主要是通过作业成本计算(ABC)和作业基础管理(ABM)来进行时间管理的。ABM是ABC的进一步发展,它主要是为应对适时生产系统(JIT)对管理会计提出的严峻挑战,以ABC为基础和中介,利用大量的非成本尺度(Noncost Metrics)将ABC与产品设计、时间优化、柔性管理(Flexible Management)和JIT等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联系起来,借以改进和完善企业作业链,优化企业价值链,最终达到降低作业成本、增加顾客价值的目标。ABM认为,一切作业耗费的资源大多数可以转化为时间来表述,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比如,工资实际上就是企业为取得劳动时间而支付给工人的报酬等。因此,ABM使得管理会计认为,要加强成本管理就必须运用时间优化原理进行时间管理。
ABM认为,一项增值作业的前提是在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时间内进行的。因此,作业的增值性分析,必然涉及到作业的时间效率分析。任何产品在适时生产系统中自收到客户发出的订单开始,到客户收到产品为止(即客户响应时间),大致由收到订单的时间、产品设计时间、准备时间、加工时间、检验时间、运输时间、等待时间和储存时间等八种具体时间构成。其中,只有加工时间和检验时间属于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时间,其余均为不增加产品最终价值的时间。因此,ABM关于将作业区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的原理,可以进一步表述为:客户响应时间=增加价值的时间+不增加价值的时间。
管理会计通过对客户响应时间的各种具体时间构成进行事前规划,通过使用条形码(Bar Coding)技术对各种时间要素进行事中计量(比如,可将条形码贴在一个元件或一件产品上,在每一道工序开始和结束时对其进行读取。读取条形码的时间差,就是每道工序的生产时间),通过编制循环时间报告表或循环时间控制图对各种时间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适时报告,通过计划时间与实际执行时间的对比进行时间的诊断与分析,就可全面掌握各种具体时间的增值性及其效率。
在此基础上,管理会计可进一步通过ABM和ABC,利用这些时间数据来确认存在的问题、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重点改进的方向。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作业分析(Activity Analysis),ABM可以确认非增值作业,在此基础上采取措施降低甚至消除一部分客户响应时间,进而降低甚至消除一部分非增值作业的成本。ABC则既可通过确认那些耗用时间和资金的非增值作业来帮助降低客户响应时间,也可通过持续改进(Continuous Improvement)来提高增值作业的效率。所以,当增值作业的效率被改进或当非增值作业被消除时,生产时间及相应的成本就会随之下降。
二、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
管理会计认为,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企业战略管理是为适应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而发展起来的管理思想,它从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入手,借以确定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并在必要时进行战略调整。战略管理思想认为,企业要想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企业战略。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安德鲁斯认为,企业战略是企业的“目标、意图或目的,以及为达到这些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方针和计划的一种模式。”显然,企业战略只是解决了企业发展的目标和计划问题,要全面实现企业战略,还必须将战略目标、战略计划与员工的具体日常工作联系起来。在管理会计中,非财务业绩评价正是作为链接企业战略和员工的具体工作的纽带而出现的。
所谓非财务业绩评价,是指在现行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非货币量度指标衡量和考核企业在客户、服务、作业、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和市场战略等方面的业绩的方法。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设立,必须充分结合公司的目标、使命和发展战略。这是因为,一个评价和考核指标应该激发什么行为和这个指标将激发什么行为等问题,都直接与公司的目标、使命和发展战略有关。显然,只有全面权衡了各个指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每个指标可能的行为导向等因素之后,才能科学地确定评价指标,引导和激励员工作出企业期望的行为选择。
另一方面,根据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思想,企业必须针对不同的岗位设计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以便将员工的注意力引导到他们能够控制的日常业务上,从而克服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不易与员工本职工作直接相联系的不足。因此,非财务业绩评价既是实施企业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监控和评价战略业绩的重要手段,又是使员工清晰地将自己的日常工作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联系起来。非财务业绩评价方法涉及到大量的时间评价指标。
三、时间是反映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的综合指标
管理会计认为,循环时间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指标。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缩短循环时间或提高顾客反应速度,就可增加企业销售数量或降低成本费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从而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当企业努力缩短循环时间的时候,许多原来被时间所掩盖的问题就会自动暴露出来,特别是库存问题、质量问题、瓶颈问题、协调问题和供应的不可靠性问题等。譬如,当存货的库存时间很长时,企业的循环时间也必然随之加大;储存时间长,也意味着库存增大;库存储备充足时,物料或加工过程中的缺陷只有在其后很久才会被发现;当该批存货的缺陷在耗用中被发现时,可能整批产品都需重新返工,甚至报废,这将进一步延长企业的循环时间。
显然,库存、质量、对顾客需求的反应速度使得资金占用成本、机会成本、废品损失、管理成本、市场份额和销售收入等等都隐藏在循环时间之中。所以,循环时间的改进必然要求简化和缩短工作流程及路径,时间的改进也经常同时引起质量和生产率的提高。由此可见,时间管理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与效益的关键,企业掌握了它就等于牵住了生产经营的“牛鼻子”,就能“纲举目张”,事半功倍。因此企业战略管理使得管理会计要求把改进循环时间看作是企业的所有工作质量改进过程中的一个主要中心,要求所有的目标、工作流程设计以及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包括对循环时间的度量和控制。
综上所述,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认为,时间是一个重要的成本动因,时间管理是实施企业战略的重要手段,时间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的综合指标,因而管理会计必须对产品寿命周期、新产品开发时间、客户响应时间以及其他有关重要循环时间指标进行科学的计划、计量、控制与评价。笔者认为,西方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对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值得我们结合实际加以研究借鉴。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S.卡普兰,安东尼。A.阿特金森,著。吕长江,译。高级管理会计[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618
[2]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杜,1999.450-463
[3][美]Charles T.Horngren,等著。许秉岩,等译。管理会计教程(第10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79
[4]余绪缨。管理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419
企业战略中管理会计的时间管理观篇2
浅谈管理会计中时间观念的应用
论文 关键词:管理 会计 时间观念 时间成本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对时间观念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阐释,尤其是现阶段时间成本,时间收益等概念应用的详细分析,提出其应用价值。并同时指出时间观念在我国管理会计实务中应用的不足,为其今后的实际应用提出改进建议。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各种内部控制制度提供管理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尤其是为做出最佳经营决策和提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用的方案和资料。一般来说,会计研究总是滞后于 企业 管理理论、方法的改进,只有企业管理理论在实务中应用后,会计界才会寻找一定途径将其在会计实务操作中加以列示、展现,进而为管理的改进提供依据,促使其不断创新。目前,随着“时间”观念在 现代 企业管理理论、实务中受到重视并实际推广应用,管理会计界也展开了一系列以时间观念为对象的研究,为时间观念在管理会计决策、评价、推广中的有效性提供途径。
一、时间观念在管理会计中应用的历程
其实,管理会计从一开始就引入了时间观念,只是没有将时间作为财务指标核算,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会计的 发展 始终是和成本的核算相连,所以大多时候我们又称它为成本管理会计。从管理会计的发展阶段,对成本的不同处理方法,或不同的成本概念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时间观念的踪迹。
19世纪初期到20世纪40年代的标准成本系统中,制定各种人工、费用标准时,已考虑到必要的间歇、停工时间以及不可避免的废品需耗用的工时。直接人工工时标准的制定通常以“时间与动作研究”为基础,并同时考虑学习曲线理论,把工人工作时间长短与工作熟练程度加以联系。把人工工时,机器工时,或者工时费用分配率结合进行差异分析,使我们看到时间观念应用的影子。
在决策性管理会计阶段,出现了许多成本概念,比如其中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等,也都考虑了时间因素。机会成本是指选择一种行为而放弃另一种行为时所牺牲的潜在收益。考虑上大学问题,上大学的四年时间应当是有价值的,它的机会成本应当是为上大学而放弃参加工作所可能带来的收入。机会成本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隐性的,不体现在企业的任何账簿中。而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的,不可能通过现在或未来的决策加以改变的成本。也就是说,沉没成本相对未来的决策是无关的。可见沉没成本概念也体现了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观念。
而当代管理会计的新发展中,更是对时间因素倍加重视。时间的竞争是在满足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的即时顾客响应,时间的节省有助于成本的节约和质量的提高。传统的作业成本法(ABC)考虑到了各个成本动因花费的时间。控制未来成本的方法,如产品生产周期成本、供货周期成本等都从各环节要求尽量缩短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时间。而适时制(JIT)更是把时间视为至宝,不允许一丁点儿浪费,管理会计研究出“适时制下的非积累性成本法”或“反冲成本法”等纯粹为JIT服务的成本 计算 方法,将时间的节约(同时也是成本的节约)应用的淋漓尽致。
此外,时间成本、利益速度、时间评价、时间收益等,都是近几年提出的与时间有关的管理会计新概念。将在下面作部分介绍。
二、现阶段管理会计时间观念的主要应用
现阶段时间观念的应用主要是时间成本概念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中的应用,以及时间收益等在企业相关决策中的应用。
(一)时间成本概念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一般人都会认为传统作业成本法(ABC)是管理公司有限资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然而,当实际推行时,面对不断攀升的成本和员工的不满,大多企业都只能半途而废,这是造成管理会计理论与现实脱节的原因之一。
2005年1月,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Acorn系统公司创始人及董事长史蒂文·安德森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一文中提出了时间动因概念及其运用的效果。它将传统作业成本法中的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进行了统一,用时间动因作为统一的度量工具,对成本进行分摊,这使得作业成本法在实际操作中的难度大大降低。
时间成本是与企业时间压缩活动相关的必要、合理支出,是为满足客户或市场时间要求而增加的费用,以及未能满足其时间要求所发生的损失。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是以时间作为分配资源成本的依据,基于公司管理层对实际产能和单位作业时间消耗的可靠估计,来计算单位作业应分担的作业成本的成本计算方法。
其核心是在ABC的应用中嵌入一个“时间等式”,以最基本的业务流程耗时量为基数,列出各种复杂情况下所需追加的工时,并据此按照具体情况改变每一项具体作业所耗时间的估计数,从而降低划分作业的难度与工作量,使之更具实际操作价值。对于每一类资源,公司只需估计出两个参数:一是单位时间所投入的资源能力的成本,或者称为单位时间产能成本;二是产品、服务和客户在消耗资源时所占用的单位时间数,或者称为作业单位时间数。两个数字相乘,就可以得到完成某项作业的成本,即成本发生因素的单位费用。
相对于老的作业成本法,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简化了公司的作业成本财务核算系统,避免了传统作业成本法把时间浪费在讨论本来主观性就很强的时间分配比例问题上。按照这套方法, 管理人员可直接估计每项事务、每个产品或客户所花费的资源,而不是先将资源成本分摊到各项活动(成本动因)上,然后再分摊到各个产品或客户上。管理人员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产能利用率与理想的利用率到底有多大的差距,这方面的信息对提高流程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通过采用“时间等式”能够更精确地 计算 出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从而更为灵活地反映错综复杂的实际,能够精确反映出订单和作业活动的不同特点是如何导致处理时间出现差异的,不仅提高了核算的准确性,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错综复杂的现实运营要求,实施起来更为容易。
(二)时间收益概念在 企业 相关决策中的 应用
决策 会计 要充分考虑单位时间收益的问题。利益速度概念是指单位时间内产生的收益。当企业的某项生产能力受到限制时,为管理者选择最具收益力的法案提供决策依据。比如,某企业可以生产甲、乙两种产品。但是该企业只有一台机器用来生产这两种产品,且机器工时数不能同时满足两种产品的生产,这样机器工时就是生产能力的限制因素,我们一般称其为“瓶颈”。假定产品甲的单位售价为18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元,单位边际贡献为6元。产品乙的单位售价为15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单位边际贡献为7元。若不考虑机器工时限制,一般会得出单位边际利润大的乙产品应当优先生产的结论。若考虑到生产单位甲和单位乙产品的机器 工作时间分别为1/4小时和1/2小时。此时,每一单位机器工作时间的边际利润分别为:甲是6元/0.25=24元,乙是7元/0.5=14元。显然甲产品的单位时间收益高,必须优先生产甲产品,其结果正好与前面判断相反。
进行时间管理是以提高企业收益为目的,通过管理会计的时间观念的创新及应用,且在决策中引入时间要素,以时间单位为基准进行决策,提高管理会计决策的 科学 性。
三、管理会计时间观念在我国实际应用不足
随着市场 经济 的 发展 ,管理会计作用将更加重要。我国对管理会计的应用和研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的传入开始的,经过多年 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存在的问题是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尤其是在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上,时间观念在我国的实际应用同样存在以上问题。造成应用不足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会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管理会计要求。一是我国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即使是会计专业本专科毕业生,在校期间也只是学习了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对新的管理会计理论可能只做少量了解,对其具体运用更是一无所知。二是我国会计后续 教育 只注重财务会计 法律 法规的更新,不注重管理会计的创新发展。三是我国会计人员参与管理的观念意识淡薄。所以,今后应从以上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新理论、新方法的后续教育。
企业经营决策当局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能否普遍应用。由于受到传统做法和习惯势力的影响,企业经营决策者管理意识不高。目前迫切需要企业管理人员更新观念,加强对管理会计的重视。
理论界只注重理论研究,且主要集中于介绍引进国外最新研究成果上,不注重实地研究。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科学,必须强调它的实用价值,要加强实地研究,走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之路。还要特别注意理论同我国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而 总结 出来的成功 经验相结合的问题。
时间观念对于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开始被越来越多企业人士和学者所认可,深刻认识和理解管理会计中时间观念的发展及应用,对于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 文献 :
[1]冯巧根,管理会计的时间评价与应用,[J],会计研究,2007年11月。
[2]姚旻霏,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作业成本法之比较,[J],财会月刊(综合),2006年4月。
[3]崔松等,企业时间成本涵义探讨,财会通讯,[J],2007年10期。
[4]郭晓梅,《管理会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猜你喜欢:
1.管理会计读书笔记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企业战略中管理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