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论文
几乎各行各业都需要财务管理人才,即市场上对高素质、专业性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较多。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务管理专业论文篇1
略谈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科学有效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稳步发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已经逐步发展成为规范高校财务管理控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但是,目前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程序性和实质性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实现预算编制、执行与监督科学有效性管理进行探索。
一、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事业单位用以反映本单位在将来一段时期之内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通过预算的方式将企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以及资源的配置加以量化,并且以实现决策目标和资源合理配置为目的的单位内部活动的总称。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如何实现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做好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科学有效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一,促进资源的有效使用。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实质是将高校的有限资源在其所属的各部门之间进行配置,而高校作为非营利性的组织,其资源是比较有限的并且来源渠道也比较少,例如直接来自政府的教育投入及自主创收等。因此,合理配置有限资源,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促进资源最合理地运用于教学、科研等方向,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实现资源的最合理、最优化配置,促进资源的有效使用。
第二,有助于高校进行长短期目标的结合。高校的战略目标有长期与短期之分,高校可以通过全面预算管理分解和细化高校的战略目标,将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分解为由每个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的短期目标,在短期目标完成之后,再通过全面预算管理中的监控机制,从而发现整个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而完善机制,以更好地促进高校的发展。
二、目前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高校各部门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对全面预算管理概念不清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其本质,而常常同规划混为一谈。由于他们意识上的不重视,没有充分地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导致各部门配合不协调、工作效率低下的情况发生,这样必然影响到高校资源的利用以及高校的长远发展。
2.全面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科学。对于当下而言,大部分高校仍然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管理体制,虽然这种模式有利于高校集中管理,但是它仍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例如,压制了各部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预算机构的缺失,使得来自国家的教育拨款与高校自主创收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地配置与监督,同样也会导致高校资源浪费和管理效率低下。
(二)预算编制的缺陷。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科学性。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具有一定科学化和精细化的预算编制方法,比如零基预算法等。由于这些方法本身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加之其具有更复杂的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因此,还有一些高校仍然采用增量法来编制财务收支的预算,而这种方法本身具有先天的不足,而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易受外来因素的干扰,需要不断地加以调整,因此难以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
2.编制时间不合理。现在多数高校预算的编制一般是以年度为准,但是学校日常工作周期是以学年为准,因此两者在时间上有冲突。而这种冲突带来的后果就是实际使用会计期间与预算核算期间不协调,加大了预算编制的困难,同时也给其他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困难。还有一点,部门预算与高校预算制度不匹配。部门预算下达执行的时间通常是在年度的3月份,而高校的年度工作计划的批复下达的时间也是在3月份。如此,高校的预算编制缺乏完整相识的资料支撑,所以执行起来也比较困难。
3.赤字运算。虽然有关法规已经规定高校不得编制赤字,但是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自身发展的要求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国家财政对高校的财政支持毕竟是有限的,因此部分高校出现了经费缺口大、资金周转困难的情况。为缓解这种资金供需失衡的局面,高校不得不向银行贷款。这种方法只能在短期内起到缓解资金不足的状况,并不是长效机制,反而造成了高校的长期巨额负债,导致赤字的逐年滚动。除此之外,高校还存在隐性赤字。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专项资金,专项资金所支持的项目通常需要多年才能完成,而高校的年度综合预算执行账面却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换句话说,专项资金中有一部分项目没有支出或者并未全部支出,而是作为了抵补当年超支的经费。这就是所谓的年度潜在赤字,而由其带来的经济风险也是潜在的。
(三)预算执行方面的问题。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实际落实难度大。就现实情况而言,高校各部门之间并没有协同一致、科学合理的履行各自的职责,相反各部门之间往往是职责交叉、各自为政。这种情况下的全面预算形同虚设,不能在根本上发挥其作用。
2.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高校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通常缺乏有效的监督与控制机制,导致监督缺失、控制力不足、审计监督缺位。这也与高校没有建立其相应的奖惩机制有关,奖惩机制的不完善导致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呈现出形式化,更为严重的是,实施过程中的错误没有人员及时予以更正,致使资金利用率低,学校的财务状况也会受到影响。
3.预算执行缺乏刚性。虽然我国也出台了有关高校预算的法律法规,而且要求必须严格执行,但是由于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各种问题,例如预算编制方法落后、编制时间与周期不科学等。这些导致高校预算存在严重的刚性不足问题。而且,对于已经批复的预算方案,仍然会存在高校不严格按申报执行,挤占、挪用项目经费等情况。 三、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科学有效管理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首要工作,要想使全面管理得以有效实施,则必须建立起“资金集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内部核算”的预算领导机构,以学校的统一领导和院系的独立支配相结合,针对学校制定的目标进行预测和审查,协调各个部门,加快学校的科学管理工作的推进。具体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财权与事权统一的管理体系。目前高校的财务工作通常是由校长总体负责,由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与执行,这种管理模式对于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而言是有不足之处的。因为,高校的财务预算是各部门与各基层单位协同一致开展的工作,如果有某一相关责任单位职责的缺失,必然会影响全面财务预算的编制与具体执行,基于此原因,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充分地调动全员参与其中。其次,分级授权,建立“全员管理”模式。如前所示,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机构仍然是以财务部门为中心,这样的模式对于调动各部门以及基层单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是不利的,那么如何营造出一种全员理财、全员管理的有效机制,这就需要高校“放权”即在明确各部门以及各基层单位职责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发展需要,分级分层地授予其相应的权力。
2.建立起完善的预算责任目标分解体系。如前所述,学校对财务预算的分级授权,有权力就必须落实相关工作,换句话,各有权部门以及单位必须担负起相应的职责。因此,高校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控制体系。所谓责任控制体系就是要求以年度预算为依据,把总体财务目标分解为具体的目标,按照各部门以及基层单位的职责,分别下放到各责任对象上,并且由各责任对象具体落实。同时,实行责任负责制,由各个责任对象承担预算指标的所要求的责任,并以完成任务的效果作为考核标准,以此为依据进行奖惩。
3.机构设置的调整。仅仅依靠校领导领导、校级财务部门具体负责财务预算工作的工作方法已经滞后于高校财务工作的发展,建立起分工合理、权责明确的预算机构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财务预算工作高效运转的有效途径。预算机构的设置要坚持高效、科学、规范的原则,以校级财务机构为中心,加强对二级财务机构的监督与管理;同时还要调整现有的机构设置,增设专门机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就是专门的预算机构,它由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简称管委会)统一领导,由三个层次组成,包括预算管理办公室(简称预算办)、审计工作委员会(简称审委会)与业绩考核委员会(简称考委会)。管委会负责财务全面预算的组织、领导与监督工作,并负责向学校的党委提交总预算报告。预算办主要负责全面预算管理的协调与具体的组织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具体工作。审委会负责制定控制制度和审计规范,并且负责对预算目标的完成情况予以审计。考委会是专门的绩效考核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学校的业绩考核制度以及考核指标、激励机制和政策,依据审计报告对各单位人员进行考核”预算的执行由各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
(二)加大监督与约束制度。在保证高校的校级财务机构在财务工作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加大对各部门与基层单位的监督与约束力度。首先,明确各部门及基层单位的职责范围,避免权力交叉、职责划分不清的问题,使每一位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人员都能够各司其职。其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前文已经论述审计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有关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制度,这些制度应当包括全面预算的编制、执行与控制等,同时业绩考核委员会也要制定相关的预算结果监督评价制度。
(三)建立领导责任制度。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领导、组织与监督所属职能部门以及基层单位预算的工作,因此建立起配套的领导责任制,更有利于全面预算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管委会在在制定预算目标与规划时,充分考虑学校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战略需要,而且还要结合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实际发展需要,做到预算科学、规范、全面、高效,切实履行自身职责,而且还要保障下级执行预算的可能性。在划分预算责任时,要明确各部门及单位的职责,细化其所要承担的预算责任,通过领导责任制使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全面预算管理的保障措施。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管理目标能否得以有效实现,关键在于预算控制、纠正机制、绩效评估机制是否科学有效。
1.预算管理。前面已经阐述全面预算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具体职责,在此不复赘言。这里所要强调的是这些机构如何得以科学有效地运行。高校现在所面临的财务预算管理困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机构设置不合理、职责划分不清所导致的,那么,针对这种情况高校所要做的就是加快全面预算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同时制定相关的制度,保障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分级管理体制,明确各部门与各基层单位的财权与事权的划分,适当下移管理中心,充分调动各二级机构的积极性。学校要将管理的方式和重点向宏观调控与全面战略管理上来。
2.预算编制。由于高校特殊的社会性质即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其发展的宗旨在于为社会培养人才,创造最大的社会效益,其次才会考虑自身的发展。所以高校的财力也主要应用于教学科研工作,因此,在具体的全面预算程序上适于采用上下结合的编制。所谓上下结合的编制方法指的是高校财务部门掌握预算编制的主导权,各学院根据自身情况做出预算编制,报校级财务部门汇总审批,同时校级财务部门也要结合学校总体预算与学院预算,做出全面预算编制,然后下达各院系。
高校的预算是否权威、严肃以及程度如何,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预算编制方法。目前各高校的情况各有不同,因此在预算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以自身的实际需要为依据,选择适当的编制方法。为此,高校应该将多种方法加以结合,灵活地使用。高校的发展战略有短期、中期与长期规划之分,那么根据各种规划的不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预算方法。例如,“零基预算”就比较适用于高校的年度财务预算。
3.预算执行。全面预算是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的长期的过程,并不只是局限在事中控制。为保证全面预算科学有效管理,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要充分听取高校的管理层与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意见,各级各单位要保持良好的及时的沟通,能够使全面预算既能够反映学校的战略目标又能够通盘考虑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实际情况。同时,对于参与全面预算编制的各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预算管理的规章制度,严禁出现挤占挪用经费的情况;审计部门要以审计报告为依据,对财务预算的执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以帮助高校财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完善。
4.建立对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绩效的考评机制,完善约束激励机制。全面预算管理实施绩效的考评实际上就是对高校各部门、基层单位和个人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价,并且考察与分析全面预算目标的实际执行情况,通过对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横向与纵向对比,利用定量与定性的分析方法来进行全面分析的考核机制。
这种考核机制的建立对于全面预算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首先,通过考核可以检查与核实全面预算的管理与实际执行情况,对预算管理的绩效做出科学、公正的衡量,能够综合评定当期的预算管理。其次,还能发现学校财务健康状况以及全面预算过程中的问题,并且通过考评结果找到问题的根源。这对于高校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最后,通过对各部门各基层单位的领导人员及其他人员的绩效考评,以对其各自承担的工作完成效果为依据进行奖惩,有利于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责任感,避免全面预算管理的失误,提高工作质量。
同时,高校应该依据绩效考评建立起约束激励机制,业绩考核委员会作为专门的业绩考核机构,应该制定出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制度。对评价标准的分类众说纷纭,本文认为,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产出类指标,主要指高校投入项目的绩效;效率类指标,主要反映高校的运行效率;效果类指标,集中表现指出所受到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影响类指标,指预算对高校与社会的影响。业绩考核委员会需要对单项指标进行科学的分析,然后再汇总,得出总体指标对预算进行考评。
绩效考核委员会需要对考核结果进行优劣分级,将考评结果与全面预算管理效果问责结合起来,向上级部门即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管委会通过领导负责制,对相关部门和单位以及个人进行相应的奖惩,并且以此为据增减有关部门及单位的预算。这种机构与个人奖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也极大地促进了机构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推动高校的长足发展。
高校财务工作在高校内部管理中占有举足重轻的地位,对于一所学校资源的有效利用、各部门及各基层单位工作效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为顺应时代的发展,高校的财务也应该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而全面预算也正满足了高校经济活动向科学化、规范化轨道上转变的需要。
>>>下页带来更多的财务管理专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