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务管理>财务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2)

秋梅分享

  财务内部控制论文篇2

  浅谈高校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

  摘要: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提出更为精细化的要求。本文针对当前高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实务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策略,以期对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完善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应对策略

  一、当前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

  (一)部分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举借债务风险较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在校生的数量迅速扩张,原有的基础设施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快速增长,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高校的基本建设项目也开始兴建,但是在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展中,许多高校由于对于新的建设项目缺乏合理规划以及必要的可行性论证,在建设中往往存在着盲目攀比和铺张浪费的情况,由于高校财政补助收入和生均定额拨款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在这种现实背景下许多高校往往采用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举借债务的方式进行新校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部分高校的举借债务的数额甚至达到了年度收入的数倍,导致资金链紧张、债务风险加大,甚至部分高校面对沉重的债务利息负担不得不压缩日常的办学经费。

  (二)部分高等学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

  高校发生的违法乱纪行为往往都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执行不到位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部分高校内部控制的规范范围不全面,往往强调财政补助收入和教育事业收入的约束力度,而对其他收入的监管往往缺乏力度,部分高校未将二级财务和后勤财务纳入学校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监督范围,导致“小金库”现象的存在;部分高校没有建立涉及对外投资、重大基础建设以及相关重大经济事项的科学论证和决策机制,未充分争取广大教职工的建议;部分高校对内部控制的作用意识不到位,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在控制风险以及对违法乱纪行为防患于未然的免疫作用;部分高校在贯彻和执行校内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上的力度不够,缺乏对内部控制执行不利的监督制约机制。

  (三)财务管理理念上效益观念缺乏。

  目前我国教育拨款体制下,大部分高校主要的收入来源为财政补助收入和教育事业收入,其他收入(如社会捐赠等)来源形式相对较少,基于这种收入结构的背景下,部分高校的财务部门缺乏科学的理财思想,普遍存在着“等、靠、要”的惯性思维,普遍缺乏开拓财源的精神和激励制度,缺乏将自身智力优势和科研优势转化为创收来源的规章制度和实践操作规范,未能充分发挥高校的智力资源的先天优势。

  (四)在学生管理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等学校办学的宗旨和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所以无论是高等学校对学生的管理还是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都是为了服务学生,但是在实践中部分高校往往过度倚重运用经济手段对学生进行管理,忽视了学校的办学宗旨,部分高校将对学生的管理转变成了对学生的经营,乱收取押金和没有收费依据的费用,学生食堂管理以营利为目的,将教材折扣款长期挂账不及时返还学生等,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背离了学校的办学宗旨。

  二、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构建不足应对策略

  (一)构建举借债务风险预警机制,控制举债风险。

  首先,建立高等学校举借债务风险预警机制,防范由于举借债务规模过大导致的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科学合理的设置相关的财务分析指标,将各个高等学校的举债实际作为未来进行重大经济活动事项和基本建设投资规划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强对重大经济活动和基本建设事项的科学论证力度,任何重大经济决策必须经过党委决策层的集体讨论,充分听取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建议,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经济事项方案的科学有效。各个学校必须对已有的举借债务的存量进行分析,结合对每年各个学校能够拿出用于偿债的数额,构建起适合自己学校的风险预警机制;

  其次,政府作为主管部门也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责,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满足由于高等学校入学率大幅度提升带来的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高等学校大规模的基本建设的开展是伴随着高等学校的大幅度扩招而必须进行的基础设施的增加和完善,也是高等学校响应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必然举措,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必须履行相关的职责,加大对高等教育经费的投入,积极采用各种经济杠杆手段化解部分高校面临的沉重债务负担,采用诸如将短期贷款置换成长期贷款、政府贴息等政策保证高校的资金链的充裕和日常的教学秩序,切实解决高校在基本建设、重要科研、教学和仪器、设备上资金短缺的困难。

  (二)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切实保障内部控制制度运行的有效性。

  首先,完善高等学校的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积极根据国家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变化,适时对学校内部的有关财务制度和内部控制进行完善或者补充,从规章制度层面做到任何经济活动事项都有规可依;坚决清理“小金库”,将学校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都纳入学校财务的统一管理,坚决杜绝账外设账的情况发生;坚持不相容的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加强对高校财务工作者财经法律、法规和相关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来应对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要求。

  其次,加强高校的内部审计监督力度。目前,高等学校的经济活动事项日益复杂,既存在财政补助收入和教育事业收入等财政性资金经济活动事项,也存在缴纳个人所得税、相关科研项目缴纳增值税事项,除此之外还有后勤财务以及部分校办产业事项,内部审计部门在保证高等学校财经纪律上有着天然的屏障作用,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震慑作用和日常监管作用,积极创新审计手段,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加强对高校预算执行、科研项目管理、政府采购、招投标、内部控制建设执行以及学校后勤财务的审计监督力度,充分保证学生的利益,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防患于未然的免疫作用。

  (三)主观上要转变资金使用理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在财务管理上基本采用统收统支的管理模式,办学收入主要集中于财政拨款,缺乏其他经费来源的主动性和驱动力。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高等学校的办学模式也逐渐由政府的附属转向独立自主的办学模式,学费收入和其他收入也成为高等学校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种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模式逐步形成。高等学校的财务工作者们要适应新时期对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构建上的要求,要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合理、高效统筹使用各种来源的办学经费,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在遵守国家各项财经纪律的前提下,积极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智力优势和科研优势资源,提升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进而更好地统筹各种资源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校的财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构建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高校的一切财务管理工作要以此为基本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利益,各种奖助学金提取和发放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学生食堂的监督管理、降低食堂运营成本、各种教材折扣款按时返还等等措施,将维护学生利益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3527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