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优秀记叙文
虽然高考作文命题只是整个教育事业的一小部分,但是它牵涉面广,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吸引着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相关资料,供大家参考!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一
课内外探究应踏实、有益且适度
探究是探求与研究,是对一种事物或事理的深度探索。课内外探究作为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西式教育中尤其被重视;然而,在中国教育之中,课内外探究却成了鸡肋,作用甚微。因此,我认为,课内外探究应踏实、有益且适度。
课内外探究必须脚踏实地,不能流于形式。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广的今天,无论是书籍还是教师授课,都被明确要求涵盖探究,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探究就成为了形式。许多教师认为学生探究就是在玩,还不如自己讲授,因此就仅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甚至不给学生时间进行探究。几分钟时间怎么可能完成一项探究呢?探究的目的不是得出某个所谓的正确答案,而应是让学生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开拓思维。假如探究仅流于形式,学生在简单思考后就不再深入,被老师灌输他人深人思考过的标准答案,吗?社会还能够革故鼎新、不断进步吗?所以,我坚信探究应踏实。
课内外探究应内容有益,不能盲目探究。如同开良卷方能有益一般,只有“探良究”才能有益。牛顿晚年沉迷于研究宗教神学,最终竟然放弃科学,一心探究神学,最后,探究神学成了这个大科学家的人生污点。可见,探究确应探有益之究,但,什么样的学习探究才是有益的呢?我想,应是积极向上、有意义的。例如,在学习《荆轲刺秦王》的过程后,探究匕首究竟有多毒、荆轲长相一类便为无益,探究荆轲的人物心理、性格等方面就应为有益。后者之所以有益,是因为它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分析人物,符合教学宗旨。可知,探究应有益。
课内外探究需要适度适量,不能本末倒置。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探究也应该如此。探究是一种延伸,一种拓展,因此不能因为追求探究就忘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掌握,更不能因为追求探究就钻“牛角尖”。作为中学生,面对中考、高考,我们不能完全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不能本末倒过度深究。永动机的提出,令科学家无法自拔地陷入其中,倘若不坚持适度原则,焦耳对此怎会急流勇退,作出“要科学不要永动机”的结论?由此可得,探究应适度。
在极度缺乏创新的今日中国,探究是稀缺的,是值得鼓励的,但是必须坚持踏实、有益且适度的原则。
名师点评:作者在选材上视野比较开阔,文章紧扣材料,密切联系自身实际,适当联系名人的探究学习活动,举例典型。语言简洁流畅,分论点的句子整齐中透着变化与灵动之感,如“所以,我坚信探究应踏实”“可知,探究应有益”“由此可得,探究应适度”。此文论点有一定创见——“课内外探究应踏实、有益且适度”,这个立意还体现出作者思考的全面,思维的缜密。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二
穿越的姿态由你定
上海一考生
你会不会在某个瞬间觉得眼前的这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你会不会感到有一只名叫“青春”的小兽在内心日益膨胀,在夜晚肆意狂奔?
反正,我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并且当一张张习题卷纷至沓来的时候,当夜晚梦见考试时各种光怪陆离的事情发生的时候,这种念头格外强烈。
我听见那只小兽在咆哮——我要逃离!我要自由!
苏轼曾道:“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可是我们的年华到底是奉献给了梦想,还是葬送给了应试?我们每日戴着厚厚的镜片,手上的老茧被笔磨出了一层又一层,各种要奋斗的训诫不绝于耳。每每需要呐喊的时候,却被什么钳制住了咽喉,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痛斥这如同八股取士的教育,痛斥应试教育这片似乎荒无人烟的沙漠让多少学子不堪重负、疲意不已。
可是,如果有一天真的没有高考这座“压力山大”的独木桥,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样到达自己的远方。郑渊洁说过:那些拼命抱怨应试教育毁了一生的人,即使没有应试教育,他们也会一无所成。拼命想逃出某个牢笼到最后很有可能发现,自己进人了更大的牢笼。
事实是,你必须要去穿越这片沙漠,这或许不是抵达梦想的唯一出路,可它是必经之路,很多人会认为自己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刹,必定失声痛哭,或喜极而泣,或庆幸解放了自己——为自己,也为这段穿越的年华。
可是,当真正迎来这一刻的时候,总会有人感到自己的生命被风干成一张张薄薄的纸,有些人可能会开始无限制地沉迷于学习之外的娱乐与无为。
这时我们渴望的自由已经到来,但一些人此时即使真正地将青春推下断崖,连叹息都不会复有,终有一天,那些追求到所谓“自由”的人会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被禁锢,自由,终究拋弃了他,而有种种羁绊与限制。这时,他会猛然醒悟,回忆起那些叫嚣着要逃离的日子,那,才是在不自由中最自由的拼搏。
因为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注定是要受时代背景制约与做出选择的,可你不得不承认:选择权归根结底还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上。
你要去浪迹天涯,你就该学会扬帆掌舵;你要飞翔于天际,你就要丰满羽翅;你要主宰自己的人生,就要有自己的方向。
哪怕你必须去学奔跑,也不能忘却飞翔。穿越,是必然的,以怎样的姿态穿越,即是你的自由。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优秀佳作。可以说,逆向思维、辩证说理、立意深刻、语言老到是本文取胜而被评为一类卷的最大亮点。该考生以一只“青春”的小兽的口吻,讲述因学习苦累而发出“我要逃离!我要自由”的呐喊作为引子,从反面论述了假如没有了这样的学习与生活,看似自由了,实则正是陷入了不自由的深渊而无所作为,视角新巧,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本文引用了苏轼与郑渊洁的话作为道理论据,不仅增强了说服力和论证性,同时也增添了语言的表现力。此外,文中多处提炼了富有哲理的语句,如“可是我们的年华到底是奉献给了梦想,还是葬送给了应试”,以及文末的排比句、点题句等,无不是文章的采分点,这也是值得其他考生借鉴的长处和优点。文章跳开一般常用的套路,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宕开一笔,由现实生活说起,自然而然地引出材料所要阐释的观点和论题,采取正反论证,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记,说理独到、精辟,使中心论点水到渠成。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三
用心记录生活
广东一考生
好的照片在于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彼得?亚当斯
——题记
“头靠近一点!”快门一按,画面便永远定格,每个人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一刻,他们不仅是用照片,更是用心去记录了这精彩的瞬间。
在黑白胶片的年代,拍照可谓是一种奢侈。许多人究其一生恐怕也只有一两张但是却值得一世珍藏的照片,可能是亲人照,也可能是结婚照。而有的人什么也没留下,就轻轻地走了。正因如此,每一张老照片背后都有它不为人知的往事,或许是一次精彩的瞬间,又或许是一段曲折离奇的历史。然而每次翻开,总能唤起许多用心记录的记忆。
随着技术的不断提高,拍照走进了寻常百姓生活中,人们迎来了“数码时代”。各类数码产品层出不穷,日新月异,虽让消费者眼花缭乱,却使他们能够随时记录生活的点滴。人们喜欢“分享”,拍下来还不够,一定得上传晒给大家看,汇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手机也自然成为了最方便的拍照工具。
但是胶片留不住变迁时代,像素不能重塑当时的温馨。曾经定格在照片中的古建筑群,如今大多已遭拆迁,它们往日的雄姿只能借助相片来想象。人生的瞬间虽能被拍下,但当时的温馨真能重温吗?
也不知从何时起,手机似乎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帮助人们记录着生活的点点滴滴。
美国演员查勒妮曾拍摄一部关于手机的短片,片中记录了女主角没带手机的一天,也因此她才得以看到人们对拍照甚至是手机的病态迷恋。朋友聚会期间,没说两句,其他人就开始拿起手机拍照并上传,完全忽视她的存在??“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的身边,而你却在玩手机。”
这是许多人的心声,也反映了社会的一种世态炎e:科技拉近了人们,也疏远了人们,拉近的是距离,但疏远的却是感情。
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逐渐用其记录生活,人的惰性也恶性蔓延,越来越懒于思考。路经一处美景,还没顾得及欣赏便草草用手机拍了下来并发到朋友圈,等后来翻看却连自己是否拍过也不记得了。更有甚者,一次拍个几十上百张也不在话下??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被稀释??黑白照片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回忆的瞬间,彩照的出现虽然让瞬间更完美,但让许多的美好被我们忽略了。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时代,我们彼此却遗失了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因此,不仅仅只是用照片印刻,更要学会用心去体验生活,去记录生活。 重新重视生活中的美吧,用心记录,并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心中。
名师点评:文章开头以彼得?亚当斯的名言为题记,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作者对于好照片的理解,起了提纲挈领之功效。之后,再以黑白肢片时代和数码时代的照片不同做对比,诠释了关键在于“用心”。最后再次点明“用心记录,并让美好的记忆永存心中”,顺理成章,有佘音绕梁之感。文章善于利用多样素材来提升文章品质,比如美国演员查勒妮的故事,“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的新解,一步一步,都让人愈发信服作者的观点。标题点明主旨,为全文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句“但是胶片留不住变迁时代,像素不能重塑当时的温馨”尤其令人眼前一亮,“像素”和“温馨”的对比,仿佛是科技与人文的分野与鸿沟横亘在眼前一般,令人印象深刻。
高考满分作文记叙文四
世界因你更温暖
重庆一考生
人生千姿百态,因为有你,这个世界不寂寞。
你并不富裕,每个月靠国家给的200元贫困补助过生活,但你却并不满足每天只吃稀饭、馒头和!泡菜。自己过着极其拮据节俭的生活,同时天天拄着拐杖捡废品,外出拾荒,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为十八!位贫困少年撑起一片天。
你是一位青年城管,但不像其他的人一样横行霸道,心中有爱。
一位老奶奶在广场边卖凉粉,但出于责任,你必须让她离开。老奶奶央求他,让她卖完最后一份。你很礼貌地说:“这里不是市场,按规定不能摆摊。”同时,你给了奶奶5元,说,“最后一份给我吧。”被你感动的,不只是卖凉粉的老奶奶。
你是一位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班,每天都非常辛苦。有一次,由于作业不小心从二十多层楼的高空坠下,你口中喊的不是救命,而是“都躲开”,你用生命诠释了舍己为人的博大襟怀。
你只是一位靠出租度假房度日的老人。你没有巨额的财富,你没有显赫的声名,在你的心中,不计较损失了一只被游客打碎的玻璃杯子。但是,你很在乎那破碎的玻璃碴如果不标注,就可能会给他人带来伤害。世界不寂寞,因为有你们。
你们,无私地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甚至在生死的边缘,想到的也不是自己,而是别人的安全。
我们是平民,力量也弱小,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能感动世界。这个世界缺少的不是人数,而是爱心,这个世界有坏就有好,一切都有对立面,不同的人,为世界增添了不同的色彩。但只有像你们一样,默默无闻地将他人装在心中,奉献自己的爱,这个世界因你们而不寂寞,因你们而充满阳光的温暖。
一位老奶奶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后,一直等到她进去后才放开手。老奶奶向她道谢时,那位女士说:“我的妈妈也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她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这位女士的话,让我想起了高尔基的话:“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如果你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啦,还有对你的美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如果我们留意,每时每刻都在周围人的关爱中生活。我们所献出的每一份爱心,都将给他人带来生命的温暖、生存的勇气和生活的希望。
大道无形,大爱无声。不需要言语的表白,静静地,将爱注人一个小小的行动中,就可以温暖整个世界,就可以感动整个世界。
名师点评:考生从材料中的房东老人对游客只是随手扔掉装有玻璃碎片的垃圾袋表示不满,自己动手收拾好,做好标注这一细小的动作中,联想到了在社会生活中有更多像他这样的人,从而提炼出了“世界因你更温暖”的主题。考生在文中引用正面事例,讲述一个个爱的故事时,都用了第二人称,并隐去了故事主人公的姓名,粗看这似乎是个缺陷,但实则是作者的精心构思,达到了以少数代表多数的表达效果,并且更能感觉到作者的感动之情。为了让自己的思想观点表现得突出有力,考生引用了丰富的材料作论据,不但如此,而且这些材料都很新鲜,能看出考生对时事的关注,对社会生活的关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