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有哪些考古发现
山东济南洛庄汉墓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最大的汉代诸侯王墓。关于山东有哪些考古发现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东有哪些考古发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山东有哪些考古发现之情况概述
山东济南洛庄汉墓是目前国内所发现的最大的汉代诸侯王墓。在主墓尚未挖掘的情况下,已在墓室外围发现陪葬坑和祭祀坑达33座,所出土的3000余件器物令人叹为观止。其中11号坑发现的宝马华车展示了汉初诸侯王出行的盛大场面;14号乐器坑的金钟嘉磬也向今人描绘出了一幅王家宫廷乐队的宏大场景。洛庄汉墓的主人究竟是谁?其墓葬规模甚至不亚于天子,这里到底隐藏了怎样的历史秘密?
洛庄汉墓第14号陪葬坑编钟、编磬出土原貌
翠绿色的一堆铜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宁馆长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1998年夏天,济南市文物店来了一位农民,他要将2件纯金器卖给国家。当询问起这位农民是哪里人时,被告知是章丘市洛庄村人。来人称这两件金器是在整理自家院子时发现的。此事被迅速汇报给济南市文物局文物处。刘伯勤处长随即派人前去考察,结果发现,本属县级保护单位的洛庄汉墓因取土过甚,已被破坏得面目全非,遂令当地政府加强管理,不许在此再行取土。
洛庄汉墓出土的名为“节约”的纯金马饰
鎏金马饰 9号坑出土的装饰在马上的鎏金或纯金马饰造型,有的像熊,有的像龙,有的像马,还有的什么都不像。它们或奔跑,或静止,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值得庆幸的是,洛庄村的这位农民为了铺垫新建的院子在洛庄汉墓和村西的土沟里分别拉了两车土,在挖土时他并没有发现土里夹有金器,只是在平整院子时才发现的,因此他并不清楚这件金器的确切出土地点,否则消息一旦传开,后来发现的距现在地表仅10余厘米的大批金马饰肯定会遭到厄运,也就不会有第二年夏天的那个“神奇”中午了。
1999年6月26日接近中午时分,章丘市博物馆的电话响起了急促的铃声,正在当班的馆长宁荫棠接起了电话,得知在枣园镇洛庄村西的汉墓上因取土出了一批铜器,他马上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遂即集合人马,十几分钟后赶到了现场。此时,现场已由派出所控制住了局面,翠绿色的一堆铜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他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在炎炎烈日下,紧张的清理工作开始了。在不到6平方米的范围内,共发现鼎、盆、勺等铜器90余件。这些铜器大都保存较好,由于是成摞堆放着,夹在中间的铜器表面还是黄色的,许多铜器上都刻有铭文。济南市文物局得知消息后,认为有必要作进一步的调查和清理工作。于是紧急向省文化厅打报告,经批准后,由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章丘市博物馆组成了联合考古队,火速进驻洛庄。
洛庄汉墓主墓室已发现盗洞多处,
但从所发现的陪葬坑情况来看,似乎早年未曾被盗过
洛庄汉墓位于章丘市枣园镇洛庄村西约1公里处,南距106国道约1公里,西距东平陵故城约6公里。从残存封土堆范围推测,原封土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高近20米。现存封土最高处距原地表不足3米,有近三分之一的面积因取土过甚,已穿过原地表达2米多,致使9座陪葬坑暴露于断壁乱土中,而且半数陪葬坑受到了严重破坏,坑内遗物几乎荡然无存,此情此景令人怆然。
从已暴露出的9座陪葬坑来看,1、2、6、8号坑几乎破坏殆尽,仅出土少量文物;3、4、5、9、10号坑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有部分文物未被扰动,出土各类文物400余件。另有7号坑甚是特别,未见任何遗迹现象。
经初步钻探和地表勘察,可以看出墓葬基本为东西向,平面结构呈“中”字形,东西墓
道由内向外呈阶梯状收缩,当时墓葬平面的具体情况还不十分清楚,但可以看出是一座规模巨大的王陵级墓葬。
早期盗洞的横截面
已暴露出的9座坑全部位于墓室和墓道的南半侧,其平面布局除8号坑单独一处外,其余均呈成对平行并列状。所有陪葬坑的平面形制均为“凸”字形,主坑呈长方形,向外凸出的部分为台阶状入口,较主坑为窄。最长者达25.9米,较短者也达13米,宽度均在3米左右。洛庄汉墓主墓室已发现盗洞多处,但从所发现的陪葬坑情况来看,似乎早年未曾被盗过,只是由于近年来的取土始遭到严重破坏。
在洛庄汉墓主墓室周围发现盗洞多处
盗墓贼从墓室顶部向下放了两炮,幸亏炮声被周围群众听见,
被及时发现,才使他们的罪恶未能得逞
洛庄汉墓的陪葬坑经初步调查、清理,显示出了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现象,即这些陪葬坑全部位于主墓室及东西墓道的南侧,而且排列得非常有规律,这是否暗示着在主墓室的北侧还有对称的、同样数量的陪葬坑呢?再从发现的陪葬坑的性质来看,若与其他地区同类墓葬相比较,就会发现真的马车坑并未找到,而且铜礼器的种类也不齐全,按理推测还应该有随葬这些物品的陪葬坑。现在看来,南侧没有,也许在北侧仍有相当数量的陪葬坑未被发现。这些推测时常伴随着更多的担心,假如北侧真的有陪葬坑,会不会被盗墓贼注意,万一被盗那可就太遗憾了。为了保密,这年夏天的发现只字未向新闻界透露,怕消息一旦公布出去,必定会有人“光顾”。果不其然,2000年春节期间,洛庄汉墓上传出了沉闷的炮声,他们真的动手了。
山东有哪些考古发现之出土文物
1、2号坑属兵器类陪葬坑。1号坑北部仅剩1米余,顶部无存,未发现任何遗物。从已破坏的坑边地面散落着不少铁铠甲残片,及附近百姓传说这里曾出土过成束的箭镞之类文物推测,此坑应为随葬兵器的陪葬坑。2号坑仅南部残存一小部分,在底部发现多处盾牌的残迹,因此推测此坑也为兵器坑。因1、2号坑为南北向平行排列,所剩一头一尾,可知其长度应为13米左右。
3、4号坑为仓储类陪葬坑。3号坑东部主要堆放有粟类粮食和猪、羊前后肘等,这些肉类食物原用草编袋包裹,并用封泥封存,封泥印面内容为“吕大官印”;西部放置了30件陶器,除1件为盆外,其余均为罐。4号坑东部放置着各种禽类,及一箱鸡蛋和一些鱼骨;西部放置漆木箱,木箱有合页、铺首衔环等铜质饰件。入口处堆放有约100公斤的木炭。该坑出土的封泥为“吕内史印”。
5、6、8号坑为饮食起居类陪葬坑。5号坑北部出土铜器90余件,剩余的部分主要有大量漆器和陶器。漆器均放在陶器之上,保存不好,可见器形主要有案、盆、耳杯、盒、盘等。陶器均为大型陶瓮,总数22件,瓮内存放有鱼、粮食等。另在坑的西南角和中部分别发现10件铜权和4件铜量器。6号坑仅留下一点残底,出土了6件带有天干地支的长方形骨牌和10件泥丸,及20余枚半两钱。8号坑经钻探仅剩2米多,且全部压在路下,未作清理。
9、10号坑属出行仪仗类陪葬坑。9号坑长25.9米,出土了10条狗、7匹马和100余件金器,其中有6匹马为成对放置,周围出土有纯金、鎏金、青铜、铁质、骨质等马具与马饰,计300余件。其中纯金节约、泡共计40件,最重者重近70克,总重量600余克。10条犬位于坑内最西部,集中排放,每条犬均有用铜环和海贝组成的项圈。10号坑长20米,坑内主要埋葬仪仗类的木俑。木俑已腐朽殆尽,仅存表面颜色痕迹。从这些痕迹观察,人俑高20厘米左右,衣着丰富、色彩多样;马俑有白、黑、枣红等颜色。
11号坑为车马陪葬坑,14号为乐器陪葬坑,均是洛庄汉墓最重要的考古发现。
盗墓贼从墓室顶部向下放了两炮,又从5号坑向墓室内横向放了一炮,幸亏炮声被周围群众听见,被及时发现,才使他们的罪恶未能得逞。事情发生后,省市领导非常重视,市文物局的领导决定,在没有任何发掘经费的情况下,先由市文物局垫支部分经费,尽快进入工地,进行更深入的抢救性调查和发掘。
洛庄汉墓沙盘模型
11号车马坑中2号车上的彩绘花纹
2000年2月25日,由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和山东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冒着大雪出发了。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谁也不敢断言。在钻探无望的情况下,我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东墓道上和北侧与南侧9、10号坑大体对称的位置上,开了一条长50米的南北向探沟。因为中国古代讲究对称,北侧也应有两座陪葬坑。探沟在不断地加深,我们心里的小鼓也敲得更紧了。如果在墓道这样关键的位置上都没有对称的陪葬坑存在,那么其它地方就更难有了。
保存在地下2100余年的鸡蛋至今仍完好无损
洛庄汉墓出土的青铜器
到阶段性的工作结束时,在墓室周围共发现了33座陪葬坑和祭祀坑,
然而仍不能确定这是考古工作的最后终结
在那度日如年的几天里,我们总是盯着每一层土的变化,终于,盼望已久的线条渐渐出现了:先是东墓道确切的界线,然后是宽达5米的11号陪葬坑边线的显露,最后是稍窄的12号坑出现了。一切仿佛都在“意料之中”,所有的人都露出了欣喜的笑容。墓室北侧仍有陪葬坑的推测得到了初步证实,那么其它地方肯定还有。新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考古队员。
经过清理的陪葬坑
之后,我们在墓室的北侧又先后发现了4座坑,其中两个较小的坑与两个大坑不在一个层位上。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最终我们搞明白了。原来这是一种新发现的现象,即上层的小坑开口于地上墓室的层面上,下层的大坑则开口于汉代修墓时的原地表上。两层坑,意义非同寻常。这启发了我们在后来的挖掘中采取慎而又慎的工作态度。
紧张的考古挖掘现场
本计划发现有数的几个坑就算了,但着实没有想到,在长达近1年的野外工作中竟不断发现一些坑,我们便一直围绕着坑打“转转”。随着工作的进展,我们也逐渐认识到,小坑是具有祭祀性质的遗迹,大坑才属真正的陪葬坑或“外藏椁”。就这样,不断地找,不断地出现新坑,到冬天结束阶段性工作时,在墓室周围共发现了33座陪葬坑和祭祀坑。这是不是最后的终结,在全部工作做完前,尚不敢下结论。
12匹高头大马、3辆豪华马车,尽展墓主人生前的奢华,
与我们从史书中看到的记载颇有一些出入
仍在进行中的11号马车坑挖掘现场
早在1999年夏天我们发现9号坑时,因为是一座单纯的马坑,并且有规格极高的纯金饰品,我们就在猜测会不会有马车坑。这块美味的“馅饼”始终吊着我们的胃口。2000年第一条探沟挖下去之后,发现了11号陪葬坑,我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11号坑2号车马头
2001年4月初,我们开始清理11号坑。坑全长已超过30米,开口部宽度近5米,这是所有已发现的陪葬坑中规模最大的。巧的是它所在的位置正好与墓道南侧的马坑相对称,无疑,它就是我们要找的马车坑。11号坑共埋葬有3辆大车,每车驷马,车马饰件齐全,为实用马车。其中1号车为立车,形制与秦陵1号铜车相同;2号车为安车,形制与秦陵2号车相同;3号车为一辆大安车,长6米,仅后车箱就长达2.1米。各车均朱轮华毂,车舆外侧装饰着多彩多样的云纹,马具基本全为鎏金制品。最为难得的是,这些马是被打死后摆放整齐埋葬的,原来佩戴的马具俱按原位置放在那里。许多车马具的特点具有浓厚的秦代风格,有的竟与秦陵铜车马的装具完全相同,这对于研究汉初的车马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价值。
9号坑出土的当卢
这件富丽豪华的鎏金器是马额上的装饰品,其造型是一匹飞奔的马,但身子却扭曲成龙形,极富艺术想象力。
11号坑出土的马饰——笼头
全长6米的3号车更让人惊奇不已。它虽然被塌落的土砸成扁平状,但结构依旧清晰。封闭带窗的后车舆,显现着当日墓主人的豪风。这种车在当时是规格最高的“安车”,史载秦始皇东巡途中驾崩,臣下以辒车载归,或即这种车。
主持洛庄汉墓考古发掘的崔大庸博士正在修复14号乐器坑出土的文物
3辆车都清理出来之后,其规格用途更加清晰。最前面的1号车是立车,也可能是猎车;2、3号车是安车,即是主人乘坐的华车。宝马华车香满路,充分显现了当日的王者风范。马车坑发掘还在继续,12匹高头大马、3辆豪华马车,尽展墓主人生前的奢华,这倒与我们一向从史书中看到的汉初民生凋敝,“天子不能俱驷,将相或乘牛车”的记载颇有一些出入。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呢?
于出土原状 这种大型青铜乐器原属古代军乐器的一种,北方地区十分少见。这件于造型圆浑,线条优美,特别是在其正面和背面分别铸造出一只英武的苍鹰,凭添了几分神秘。尤为难得的是,这只苍鹰是一笔画成,充分展示了古代艺术家的超凡想象力和创造力。
107件编磬一次发现于同一个陪葬坑内,
这比已发现的西汉实用编磬的总和还要多
14号陪葬坑位于主墓室东北部,南北向,入口朝南。通长22米,宽4米,深2.8米。坑内随葬品由北向南可分为三区:
专家在鉴定洛庄汉墓出土的编钟等器皿 右1为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赵化成,右2为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左3为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主任信立祥。
A区为弦乐器,主要发现有7面瑟。这些瑟南北向横置于圆木支成的架子上。瑟均为木制,已全部腐朽,仅剩痕迹,但瑟面所髹极薄的一层漆仍清晰保留着。其中3面有鎏金铜瑟枘和铜轸,另有1面为骨轸,其余未见金属构件者,从痕迹看应为木制构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批瑟的下面发现了一枚完整的“吕大行印”封泥,为证明洛庄汉墓为吕国诸侯王墓葬提供了新的证据。
B区主要为敲击乐器,发现建鼓痕迹一面,悬鼓及支架两套,扁圆形小鼓4件。特别重要的是,在B区东侧南北向竖立着一架由于、钲、铎组成的乐器架。木架由横梁、立柱和底座组成,横梁上镶嵌着3个铁环,其下正对着3件乐器。有意思的是,这3件器物大小悬殊,看起来非常不成比例。
C区绝大部分为打击乐器,主要是编钟1套、编磬6套,另有3件瑟钥和极为罕见的8个球形铜铃。编钟和编磬原来均悬挂于木架上,木架已全部朽坏,但痕迹尚较清晰,由北向南分两行排列。最北的西部为一架编钟,架子为上下两层,上层悬挂钮钟14件,下层悬挂甬钟5件。除3件破裂外,其余均完好无损。这套编钟保存非常好,只有少量锈蚀痕迹,出土时轻轻一拭即锃亮如新,实属罕见。钟内调音痕迹清晰可见,可以肯定是实用器。
与编钟相对的东侧是第一套编磬,共20件,少数因悬绳朽断而摔裂,大部分保存完好,均为实用器。难得的是,这套编磬的股博下刻划有铭文,从小到大分别为“左一”至“左十”和“右一”至“右十”。6套编磬每套20件的4组,14件的1组,13件的1组,总计107件。这107件编磬一次发现于同一个陪葬坑内,比已发现的西汉实用编磬的总和还要多,实在令人叹为观之。
这批乐器经初步鉴定,证明其保存完好,音质完美,仍可奏出《阳关三叠》、《苏武牧羊》、《茉莉花》等曲子。
音乐考古专家在对编磬测音
4位吕王中有3位是被诛的,
因此,洛庄汉墓只能属吕后的亲侄子吕台了
考古队在洛庄汉墓的4座陪葬坑内发现了“吕”字开头的30余枚封泥,绝大部分保存较好。印面内容有“吕大官印”、“吕内史印”、“吕大官丞”和“吕大行印”4种。这些带有“吕”字的封泥,是确定洛庄汉墓性质的一把钥匙。由封泥可证明,墓主人应与吕姓有密切关系。再从其宏大的墓葬规模来看,此种类型的墓葬应属王一级的陵墓,也就是说应属某位吕王的墓葬。
甬钟 编钟在古代是显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礼乐器,往往在大型礼仪活动中才使用。此钟结构为“合瓦型”,经过调音,每钟可奏出两个音节。
据《史记》、《汉书》中记载,汉代被分封的吕国只有吕后执掌实权时的一个。高后元年(前187年),吕后以济南置郡,封吕台,都东平陵,辖济南郡。高后七年(前181年),改吕国济川,又以梁国为吕国,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南)。高后八年(前180年)吕国废,改为梁国。由上可知,吕国在东平陵城为都前后满算只有7年的时间,而吕国存在时间仅有8年。这8年中先后共有4位国王,其中吕台为第一位。吕台是吕后长兄周吕侯吕泽之子,嗣父爵位为周吕侯,高祖九年(前198年)更封为郦侯,高后元年晋封为吕王。二年卒,谥肃。第二位国王为吕嘉,吕台之子,嗣父爵为吕王。后因骄恣被吕后废。吕后卒,坐吕氏事被诛。第三位吕产为吕后长兄周吕侯吕泽次子。惠帝元年(前194年)封汶侯。高后六年(前182年)十一月立为吕王。七年,改封梁国,不就国。高后卒,吕后次兄之子吕禄为上,欲为乱,为大臣所诛,诸吕遂灭。第四位吕王名吕大,属吕氏族人,高后七年(前181年)封吕王。次年因吕氏事被诛。
由上可知,济南郡曾被封为吕国是毫无疑问的。吕国先后共有4王,其中只有前两位都东平陵。及后两位时,一位“不就国”,一位不久被诛。而前两王中的吕嘉先是“坐骄废”,后又在灭吕中被杀,显然不会埋于都城附近。总之,4位吕王中有3位是被诛的,按当时埋葬制度,这3人是不会被厚葬的。因此,洛庄汉墓只能属吕后的亲侄子吕台了。
在济南市博物馆展示的洛庄汉墓出土的编钟、编磬以及于、钲、铎等乐器。著名考古学家俞伟超先生认为洛庄汉墓出土的这套编钟制作得这么精致,这么实用,保存得这么完好,音质、音色这么完美,堪称“西汉第一钟”。
吕台死时,正值吕氏家族掌权的鼎盛时期,虽然吕台在王位只有1年多的时间,但其嗣侯爵位长达10年的时间,其间定积攒了大量财富。吕台于被封后的次年即死,而时值吕氏一门势力正处于上升阶段,故吕台死后,定会借此机会来展示一番吕氏家族的力量,因而便有了洛庄汉墓如此非凡的规模。洛庄汉墓的年代也可以较为准确地定在公元前186年。
洛庄汉墓的发现不仅对研究汉代诸侯王陵的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还有许多新的发现弥补了以往考古及历史研究的不足。如在东墓道的南北两侧发现了一组罕见的建筑遗迹,对研究汉代高级贵族的埋葬习俗提供了最新的考古资料;在11号坑发现的3辆实用豪华马车,其中1、2号马车与秦始皇陵发现的两辆铜车马在形制上几乎完全相同,这是首次发现的与秦始皇陵铜车马相同的实物资料;3辆大车均驾驷马,车马具绝大多数为鎏金铜器,总数量达1500余件,显示了汉初诸侯王出行的盛大场面;5号坑出土的90余件铜器,不仅种类齐全,而且有半数铜器上均有铭文,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宫廷中繁缛的饮食起居生活;大量粮食和动物禽类骨骼的发现,使我们得以窥见昔日丰富的食谱;14号坑发现了整整一坑乐器,除1套编钟和6套编磬外,还发现有建鼓、悬鼓及7面瑟。所有这些乐器,向今人描绘出了一幅王家宫廷乐队的宏大场景。这些发现,不仅丰富了汉代的考古文物资料,而且对于研究汉代的历史和考古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