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中国历史>商朝历史>

商朝的历史故事大全

燕华分享

  提到商朝,就要提到成汤革命,就要提到汤的先十四代祖契(音榭xiè),以及其末代子孙商纣王成了亡国之君。那么你知道商朝有哪些著名的历史故事吗?下面一起随学习啦小编来看看。

  商朝15个历史故事

  1.商朝元祖,玄鸟生商

  商人的祖先是契,与禹同时,曾共同治水。相传在远古的黄河之滨,一只“玄鸟”唱着歌儿从空中飞来,带给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想――它是天的使者,原始部落的人们一个个对它顶礼膜拜。一个叫简狄的女人,吞服“玄鸟”下的蛋后,怀孕生下一个儿子叫契。契,即是阏伯,就是传说中的商之始祖。《诗经·商颂·玄鸟》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就是“玄鸟生商”的美丽故事。

  2.世袭制,始于部落

  有一点令人费解,就是商人或称商族是贯穿夏朝的整个历史而独立发展起来的一个部族,只是到了夏桀荒淫无道难以为继的历史关头才取而代之步入了“国家”。那么,从契到汤那是有世系的,部族时代也有“子承父业”之说?

  只能这样理解:尧舜禹时代是存在的,即通常所说的部落联盟时代,其实已处在“国家”的雏形阶段。而这个“国家”里的众多部落首领率先实行了“父传子”,否则自契到汤之“世系”延绵不绝就成为不可能。

  3.夏朝的存在,由甲骨文说起

  从契到汤,连绵十四世,恰与禹到夏桀也是十四世相当,历时约470多年。所以谈商朝应略说说“准商朝”,就像说昙花一现的秦朝的历史,应该知道其前身秦国竟跨越整个春秋战国时代。

  “准商朝”,这是笔者给起的名字,即指商族始祖契到十四世孙汤灭夏前的阶段,所谓商朝的“先公”时期。这十三世(不含汤)的名字记载得有鼻子有眼,且多为甲骨刻辞所映证,这也是夏朝存在的一大旁证。

  4.夏商周,一脉相承

  尽管发现的甲骨文是商朝后期的文字,但其记载之遥远,似也说明了商朝甚至包括“准商朝”使用的文字就是甲骨文。写到这里,顺便提及,周的文字与甲骨文是一脉相承的,而夏、周两族有血缘关系,均来自“西方”(黄河上中游)。

  商族则源自“东方”(黄河中下游),这“三族”当然都源于氏族社会,是当时居于多数的“少数民族”,即史家所说的诸如夷、羌、戎等,他们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所融合,因此他们在语言和文字上肯定会有诸多相通的地方。

  为华夏族的形成在文化上奠定了一种基础,及至秦汉终于发展成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民族――汉族。正因为如此,所谓夏商周三代虽说是三个朝代,其实是无法分割的一个整体,是中国古代史的源头,是中华民族和传统文化形成的源头。从朝代这条线索上而论,商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5.商之一族,人才辈出

  回过头来接着说“准商朝”。契是氏族时代一个宗族的始祖,“商”这个称谓,如《史记.殷本纪》所记契被舜任命为“司徒”,封于商,“赐姓子氏”,就是说“商”是该族活动的中心地域,也就成为族的名称,“子”则是商族共同的姓。

  按神话传说,契的母亲简狄因吞食燕卵而怀孕生下了契,《诗经》里就有“天命玄鸟(黑色的燕子),降而生商”的句子。这就是说商族的始祖契是很有来历的,不仅降生神奇,在舜的时代就已进入了“官僚”高层,且与夏朝的实际创建人禹共同参与过治水大业。

  尚不止于此,到契的孙子相土时,适逢夏朝“太康失国”,借机征服了不少部落,势力颇有发展,按《诗经.商颂.长发》所描写的“相土烈烈,海外有截”那样,其势力范围似已达渤海、抵辽东。古书《世本》还有关于“相土作乘马”和“胲作服牛”的记载,这也是一种发明吧?就像近代发明蒸气机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马、牛可以拉车载物,于上古时代在生产和军事上的作用不可小视。

  可以这样说,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不断出现精英人物,特别是在上层。商族的始祖契不用说了,他的孙子相土是个人物,六世孙冥是夏朝的水官,乃至死于治水工程之中(《国语.鲁语》记有“冥勤其官而水死”),当然也是个人物,而相土的曾孙胲(王亥)也是个人物.

  再胲的儿子上甲微也不简单,他为了报杀父之仇(其父胲在与有易氏部落开展最原始的“贸易”中被该部落首领绵臣所杀),打败了有易氏部落,杀死绵臣,夺回被掠去的牛群。从契到上甲微共八世,出现了至少四个“明主”,奠定了商族的长足发展,直至第十四代孙汤时终成大业。

  6.汤行仁义,天下归心

  关于成汤,即太乙(殷人尊称),在夏桀时仍臣服于夏。夏桀对这一逐渐强大起来的族群是不大放心的,曾召汤入朝,而将其囚于夏台。《越绝书》记载:“汤行仁义,敬鬼神,天下皆一心归之。”这说明汤在夏桀暴政时期已得到了天下的拥护,夏桀迫于诸侯方国的压力,后来放了汤。

  “汤行仁义”,包括诸如汤结好“荆伯”,讨伐不怜惜百姓的有洛氏等等。成汤逃过“夏台”之灾,即准备灭夏之举。历史上大凡成大事者,其身边必有贤人为之出谋划策,否则大事难成,辅佐成汤的伊尹即此贤人。

  7.名臣伊尹,出谋划策

  伊尹原名伊挚,生于伊水之滨,遂以伊为姓,系汤一妃子的媵(音映)臣(陪嫁之人),后为成汤重用,任命为“尹”,成为执政大臣。另一贤人是仲虺(音毁),系夏朝“车正”奚仲的后代,为汤之相。想必诸多谋略不少出于此两人策划。

  8.灭夏方略,孤立夏

  汤灭夏采取的方略是,先灭掉臣服于夏的部落葛,该部落首领葛伯对商族不行仁义,反而以怨报德,使汤出师有名,首战大捷。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记“汤始征,自葛载”,且“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一路下来颇得百姓拥戴,“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孟子.梁惠王》)可见出征势如破竹,当灭掉了最后的部落韦、顾和昆吾后,夏完全孤立,汤遂直逼夏桀,展开了对夏的决定性征战。

  9.夏朝衰败,始于孔甲

  吕思勉先生所著《白话本国史》(上)在论及夏殷的兴亡时,以《史记》为依据,说夏之孔甲“好方术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衅之”,就是说夏自第十世王孔甲时开始衰败,即“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衅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以伐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吕氏十分精练地引用《史记》记载道出了夏殷的兴亡。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商朝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