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商朝是现在的哪里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你知道历史商朝是现在的哪里吗?下面是有历史商朝的地址,欢迎参阅。
历史商朝的地址
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b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末代君主帝辛(纣王)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势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
后由于频繁征讨东夷造成国力空虚,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灭亡。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商朝流行活人祭,擅长用蛮夷来做祭品和奴隶。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甲骨文中频繁出现“羌”这个字,意为奴隶。殷商甲骨文的语言是典型的主谓宾语序,与阿尔泰语系的主宾谓语序完全相反。商部族起于河南商丘,商朝兴起以后施行的政策使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周边的与中原迥异的部族和文明大幅度消失,变成以殷商为中心的文明共同体。使东亚地区种族和文明的繁复性有一个大幅度削减,人种和文明变得单一。
关于商朝的简介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因契被封于商(今河南商丘一带),所以他的后世子孙商汤在亳建立的王朝称为“商”。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又将国都迁往殷(今河南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此建都长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政权,相对于夏朝具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
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600年左右。
《诗经·商颂》云商“邦畿千里”。
商朝五六百年间曾多次迁都,都城中的多个都在河南境内。在河南的安阳发现了殷墟,在商丘、郑州、偃师、温县、辉县、新郑等许多地方也发现商朝文化遗存。
关于商朝的信息多来自于其后面的周朝,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载。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考古研究发现殷商甲骨文极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并且有过渡文字——斗门镇花园村甲骨文。
安阳的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关于商朝的历史
商族传说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帝喾)的后裔,居黄河下游(今河南商丘一带),有着悠久的历史。舜时,商族出了一位杰出的军事首领——契。后来商人把他称作“玄王”,作为始祖,并编出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的颂歌来赞美他。
太康失国时,契的孙子相土开始向东方发展,《诗经》上说:“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孙冥“勤其官而水死”,商人“郊”祀之。
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发展。到契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天乙立商
夏自少康中兴后,传到帝孔甲时,夏王朝已统治中原地区数百年,由于统治日趋腐化,而渐渐走向衰落。史称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衅之”,“孔甲乱夏,四世而陨”。
孔甲下传四世,履癸继位,他就是夏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桀。相传夏桀非常残暴,百姓已不堪忍受。《史记·夏本纪》说:“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为摆脱孔甲以来的日益衰败的局面,桀加强了对内的统治,坚决镇压异己力量,据说他斩杀黎民如砍伐草木一般。但高压手段并未达到其目的,而是加剧了人民对他的痛恨,人民甚至发誓要与之同归于尽。
桀在加强对内控制的同时,为了转移人们的不满和掠夺财富、奴隶与美女而不断对外进行征伐。他先伐有施氏,有施氏被迫将妹喜献于桀。又征岷山氏,岷山氏被迫“进女于桀二人”。夏桀的这些行为当然要引起各部落的不满和反抗,“诸侯畔夏”亦就不可避免了。显然,到夏桀之时,夏王朝的统治已处于严重的内外交困之中。
与此同时,兴起于东方的商族则有较大发展,并逐渐强盛起来,在商汤的领导下已积蓄了灭夏的实力。汤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称大乙,后世习惯上称之为成汤,是一位很有修养的商族首领,他在成商部族首领后,看到夏王朝日益腐朽,夏的暴政已引起众叛亲离,便着手建立新的王朝。
首先,以德立威,厉兵秣马,使临近部落纷纷归附。
商族在灭夏前尚处于氏族社会末期。此时商族内部的不平等、奴役和剥削等现象亦早已产生,但相对于夏王朝的统治来说要宽松、缓和得多。汤亦注意取得国内的拥护和支持。《国语·鲁语》说“汤以宽治民,而除去邪”。《淮南子·脩务训》更进一步说他“夙兴夜寐,以致职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穷困。吊死问疾,以养孤孀。百姓亲附,政令流行”。
成汤的勤政薄敛体恤民情等举措,对笼络人心,巩固统治,积蓄灭夏力量起到了十分显着的作用。他的行为不仅得到本族人的拥护,也使得夏人及其他方国人民十分向往。因此,也就有了《史记·夏本纪》所谓的“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
商汤的活动自然引起了夏桀的注意。此时商的力量虽已有较大发展,但相对于夏仍然弱小,不得不暂时臣服于夏。夏桀出于猜忌将商汤召来并囚之于夏台。
其次,用伊尹的计策,离间夏桀与其同盟者九夷族的关系,使力量对比渐渐转向于己有利。
《说苑·权谋篇》对此有较详细的描述:“汤欲伐桀,伊尹曰:请阻乏贡职以观其动。桀怒,起九夷之师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犹能起九夷之师,是罪在我也。汤乃谢罪请服,复入贡职。明年,又不贡职,桀怒,起九夷之师,九夷之师不起。伊尹曰:可矣。汤乃兴师,伐而残之,迁桀南巢氏焉。”至此,除了少数部族如昆吾等尚听从夏王的指挥外,桀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形势已转变的对商汤极为有利。
猜你喜欢:
1.真实历史商朝历史
2.中国商朝历史
3.朝歌是现在的哪里
4.商朝的历史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