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学科>博物馆学>

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

其芳分享

  现代的博物馆学一般都和考古学专业或历史学专业设置在一起。那么,有关的基础理论你知道吗?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博物馆学的基础理论

  一、是关于博物馆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对博物馆的认识,最终将成为对其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在这些认识中,关于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是根本的,是认识的基础,因为,基本要素是决定博物馆能否存在的构成要素,其它要素及相互关系都根源于此,因此,对于博物馆的非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哪怕是基本认识,也不能算作基本理论

  二、是基本认识

  对于基本要素的认识,并不必然属于基本理论,因为有些认识是非基本的,只是一些表面的、肤浅的认识,对于博物馆来说,没有根本性意义,甚至,即使失却了这些认识,也不会影响我们对博物馆的理解,基本认识针对研究性质而言,反映的是认识的深度,基本认识揭示的是博物馆的核心和本质属性,不是简单的现象收集和整理,而是博物馆本质的挖掘。

  三、以概念或原理为表达形式

  以概念或原理的形式,表达对博物馆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因为,我们的认识对象和方式尽管是基本的,但我们的表达却可能是经验的,以日常语言和体系表达我们的认识结果,无论如何不能算作理论,更不用说算作基本理论,因为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体系化的思想,基本理论只能是概念或原理的系统化体系。

  四,反映基本要素的存在特征及运行规则。

  基本理论,以概念或原理,通过基本认识,反映的不是基本要素的枝节或皮毛,应该是基本要素的存在特征及运行规则,基本要素的存在特征反映了基本要素的本质,决定了博物馆的属性。

  博物馆学的特点介绍

  中国的博物馆学研究  中国博物馆学研究有自己的特点。中国古代的文物收藏与研究是中国博物馆学的历史渊源。宋代形成、清代乾隆、嘉庆时期得到发展的金石学,对后来博物馆藏品的鉴定研究、分类编目、保管修复,提供了可贵的传统经验,对中国的博物馆藏品学和普通博物馆学有着深刻的影响。

  19世纪中叶,西方的博物馆和科学文化一起介绍到中国。1849年刊行,由徐继畲所著的 《瀛环志略》 一书,即记载有西欧诸国博物馆的状况。近代最早倡导建立博物馆和论及博物馆的代表人物,是著名实业家张謇。1905年张謇的《上南皮相国(张之洞)请京师建设帝室博览馆议》和《上学部请设博览馆议》,提出博物馆是政治和学术参考的重要部门、学校教育的有力助手。

  对博物馆的社会功能、性质、征集、保管、陈列、行政管理、人员选配及馆舍规划等都作了阐述。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认为:教育并不专在学校,学校以外,还有图书馆、博物馆。这些论述集中表达了中国对博物馆的早期见解。20世纪3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研究开始发展。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协会以“研究博物馆学术”为宗旨,博物馆的学术研究开始有了自己的组织。协会出版“会报”,刊登博物馆学论文,介绍有关博物馆学的论著。

  1936年,中国第一部博物馆学著作《博物馆学通论》在上海出版,作者是陈端志。1943年曾昭燏、李济的《博物馆》出版,书中提出博物馆具有保存有价值之物品、辅助研究工作、实施实物和精神教育四大功能。这是博物馆收藏、研究和教育三重性质或三大职能的最早论述,代表了当时博物馆学研究的水平。

  博物馆学的历史和现状

  起源

  博物馆学和许多学科一样是从描述开始的。博物馆志 (Museogrophy)一词在西方语言中的出现早于博物馆学 (Museology)。17世纪出版了一批博物馆藏品目录,其中最著名的是1656年在伦敦出版的《特拉德斯坎特博物馆目录》。1727年第一部以博物馆方法学命名的著作在莱比锡出版,作者是C.D.F.尼克利乌斯。该书主要探讨藏品的分类、管理和补充来源。他认为博物馆应该根据便于学习的原则展出藏品。自然标本必须与人工制品分开。

  开始

  自然标本应从人体解剖开始,人工制品则应按时间顺序排列。1837年 G.F.克莱姆发表了第一部关于博物馆史的论著《论德国科学和艺术藏品的历史》。19世纪中叶,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美国史密森学会的第一任会长J.亨利十分注意博物馆普及科学知识的功能。在他的影响下,G.B.古德于1888年起发表了《博物馆历史和历史博物馆》、《未来的博物馆》和《博物馆管理原则》,系统地论述了博物馆在传播科学知识、提高人们知识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1904年英国博物馆学者D.默里发表了三卷本的《博物馆的历史及其利用》,系统地论述了欧洲博物馆的历史和现状,肯定了博物馆传播知识、普及教育、娱乐公众的功能,也强调了为研究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