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抹茶的历史文化是怎样的
抹茶制品的美味相信广大读者都亲身体验过,那种微甜带涩的味道至今环绕在脑海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的日本抹茶的历史文化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日本抹茶的历史文化
抹茶是以遮阳茶做的碾茶为原料,用茶叶超细粉机碾磨成的茶叶微粉就是抹茶,只要在加工过程中不要有高温过程,不要破坏颜色,下面就抹茶的历史文化做一介绍。 抹茶文化
抹茶源于中国,兴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斗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道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茶道,由此可见,中国茶道(抹茶)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断代。目前在世界上颇有盛名的日本茶道和日本抹茶,就是通过当年的遣唐使荣西在中国学成后带回日本,抹茶在日本得以保留、继承和发扬光大。日本抹茶和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抹茶的历史
中国自明代以来,开始流行冲泡饮茶,中国抹茶茶道遂告失传,中国古代文明的结晶――茶磨也随之绝迹,中国抹茶(Matcha)形成历史断代,成为中国茶人心中永远的痛。相反,九世纪末随遣唐使进入日本的中国抹茶(Matcha),在日本却得到了发扬光大。日本人将品茶与宗教哲学、社会道德、品行修养融为一体,将饮茶上升到“道”的高度,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现已成为日本的国粹,引为国宾之礼,誉为日本之最。
21世纪初,中国旅日学者把抹茶携归祖国,在上海浦东新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抹茶工厂,上海宇治抹茶有限公司。研制发明了多项抹茶设备,并取得专利,从此结束了"抹茶=日本"的历史,迎来中国抹茶第二春。引导中国抹茶走向世界。
抹茶(英文 Matcha,日文抹茶(まっちゃ))的英文单词源于“抹茶”的日语发音。什么是抹茶?抹茶是用天然石磨碾磨成微粉状的覆盖蒸青绿茶。抹茶源于中国起于唐朝,鼎盛于宋朝。
早在唐朝年间,人们就发明了蒸青散茶(碾茶),还审订了评茶色香味的方法,并成 为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饮料。茶经记载:“……始其蒸也,入乎箪,既其熟也,出乎箪。釜涸注于甑中,又以谷木枝三亚者制之,散所蒸牙笋并叶,畏流其膏。”到了宋朝更发展为茶宴,当时最为有名的评茶专家、大文豪蔡襄在《茶录》中评述抹茶 的饮茶方法:把团茶击成小块,再碾成细末,筛出茶末,取两钱末放入烫好的茶盏,注入沸水,泛起汤花品尝色、香、味,佳者为上。清朝茹敦和在《越言释》中说,古者茶必有点,其硙茶(抹茶)为撮泡茶,必择一二佳果点心, 谓之点心,谓之点茶。这里所指的抹茶冲饮之法即为唐宋年间的中国抹茶饮用法――点茶
奈良时代(710~790年)|(中国隋朝)
748年,日本的名僧行基把中国的茶树带入日本,从此日本开始了茶的栽培。
平安时代(794~1186年)|(中国隋唐朝)
805年,传教大师最澄也弘从中国带回茶种,栽种在近江阪本的日吉神社(现在的滋贺县)。当天皇游幸日吉神社时,接受了僧人永忠的献茶。
镰仓时代(1186年-1333年)|(中国宋朝)
荣西禅师(1141-1215)不但带回了中国树种,同时将中国的碾茶制造法以及寺院的抹茶仪式――抹茶道传入日本。被尊为日本抹茶的开山鼻祖。
荣西禅师在著书《吃茶养生记》里详细介绍了茶的功效。他在序中说:“茶者,养生之仙药也,延寿之妙术也。山谷生之,其地神灵也,人伦采之,其人长命也。天竺唐土均贵重之,我朝日本曾酷爱矣,古今奇特之仙药也……。”
荣西禅师将茶种赠送给高山寺的明惠上人,高山寺的明惠上人便在全国各地找寻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最后明惠上人看中了山清水秀的京都宇治。从那时候起,宇治成为日本的种茶的圣地。现存日本最古老的茶铺创业于平安時代末永历元年(1160年) 。
室町时代(1393~1594年),宇治的茶农发明了覆盖培育法,在茶叶采摘前,对茶树进行覆盖遮阳,使得抹茶翠绿香甜,苦涩味大减,京都的宇治抹茶也成为 天下第一茶。
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535),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由于久坐疲累,眼皮无法张开,因此撕下眼皮,丢弃在地上。而在丢弃眼皮的地方,竟然长出一株矮树,叶子酷似人的眼皮。达摩祖师的弟子们,摘下矮树上的绿叶,熬汤饮用,竟能驱除困倦,保持禅坐的清醒。这即是禅茶的来由。这当然是一则美丽的传说,然而茶道确实和禅道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却是千真万确的,有关这点,程光裕《茶与唐宋思想界与政治社会关系》、方豪《宋代僧侣对栽茶之贡献》、吴智和《和尚烘出名的松萝茶》、中村乔《泡茶法的兴盛与宜兴茗壶》,以及姚国坤、王存礼、程启坤《中国茶文化》,朱自振、沉汉《中国茶酒文化史》等书的某些章节,乃至荷斯特·汉弥恪(Horst Hammitzsch)《茶艺中的禅》一书,都有相当详尽的说明。
中国的茶道,也许应该从宋朝禅僧长芦宗颐所撰写的《禅苑清规》开始,在题为《赴茶汤》的清规中,详述了受邀喝茶的禅僧所应遵循的礼仪:
院门特为茶汤,礼数殷重,受请之人,不宜慢易。既受请已,须知先赴某处,次赴某处,后赴某处。闻鼓版声,及时先到,明记坐位照牌,免致仓皇错乱。如赴堂头茶汤,大众
集,侍者问讯请入,随首座依位而立。住持人揖,乃收袈裟,安祥就座。弃鞋不得参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声。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袈裟覆膝,坐具垂面前,俨然叉手朝揖主人。常以偏衫覆衣袖。及不得露腕。熱即叉手在外。寒即叉手在内。仍以右大指壓左衫袖。左第二指压右衫袖。侍者问询烧香。……持人法事,常宜恭谨待之。安祥取盞,两手当胸执之。不得放手近下。亦不得太高。若上下相看一样齐等则为大妙。当须特为之人专看。主人顾揖然后揖上下间。
吃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盏,不得呼呻作声。取放盏床,不得敲磕。如先放盏者,盘后安之,以次挨排,不得错乱。右手请茶鹚擎之,候行遍相揖罢方吃。不得张口掷入,亦不得咬令作声。茶罢离位,安详下足。問訊訖。隨大衆出。特為之人須當略進前一兩歩問訊主人。以表謝茶之禮。
禅门茶道重视的是内在的禅修,亦即“心”的追寻,而非茶叶优劣或水质的好坏,乃至茶壶,风炉的品质上下等等外表的东西。[唐]玄觉(665~713)《永嘉证道歌》,曾说:“行亦是禅,坐亦是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刃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闻闻。”吃茶只是禅门行、坐、语默、动、静当中,众多“借假修真”的媒介之一而已。这是中国宋朝禅门茶道的特色。
中国抹茶道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比现今的乌龙茶道还早了几百年。但可惜的是自明代以来,却不再流行抹茶了,而改用茶叶,冲泡喝汤,弃置茶渣。中国抹茶道遂告失传,形成历史。
猜你感兴趣:
4.日本抹茶的由来
5.日本抹茶历史
上一篇:中国抹茶发展的阶段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