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事件>古代历史事件>

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是什么

漫柔分享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希望能帮到你。

  九品中正制的选官方式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朝廷官吏的挑选有很大的影响。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大的地主贵族和官僚阶级,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他们总是能轻易干扰我国古代官僚的选拔。为了防止这种垄断,九品中正制产生。

  我国古代的寒门学子没有家世背景,没有钱财珠宝,他们收到大地主阶级的欺压和剥削,在那个年代几乎与政治无缘,无数有才华的士人空有一腔热血和救国救亡的思想,却无处施展。九品中正制的产生,使得这种情况有所改变。九品中正制通过各种测试将士人分为九个等级,然后再由朝廷选派中正官员考查这些士人。在这九个等级之中,被评为上等的士人将被推荐到朝中做官。九品中正制度将考查全国各地士人的权力都赋予了中正官。九品中正制度通过考察士人的家世背景和品行才德,依据这些来给这些士人定官职。一般一品较为难得,几乎如同虚设,没有人可以得到。因此九品中正制选拔的最优秀的士人,也仅仅是二品官职而已。

  在九品中正制度设立的初期,负责考查士人的中正官员还是比较负责任的,但所有的制度都是在后期走向没落。九品中正制的的考官在后期与朝中的大地主贵族阶级交往甚是密切,使得九品中正制度迅速走向衰亡。

  士人也与以前一样,很少可以进入朝中做官。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九品中正值的影响深远,首先是能为统治集团甄选到品德优秀的人才。九品中正制之前选拔人才的途径主要是察举制,这种制度由世族操控,推举出来的人才往往隶属于某个利益集团,当官的目的在于培植势力,并不在乎被推举之人是否德才兼备。而九品中正制就不同了,它祛除了察举制的弊端,考察人才的品德,设定具体评价标准来确定品级。

  其次是有利于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秩序。在推行九品中正制之前,各州郡长官有权利建立自己的统治小集团,他们将中央的权力分解,根据各自利益来选择官员。中央没有权利去评判由州郡举荐的官员,只能听之任之。实施九品中正制,可以将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选择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最后是开辟了下层学子进入上层建筑的通道。中正官根据品德、品行、家世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也就是评价这个人的综合实力。家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子的视野和见解,在他进入到统治集团内部以后可以迅速找到与自己利益贴合的团体,不会因为不稳定的因素而背叛朝廷。道德和才能决定了这个人的修为和素质,可以提高统治阶级的整体水平。

  九品中正制实施之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统治阶级和世族大夫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上下齐心,共同维护王朝的安定和团结,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九品中正制的简介

  东汉后期,我国的政治制度日益完善,选官制度也比前代更为科学和严谨。地主贵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东汉后期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地主贵族家大业大,势力范围及其深广,他们依靠自己在朝中的势力间接操纵了地方吸纳人才。

  许多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没有办法参与到政治中去,使得矛盾激化,九品中正制在这个时候产生。

  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登基之后制定的选官制度。这个制度通过各种测试将士人分为九个等级,然后再由朝廷任命的官员到地方上去检查考查这些士人,由此来决定他们可不可以做官。任何制度都是在制定初期较为有效,九品中正制也是这样。

  在初期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九品中正制度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九品中正制走了以前选官制度的老路,后期的九品中正制度开始发生变化,被一些名门望族位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控制。他们跟以前一样,垄断了朝廷选拔人才的通道,将好的职位全部留给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或者是亲近的人。九品中正制度一步步走向腐败,这就使得社会下层没有身份背景的寒门书生跟以前一样,没有办法参与政治,切断了他们的政治之路,使得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社会底层,永无出头之日。
猜你喜欢:

1.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2.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3.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4.南北朝名将排名 南北朝名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