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希望能帮到你。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在于中央难以防止地方把持权利。这种选人制度的初衷是为了缓和统治阶级与世族之间的矛盾,所以在九品中正制实施之后世族必然会从中得到好处。等到世族的力量发展壮大以后,中央就很难再操纵他们,这样谈起双方利益妥协就没有丝毫的意义。特别是世族把持住了选择官员的通道,统治阶级的权威性就会受到很大威胁。
这其实不难理解,任何一种制度都是双刃剑,都有它的正反两面。何况九品中正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很多非议,所以它的弊端显而易见。
要详细分析其弊端,我们要从它的起源讲起。
这就要提到曹操,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深谙用人之道。他认为人才不问出处,只要你有本事,那么我就欢迎,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可以进入到统治阶层内部。可是这样一来,就直接威胁了世族的利益,他们并不能容忍将自己手中的权力外放。所以在曹丕建立魏朝以后,他没有再继续推行曹操的用人制度,而是将权力下移,设置由世族担任的中正官,让他们去选择官员。世族对上曲意逢迎,对下培植势力,从根本上就威胁到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虽然九品中正制设定了框架,让中正官在此框架内圈远人才,但是评价标准是随中正官个人意志为转移的,长此以往也就丧失了公平性。如果一个人非常有才能,但是他的家庭门第比较低,那么他就进入统治集团的可能性就被降低了。这就是九品中正制的最大弊端,最大的不公平之处。所以这样的制度并没有持续多久。
九品中正制的简介
东汉后期,我国的政治制度日益完善,选官制度也比前代更为科学和严谨。地主贵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东汉后期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地主贵族家大业大,势力范围及其深广,他们依靠自己在朝中的势力间接操纵了地方吸纳人才。
许多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没有办法参与到政治中去,使得矛盾激化,九品中正制在这个时候产生。
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登基之后制定的选官制度。这个制度通过各种测试将士人分为九个等级,然后再由朝廷任命的官员到地方上去检查考查这些士人,由此来决定他们可不可以做官。任何制度都是在制定初期较为有效,九品中正制也是这样。
在初期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九品中正制度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九品中正制走了以前选官制度的老路,后期的九品中正制度开始发生变化,被一些名门望族位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控制。他们跟以前一样,垄断了朝廷选拔人才的通道,将好的职位全部留给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或者是亲近的人。九品中正制度一步步走向腐败,这就使得社会下层没有身份背景的寒门书生跟以前一样,没有办法参与政治,切断了他们的政治之路,使得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社会底层,永无出头之日。
九品中正制的提出
九品中正制是陈群提出的。魏朝建立初期,政局不是很稳固,人心浮动。曹操自己出身低微,对此他并不在意,公开场合从不忌讳自己的出身,所以他在世时选材用人并不在乎门第出身。对此,世族大夫很是恼怒。待曹丕继承曹操的家业后,他创立了属于曹氏家族的王朝。他上位以后,深知父亲实行的政策会引起朝臣的不满,很是苦恼。
吏部尚书陈群负责管吏制,他发现朝廷官员格局当中世族子弟的比例只占到一半左右,另外一半是曹操时期选择的人才。陈群出身世族,他对世族的情况非常了解,知道当今有很多不满情绪蔓延在朝堂之外。特别是在推行政策制度上面,很多州郡阳奉阴违,与中央政府实行“拖延战术”。如果任由事态发展,很有可能威胁到曹丕的统治地位。
一日曹丕上朝时,朝堂上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辩,以世族大夫为首的一派跪地陈情,请求曹丕将出身微贱的朝臣罢免。但是这些人当中不乏可用之材,曹丕进退两难。陈群深知主子的心意,连夜起草了九品中正制度上报曹丕。曹丕看过之后连连称赞,觉得既可以缓解现在与世族大夫的矛盾,又能保证朝廷选拔出可用的人材。他连夜召陈群入宫,两个人仔细研究此事,修改了一些不足之处,最终决定正式实行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实行以后,深得世族大夫的推崇。在最开始的时候,中正官从客观事实出发,公平公正的选拔人材。可是随着社会矛盾的加深,九品中正制开始暴露出弊端,最终被科举制度取代。但是,陈群的名字却被载入了史册。
猜你喜欢:
上一篇:九品中正制的历史事件介绍
下一篇:九品中正制是谁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