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事件>中国历史事件>古代历史事件>

九品中正制是什么意思

漫柔分享

  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是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九品中正制的意思,希望能帮到你。

  九品中正制的意思

  九品中正制,顾名思义,这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共分九个品级,由中正去考察任命,这是一种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介于察举和科举制度之间。中正通常由二品官员担任,主要负责各州、郡、县人才的选任工作,人才的选拔任用权限集中在中央,个人感觉貌似今天的中组部。

  提到九品中正制,不得不说到曹丕和陈群,当时,曹丕为了拉拢士族达到自己改朝换代的目的,采纳了时任吏部尚书的陈群的建议。察举制度因为滋生了腐败现象,生存不下去了,于是九品中正制由此产生。九品中正制是将官位分为九个级别,从家世和品德等方面去评判一个人,地方各州县没有了自己的选人用人权力,都由中正官汇报中央裁定。

  用人权力收归中央固然是好事,可是这样就形成官员上下级之间不能很好地流动,下级根本没机会上升到比自己更高一个级别。因为中正官都是由二品官员担任,他们大都出身官僚世家,只会任人唯亲,根本不会为下层人说话。这样就阻碍了上下流动,唯才是举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其产生和灭亡的过程和原因,九品中正制也一样,在经过短短的风光之后,在隋朝随着门阀的衰败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任何王朝在实施人才选拔之前的初衷都是美好的,只不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偏离原来的方向,这就需要统治者拥有强大的内心来应对各方面的压力。

  九品中正制的影响

  九品中正值的影响深远,首先是能为统治集团甄选到品德优秀的人才。九品中正制之前选拔人才的途径主要是察举制,这种制度由世族操控,推举出来的人才往往隶属于某个利益集团,当官的目的在于培植势力,并不在乎被推举之人是否德才兼备。而九品中正制就不同了,它祛除了察举制的弊端,考察人才的品德,设定具体评价标准来确定品级。

  其次是有利于统治集团维护统治秩序。在推行九品中正制之前,各州郡长官有权利建立自己的统治小集团,他们将中央的权力分解,根据各自利益来选择官员。中央没有权利去评判由州郡举荐的官员,只能听之任之。实施九品中正制,可以将选拔官员的权力收归中央,选择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

  最后是开辟了下层学子进入上层建筑的通道。中正官根据品德、品行、家世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也就是评价这个人的综合实力。家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子的视野和见解,在他进入到统治集团内部以后可以迅速找到与自己利益贴合的团体,不会因为不稳定的因素而背叛朝廷。道德和才能决定了这个人的修为和素质,可以提高统治阶级的整体水平。

  九品中正制实施之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统治阶级和世族大夫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上下齐心,共同维护王朝的安定和团结,对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九品中正制的简介

  东汉后期,我国的政治制度日益完善,选官制度也比前代更为科学和严谨。地主贵族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东汉后期也不例外。当时的大地主贵族家大业大,势力范围及其深广,他们依靠自己在朝中的势力间接操纵了地方吸纳人才。

  许多家境贫寒的知识分子没有办法参与到政治中去,使得矛盾激化,九品中正制在这个时候产生。

  九品中正制是曹丕登基之后制定的选官制度。这个制度通过各种测试将士人分为九个等级,然后再由朝廷任命的官员到地方上去检查考查这些士人,由此来决定他们可不可以做官。任何制度都是在制定初期较为有效,九品中正制也是这样。

  在初期刚开始实行的时候,九品中正制度促进了时代的进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问题便暴露出来。九品中正制走了以前选官制度的老路,后期的九品中正制度开始发生变化,被一些名门望族位和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控制。他们跟以前一样,垄断了朝廷选拔人才的通道,将好的职位全部留给与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人或者是亲近的人。九品中正制度一步步走向腐败,这就使得社会下层没有身份背景的寒门书生跟以前一样,没有办法参与政治,切断了他们的政治之路,使得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社会底层,永无出头之日。
猜你喜欢:

1.2015年高考上海卷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

2.南北朝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3.南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4.南北朝名将排名 南北朝名将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