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古代诗人>

诗人屈原为什么要投江

学康分享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楚辞的创世人,也是最早的诗人之一,这样一位大才子,最后却投江而死,可是屈原为什么要投江自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诗人屈原为什么投江,希望对你有帮助!

  屈原为什么投江

  今天的人们每年能够在五月初五吃上粽子,过上节日要多亏了屈原的贡献。屈原当年纵身一跳,跳到了汨罗江的时候一定没想到今天的人们会如此的惦念他。

  关于屈原为什么选择投江这种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珍贵的生命,历来说法不一,人们猜测的他投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为国而死。当时的秦国特别强大,楚国的都城被秦攻陷后。屈原感到自己的国家就要灭亡了,作为一个对楚国有着浓烈情感的人来说,屈原不愿亲眼看到这一幕的发生,因此投身汨罗江中。

  2.为想要完美而死。屈原性格刚直,而政治是黑暗和残忍的。屈原发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楚怀王这样君王的带领和无能却攻于心计不为民政的同事们的配合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业。屈原想要的是“明君”和“哲王”,想要能真心为百姓做出业绩的同事,而赤裸的现实一次又一次的将他扇醒,终于投江。

  3.为救顷襄王而死。这是一种较为新奇的说法。起源与一个民间传说:怀王死后,楚国已经变的不能再承受任何的攻击,而那时候的秦国经常对楚国进行侵犯,终于攻占了郢都。倾襄王在被秦国追杀的过程中想到了流芳在汨罗江附近的屈原,想问问他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扳回一局,重振楚国。然而秦军得知倾襄王的想法后追随而来,屈原为力保倾襄王,便与他交换衣服当着秦军的面跳下汨罗江,襄王获救。

  总的来说,不管哪种原因,屈原或是因为绝望,或是因为大义和性格原因都使得他不得不投江自尽。

  屈原的故事

  屈原年青时候就投身国家,为国效力。楚怀王也十分赏识他。他提出的六国纵横抵抗强国策略深得怀王认可。屈原从六国开始身负重任一个一个去游说联结,最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伟大的外交联盟使六国齐聚齐心。

  然而秦国对六国联盟的忌惮和楚国国内小人的迫害,致使屈原离明君治国越来越远。

  首先是太子兰的嫉恨,屈原的大展身手,挡了太子兰的权力之路,又夺去了他的风头。人们说树大招风。但凡聪慧之人,谋权化策都会有一些小人之心,圆滑处世才能得以在国家权力机器中保存性命。屈原显然更像君子诗人,一位才华灼灼有着雄韬伟略的梦想家,他一直像高空中的飘逸才子而非在权力倾轧的混泥中。楚怀王就是他的支柱。然而能得到君王信任是幸运的,而被君主猜疑却是常态。

  太子兰,宠妃郑袖,加上秦国张仪,他们联合,屈原被打垮已是形势所趋。首先是内部太子兰等多次用小人之计挑拨,打破怀王和屈原之间的信任,其次是外部张仪用厚重礼物作诱饵让楚怀王枕边人教唆使坏,而屈原却并没有这些小人之术,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楚怀王面前大谈联盟,楚怀王没有听进屈原的劝告和坚持,因为利益贪婪蒙蔽了他的心智。屈原最终被小人弄臣们驱赶出楚国国都,远离政权。

  所谓木过刚则易折,人过直则易损,就是这个道理。屈原的忠贞爱国感人至深,得知楚怀王病死秦国更是伤痛难当。他把毕生感情和理想都融合在了诗篇里,创作出了激荡人心的诗歌辞赋,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他深爱的楚国即将灭亡之际,他选择了舍弃性命与祖国同葬。

  关于屈原的传说

  屈原是一位历史名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关于他的传说也有很多。众所周知,屈原是一位楚国贵族,与当时的楚王是有着亲戚关系的。因为屈原太优秀了,所以楚王非常忌惮屈原,再加上楚王身边的人总是在说屈原的坏话,所以楚王就更加的讨厌屈原了。楚王讨厌屈原的直接后果就是,把屈原外放到了非常偏僻的地方。

  屈原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都以无效告终。最后的屈原感觉走投无路了,于是跳江自杀。屈原的死,成全了一条江的名字,那条江叫做汨罗江。

  在屈原跳江之前,和一个渔人有了很著名的一段对话。屈原觉得人们都错了,都是黑的,只有自己是对的,是白的。渔人和他讨厌尘世的想法不同,渔人喜欢的是随波逐流,觉得顺其自然活的会更好。屈原不认同渔人的想法,觉得高贵不能和低俗共存,因此更觉得自己不能在这世界生活下去了。关于屈原和渔人的对话,至今人们还是分成两派,各自为营,有着不同的价值观。

  百姓很爱戴屈原,传说中江里有吃人的大鱼,百姓们不想看到自己爱戴的人被吃掉。于是在屈原跳江的这一天,想尽办法给大鱼喂食物。江南地区的稻米多,百姓倒到江里的稻米也多,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

猜你喜欢:

1.屈原投江是怎么回事

2.屈原为什么投江自尽

3.屈原为什么投江

4.屈原为何选择投江自杀

5.屈原投江自杀的原因是什么

6.屈原投江自杀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