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古代诗人>

诗人苏轼好学的故事介绍

学康分享

  苏轼虽是一名著名的诗人,但苏轼天性好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收集整理诗人苏轼好学的故事介绍,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好学讲了什么

  《苏轼好学》所介绍的是苏轼的一个小故事,由这个小故事所引申出来的道理值得我们去深思和学习。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他从前在读《范滂传》时候欣赏范滂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法,对他的人生既羡慕又崇拜,很想成为他那样的人,有着刚毅正直,不为权势所屈服的那种精神,所以一心想要成为那样的人。于是苏轼便询问他的母亲,问他可不可以成为和范滂一样的人。他的母亲节也是个博览群书,十分懂的道理的人,听他有这样的想法当然是支持的,便说道,“你若是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自然可以成为范母。”

  这样的说法无异于最好的鼓励,苏轼十分的心驰神往。后来苏轼博览群书、并且对社会和各种事情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并且每天都能写几千字的文章。更喜欢像贾谊那样伟大的人,这时候他才明白《范滂传》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不禁心生感叹。后来当他读到《庄子》这本书的时候,苏轼心中突然霍然开朗,心中想到从前我读书以后心中有许多的想法和感悟都说不出来,不能明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直到读到这本书才明白过来,这本书真是深得我心啊!

  苏轼作为宋代著名的大文豪、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人生无疑是成功的,虽然其中有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曲折和苦楚,可是他的卓越贡献和成就是无法否认的。而他的成功自然离不开本身先天的天赋和后天自身的勤奋努力,和他的成长环境也是密切相关的。

  苏轼抗洪

  苏轼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文豪,不仅仅在文学和艺术上具有杰出的成就,而且还是一个颇有政绩的官员,苏轼的为官之路可以说一波三折,曾经几次被发配到离京城很多的蛮荒之地,苏轼抗洪讲述的就是苏轼在徐州做官的时候带领士兵与群众抗击洪水的故事,在这则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苏轼为官的恪尽职守。

  史书记载,苏轼在徐州做官的时候遇到了洪水,洪水决堤了,要淹没曹村,由于洪水难以泄出,水汇集到了城下,城墙马上就要被冲垮了,于是富民们都想要逃出城去躲避水灾,苏轼下令说,富民们如果逃走了,就会动摇民心,那么我还领带谁来抗击洪水呢?只要有我在,我就不会让洪水冲垮家园。于是让士兵将想要逃走的富民们赶回去,苏轼穿着粗布鞋拄着木棍亲自来到了武卫营,将卒长找来,号召卒长带领士卒去抗击洪水,卒长看到苏轼还在坚守岗位,非常的感动,于是带领着士卒们穿着短衣,光着脚,拿着箕畚铁锹出城抗击洪水,筑成了一道长堤,长堤筑城后,洪水就不能进入城内了,这样民心才得以安定,然而雨还在日夜不停的下,为了守住城池,苏轼吃住在城上,即使是路过家门也不回家,并且让各级官吏也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最终保住了城池,百姓也得以安定。后来苏轼还将那里的情况向上级汇报,并且申请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防止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苏轼的建议,并且表彰了苏轼,到现在徐州的人民还在怀念苏轼。

  从以上的讲述可以知道,苏轼作为一个官员是尽职尽责的,不仅仅以身作则,还带动了一大批的官吏坚持自己的岗位,所以说苏轼不仅仅是一代文豪,也是一个好官。

  宋神宗与苏轼的故事

  苏轼有才这是家喻户晓的,从他流传的那么多著名诗篇就可以看出来,试问像这样的有才之人没有人不爱惜的,更何况是一国之主。宋神宗也特别喜欢苏轼,但是苏轼并不很推崇王安石变法,对新法抱以不好的态度,并作诗抒发自己的感情。

  所以说诗人就是这点不好,爱玩文字游戏,一旦被别人抓住把柄,怎么也说不清,要是他能收敛点,不那么恃才傲物也许就没有后面的事了,就因为有几句诗,被人状告到皇帝那说是言语中充满着对宋神宗的大不敬,面对百官的逼迫,没办法宋神宗只能讲苏轼关押起来,这便是大名鼎鼎的“文字狱”,苏轼怕的要死,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就跟儿子约定,在送饭时,不要送鱼,只要菜和肉,一送鱼便是有不好的事发生。谁知一次儿子有事要办,拖友人送饭,友人对于父子间的约定并不知情,便送去了鱼。这下可吓坏了苏轼,以为自己难逃一死了,便给自己儿子、弟弟留下几句诗以做遗言。

  宋神宗看到这些词句深受感动,加上自己一直很看好苏轼,就盯着压力,只是苏轼贬职了,并没有要他性命,否则后世哪还有这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神宗与苏轼,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诗人,有心人抓住了他的诗句为难他,幸而苏轼得到宋神宗的赏识,幸免于难。

猜你喜欢:

1.苏轼抄书的故事

2.苏轼的天真故事

3.关于诗人苏轼的资料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