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人物>古代历史人物>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评价

炜基分享

  子贡以言语闻名,他善于雄辩,才华横溢,且有非凡的政治才能,这一点就连他的老师孔子也是这么认为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搜集整理的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评价,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评价:喜欢经商 家累千金

  子贡(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春秋时期卫国人,本姓端木,名赐,又名子赣。18岁时子贡到鲁国游学,拜于孔子门下求学6年,24岁时回到卫国,娶句氏为妻。完婚后,子贡开始随孔子周游列国,至公元前482年返回鲁国。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子贡开始为恩师守墓。这一守又是6年。公元前473年,子贡回到卫国,继续他的治学、经商生涯。公元前470年,他再一次去鲁国拜祭孔子墓,并且受聘于齐国,任大夫一职。

  公元前456年,子贡在齐国逝世。他的儿子端木炅将其灵柩运回卫国,葬在了今天的河南浚县大径山东南东张庄村北。

  子贡喜欢经商。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其“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家累千金”。他经常“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到之处“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甚至越王勾践还曾“除道郊迎,身御至舍”。可见子贡当时富有的程度。

  子贡曾在卫、鲁、齐等国做过官。他博学多才、能言善辩,是春秋时期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和商业贸易家。由于子贡是我国历史上文人经商的第一人,且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因此他被后人尊奉为“儒商始祖”。

  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评价:尊师重教 儒商楷模

  在孔子的门徒中,子贡是非常出色的一个,与孔子的关系也甚为密切。

  子贡敏而好学,“闻一知二”。在《论语》中,有关子贡向孔子请教的内容非常多。子贡处处用心、无所不问,并领会深刻、触类旁通,连孔子都禁不住赞扬他聪慧过人,说他“告诸往事而知来者”。

  孔子去世后,子贡为恩师守墓,6年方归,足见师徒情深。子贡对孔子非常敬重,他称颂孔子:“赐终身载天,不知天之高也;终身践地,不知地之厚也;赐之事仲尼,譬犹渴操壶勺就江海而饮之,腹满而去,又自知江海之深乎!”

  子贡还是儒家学说的重要传播者。司马迁说:“夫使孔子名布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清代崔述也在《洙泗考信余录》中说:“子贡之推崇孔子至矣,则孔子之道所以昌明于世者,大率由于子贡。”

  孔子周游列国,吃了不少苦头。如果没有善辩的子贡为其解围,没有富有的子贡为其提供财力上的支持,孔子周游列国恐怕会更加艰难。

  在《论语·先进》中,孔子说:“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意思是说,颜回安贫乐道,生活穷困;子贡则与命运抗争而经商,对市场行情看得很准。孔子的这些话并无责贬之意。虽然孔子常说“罪子贡善居积”,但内心还是偏爱他的。只要仔细品味《论语》中孔子所说的“亿则屡中”这句话,就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子贡不仅开了文人经商的先河,还使儒家思想在商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不愧为儒商之始祖、商界之楷模。

  孔门十哲之一子贡评价:内儒外商 以儒兴商

  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儒商呢?简单地说,儒商就是儒与商的结合。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和商是两个被严格区分开来的称谓。儒乃秉承儒家学说的文士之谓,其天职在于求道求义;商乃通货之民,其本性在于求利求财。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以重义轻利、修身齐家治国、成贤成圣为基本价值取向和最高追求,故尊儒而贱商。然而,在商业活动中,儒商却自觉地把儒家伦理、精神文化同经商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

  孔子对道德仁义的重视深深影响了子贡。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的教导对子贡的人生发展影响巨大,子贡的言行无不体现着儒家思想。在子贡的观念里,一个真正的儒商不仅要有学问和社会经验,还要有道德。作为一个商人,求富取利无可厚非,但要符合道德原则,并且要把道德放在前面。也就是说,儒商应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爱财”,即追求财富,这是商人的本性;“有道”,即有道德,这是做人的起码要求。两者相结合,就是儒商经济伦理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