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古迹>陵墓>

周朝五王陵墓在哪里保存的怎样

世芳分享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周朝五王陵墓在哪里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周朝五王陵墓的信息,欢迎阅读!

  据《周易》、《汉书》记载,周朝王陵不封不树,即:地面上没有明显痕迹,也没有栽种树木,这给考古工作者带来了诸多困难。

  清乾隆年间,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经过考证,曾对周原境内(今陕西宝鸡扶风县与歧山县交界处的北部)相传的周文王姬昌、武王姬发、成王姬诵、康王姬钊和附近的穆王姬满、宣王姬静及周公姬旦、太公望、鲁公伯禽等人的墓葬逐一树碑立记,但经后人考证多有异议。

  解放后,考古部门经过多次勘探试掘,在周原境内发现大批西周墓葬,但大多是中小型长方形竖穴墓。作为周王朝重要的政治中心和宗庙所在地,周原应有王陵,但多年考古没有重大发现。

  2004年2月,有关部门对周原遗址进行普查时,在周公庙风景区发现一处两周时期最高等级的大型墓葬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组成考古队,对周公庙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调查、钻探,共发现9座4条墓道大墓,4座3条墓道大墓,还发现车马坑13处。许多专家判定9座4条墓道大墓和4座3条墓道大墓应是周代王陵。因为只有周王,才能享受到这么多条墓道。甚至认为这里要么是西周13个王,要么是周公旦及其子孙。也有专家认为这些带4条墓道的墓葬规模普遍偏小,不大可能是王陵。尽管意见不统一,但这毕竟为寻找西周王陵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

  周朝的相关简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 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周朝是什么时候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 其后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

  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 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


猜你喜欢:

1.舜的陵墓在哪里

2.最近考古发现西周古墓

3.与周朝有关的几个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