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趣闻>历史宦官>

成为让蜀国灭亡的宦官是谁

世芳分享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四方军阀割据,对于蜀国的灭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让蜀国灭亡原因,欢迎阅读!

  让蜀国灭亡的宦官是谁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四方军阀割据,在经过系列的战争后,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三国的热血战争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当然最多的还是从《三国演义》中了解。演义毕竟是小说,里面最为明显的就是崇尚刘备的忠义,贬低曹操的狡诈,其实他们两个都是白手起家的英雄,曹操建立的北方势力是三国势力中最强的,可惜的是三国并不是曹魏一统天下,而是司马氏建立的晋。

  公元263年,蜀汉政权走到了最后,诸葛亮死后蜀国虽然是抱有天府之国,山川之险,而邓艾率魏军绕后进入蜀国,蜀国没有能力抵抗,坚持伐魏的蜀国灭亡。对于刘备一手建立的蜀国最终灭亡,还是让很多人都感到相当可惜,毕竟之后三国鼎立的局势被打破,天下终归司马家。

  对于蜀国的灭亡有很多方面的原因,有人认为是诸葛亮的数次北伐都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胜利,每每都是在最后草草收场,这严重拖垮了偏安西南的蜀国。还有就是刘备最后留下的太子刘禅,登基为帝之后也没有什么作为,没有安邦治世之才,仅仅是在高位上等着诸葛亮等人的消息。其实真正导致蜀国灭亡的不只是这几个为蜀国努力的人,还有一个一直在背后捣乱的太监,他更加是在司马昭灭蜀之后,知道此人是祸国殃民,立刻下令将他活剐了。

  这个太监就是黄皓,黄皓是属于那种真的该死的太监,他自幼服侍刘禅,公元223年刘禅登基为帝,年仅十七岁。幼主对黄皓还是比较的宠幸,不过由于朝中大事大都是诸葛亮一手在支撑,黄皓也没有本事去搞什么名堂出来。等到诸葛亮死后,黄皓便开始处处阿谀奉承,一心想着往上爬,不过由于董允对于黄皓这种奸宦是相当的排斥,所以总是会斥责黄皓,黄皓也一直都没敢惹事。董允死后陈袛接班,而陈袛对于黄皓并不反感,反而是互为表里,之后黄皓便开始有了能力把弄朝政了。

  镇将军陈袛死后,黄皓开始专秉朝政,他在刘禅面前不断进谗言,黄皓也是不断地打压异己,刘禅的弟弟刘永看不上黄皓,黄皓竟然能让刘永近十年见不到刘禅。刘禅对于黄皓把弄朝政并不过多在意,往往是听之任之,后来樊建担任宰相,姜维对于朝政也不再太多过问,而是开始安心在外领兵,一次姜维上奏给刘禅说黄皓是个大奸宦,应该将他处死。刘禅却认为黄皓这种太监是个小人物而已,用不着在意的。姜维发觉黄皓的势力在朝中已经是根深蒂固,姜维也害怕自己被人陷害,便要求外出屯田养兵,都不敢回成都。之后黄皓更加的肆无忌惮,在蜀汉生死存亡上,他都能“指鹿为马”,姜维一开始发现钟会在关中治兵,便上书给刘禅要求做好对抗准备,而黄皓却以鬼神之事蛊惑刘禅,导致朝中很多大臣就连敌人屯兵都不知道。

  后来邓艾功进都城,一切都已经晚了,邓艾听说黄皓祸国殃民便要将他收押处死,但是黄皓用重金贿赂邓艾身边的人,最后免于一死。但是在陪着刘禅迁往洛阳之后,司马昭知道黄皓这个大奸宦,立刻下令将他活剥(当然他的死是在演义中写的,正史中并未记载)。蜀国灭亡虽然有很大定数,不过这个大奸宦是有不可推脱的责任的,而这种大奸宦最后被活剥也算是对得起为蜀汉事业逝去的亡魂。

  导致蜀亡的真正原因

  随着诸葛亮的去世,北伐撤兵,魏蜀两国的均衡似乎要被打破,蜀国似乎已难以匹敌魏国。外患永远抵不上内忧。历史上改朝换代,都不乏有小人做崇。血的教训另一方面也跟封建制度有关。导致蜀亡的原因一是宦官黄皓的专权胡为,二是刘禅的懦弱与放弃,三是国力的真实悬殊,这一点至关重要。

  以前一直有人说,是因为姜维好战,最终导致蜀国灭亡,但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同样南征北战。尤其是到了三国后期,对蜀国来说,主动外战总比消极防御强上太多。

  主动出击的时候,魏国只能防守,那怕不能真正消灭魏国,至少保存自身,不让战争延伸到蜀国境内,这一点姜维是做到了,并且,他的对魏战争,同样的是胜多败少。

  有人说,是大量的外战消耗了太多的蜀国库存,导致国库空虚人民哀声载道,但蜀国灭亡的时候,国库依然存有巨量的金银,粮草,而且每次大战,蜀国民众都是膳食壶浆以送王师。不得不说,诸葛亮打下的民众,和经济基础确实太好。

  其实蜀国灭亡,应该归罪于一个宦官黄皓,这个人上位之后,勾结刘禅,操纵权柄,甚至屡次为难姜维,搞的整个蜀国乌烟瘴气,小人在位,贤者远去,长此下去,蜀国的内政混乱,各种的政令不通,纵然姜维外战如何辉煌,蜀国灭亡的命运总是难免。

  蜀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蜀国走向衰落的原因我想了一下有相当多,主要的有:

  一、 大意失荆州

  荆州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接东川、东可攻吴国腹地、北可进中原,本来诸葛孔明和关羽一同守备荆州,但无奈于和刘备一起进川的庞统在落凤坡死与张任的乱箭,于是诸葛孔明动身和刘备会合,在荆州就剩下了关平与马良等人,在刘备顺利拿下西川后,命令关羽继续守备荆州,过了不久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在荆州已成为一方的军阀.于是关羽自己发动了襄樊之战,虽打败于禁斩了庞德,却中了曹仁的毒箭,后东吴的吕蒙用计成功在荆州登陆致使关羽大意失荆州并败走麦城.从而使荆州5郡归了孙权.关羽自己的骄傲自大、刚愎自用害了自己还害了国家,使蜀国丢失了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兵家必争之地.不光是军事方面,在经济方面也大受挫折.

  但为什么刘备与诸葛亮允许关羽发动这次襄樊之战,并在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没有派一人去驻守荆州更没有派一支人马去接应关羽,当时蜀国刚夺取西川,武将有关羽 张飞 赵云 马超 黄忠 魏延 马岱 严颜等人,为什么没有派队伍去支援关羽,难道害怕关羽在荆州做大成为一方霸主(前面已经说了,关羽在荆州已经没人能管得了了),还有一个就是蜀国成立以后,肯定要按功能封赏,诸葛亮是不是觉得关羽是他权利路上的绊脚石,刘备和诸葛亮故而借刀杀人?杀了关羽以后,诸葛亮在蜀国权顷朝野......

  二、 夷陵之战

  关羽死后为了给兄弟关羽报仇,刘备不顾朝野群臣的反对,毅然出兵十多万兴师伐吴,诸葛亮毕竟足智多谋啊,知道这次打东吴肯定是要失败的,就没跟刘备一起去,而且刘备带得文武大臣就没拿得出手的,上面提到得个个武将和有名的谋士都没跟随刘备讨伐吴国,再说了关羽先前打襄樊时就应该派支人马去接应,现在人死了地盘没了才想起去报仇,到底是为了兄弟去报仇还是为了去夺丢失的地盘?刘备在一个叫猇亭的附近安营扎帐,把部队所有的营帐按一字排开,后世形容刘备的营帐多的不可记数便称”连营七百里”,结果拿给东吴一把火烧得精光,所剩兵马不多逃到了今天的白帝城,到了白帝城觉得无颜见蜀中父老郁郁而终,在白帝城”刘备托孤”把阿斗拜托给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就开始了在蜀国的独断专行的独裁统治.

  这一次大战使蜀国损失了10多万的部队,让本来就资源匮乏的蜀国更加被动(大家都知道这句话”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为蜀国境内什么最多?山地最多?所以可以用的土地与资源并不多),再加上这次又大败而归,蜀国大伤元气,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蜀国比另外两国稍弱的情形.

  三、 六出祁山

  刘备死后诸葛亮的地位其他人望而却步,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诸葛亮对阿斗进言要兴兵伐魏,出汉中经斜谷,定军山,子午关,陈仓攻击天水和长安,想一战定中原,虽然那时曹操已死,曹睿即位但曹丕在位时,很少发动战争所以让魏国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魏国当时兵强马壮,虽然前期没人是诸葛亮的对手,让蜀国节节胜利,但当曹睿重新启用司马时,给诸葛亮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而且差不多就和诸葛亮打个平手,诸葛亮前5次出祁山和驷马两个互有输赢,但当第6次讨伐魏国时,诸葛亮成了五丈原的一颗恒心,自己把命搭在那里不说,而且蜀国并没有在这6次讨伐中占到任何便宜,并没有开疆阔土,反而耗费了蜀国大量的物力,人力,财力;而吴国这时在干什么呢?在陆逊的带领下吴国十年没有发动一次战争,自己国内休养生息.

  四、 其他原因

  诸葛亮死后,蜀国完全靠姜维撑起了蜀国的全部江山,诸葛亮为了先帝的遗愿而六出祁山,而姜维N次出祁山是为了丞相的知遇之恩,为了完成丞相的梦想,蜀国多年经过战火的洗礼,已民困马乏国力空虚,姜维还要硬起头皮讨伐魏国,可结局还不是一样.蜀国后期的人才凋零现象相当严重,武将根本就没什么人了,除了文武全才的姜维 关兴 夏侯霸 王平还有谁?文官根本就叫不上名字全是碌碌无味之辈,而诸葛亮的”挥泪斩马谡”也加速了蜀国的人才凋零,当时诸葛亮是放马谡好还是斩马谡好?放了他让他戴罪立功继续发挥余热,万一没杀他以后他犯下比丢失街亭更严重的错误的呢?宦官黄浩这个歼贼,祸害蜀国忠良让皇帝整天沉迷与酒色不能自拔.当然阿斗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他才是蜀国的皇帝,但却是一个不则不扣的昏君.


猜你喜欢:

1.三国历史的神箭手有谁

2.三国中蜀国的皇帝是谁

3.蜀国的开国皇帝是谁

4.蜀国灭亡到底是谁的错

5.阿斗是谁生的谁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