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

宋朝历史故事

燕青分享

  宋朝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转型期。那你知道宋朝历史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宋朝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宋朝历史故事:陈抟老祖

  传说,在宋太祖赵匡胤还是个普通士兵的时候,有一次随军去陕西,队伍路过华山脚下。休息之时,赵匡胤的棋瘾突然上来了,拉着同伴下棋。结果一路杀下来,谁都下不过他。赵匡胤颇为得意,说:“看来天下没有人能胜得了我了!”

  “我知道有个人一定能胜你。”一名士兵说。

  “快说,是谁?”赵匡胤好奇地问。

  “在这华山之上,有一位活神仙,人们叫他陈抟老祖。据说他象棋下得极好,天下无人能敌。若是你有种,就去找他一较高下,如何?”

  “好!”赵匡胤来了兴致,说,“我这就去找他!”

  赵匡胤上了华山,去找陈抟老祖。陈抟听说了他的来意,却不答应与他下棋。赵匡胤急了,说:“先生不与我下棋,是瞧不起我吗?”

  “非也。”陈抟说,“只不过既然下棋,就有输赢。不知道你有什么赌注?”

  “我当然有!”赵匡胤说,“我们就以华山为赌注。

  陈抟听了,若有所思,说:“好。”

  二人你来我往,下了数招。陈抟发现,赵匡胤果然有些本事。眼下赵匡胤处上风,如果被他赢了,自己岂不连栖身之所都没有了?于是便故意说话讽刺赵匡胤。赵匡胤被他的话气得乱了阵脚,出现失误,陈抟因而得胜。

  “我愿赌服输,他日必以华山双手奉上。”赵匡胤说完,转身离去。

  赵匡胤没有食言,在他做了皇帝之后,便将华山赐给了陈抟,“自古华山不纳粮”就源于这个传说。

  陈抟,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他是道教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是继老子、张道陵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物。据说他出生之后,一直不会说话。五岁那年,有一次在涡水边玩儿,一个穿青衣的老婆婆将他抱在怀中,喂他喝了几口奶,从那以后便会说话,且聪明过人,学东西过目不忘。十五岁的时候,他已经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了。

  后来陈抟参加了科举考试,可是他的运气不好,一直考不中。陈抟于是开始了修道生涯。由于他的人品学识好,他很快就成为天下皆知的世外高人。后来,后唐明宗听说了他的事迹,亲自写了诏书,让陈抟来见他。陈抟住进驿馆之后,明宗为了试探他的修为,还特地使了美人计——派三名美貌宫女去服侍陈抟。陈抟将三名宫女安置在别处居住,并写了一首诗请宫女转交后明宗:“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生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

  为什么陈抟在道教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呢?因为我们今天熟知的“太极图”就是他创制的。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张载的《太和论》、邵雍的《皇极经世》,程颢、程颐、朱熹等的《易传》,都是源于他的创见。他对传说中的天书——“河图洛书”也有研究,后来科学家认定“河图为数学之母”,“数学为科学之母”,而他所著的《易龙图序》对南宋伟大数学家秦九韶的《数术九章》有启迪作用。此外,他对《周易》也颇有创见,他对《正易心法》的注释,为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力参考。

  陈抟对内丹修炼也很有心得,被称为“天下睡功第一人”。之前,道教追求炼制仙丹达到长生的目的,这种丹叫外丹。而陈抟则主张修炼内丹,即以“身口为炉”“宫室为灶”“肾为水”“心为火”“肝为木”,使肝木生心火以炼肾水,达到“成尘得变”,结成人体内的无价“金丹”,从而达到强身延年的效果。他还把这些修炼方法与心得记载下来,如《指玄篇》《观空篇》《胎息诀》《阴真君还丹歌注》等,对于内丹学发展有重要意义。他还写过许多诗歌,流传甚广,如《糊涂歌》:

  糊里糊涂度年岁,糊涂醒来糊涂睡。

  糊涂不觉又天明,复向糊涂埋心肺。

  明明白白又糊涂,糊涂饮酒糊涂醉。

  世人难得不糊涂,独我糊涂有真味。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农历七月二十二日,陈抟仙逝于华山张超谷石室,享年一百一十八岁。

  宋朝历史故事:雁门遗恨

  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三,距离一代雄主周世宗柴荣去世还不到一年,他的殿前都点检(禁卫军统领)赵匡胤便在距离京城只有二十公里的陈桥驿黄袍加身,自立为天子。初四清晨,大军回师京城,京城守将石守信、王审琦开城门迎接赵匡胤入城。一众人马很快控制了京城,胁迫年仅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让位。柴宗训被赵匡胤立为郑王,穿着破烂的白衣裳,用轿子抬到天清寺暂住。赵匡胤进了皇宫,宫内的所有人都出来拜见他。其中有两个小孩儿,被宫女抱着,也来参拜。赵匡胤问:“这两个小孩儿是谁?”

  “回禀皇上,”宫女回答,“是世宗皇帝的儿子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诲。”

  赵匡胤面色微变,向左右说:“你们还在等什么?”

  左右会意,将孩子拉了下去。

  此时,人群中有一个人,用手扶着大殿内的柱子,低头不语。

  赵匡胤发现了他的异常,问:“你觉得朕做得不对吗?”

  “臣不敢。”那人说,“臣只是觉得这样做不合情理。”

  “是啊,皇上,”一旁柴荣的岳父,也就是孩子的外公卢琰冒死说,“尧舜禅让不废朱均,皇上既然受周禅,怎能伤害周朝子孙?”

  赵匡胤一愣,连忙命人将两个孩子带回来,并将纪王柴熙谨赐给了那个求情的人收养,将蕲王柴熙诲赐给卢琰收养。

  那个率先为两个孩子求情的人,叫潘美,在《杨家将演义》当中,他是反派潘仁美。然而真实的潘美,是个忠臣。

  潘美很有军事才能。他曾多次与南汉军队交战,善于设伏,用强弓劲弩克制南汉的象阵,最终灭掉了南汉。灭南汉之后,他又接受了出征南唐的任务,兵抵秦淮河,率部涉水抢渡,大破南唐水陆军,最终灭掉了南唐。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正月,他又跟随宋太宗伐北汉。由此可见,潘美在北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说到潘美,就不得不提杨业。在后来的小说或戏剧中,他是杨令公。因为潘仁美不派援军,导致孤军奋战,最终撞碑自杀殉国。

  杨业,原名杨重贵,又名杨继业。他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后汉被后周灭掉之后,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北汉。杨业跟随刘崇,骁勇善战,赵光义久闻他的大名。北汉投降宋后,赵光义派使者召见杨业,拜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杨业这个人没什么学问,但是很会打仗。他在军中与将士同甘共苦。冬天打仗的时候,外面的将士在严寒中站岗,他在大帐之中制定作战计划就坚决不生火取暖。他处理问题很有效率,对部下也很宽容,所以他带的兵都心甘情愿为他效力。

  将潘美与杨业联系在一起的,是雁门关。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二十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天下九塞,雁门为首。”北宋初期,这里是宋辽激烈争夺的战场。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兵分三路伐辽,西路军潘美为主帅,杨业为副将。诸军出雁门后接连占领寰、朔及云、应等州。七月份,契丹军主力发起反击,因曹彬所领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潘美与杨业受诏撤军,并掩护云、应、朔等州百姓内迁。

  当时辽国萧太后和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以及五押惕隐率领军队十多万人,再次攻陷了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兵士气正盛,不宜与之交战。不如我们分兵应州,诱使敌人来袭,再设下伏兵,这样保护百姓撤离就万无一失了。”

  “杨也太胆小怕事了吧,”监军王侁不屑地说,“我们手上有几万精兵,还用得着这样畏首畏尾吗?依我看,我们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料契丹人也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不行,这样不妥。”杨业劝阻说,“我了解契丹人,他们不好对付。”

  “不是一向号称‘杨无敌’吗?听说契丹人听到你的名号就闻风丧胆。你怎么如此犹豫,难道是不肯为朝廷效力,贪生怕死,别有二心吗?”

  王侁一席话说得杨业气往上冲:“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这样做只会白白让士卒送命!既然事已至此,我必冲锋在前,死也死在大家前面。”

  这种时候,潘美如果能站出来说句话,反对主动出击,杨业的命运就会被改写了。可是他没有。是因为赞成王侁的看法,还是明知是死路却让杨业去冒险,个中原因现在已不得而知。

  杨业整顿好兵马,对潘美说:“此去凶多吉少。我是北汉的降将,原本早就该死了。当今皇上没有杀我,让我为朝廷效力。眼下的形势,不是我不主动出击,而是时机不对。既然大家都责怪我,我只有出战,拼死报国。”说完指着陈家谷的谷口说:“我会将敌军引到这里来,请大帅设好伏兵来接应我军。到时候前后夹击,必可大破辽军。切记,一定要等候我军到来,否则孤军深入,我军必难保全。”

  “你放心,”潘美说,“我与王侁一定在这里等你。”

  悲剧就这样开始了。王侁等到接近中午,不见杨业的军队,以为杨业已把辽军打败,正在追击辽军。王侁不想放过立功的机会,下令撤走谷口的部队,前往追击。潘美作为主帅,如果以军令阻止王侁,也不是没有机会,但是他选择了放任。就这样,他二人皆撤离了陈家谷,沿着交河向西南行军二十里,才听说杨业在狼牙村中了埋伏,伤亡过半。这时候,杨业率领残部一百多人赶到陈家谷,却无人接应。杨业身上受了数十处伤,见此情景,对手下人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儿,没必要跟我死在一起。趁敌人还没有合围,你们赶快逃出去吧,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皇上。”

  “我们不走,我们誓与共存亡!”将士们含着眼泪说。

  就这样,这一百多人,最终全部战死,无一投降。杨业战马受伤不能前进,力尽被擒,誓不投降,绝食三日而死。

  事后,宋太宗赵光义将潘美连贬三等,而监军王侁则被削去官籍,流放金州。宋太宗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又封杨业的儿子杨延朗为崇仪副使,杨延浦、杨延训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为殿直。而“杨家将”的故事自被宋元的民间艺人编成戏曲、评书、演义之后,广为传颂,影响至今。

猜你感兴趣

1.宋朝历史故事

2.宋朝历史典故

3.宋朝的历史故事

4.宋朝历史人物

5.宋朝的历史故事

    上一篇:宋朝的小故事

    下一篇:关于宋朝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