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燕青分享

  《中华上下五千年》是一本问世以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中国历史通俗读物。那你知道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中流击楫发豪情

  匈奴人占领了中原,北方大乱,老百姓纷纷向南方逃难.刘琨的好朋友祖逖也带了全族上百号人逃往南方.一路上看着拥挤不堪、车马杂乱的逃难人群,祖逖心里万分焦急.他看前面有一个小土堆,便走上前去,对着人群高声喊道:“乡亲们不要乱,现在匈奴就在我们的后面,随时可能追上来,我们要有次序地跑,才能摆脱敌人,请大家听我的指挥.”

  看着这么一位身材魁梧、相貌英俊的汉子登高呼喊,人群一下被镇住了,但他们马上觉着他的话有道理,就让他牵头负责.有了指挥,行进果然快了.为了保护大家,他还把青壮年按军队的方式集合了起来.

  到了南方,大伙安定了.可组织起来的青壮年却不愿散去,他们在逃难中已对祖逖的人格、能力有了充分的信任,他们希望他能领导大家打回老家去.祖逖也有恢复中原的大志,便带着他们投奔当时驻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的司马睿.他对司马睿说:“现在中原的百姓正在遭受敌人迫害,人人都想起来反抗.希望您能派我们去收复失地,北方各地的人们一定都会起来响应.”

  这时的司马睿正忙着筹备当皇帝的事,没有恢复中原的打算,但听祖逖说得有道理,也不好推辞,勉强答应他的请求,给了他一个豫州刺史的头衔、一千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兵马和武器,却叫他自己想办法.

  这并不能妨碍祖逖去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很快带着自己在逃难时组织起来的队伍,横渡长江.站在船头,祖逖拿着船桨拍打船舷,向大家发誓说:“我祖逖如果不能收复中原,决不再过这条大江.”

  祖逖的这一席豪言壮语使随行的壮士个个热血沸腾.这就是成语“中流击楫”的由来.

  到了淮阴(今江苏淮阴),祖逖立刻着手制造兵器,招兵买马,很快就聚集了两千多人.稍加训练,祖逖就带着这支军队向北进发了.祖逖的军队一路上得到百姓的支持,迅速收复了许多失地.他还争取到了许多拥有私人武装的豪强地主的支持,跟他一起北伐.进入豫州,祖逖的人马多次和后赵军队发生激战.

  公元319年,在陈留一带,祖逖率军大败后赵五万人马,北伐军士气大振.后来两军又在蓬陂(今河南开封附近)发生战斗,相持四十余天,双方的军粮都发生了困难.

  有一天,祖逖派了一千多人的部队,装着押运粮草的样子,押着许多粮车,从小路上赶往晋营.布袋里装的都是泥土,只有最后几辆装的是粮食.小路距赵营并不远,后赵兵看到晋军运来这么多粮,很是眼红,就派兵来抢.

  在交战中,晋军故意丢下了后面的几辆车.赵军抢到了一点粮食,可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又看到晋营军粮那么充足,军心就动摇起来.赵将桃豹赶忙派人向石勒求救.几天后,石勒派人向赵营运粮,祖逖探得情报,在路上设下伏兵,把粮食全部夺了下来.没了军粮,赵军再也支持不住,就连夜弃阵而逃.

  刘琨在北方听到老朋友祖逖带兵北伐,高兴地说:“我夜里枕着兵器睡觉等天亮,就是一心要消灭敌人.现在太好了,祖逖跑到了我的前面.”

  祖逖领导北伐军经过艰苦的斗争,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全部领土,北伐军也发展壮大起来.这时已当了皇帝的司马睿,看祖逖功劳大,就封他作了镇西.

  可祖逖并不满足,他积极操练兵马,准备继续北伐收复黄河以北的国土.司马睿却怕祖逖势力太大,不好控制,就派了一个叫戴渊的来控制他,统管北方六州的军事.

  祖逖看朝廷不信任他,心里很不愉快.后来听说好朋友刘琨在幽州被王敦派去的人害死,而司马睿又正在跟王敦明争暗斗,心中十分气愤,长时间的闷闷不乐,祖逖终于病倒了,临死时他还念念不忘北伐的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刘裕智摆却月阵

  晋安帝复位后,掌握东晋朝政大权的是北府兵将领刘裕.

  刘裕的曾祖父就是与祖逖一起闻鸡起舞、苦练本领的刘琨.但刘裕小时候,家里非常贫穷.父亲是官府的小吏,微薄的薪俸根本养不活全家.刘裕家人口又多,不得已,他很早就挑起了养家的重担,农忙时种地,农闲时也不闲着,上山砍柴,下河捕鱼.他还做过卖鞋一类的小生意,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也磨炼了他坚韧、强悍的个性.

  刘裕知道自己出身贫寒,被士族看不起.为了提高自己的威望,他决定率军北伐.公元409年,刘裕从建康出发,去讨伐南燕(十六国之一),没费多大气力,就把南燕灭了.

  过了几年,刘裕在平定了南方的割据势力后,再一次北伐,攻击后秦.他让尚书左仆射刘穆之管理朝政,负责部队的粮草供应;命大将王镇恶、檀道济带领步兵,从淮河一带出发,向洛阳方向进攻,自己亲自率领水军沿着黄河北上.

  后秦军在晋军的猛烈进攻下,连连败退.后秦国主姚泓没有办法,只好派人向北魏皇帝拓拔嗣(sì)求救.那时,北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开始崛起,势力已经扩展到黄河北岸,见后秦来讨救兵,拓拔嗣就集中了十万大军驻守黄河北岸,监视晋军的行动.

  刘裕的水军沿着黄河进军,魏军也派了几千骑兵在岸上跟着,不断地骚扰.风高浪急,晋军士兵掉进水里,被冲到岸上,魏军一抓住就杀掉;等晋军上岸去追击,魏军骑兵又一溜烟跑了.弄得晋军非常疲劳,行军很不顺利.

  刘裕非常恼火.他苦苦思索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条计策.

  他派一个部将挑选了七百名勇士、两百辆战车,登上北岸,沿着河岸摆了一个半圆形的阵势,两头紧紧靠着河岸,中间向外突出,阵中间埋伏着两千名士兵,最当中的一辆兵车上高高地插着一根白羽毛.由于这种布阵像一弯新月,刘裕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却月阵”.

  魏军远远地看着晋军布下了这种从未见过的阵势,猜不透刘裕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不由有些害怕,一动不敢动.

  忽然,晋军中间车上的白羽毛晃动了几下,两千名士兵忽啦啦地涌出,带着一百张大弓登上了兵车.那白羽毛又摇了几下,晋军一百辆战车上的弓箭一齐发射,魏兵一排排地倒下了,但是,魏军仗着人多势众,还是不断地向前冲锋.

  魏军万万没有想到,晋军在却月阵后面,还布置了一千多支长矛,装在大弓上.这种长矛约摸三四尺长,矛头非常锋利.魏军正在一个劲地猛攻,突然晋军士兵们用大铁锤敲动大弓,一支支长矛便向魏兵飞去,每支长矛能够射杀三四个魏兵,一下子就射死了几千名魏兵.魏军被杀得魂飞魄散,吓得赶紧逃命.晋军乘胜追击,又消灭了大量魏军.

  刘裕巧摆却月阵,大败魏军,打开了沿黄河西进的通道,势如破竹,胜利进军.这时,王镇恶、檀道济率领的步兵已经攻克了洛阳,在潼关和刘裕的水军会合.随后,刘裕命王镇恶攻下长安,灭了后秦.

  刘裕接着也进了长安,住了两个月.这时,建康传来消息,尚书左仆射刘穆之死了.刘裕一听十分担心,怕自己离开朝廷时间太长,大权会被别人夺走,于是,他留下一个十二岁的儿子镇守长安,派王镇恶辅佐自己的儿子,然后就带兵回建康去了.

  几年过去后,晋安帝去世,刘裕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野心,就派人逼迫刚刚即位的晋恭帝退位.公元420年,刘裕即位称帝,定国号为宋,历史上称他为宋武帝.东晋王朝在南方一百零四年的统治,就这样结束了.

  刘裕当了皇帝后,没有忘记自己的苦出身,仍然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他平时的穿着非常朴素,卧室的屏风是用土做的.他还把自己小时候用过的农具、补了又补的破棉袄悬挂在宫中,让后辈能经常看见它们,提醒后辈祖上的艰辛和江山的来之不易.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少年英雄夏完淳

  嘉定被屠消息传到松江(今上海松江)华亭,当地很有些名望的读书人夏允彝(yí)特地写了篇祭文.夏允彝曾与一批爱国的知识分子组织过几社,跟南京的复社一样,继承东林党人关心国事的精神,反对阉党余孽.弘光政权灭亡后,他与陈子龙一道,参加抗清斗争.吴淞总兵吴志葵是他的学生,曾邀请他到军中作参谋.

  夏允彝的儿子夏完淳(chún),是个天资聪慧的孩子,在他父亲与老师陈子龙的指导下,五岁就能讲述《论语》,九岁时就写过一部诗集《代乳集》,是当地有名的神童.

  清军占领苏州和杭州后,企图拉拢夏允彝出去做官,被夏允彝严词拒绝.父亲的反清精神和坚贞气节,深深地影响了夏完淳.

  清军的暴行,激怒着江南的人民,夏允彝要继续抗清,组织义兵攻打被清军占领的松江城,并叫人去说服吴志葵发兵来协助.夏完淳跟着义军出征,当时他十五岁,结婚才几天,就告别了新婚的妻子,上了战场.

  攻打苏州的战斗,起先还顺利,义军打进了城.但是吴志葵的援军迟迟不到,结果被城里反扑的清军战败.这时,吴志葵的人马才开到,见此情形,便率兵撤退.

  夏完淳跟着他父亲和陈子龙冲出清军的包围,逃到乡下隐蔽起来.清军到处搜捕他们父子.夏允彝见山河破碎,而自己一个读书人,无力回天,悲愤异常,又不愿落入清军魔掌,决定自杀殉国.他给儿子留下一份遗嘱,嘱咐他继承遗志,坚持抗清,永远不要做清朝的官,就投河自杀了.

  父亲的牺牲使夏完淳无限悲痛,也更激发了他抗清的斗志.他和老师陈子龙听说太湖一带活跃着一支抗清义军,是吴日升领导的,就去参加了义军,并变卖自家的全部财产,献给义军作军饷,还当了义军的参谋,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夏完淳还写了篇奏章,派人到绍兴去呈给鲁王,与绍兴的义军取得联络.鲁王听说上书的人是个十五岁的少年,文章写得这样慷慨而激动人心,非常高兴,封给他一个中书舍人的官职.

  吴日升水军利用太湖的万顷碧波,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地打击清军.但由于叛徒告密,吴日升最后失败了.

  一年后,陈子龙打了一次败仗,被清军抓住,也壮烈牺牲了.不久,夏完淳写给鲁王的一封奏折,被清军查获.几天后,清军突然闯进夏家,把夏完淳抓去,押解到南京.

  审讯夏完淳的是洪承畴,这个在松山战役失败后,投降了清朝的原明朝大官,虽然听说夏完淳是名闻江南的神童,但欺他年幼,以为容易对付,就说:“你年纪小小,懂得什么,哪能领兵造反呢?一定是上了奸人的当.只要你回心转意,归顺大清朝,本督一定能保你做大官.”

  夏完淳装着不知道上面坐的是什么人,大声回答:“我听说从前有个总督洪亨九(洪承畴的字),是本朝的大忠臣.带兵在松山与清寇大战,身先士卒,兵败后以身殉国.我仰慕这样忠烈的人.我年纪虽然小,却懂得忠奸,我要像那个亨九先生一样,杀身报国,决不投降去做敌人的官.”

  洪承畴竟想不到小小的孩子说出这样一番话来,就像千万支乱箭射穿他的心.当着众多下属,他的脸红一阵白一阵的.押解夏完淳的卫兵,轻轻地对他说:“快不要胡说,堂上坐的正是洪承畴洪大人!”

  夏完淳冷笑道:“哼!洪大人早就为大明朝捐躯,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哪里来的叛徒,胆敢冒充先烈的英名,玷污洪先生的忠魂.”

  夏完淳一连声痛快淋漓的斥骂,将堂上坐着的洪承畴,骂得呆如木鸡,一头大汗,回答不出一个字.旁边的清军士兵,也都抿着嘴暗笑.好一阵,洪承畴才缓过神,气急败坏地一拍惊堂木,大叫:“快拉下去!快拉下去!”

  夏完淳英勇就义了,那是在公元1647年农历九月,才十七岁.但少年英雄痛斥洪承畴的故事,永远流传在百姓心中.

  夏完淳和他的父亲夏允彝的遗体,被合葬在松江城的西边,至今为人们瞻仰凭吊.

猜你感兴趣

1.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

2.中华上下五千年故事简短

3.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

4.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