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其他历史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

燕青分享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有的、衍续不断的重要伦理概念、道德理论、思想观念和文化理念。那你知道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孝孺斩衰

  诗曰:孝孺斩衰,草诏四字,振笔直书,燕贼篡位。

  方孝孺(1375-1402)字希直,又字希古,浙江宁海县北乡溪下村人。他是明初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从学于大学者宋濂,尽得其所学。方孝孺通经史,擅诗文,博学多才,但生性耿直,人称“正学先生”。

  建文四年(公元1042年),燕王朱棣起兵攻陷南京,推翻惠帝,夺取了皇位。因久闻方孝孺大名,逼其为他起草登基诏书。方孝孺自惠帝被害后,日夜恸哭。听到朱棣召见,就身穿麻衣,殿见朱棣。“麻衣”在古代称为孝服,方孝孺穿麻衣,一方面表示对惠帝遇难的哀悼;一方面是对朱棣篡夺皇位的仇恨。朱棣见方孝孺身穿麻衣,就走下台阶扶起方孝孺说:“你何苦呢?今天环境已经不同往日,哭也没用。我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的。”方孝孺冷笑道:“成王安在?”方孝孺义正词严地反击燕王,弄得朱棣十分狼狈。

  在西周时,武王过世早,而成王年少,如果当时辅佐他这个人没有德行,不能大公无私,将无法治理周朝。周公将周朝的礼、乐制度全部建立下来,辅佐成王六年,等到第七年成王长大了,周公就把所有的权力交给了成王。他没有因为他哥哥去世,而要篡夺国家大权,他只想治理好国家。所以周公在当时所作所为除了辅佐成王之外,还不遗余力地教他进退、应对等方面的礼仪和规范。因此周公辅佐成王在历史上传为美谈,被后来许多人效仿。当时朱棣假借效法周公辅佐成王,软硬兼施,逼方孝孺为他草诏。方孝孺走到案前,从容提笔,写了大大的几个字“燕贼篡位”投笔于地。朱棣本待发作,忽然记起起兵时,谋士姚广孝人曾对他说:“殿下至京,希望保全方孝孺。若杀此人,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因而仍耐着性子对他说:“这是我家族中的事,先生何必这样自苦呢?”方孝孺听后,便声色俱厉,骂不绝口。朱棣见此,再也按捺不住怒喝道:“你不怕灭九族吗?”方孝孺从容答道:“即使灭十族,又敢奈我何?”朱棣恼羞成怒,便下令拘捕方孝孺亲属,每捕到一个便当着方孝孺的面,捆缚杀戮。方孝孺仍面不改色,骂声不绝,但当他看到弟弟方孝友被捆缚带到时,便流下泪来。方孝友见哥哥流泪,便随口咏诗一首安慰道:“吾兄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当此间,华表柱头千载鹤③,旅魂依旧到家山。”

  方孝孺宁死不屈,连他的弟弟也那样视死如归。他的门生卢原质、郑公智等都是宁海人,因都是方孝孺的学生而被杀,凑足十族之数。

  史料记载,方孝孺一案有近千人被杀,有一千五百人被流放到边疆,朱棣手段毒辣,方孝孺是国家的栋梁大臣,他推出被斩时,写了绝别书,让人看到声泪俱下,被害时年仅四十六岁。

  方孝孺被害后,朱棣余怒未消,派人挖了方家的祖坟,并下旨“藏方孝孺文者皆死”。但是,方孝孺门客仍冒着生命危险,大力收藏了方孝孺遗稿,后来编成《逊志斋集》及《方正学先生集》等。

  宁海城内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木结构牌坊,是表彰方孝孺的。乡民说木枋易朽,常修常新,以志永彰忠骨。忠烈之气,至今闻之,犹凛凛在目也。

  【注释】①孺:rú。②衰:cuī,古时的丧服的意思。③华表柱头千载鹤:华表柱头,表示皇帝纳谏的标志;千载鹤,自喻死于进谏,就是千载流芳的有德之士,古谓“鹤鸣之士”。

  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守仁求心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曾经筑室于绍兴的阳明洞,世人称他为“阳明先生”。王阳明出身于官僚家庭,父亲王华曾任礼部左侍郎。王阳明中了进士后,先后任刑部、兵部主事,最后做到了右副都御史。晚年聚众讲学,在世时著作就被弟子们刊刻印行。

  王阳明的思想强调的是知行合一,即在刚开始意念活动时就依照“善”的原则去做,将不善和恶消灭在刚刚萌发的时候,他主张:第一,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立志可以促使勤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改过”是指自己;“责善”是劝别人改过,这里面还包括了“谏师之道”,这就是说,向老师进谏,指出错误;第二,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第三,循序渐进与因材施教;第四,强调身体力行。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青年人学习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同时,他又是一位威震天下的一流军事指挥家,他镇压赣南闽西的农民起义,平定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的宁王朱宸濠的叛乱,晚年镇压广西的少数民族起义,都表现出非常高超的军事能力。一个钻研心性之理的文弱书生,能同时建立这样卓越的功勋,几乎是一个奇迹。

  王阳明几次作战,智、信、仁、勇、严兼备,堪为军事指挥艺术的典范,但其中给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的极富哲学智慧的心理战术。王阳明有一句名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他的几次军事行动,都很好地运用了心理战术,通过先破对手“心中贼”来瓦解对手,也就是《孙子兵法》中“上兵伐谋”。在镇压赣南农民起义时,他的一篇《告谕利头巢贼》推心置腹,循循善诱,顺利地使对手分化为两派,其中一派前来归降,为最后的完胜打下了基础。《告谕利头巢贼》体现了王阳明哲学的核心“人人皆有良知,天理明觉,真诚恻怛②,盗贼也不例外”,王阳明接着分析造反者走上这条绝路的原因“或是为官府所迫,或为大户所侵,一时错起念头,误入其中”,然后言辞恳切地体恤他们做盗贼的难处“担惊受怕,出则畏官避仇,入则防诛惧剿,潜行遁迹,忧苦终身,卒之身灭家破,妻子戮辱,亦有何好?”最后恩威并用,表示只要归降,既往不咎,若一意孤行,不要怪我不仁。“呜呼!民吾同胞,尔等皆吾赤子,吾终不能抚恤尔等而至于杀尔,痛哉,痛哉,兴言至此,不觉泪下”。如此宏文,难怪连盗贼读了都要动心。

  王阳明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是他一生军功的顶点,这里我们可以看王阳明攻心的奇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时,王阳明首先利用反间计,散布假情报,迷惑、离间对手,使得朱宸濠犹疑不决,没有立即出兵,给各地争取了准备的时间。等朱宸濠终于出鄱阳,下九江,直趋安庆,窥伺留都南京时,王阳明抓住朱宸濠后方空虚之机,率领士卒直取南昌。待朱宸濠仓促回援时,王阳明驱兵痛击朱宸濠于鄱阳湖樵舍。王阳明战前让人用竹木准备了免死牌,上书一行小字“宸濠叛逆,罪不容诛;协从人等,有手持此板,弃暗投明者,既往不咎。”关键时刻,王阳明下令连夜将几十万块免死牌扔入鄱阳湖中。第二天天亮,叛军人手一块免死牌,军心大哗。朱宸濠见大势已去,只有哀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注释】①宸濠:chén háo。②恻怛:cè dá,悲痛。

  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郭伋亭候

  诗曰:郭伋归早,止于野亭,候期乃入,不欺童龄。

  汉朝郭伋,是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到并拜州(今山西省)做刺史,对待百姓们素来广结恩德,言出必行。有一次,他准备到管辖的西河郡(今山西离石)去巡视,有几百个小孩子,每人骑了一根竹竿做的“马”,在道路上迎着郭伋拜见他,欢送他,问他什么日子才可能回来,郭伋就计算了一下,把回来的日子告诉了他们。郭伋巡视得很顺利,比预定告诉孩子们的日子早回来了一天,郭伋恐怕失了信,就在离城里还有一段距离的野亭里住了一宿,等到了第二天,才进城来。当天那些孩子们都在路上欢迎郭伋的归来。光武帝刘秀称赞他是个贤良太守,后来郭伋活到了八十六岁才去世。

  郭伋做到了童叟无欺,信之至极!

  【注释】①伋:jí。

猜你感兴趣

1.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2.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

3.中国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