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其他历史故事>

中华美德故事

燕青分享

  中华美德经过数千年的积累、沉淀,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在道德的核心部分,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你知道中华美德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中华美德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中华美德故事:赵孝争死

  诗曰:赵孝遇饥,自述体肥,愿代弟死,两得全归。

  在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赵孝的人,字常平。他有一个弟弟叫赵礼,兄弟两个人相处得十分友爱。

  有一年,由于收成不好,粮食减产欠收,饥荒严重,社会治安也很混乱。

  这一天,空中乌云密布,天色显得十分昏暗。一阵狂风过后,人们的心头仿佛都有一种不祥之兆。果然,一伙强盗突然占据了宜秋山,开始四处抢掠,百姓们都慌忙逃命,因为在这种严重的饥荒灾区,饥饿已经使强盗们失去了理性,甚至连吃人的事情也有所耳闻。

  强盗们在老百姓的家中大肆搜寻一阵,见找不出多少粮食和值钱的东西,一怒之下,他们就只好抓人,恰好把弟弟赵礼给捉走了。

  赵礼虽然身体瘦弱,但是穷凶极恶的强盗们也不肯放过他,将他五花大绑捆起来后,绑在一个树上,然后在旁边架起炉灶生起火来,开始烧水,准备拿赵礼来充饥。

  哥哥赵孝虽然幸运地躲过了这一劫,却找不到了弟弟。他心急如焚,四处打听,得知有人亲眼看见赵礼被强盗抓走了。

  弟弟被掠走的消息让赵孝心如刀割。他焦急地想:“我该怎么办?要是弟弟有个三长两短,可怎么对得起父母啊!我这个做哥哥的又怎么能再活在这个世上?弟弟是同胞骨肉,哪怕赔上自己的性命,我也要救出他。”想到这里,赵孝就下定了决心,寻着强盗撤离的方向奔了过去。

  赵孝救弟弟心切,很快就赶到了强盗那里,见到了被捆绑的弟弟,同时也看到旁边有一锅正呼呼冒着热气的开水。弟弟赵礼见哥哥来了,先是一阵惊喜,随后马上就哀叹起来,埋怨哥哥说:“哥哥呀!您怎么可以到这个地方来呀!这不是白白送死来了吗?”

  此时赵孝也顾不上与弟弟搭话,就冲到强盗的面前,哀求强盗说:“我弟弟是一个有病的人,而且身体也很瘦弱,他的肉一定不好吃,请你们放了他吧!”

  强盗们一听大怒,气汹汹地对赵孝说:“放了他,我们吃什么?”赵孝听强盗这样一问,就赶紧说:“只要你们放了赵礼,我愿意用自己的身体给你们吃,况且我的身体很好,没有病,还很胖。”

  强盗们听了赵孝的这番话,一下子都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天下还有这样甘愿送死的人,相互震惊地对视着。

  这时,就听见赵礼在旁边大声地喊:“不行!不可以那样做的!”边上一个强盗就向赵礼吼道:“为什么不行?”赵礼哭着说:“被捉来的是我,被你们吃掉,这是我自己命里注定的,可是哥哥他有什么罪过呀?怎么可以让他去死呢?”听罢此言,赵孝连忙扑到弟弟面前,兄弟相拥在一起互劝对方要让自己去死,情急之下已是泣不成声。

  这些无恶不做的强盗们,听着兄弟互相争死的话语,望着手足之间舍身相救的场面,被深深震慑住了。他们那坚封已久的恻隐之心,被这人间真情真义的感人场面唤醒了,也都不禁淌下了热泪。旋即,他们放走了兄弟两人。

  后来,这件事辗转传到了皇帝那里,皇帝是一个深明仁义道德之君,不仅下诏书,封了兄弟二人官职,而且把他们以德感化强盗的善行,昭示于天下,让全国百姓效仿学习。

  俗话说:“兄弟如手足。”回想当时的险境,赵氏兄弟能够首先顾及对方的安危,丝毫不顾个人的凶险,足见他们的心中已深深明白,自己的身体与弟兄的身体都是父母身体的一部分,同气连枝,同体相生。

  放眼世界,万物虽有类聚群分,实则如兄弟一样,互相之间休戚相关,同体相生。因此,人类要想拥有永久美好幸福的生活,就必须以仁爱之心,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宇宙天地间的一切人、一切事和一切物,而这份仁爱之心的根本,正如《论语》中所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中华美德故事:文灿拒间

  诗曰:文灿之兄,醉殴暴慢,邻人不平,怒其离间。

  宋朝时候,有一个人叫周文灿。在父母和师长的教导下,从小他就深深地懂得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做人的根本。他有一个哥哥,兄弟俩友爱笃①甚。小时候,他们经常一起在外面玩耍。文灿累了,哥哥就会把他背回家,在哥哥的背上,文灿感到就像在父亲的背上一样安全和踏实。

  兄弟俩长大之后,父母相继去世。文灿和哥哥一直生活在一起,不幸的是哥哥染上了酗酒的恶习,经常喝得醉醺醺地回来,一个成年人应该干的活也因此而不能干了。天长日久,哥哥就只能靠着文灿为生了。有时清醒的时候,哥哥的内心也感到很羞惭,自己一个大男人,却要仰仗弟弟过日子。但酒瘾一来,两条腿就不由自主地往酒馆里迈。有时,一帮酒友大家拉拉扯扯也一起过去了。文灿看到哥哥这个样子,心中不但没有半点埋怨,还时常体恤到哥哥身体不好,心情不快,总是对哥哥恭恭敬敬,好言好语相待。在他心目中,哥哥永远是哥哥,与自己骨肉情深,手足相连,自己有能力养活哥哥,兄弟俩一定要终身友爱下去,这样父母的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无比安慰啊!

  中华美德故事:朱显焚券

  诗曰:朱显兄弟,租产已分,不敢异处,取券尽焚。

  元朝真定县(今河北正定)有一位叫朱显的人。元世祖至元年间,朱显的祖父卧病在床,想到自己随时都会撒手人寰①,于是他决定在弥留之际,将家产按等份分好,还立下了字据,把后事交代得非常妥当。

  英宗至治年间,朱显的哥哥不幸过世了,留下了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家里一片萧瑟凄凉,令人分外感伤。看到侄子们孤苦无依,朱显非常地难过,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他对侄儿彦昉等人有着特别的照顾,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怀。

  看到侄子们年纪这么小,还没有能力自立,如果就这样把财产均分,各奔前程的话,那有谁能够关心到孩子们的教育?又有谁能在身边料理他们处理不了的种种问题?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撑起这个家的话,往后的情形将会怎样?将他们放任不管的话,于心何忍?想到这里,道义之情油然而生。

  于是,朱显就对他的弟弟朱耀说:“父子兄弟,本就同气连枝,不可分离。现在,哥哥已经离开我们了,他的孩子那么小,无论是情理还是道义上,我们都需要代替哥哥,来履行长辈应有的责任,把侄子的生活安顿好,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此外,如果没有长辈在他们品行上,日日督导的话,又怎能培养他们的厚道善良?所以我们是不是不要分家,全心全力来看护和照顾?”

  平日,哥哥总是在默默地关怀年幼的侄子,那么地真诚无私,弟弟被他深重的情义所感动。而今,哥哥又为了侄子,而决定放下这笔丰厚的遗产,让整个大家庭共同来分享。对哥哥无私的心怀,他由衷地佩服与敬爱。

  于是,他们一同来到祖父的墓前,把祖父留下来的分产证明,全部焚毁。从此之后,这一家继续其乐融融地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关怀照顾,非常地温馨。

  年少就失去父母,这真是人间的至痛。如果没有亲情的力量来维持家庭的温暖,那孩子如何心智健全地成长呢?如何培养对周遭一切真诚的关怀,拥有积极向上的人生?在侄子们最为艰难的时候,如果还分家分财产,情何以堪?朱显的焚券,不但是尽了兄弟应有的手足情义,也是对父母尽最大的孝心。

  兄弟同气连枝,对父母而言,都是亲生的骨肉。而对于祖父母来说,这些儿孙都是他们最疼爱的人。兄弟姐妹同根同源,就像是从同一棵树生出来的枝杈一样,彼此亲密无间。

  在祖父的眼中,儿孙都同样可爱,因而一视同仁,平等关怀。这就如同父亲看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并没有轻重厚薄之分。因此,一家人相互扶持照顾,是天经地义的,就像一只手帮助另外一只手一样,何来分别之有呢?

  朱显和弟弟朱耀,看到侄子们生活贫困、无依无靠,于是将祖父留下的田产证明全部烧毁,一家大小继续生活在一起。实际上,这不但没有违背祖父的遗愿,反而深深地慰藉着祖父的心。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孙贤德孝顺,互相关怀帮助?父母那期盼牵挂的心,是永不磨灭的,就算是远隔天涯,也要把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带到另一个世界去。

  孝顺的朱显,深深体会到父亲对子孙的关怀疼爱。立下均分财产的证明,正是源于这样的爱;而今将它全数烧毁,更是从根本之处,透彻理解了爱的真义。这良苦的用心,更加显扬了朱显的一片孝心。因为天下没有一个父母希望见到儿孙分了财产之后,反而更加贫困、拮据。

  综观现代社会,这种浑朴厚道的心性和行为,已经越来越少见了。甚至有许多人,在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就很想要得到父亲的财产。曾经听一位朋友说到,有一次他儿子看过电视之后,就问父亲说:“爸爸,如果你死了之后,你的财产就全都是我的了,对不对?”

  当时,孩子才七岁,他的父亲听到这样的言语,非常地难过。到底自己对孩子辛勤地养育为的是什么?为什么孩子这么小,就会讲出这样的话来?他内心十分感慨地说:“在这种仁义道德废绝殆尽的社会当中,将来年纪大了的时候,养儿防老是不可能实现的,唯有自求多福,才是最好的保生之道。”伤感的话语,令人感慨莫名。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教育问题。孩子看了电视之后,竟然说出这样的言语,为人父母的人,是否曾经考虑过,电视媒体,网际网络,它们的危害性、它们污染的程度,到底有多深、有多强?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个问题。

  因此为人父母的人,有没有认真地去了解,孩子们所看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节目?是否注意到,电视的污染,网络的影响,对孩子的品德、思想,所产生的种种负面作用?

  期望天下的父母,能从日常生活中,切实关注自己子女的教育问题,多着重德行的培养才能防范于未然。如果我们能为他们多讲解一些教忠教孝的德育故事,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开始,建立孩子孝悌的观念。深信,将来他一定能够成为一位孝顺而又贤德的人。

  【注释】①寰:huán,广大的地域。

猜你感兴趣

1.中华美德故事古代篇大全

2.中华美德故事有哪些

3.传统美德故事大全

4.中华美德故事演讲稿

5.中华经典美德故事

6.中国传统美德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