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民间故事>

贵州省有哪些民间故事

燕青分享

  贵州省在我们国家的西南,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村寨,他们的文化习俗其内容丰富而又多样。那你知道贵州省民间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贵州省民间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贵州省民间故事:黔南杀鱼节的传说

  每年的三月初九,是居住在贵州龙里、贵定、福泉一带苗族人民的“杀鱼节”。这天,人们来到河边,从河里叉起一条条鲜鱼,架起铁锅,烧起黄火,用河水煮着鲜鱼,喝着米酒,吹起芦笙,唱着山歌,祭天求雨,祝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关于这个节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在很久以前,天王爷有一个长得非常漂亮的公主,她聪明伶俐,才貌超人,天王爷宠爱得象掌上的明珠。一天,公主突然得了病,天王爷非常焦急,派天兵天将送来了天宫的仙丹妙药,采来了昆仑山的灵芝草,挖来长白山的人参娃,捞来大海的珍珠。但是,这些药都没有治好公主的病。眼看公主的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天王爷急得饭不思,茶不饮。后来天王爷听说“人间江河里,百鱼治百病”,于是就派天神下到人间,从江河湖海里捉来一百种鱼,熬成汤,端给公主。公主吃了鱼汤后,不几天,病就好了。为了感谢鱼的救命之思,天王爷命令保护江河湖海里的鱼类,不准任意伤害它们。天王爷还命令雨神把雨都下到江河湖海中,不许给人类一滴。

  此时,天下大旱,草木枯黄,庄稼无法下种,苗家人十分忧愁。于是乡亲们杀猪,宰牛,祭天求雨。可是,天王爷仍一滴水也不给人类。最后,猪牛都宰杀完了,在三月初九这天,乡亲们从江河里捉来一些鲤鱼、鲢鱼、鲑鱼、鲫鱼和娃娃鱼,来代替猪牛供品,敬天求雨。谁知天王爷看到人间为了雨水活活地杀死了他的恩鱼,想到鱼对他女儿的救命之恩,天王爷伤心得痛哭起来。他这一哭,就是三天三夜,哭得乌云滚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天王爷的泪水化成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雨下了三天三夜,遍地流水,灌满了农田,滋润了草木。

  直到现在,龙里的平坡,贵定的光明,福泉新安寨的苗族人民,每年三月初九这天,都到河边去过“杀鱼节”。

  贵州省民间故事:篷山传说

  “都匀诸山之主脉也”,“山上有天池,水分三脉流出”。天池在斗篷山主峰的绿树芳草间,风光十分秀美。在民间传说中,天池是螃蟹拱出来的。在很早很早以前,斗篷山顶并没有天池。由于斗篷山山高林密,又有许多野兽出没,所以一般人是不敢冒险登上山顶去的。当时,在斗篷山下有一个姓金的撵山人。由于他是孤身一人,以撵山为生,又住在偏僻的山坡上,很少和大家来往。所以人们早把他的名字忘了,大家都叫他金撵山。有一天,金撵山上山打猎,走着走着,忽然有一只野猪在他面前横闯而过。金撵山提着猎枪紧迫。追呀追,追过一坡又一坡,一直追到斗篷山顶两个山峰之间,野猪突然一闪,窜进密密的竹林里不见了。金撵山找了一阵还是不知野猪的去向。他觉得有点累,就一屁股坐在一块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他想抽一抽烟,便拿出随身带的烟竿、烟叶、火镰来。他卷好叶子烟,便用火镰用力地敲击火石,将用作火媒的火草点燃。当他咝咝咝地抽起叶子烟的时候,顺手就把带火的火草放在石头上。风助火势,火草燃烧起来了。金撵山还在香咝咝地品尝着烟叶味,突然他觉得坐着的石头扭动起来了,并驮着他走了好几尺远。金撵山吓了一跳,赶紧跳下石来,认真一看,哎呀,原来他是坐在一只巨大的螃蟹背上。螃蟹背上的火还在烧着。它被烫得拱来拱去,终于在斗篷上顶拱出了一个深潭,然后慢慢地沉到水里去,从此不见了。从这个时候起,斗篷山顶就出现了一个不会干涸的天池。

  斗篷山下有两条河,一条叫黄河、一条叫湾河。湾河里有狗鱼(娃娃鱼),黄河里没有狗鱼。据说在很早以前,湾河和黄河里都没有狗鱼。有一天,一位妇女去山上割草。她只顾埋头割呀割的。突然,她听见在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什么东西在吃草的声音。她抬头一看,吓得她倒退了几步。原来是一条有一丈二尺长的大狗鱼。她急急忙忙地跑回村里去喊人。可是,当人们拿着扁担、锄头赶来时,狗鱼不见了,只见地上的杂草被压得东倒西歪,留下一条细细的小沟。大家顺着这条被狗鱼压出来的小沟向前找去,一直找到湾河的尽头。小沟不见了,却发现有一个比水桶还粗的出水洞,清澈的泉水不断地涌流出来,甘冽可口。 从此以后,就经常有许多小狗鱼从出水洞中游出来,清游到湾河里去。所以,湾河里至今还可见到狗鱼,有的重达四五十斤。因此,人们就把湾河尽头河头山下的出水洞叫做狗鱼洞。

  在斗篷山东南面的大地坡上,有一块平整的巨石,石上有十几个清晰的马蹄印。传说,从前张三丰骑马云游四方时,路过斗篷山。他发现此处山清水秀、重岩叠嶂,鸟鸣林间、鱼翔涧底,充满灵气,便勒住缰绳使马在原地转了一转后,下马揽胜去了。那大地坡上的马蹄印就是张三丰骑的马留下的痕迹。 张三丰跳下马后,一脚便踩到了岩下寨的岩石上。因此,那里也留下了一个深深的张三丰脚印。 现在,岩下寨的张三丰脚印因修路时.被炸掉了,而大地坡上马蹄印仍清晰可见。

  在斗篷山下,都匀市和麻江县交界处的山粱上,有一块高达八米,上粗下细的巨石独立地站立着。远远望去,它象一个背着,包袱匆匆行走的仙人。所以大家都叫它为站石,或叫仙人石。千百年来,站石由于日月的照耀、风雨的冲洗,便有了灵气,变成了一个精通四书五经、诗词歌赋的仙人。有一年,他赴京赶考,取名石站。考完之后,石站回到了斗篷山下了。发榜了,石站榜上有名。两个京差便手捧报条,按石站留下的地址,骑马日夜兼程赶到斗篷山下报喜来了。可是,当他们披星戴月来到斗篷山下时,遍访四乡百姓,都说并无石站此人。京差本想能得到一笔赏钱,找不到石站未免心中不悦、火冒三丈。 正当京差盛怒之时,有人告诉他们:“我们这里只有一块站石,哪有石站?你们不妨去看看。” 京差登上都匀、麻江交界的山梁,只见有一块巨石站立着、并无府第家人,不免怒火中烧,便抽刀奋力向站石刺去。刀进刀出,站石被刺了三刀,留下三个碗口大的伤口,鲜血直流。 京差见后,心惊肉跳,慌忙将报条贴在站石上,急急忙忙地逃走了。从此人们方才知道站石原来是仙人所变,所以又叫它为仙人石。 如今仙人石上仍留有三个小洞,前后相通,据说就是京差刀刺的遗迹。

  贵州省民间故事:黔西“萝卜垮”的传说

  黔西县城关镇新潭村这块地盘原名叫“萝卜垮”,就其取名,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传,中原一大接受皇帝的“圣旨”轻著绒装,身披战袍,腰横玉带,手提一把大托枪,只见他两道浓眉,口含白玉,下勾胆鼻,耳垂面方,两眼中显英气,雄纠纠,气昂昂率领十万官兵,横渡长江,跨越乌江,全然无堵,直达水西城,便强行攻城,由于兵强将勇,一举攻下水西城,以城为营地,以此征服整个西南。水西城又为“九狮城”,因其四面九个小山形如九个雄狮盘踞而得名,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城。这里山青水秀,峰峦起伏,林木幽深,历来为水西人民居所,人民安居乐业,过着平安乐逸的生活。那知祸从天降,中原天子想一统天下,就派大前来征服水西。

  大的强硬政策,激起了水西民族的强烈反抗,水西人民遭到残酷的镇压,万民不安,水西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非常痛恨这位大。为了生存,水西人民就团结起来,出钱出力,出谋划策,组建队伍,然后推荐身强力壮,又有指挥能力的阿龙、阿虎为首领,训练军队,带着大家同大作斗争,由于人多势众,难于一时打垮。阿龙、阿虎就和大家一起想办法,出点子!办法终于想出来了,阿龙、阿虎集中全部意见,分析敌我双方有利因素。水西属高原,高山多平地少,岔道多,适合打埋伏战。水西人民对本地地势又熟悉,知道每列山脉的来龙去脉,便于作战。而大刚到水西不久,战了几次都在城边,其他地方不太熟悉。因此水西兵以己之长对付大之短,这样才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经过分析,水西军民信心倍增,军威大振。于是就把主力军埋伏在一处比较险的地方,这里宽中藏窄,山坡又多,岔道一个接一个,是一个打歼灭战的好地方。于是阿虎就率领一支一千多人的队伍到城边引诱,大将一来就连连获胜,不知是计,根本不把水西兵放在眼里,就率领军队出城与水西兵大战,水西兵不敢恋战,边战边佯退,一直退到所安排好的包围圈内,大一直穷追不舍。这时,只见阿虎旗子一摆,接连炮声隆隆,四面喊声震天,战鼓咚咚,埋伏在四周的水西兵在阿龙、阿虎的指挥下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刀对刀,枪对枪,兵对兵,将对将,直杀得天昏地暗。由于水西兵地势有利,的人马措手不及,招架不住,只得后退,哪知退路上也有伏兵,一齐杀出,人马渐渐不支,在士兵的簇拥下跑上小山,妄想突围出去。眼看自已的队伍被杀得七零八落,脸色顿变,长叹一声,想冲出包围逃走。阿龙看见,大喊一声,“老贼那里走”?率领水西兵往处冲,情急智生,因为穿的战袍太显眼,难于逃脱,于是就把战袍脱下挂在剌桩上,换上士兵的衣服混在士兵中逃走了。

  当阿龙、阿虎率水西兵杀散敌人,拿到战袍,才知上了大的当了,被的金蝉脱壳之计蒙蔽了。于是大杀残敌,除等几个亲信逃走外,其余的都作了俘虏。水西人民为了庆祝这次胜利,在这里召开了一个庆功大会,庆祝水西各族人民团结斗争的成果。为了留下一点纪念,在首领阿龙、阿虎的提议下,就把撂战袍的地方叫“龙袍垮”,这时水西各族人民欢声雷动,同意这个意见,以便使这个大臭名万年,永不翻身。从此以后,水西人民又过上安乐的日子,男耕女织,悠闲自得。由于年代久远,音义变换,“龙袍垮”就被人们叫成“萝卜垮”了。

  在这里,还有当时作战的遗迹,石城坡、垮岩坡就是当年作战时打炮震开的口和打垮的岩。此地有六七座万人坟。七十年代万人坟被贵州省博物馆发掘,还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文物。

猜你感兴趣

1.贵州民间故事两个

2.贵州民间传说故事

3.贵州民间故事

4.贵州苗族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