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故事>文化传说>

侗族鼓楼的历史传说

燕青分享

  鼓楼是侗族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物,融入了他们的民族特色。那你知侗族鼓楼的历史传说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侗族鼓楼的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侗族鼓楼的历史传说

  从有侗族村寨的时候起,就有鼓楼了。据清代雍正年间有关资料记载:侗人“以巨木埋地作楼高数丈,歌者夜则缘宿其上……”。可见明末清初开始见于史册了,距今约三个多世纪。侗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集中居住的特点,较大的侗寨上千户人家,小者三、五十户。侗寨鼓楼一般是按族姓建造,每个族姓一座鼓楼。如果侗寨族姓多,往往一寨之中同时有几个鼓楼并立,上述纪堂侗寨的三座鼓楼即其一例,这在侗乡是常见的了。

  鼓楼以杉木凿榫衔接,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鼓楼通体全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梁柱、照面坊,是经过族中长辈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选定,木材优良、粗大,高度均匀,树龄古老,方可作为鼓楼建造用材。未优先标记,其他用材不得取用。可见打上标记的杉木,自然是“杉海”之王了。据传说;鼓楼一词含义,应该是侗寨古时放鼓之楼。因此,有鼓则有楼,有楼则置鼓,后来人民习惯,俗称鼓楼。鼓以桦树作身,名为“桦鼓”,安放于鼓楼高层。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琵琶、讲故事。侗寨有坐鼓楼的习俗。特别是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哆耶”对歌作乐。或以侗族民间传统故事为题材,自编自扮侗戏,登台演唱。

  鼓楼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学歌,民间老艺人传歌编侗戏的集中场所。侗乡被称为“歌的海洋”,是名符其实的。侗族大歌不仅曲调优美动听,而且在曲式上紧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是合唱中自由和谐地出现多音部,在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中是罕见的。侗戏就是在大是本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由于结构严密坚固,可达数百年不朽不斜。这充分表现了侗族人民中能工巧匠建筑技艺的高超。

  建造鼓楼的主要大梁柱、照面坊,是经过族中长辈年高具有威望的老人选定,木材优良、粗大,高度均匀,树龄古老,方可作为鼓楼建造用材。未优先标记,其他用材不得取用。可见打上标记的杉木,自然是“杉海”之王了。据传说;鼓楼一词含义,应该是侗寨古时放鼓之楼。因此,有鼓则有楼,有楼则置鼓,后来人民习惯,俗称鼓楼。鼓以桦树作身,名为“桦鼓”,安放于鼓楼高层。在侗族历史上,凡有重大事宜商议,起款定约,抵御外来官兵骚扰,均击鼓以号召群众。由寨中“头人”登楼击鼓,咚咚鼓声响彻村寨山谷,就能迅速把人集中起来。无事是不能随便登楼击鼓的。

  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中间有一大火塘;楼门前为全寨逢年过节的娱乐场地。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事。侗寨有坐鼓楼的习俗。特别是春节期间,村村寨寨聚集鼓楼广场,吹芦笙,“哆耶”对歌作乐。或以侗族民间传统故事为题材,自编自扮侗戏,登台演唱。

  鼓楼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学歌,民间老艺人传歌编侗戏的集中场所。侗乡被称为“歌的海洋”,是名符其实的。侗族大歌不仅曲调优美动听,而且在曲式上紧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是合唱中自由和谐地出现多音部,在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中是罕见的。侗戏就是在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广大侗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侗族鼓楼的意义

  在侗族人民的心中,鼓楼是侗族的骄傲,是凝聚力,是亲和力,同时也是侗族文化的一个标志,是侗族民族的象征。在侗族寨子里,鼓楼被侗族人视为一座神圣的建筑,它是镇寨的灵魂。鼓楼的意义在于体现寨子里的人丁兴旺,也是寨民集体议事的场所。虽然历经千百年的风风雨雨,人们把鼓楼已当作一种艺术了,但在侗族人民心中它的重要性依旧,它的意义依然存在,它是对侗族传统民族精神的传承。侗族鼓楼的建造在建筑学上有符合科学道理的东西,建筑结构到位,装饰性强,适用性广,它的神秘感也耐人寻味。每逢过年过节,侗寨的法师,都要带着一群健壮的小伙子敲锣打鼓祭祀祖先。或有人要出远门,也要亲自求拜,以期得到平安和福运。鼓楼是侗族人民社会情感的产物,且在心理层面上通过强烈的群体认同将这种情感维系下去。鼓楼主要是作为群体团结、人口繁荣的象征出现的,因而其认同仪式主要与群体成员之生死及群体重要社会活动有关。一方面,鼓楼作为侗族族姓的象征,每个侗族村寨都尽最大努力建造、装饰鼓楼,鼓楼在侗族人民的心里有着强烈的家族认同感,因此,侗族传统中的每件大事都是在鼓楼内进行,比如鼓楼取名。侗族传统中个人命名制是随着年龄、婚否的变化而变化的,婴儿满月去外婆家之前,主家邀请家族老人到鼓楼设宴为孩子取名,称为取奶名;等长到11或13岁时还要到鼓楼来进行第二次取名,叫鼓楼名。每次命名都必须到鼓楼进行方被认可为有效。[1]侗族历史上如果村寨中有村民死亡,必须先到鼓楼举行仪式才可埋葬,非正常死亡或在村外死亡,则不能在鼓楼举行仪式。这些对于村寨人民关系重大的仪式都需到鼓楼举行,说明寨人对鼓楼的认同。另一方面,鼓楼作为侗民族的族徽,激发了侗族全民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侗族人民以之为荣,鼓楼也激励着侗族人民奋发向上,这是一种族群精神文化的标志。

猜你感兴趣

1.侗族风雨桥历史传说

2.侗族起源神话传说

3.侗族神话传说精选

4.侗族民间故事

5.风雨桥的历史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