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的历史传说故事
九华山的风景之美,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都为之赞美。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一些九华山的历史传说,欢迎大家阅读。
九华山的历史传说篇一
相传明万历年间,在九华山下居住着一位青年农夫叫宁成,他自幼丧父,又无兄弟姊妹,一直与瞎眼老母相依为命。生活虽然十分清苦,但他始终对老母孝敬有加。
盛夏的一天,烈日炎炎,宁成在地里锄草,口渴难忍。一位白发老翁从旁边经过时,给了他半个鲜桃,吃过以后心里透出丝丝清凉。见老翁年事已高,行走困难,宁成便主动送老人回家。走到一堵岩壁前,老翁叩石,石壁顿开,露出一个洞穴,里面的珠宝琳琅满目。老翁劝宁成留下来为他种桃。宁成想到家中瞎眼的老母,便婉言谢绝了。老翁被宁成的孝心所感动,驾风将他送到其老母身边,宁成方醒悟到,自己遇到了神仙。正准备叩拜,却见老翁已站立在祥云之上,告诉他说:“我叫翁期云,等你对老母敬完孝心,我再来带你去登仙界。”
宁成“宁当孝子辛勤劳作,不做神仙逍遥云端”的传说,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对赡养父母这一美好伦理道德的颂赞。
九华山的历史传说篇二
九华山的著名寺庙主要集中在三大丛林:天台、百岁宫和肉身宝殿,前2处都在山上,要乘缆车上去,惟独肉身宝殿在一座不高的山丘上,从九华街走过去不需要20分钟,肉身宝殿的出名在于殿内有塔、塔内有缸、缸内有安葬了地藏王金乔觉肉身,因此称为金地藏肉身塔。
在众多名山中,九华山以拥有菩萨真身著名,在九华山如果这个寺庙拥有菩萨真身,那么就叫肉身殿,九华山有三座肉身殿,分別在神光岭、百岁宫、双溪寺,而神光岭的肉身殿就因藏有地藏王菩萨真身而享誉全世界!
因为去九华山次数多了,因此对地藏王真身菩萨的了解也一次比一次深,据史书记载:金乔觉(696—794年),系韩国僧人,俗称“金地藏”,古新罗国(今朝鲜半岛东南部)国王金氏近族。24岁时,削发为僧,于中国唐朝玄宗时来华求法,经南陵等地上九华,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岩洞栖居修行,当时九华山皆为青阳县居士闵让和属地,金乔觉向其乞一袈裟地,不意展衣后竟遍覆九峰。闵让和十分惊异,由惊而喜,先让其子拜师,后自己亦随之皈依。至今九华山寺殿中地藏圣像左右的随侍者,即为闵让和父子。
唐至德二年(757年)寺院建成,金地藏有了栖身之地和收留徒众常住寺内的条件,金乔觉声闻遐迩,连韩国僧众闻说,也相率渡海来华随侍。唐贞元十年(794年),金乔觉99岁,忽召众徒告别,跏趺示寂。其肉身置函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兜罗手软,罗节有声,如撼金锁”。众佛徒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遂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嗣后配以殿宇,称“肉身殿”,从此九华山名声远播,逐渐形成与五台山文殊、峨眉普贤、普陀观音相并称的地藏菩萨应化道场。 明万历年间朝廷赐银重修塔殿,赐额“护国肉身宝塔”。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重修殿宇。咸丰七年(1857)大部分殿宇遭兵燹。光绪十二年(1886)肉身塔大规模重修,移殿门正南向,门额悬挂“东南第一山”横匾。1914年殿宇重修。1917年黎元洪书赠“地藏大愿”匾额,1955年和1981年又两次重修。(以上摘引自九华山肉身殿介绍)
肉身殿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殿宇高15米,山门西南,红墙森严,巍峨雄壮,入殿须登八十一级台阶,殿四周立有石柱20根,肉身殿内分三间,地平铺汉白玉石,中央为1米八高的汉白宝塔基,上为七层八方木质宝塔一座,高17米。塔的每层八面皆有佛龛,每龛均供奉金地藏金色坐像,供五十六尊大小不一,塔基四角有回柱顶梁。塔内是金地藏肉身所在的三级石塔。南北前后均供奉金地藏像,肉身殿内有塔,构造罕见,塔前悬着镂空八角琉璃灯,不分昼夜,终年灯火长明。
至今,继金地藏菩萨为真实肉身菩萨外,九华山还有14尊真身菩萨,其中13尊为比丘,1尊为比丘尼,全为肉身,显示佛法之不可思议。何谓肉身?肉身,原意是父母所生血肉之躯;佛门所谓的“肉身”是指“即生证得菩萨境界,具足大智慧,大悲心者”,
纵观九华山现存的肉身菩萨,其生前无一不修持严谨,他们虽表现各异,有的深山苦修;有的入世行医;有的现疯傻颠倒相;有的治身心于一处,一站就是三年。虽然他们修行的方式不一样,但都应机说法,利乐众生,由于他们严谨的修持,使他们的心体广大,内心清净,心无污染,行为自然高尚,他们的身体机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潜能显现,灵异显现,有的能示现神通,这种身心的变化,是无比复杂而神奇的,是佛教对肉身菩萨现象的基本解释,严谨的修持,是肉身不烂的主要原因。
但在佛教内,修持严谨的高僧非常多,但肉身菩萨为什么这样少呢?这与修行者的愿心有直接的关系,许多高僧在圆寂时,嘱咐将遗体火化,至于这些肉身菩萨,他们在圆寂前嘱咐保留遗体,完全是慈悲度生的愿心,八万四千法门度八万四千种众生,这些肉身菩萨在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共愿之中,又发下别愿,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说教,以身度尘,这是接引众生的一种方便。因为有些人,在看到木雕泥塑的佛菩萨时,不能产生恭敬心,认为那是假的,但在看到肉身菩萨时,觉得可亲可近,内心震撼,认为那是真的,愿意供养皈依。所以有些高僧在圆寂之前,发愿要留下肉身,顺应众生,正因为如此,从古到今,肉身菩萨不断出现,最近的一尊为1995年的肉身菩萨
肉身殿还有九华山一奇之一即走圈,那是到九华山肉身殿的人都知道一定要经历的一个仪式,即围着肉身塔实际是围着金地藏菩萨走圈,当我们第一次去肉身殿时,看到很多人在围着地藏王真身转圈,个个脸上闭眼默诵,我们好生奇怪,连忙向人打听,原来据说围着塔转三圈可以带来平安吉祥,万应灵验,规则是到了肉身殿围着地藏塔转三圈可带一个人吉祥,因为我家庭成员连兄弟姐妹有9个之多,因此我在肉身宝殿要转27圈,边转边在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而且,尽管转圈的人很多,蔚为壮观,但彼此间井然有序、并无碰撞。
年年去走圈,渐渐感觉到它的好处来,于是回上海后向朋友们介绍,导致朋友们也要我帮忙带走圈,当然我一概答应他们,结缘嘛!去年我自己家人带了9个,朋友带了6个,学生带了2个,因此我围绕着地藏塔走了51圈,再看看同去的香客带的更多,心想,真够虔诚啊!这样的修持,自利利众生,以及净化自己的内心,去除杂念如贪、嗔、痴、无明、妄想、烦恼等心魔,以达到本来的清净。
年年去走圈,年年有感想:人生苦短,我们最好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念佛的习惯,将“阿弥陀佛”放在内心里,在行、住、坐、卧中都念念不忘,因为念佛不用花钱,而且在工作之中也能用心默念佛号,并非要停止工作才能念佛,念佛念到熟练时,便能启发内心无上智慧光明,比如,我在肉身殿看到有旅客留言:
天下有二难——登天难,求人更难;人间有二苦——黄连苦,贫穷更苦;社会有二险——江湖险,人心更险;世上有二薄——纸张薄,人情更薄。
九华山的历史传说篇三
金地藏在九华山开启了新罗与中国佛教文化交流的先河,为中韩两国僧民架起了友谊的金桥,九华山地藏文化是两国人民世代结缘的香花。
金地藏是一位入唐求法修道的新罗圣僧,又是一位早期来华的新罗文化的友好使者。他卓锡九华、弘法修道,广结善缘、利益众生。他“他化协神州,风衍东国”(弘一法师赞语),新罗僧众闻之,相与渡海来从。一时山中,东僧云集。他率领两国僧徒,垦荒造田,相传将携来的新罗种子黄粒稻、金地茶播于山中,扎根、开花、结实。金地藏热爱中国文化,汉文学有很深的造诣,他写下的《送童子下山诗》,被收入《全唐诗》。金地藏结缘九华,留下的圣迹和道风,如“慈风长春,慧日永曜”,结出的两国友谊花果,千古留芳。正如赵朴初在1992年10月《访韩杂诗》中所赞誉的:“万千楼阁望参差,正是秋气清艳时。自古江山人物美,新罗早入盛唐诗。”;“圆测疏经解深密,金乔辟地九华山,师恩祖德流千古,两国香华导万缘。”(1993年10月我随团访韩时,在驻韩中国大使馆见到赵朴老赠大使馆这组题诗)。随着中韩建交,迎来了两国友好交流的春天。
1995年以来,韩国佛教团体多次组织大型信众朝山团朝礼九华。各界人士前来观光达数万人次。九华山佛教协会原会长仁德法师曾率僧人8次赴韩访问。1997年安徽省对外友协和安徽省佛教协会向韩国庆州市(金地藏的故乡)佛国寺赠送金地藏铜像,庆州各界8000人参加了铜像安奉仪式。1996—1997年,九华山管理处和九华山佛教协会先后在韩国汉城、大邱和庆州举办了九华山佛教文物展,展览时间10个月,参观总人数达50万人次。两国佛教界和学术界分别在九华山和汉城举行过“金地藏国际学术研讨会”、“地藏法师国际学术会议”。九华山佛教文化研究会与韩国《佛教春秋社》、韩国茶文化协会多次互访,开展文化学术交流。两国新闻媒体交流宣传资料,合作拍摄宣传金地藏的电视片,在韩国掀起了“九华山热”、“金地藏热”。可以说,“金乔辟地九华山”,地藏文化的香花,如今绽放得更加璀璨芬芳。
>>>下一页更多精彩“九华山的传说故事”
上一篇:大寨村的历史传说
下一篇:乐山大佛历史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