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英西加莱海战有哪些影响

邱惠分享

  十六世纪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爆发的加莱海战是改写历史的一战,此战后英国取得大西洋制海权,并逐步发展为世界头号强国。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英西加莱海战有哪些影响,希望你喜欢。

  英西加莱海战影响介绍

  西班牙舰队在格拉沃利讷海战中的失败严重地削弱了西班牙的海上威力,以后西班牙不得不放弃在英国沿岸进行上陆的企图。英国舰队由于这次胜利,夺得了大西洋上的制海权,从而能对西班牙沿岸进行劫掠性的侵袭,尔后又开始争夺西属美洲殖民地。由于英国取得了海上霸主地位,使其本来一个仅有数百万人口的孤岛小国一跃成为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并在以后好几个个世纪中保持着世界“第一强国”和“海上霸主”的地位。 在军事方面,英西加莱海上一战表明,舰船的机动灵活和火炮优势取代了以往海战的短兵相接、强行登船的肉搏战,海上战争从此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格局。这次海战实质上是后起的殖民主义英国与老牌的殖民主义西班牙之间的一场决战。英国在海上大获全胜,击败了最强大的对手,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海上霸权,从此取得霸主地位。西班牙则因“无敌舰队”的覆没而一蹶不振,从此衰落下去。

  加莱海战及其英西由此兴衰,向世人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谁拥有制海权,谁就是强大者;谁失去制海权,谁就要受制于人。14世纪起,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因此不断强大;而当其“无敌舰队”覆灭之后,便迅速从世界强国的顶峰上跌落下来。英国海军从1546年正式组建以来,其强弱与国家兴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英国海军开始仅是一支不起眼的力量,后经不断扩充,发展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海军,先后曾击败过16世纪末西班牙“无敌舰队”,17世纪荷兰舰队、18世纪法国海军,截至1938年,英国海军舰船总吨位达214万吨,数量近700艘。与此同时,英国国家实力也不断强大,一度英国海外殖民地面积占全球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比英国本土几乎大100倍,殖民地人口达4亿多。经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海洋霸主地位直线下跌,逐渐沦为二等海上强国,其国际地位也随之下降,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逐步变小。所以,美国人马汉认为:谁拥有优势的海军,谁就能控制海洋,夺取制海权,因而也就可以取得全球霸主地位。

  英西加莱海战的爆发背景

  十六世纪欧洲多国对于制海权的争夺渐趋白热化,英国和西班牙两个大国就此发生加莱海战,并最终以英军胜利告终。

  16世纪,封建的军事殖民帝国西班牙在西半球不可一世,垄断了许多地区的贸易,其殖民势力范围遍及欧、美、非,亚四大洲。据统计,公元1545─1560年间,西班牙海军从海外运回的黄金即达5500公斤,白银达24.6万公斤。到16世纪末,世界贵重金属开采中的83%为西班牙所得。为了保障其海上交通线和其在海外的利益,西班牙建立了一支拥有100多艘战舰,3000余门大炮,数以万计士兵的强大海上舰队。无独有偶,16世纪中叶,英国通过圈地运动、血腥立法、海外掠夺,特别是把海外贸易与赤裸裸的海盗行为结合在一起,并得到国王支持,也获得了迅速发展,同时有着强烈的向外扩张欲望。 英国的扩张,必然同西班牙发生矛盾。对于西班牙来说,自然不允许其他国家分占他来自殖民地的利益。英国的海上抢劫以及对美洲的掠夺严重地威胁着西班牙对殖民地的垄断地位,引起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的仇视。起先腓力二世不想诉诸武力,他勾结英国天主教势力,企图把信奉天主教的苏格兰女王玛丽扶上英国王位。为此,他在英国组织颠覆活动。

  玛丽早在1568年就因苏格兰政变而逃到英国,被伊丽莎白所囚禁。当英国的天主教徒在西班牙的怂恿下谋刺伊丽莎白而另立玛丽时,伊丽莎白趁机处死了玛丽。腓力二世谋杀不成,就决心用武力征服英国。

  英西加莱海战中的战船的特点

  十六世纪欧洲多国对于制海权的争夺渐趋白热化,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爆发的加莱海战就十分典型,此战中战船成为胜负关键,接下来看看此时期的战船有何特点。

  十六世纪的战船,与以前各世纪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即为重炮;尽管这种杀人的利器,从十四世纪起即已开始装在船上,可是一直到十五世纪,这种火炮的才有足够的威力,能够一炮击毁当时的船只。这种兵器有明显不同的两种形式,一为前膛(Muzzle-Loader),一为后膛(Breech-Loader)。后膛炮的原始形式是一种“组合式”的火炮(Built-up Gun)--即由若干根铁棒所组成,在上卷中已有详述。它的药室与炮管是分开的,在发射之前,用螺旋装上去。

  一共有两种主要类型的前膛炮--加农和寇非林(Culverin),都装在炮车上。前者发射一吨重 [ 注:校制者按:原文如此,需核对英文版。 ] 的铁弹,只有中等的射程。后者炮身较长,炮弹较轻,而射程也较远。

  在十六世纪开始时,在海上航行共有两种主要形式的船只。一为圆船(Hulk),另一为长船(Galley)。前者用以载运商品,后者则为标准的战船。但是不久,大洋的航行和火炮的进步又开始使船只的构造有了新的改变。在洋面上,风帆要比桨更重要,而用风帆的船只又更适于使用船舷上的火力。 第一个转变期是在十五世纪,此时小型杀人性的海军火炮开始被采用。它们装在两个炮台上面,一在船头,一在船尾--在过去未有火炮时,这种平台上是装置弓弩的--,其目的是为了击毁登船的敌军。亨利七世的大船,“摄政”(Regent)号上即装有这样的火炮二二五门--主要都是旋转式的火炮。亨利八世带来了第二个转变期。他采用了前膛式的毁船火炮。因为这种兵器太重了,不能放在炮台之内,而且也不宜于对付登船敌人之用。它必须装在上层甲板上,最好是在主甲板上,必须在船只两侧开辟炮孔。第一艘装备重炮的船为“玛丽玫瑰”(Mary Rose)号,建造于1513年。在最后一个转变期,船上的炮台逐渐变得不再需要了,而舷侧火炮重量的增加,则要求甲板空间的增加。圆船逐渐发展成为正规的军舰,这种船的长度比宽度要大三倍以上,而不像一般的圆船只相当于宽度的两倍。

  火炮对于海军战术的影响,要比对于海军造船术的影响还大。在长船(快船)时代,主要的兵器为船头的撞角(Beak),而主要的战术行动即为硬撞。虽然在接近敌人时,快船是可以采取纵队形式的,可是攻击的队形却成横线,正像陆战一样,战斗就是突袭或冲锋。在装有火炮的战船上,其主要的兵器--重型的毁船加农--不是装在船头上,而是在两舷。当它们接近敌人时,一定要调动位置,使其侧面对着敌船--对于旧时代的快船而言,这是一种自杀的行为。所以在攻击时,其位置是与原有前进路线成直角的,为了使这种调动有秩序,并集中打击力量对付敌人,在接近敌人时应采取纵队的阵形。

英西加莱海战有哪些影响相关文章:

1.英西加莱海战简介

2.特拉法尔加海战简介

3.大西洋海战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