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尼德兰革命的时代背景是怎么样的

邱惠分享

  尼德兰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可以说是意义非凡。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尼德兰革命的时代背景是怎么样的,希望你喜欢。

  尼德兰革命的时代背景介绍

  “尼德兰”一词意为低地,即指莱茵河、缪司河、些耳德河下游及北海沿岸一带低洼地而言,包括现今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的一部分,土地面积约为七八万平方公里。这个地区在中世纪初期,曾是法兰克王国的中心。11 世纪后分裂为许多封建领地,分别隶属于德国和法国。15 世纪成为勃艮第公国的组成部分。后来由于王室联姻及继承演变,成为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16 世纪初又转属封建专制的西班牙王国。

  早在13 世纪至15 世纪,尼德兰的手工业和商业就已发展起来,特别是呢绒业相当著名。进入16 世纪以后,经济发展更为迅速。在尼德兰17 省中,约有300 多个城市,因此有“多城市国家”之称。在北部七省中,以荷兰和西兰两省的工商业最为发达。这里的毛、麻纺织业,造船业颇负盛名,航海业和渔业也具有相当高的水平。荷兰的人口中城市居民约占半数。16 世纪中叶时,每年有1000 多条船从阿姆斯特丹和北方诸省出海捕鱼,各类鱼年产值为330 万杜卡特。许多大城市里,都出现了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阿姆斯特丹是北方诸省的经济中心,1548 年呢绒年产量达到10,938 匹,它与英国、波罗的海沿岸各国以及俄罗斯等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但与西班牙则较少经济联系。农村中封建势力比较薄弱,在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资本主义关系已经深入农村,土地大部分掌握在大富商和资产阶级手中,他们或者直接经营农场、牧场,剥削雇佣劳动,或者把土地租给佃户,收取货币地租,有些贵族也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场。

  在南方十省,经济最发达的是佛兰德尔和不拉奔,早在14 世纪就出现了手工工场。到16 世纪,在纺织、冶金、制糖、印刷等工业中的手工工场更加普遍。其中毛、麻纺织业手工工场尤为发达。但毛织业的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国外市场、特别是西班牙市场。南方各省的大资产阶级与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因而在反抗西班牙专制统治的斗争中,表现出极大的动摇性和妥协性。在农村中,农奴制度也已经瓦解,农民变成自由的自耕农和佃农,资本主义农场也发展起来。

  南方的中心城市安特卫普,是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商业和信贷中心之一。据意大利历史学家法?6?1吉查迪尼的估计,1560 年安特卫普单进口货一项的总值就多达31,870,200 佛罗林。欧洲各国在这里设立的商行和代办处约千余家,每日往来的外国商人有5000~6000 人。港口内有时同时停泊大小船只2000 余艘。城内国际性交易所大门前悬挂“供所有国家和民族的商人使用”的标牌。

  尼德兰人自夸说,他们在各国采蜜。认为北欧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沿岸是他们的葡萄园,德国、西班牙、爱尔兰是他们的羊圈,普鲁士和波兰是他们的谷仓。

  但尼德兰各省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有些省份,特别是边缘省区如阿多瓦、那慕尔、卢森堡等,经济发展比较迟缓,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农民对封建主不仅有土地依附关系,甚至还有人身依附关系。边远地区农奴制很牢固。

  尼德兰革命爆发时间

  尼德兰革命爆发于1566年,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这次革命是通过民族解放战争的形式完成的,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尼德兰革命和八十年战争是一回事吗

  不是一回事。

  尼德兰革命的时间是1566—1609年。是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八十年战争发生在1568年-1648年。是尼德兰联邦清教徒反抗西班牙帝国统治所展开。直到1648年,尼德兰联邦才正式自西班牙帝国独立出来,建立起“荷兰共和国”。荷兰共和国与西班牙帝国经历了这场八十年战争,对后来的英国内战和美国独立,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尼德兰革命的意义

  历史上的革命有很多次,但是成功的寥寥无几。作为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德兰革命注定是永载史册的。它对后来者的借鉴意义和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

  独立战争还未结束,联省共和国就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和殖民扩张。1602年,建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这个公司迅速膨胀。在东方,它排挤了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商业势力。英属东印度公司和它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资本额要少十几倍,无力同它竞争。它先后把爪哇、锡兰变为殖民地,侵占我国台湾,在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建立一系列殖民据点,占领了通往东方最有价值的战略据点毛里求斯和开普,夺取了东方的贸易垄断权。到17世纪中叶,就形成了荷兰在东方的殖民帝国。这样迅速的进展,被认为是殖民主义“历史上的一个奇迹”。除此以外,在南、北美洲、加勒比海,都有荷兰的殖民地。荷兰不仅一跃而为世界性殖民大国,而且它推行的殖民主义完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并先于英国成为“第一个充分发展了殖民制度的国家”。它通过贸易和其他方式,把亚、美、非洲的许多地区,程度不等地卷入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漩涡。

  同时,荷兰在海上贸易所取得的成就特别巨大。在欧洲,它几乎控制了德国的整个对外贸易,在俄国的进出口贸易中排挤了英国而居首位,把波罗的海地区70%的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荷兰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连英国也感到危惧。克伦威尔甚至把荷兰商人排除于英国对外贸易之外,作为发动对荷战争的首要目的。地中海沿岸的贸易,荷兰同样是遥遥领先。荷兰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航行于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以及地中海和波罗的海,称为“海上马车夫”。到17世纪末,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约半个世纪,荷兰大体上还保持了这个地位,还能控制欧洲谷物贸易的80%,对殖民地的贸易比英国大一倍。荷兰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表明它先于英国充当了发展世界市场的主角,对欧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产生了重大影响。

  广泛的殖民掠夺和对外贸易的急剧发展,使荷兰社会经济特别兴旺,富甲全球,整个欧洲为之吃惊,各国资产阶级羡慕不已。英国资产阶级学者大声疾呼,要求自觉模仿荷兰。英属东印度公司董事、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于1664年发表的《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一书中反复阐述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要求学习荷兰,更积极推行重商主义政策。荷兰在欧洲金融方面的地位,同样十分突出。阿姆斯特丹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据说它拥有的金钱可以使欧洲半数国王的空虚国库充实起来。直到18世纪,荷兰还是英国的债主人。

  在工农业方面,荷兰对欧洲各国的影响也不可忽视。荷兰是当时手工工场最发达的国家,不少国家都向荷兰学习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到17世纪,英国的呢绒业还要运往荷兰最后加工和染色,荷兰从事该项职业的工人数以千计。荷兰的造船业更是名列欧洲前茅,许多国家向它购买各种类型的船只。俄国的彼得大帝曾两度到荷兰学习造船,并聘请一批造船匠回国,给俄国建立了第一支舰队。荷兰的农业对欧洲大陆也有较大的影响,被认为给“18世纪其他国家的进步地主和农民提供了榜样,指示了方向”。荷兰的排水工程十分发达,欧洲不少国家利用它的经验,英国的排干沼泽工程就大大得益于荷兰。

  尼德兰进行了长期艰苦的斗争,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西班牙。尼德兰革命使西班牙陷入这场战争约达40年之久而不能自拔,经济和军事上都迅速削弱。查理五世时,西班牙财政收入的一半取自尼德兰。后来,北部独立了,南部虽然不久又重新处于西班牙铁蹄之下,工商业却完全凋敝,西班牙的这棵摇钱树倒下了。不仅如此,战争还使西班牙耗费巨额资源和金钱。战争的前26年间,仅现金就花费了一亿多杜卡特,超过了这时西班牙的全部国债。12结果,西班牙的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国库一空如洗,几次被迫宣布财政破产。到尼德兰民族战争结束时,西班牙的整个经济已濒临崩溃境地。物价腾贵,工商业凋敝,田园荒芜,流浪者和乞丐充斥全国。原来使欧洲各国望而生畏的庞大帝国,从此由盛转衰,英、法反对西班牙干涉和侵略的斗争,意大利争取摆脱西班牙统治的民族运动,西班牙国内的农民运动和民族起义,都先后开展起来。“世界上这个最强大的帝国无可挽回地衰落下去了”。西班牙的衰落是当时欧洲的最重要事件,它意味着欧洲封建反动势力遭到严重削弱,为各国资产阶级搬开了前进道路上的第一个绊脚石。

  遭受尼德兰革命打击的,还有西班牙所支持的罗马天主教会。16世纪中叶起,罗马教廷在哈布斯堡王朝支持下,对宗教改革运动进行疯狂反扑。而尼德兰革命给了这股反动逆流迎头痛击,天主教在南部一度面临崩溃之势,它在北部的统治也大多被推翻。卡尔文教派在联省共和国的胜利,刺激了英、法、苏格兰和德国西北部一些地区的新教运动。天主教恢复在英国统治的迷梦破灭,消灭法国胡格诺的计划也以失败告终,连它在西班牙的地位也受到冲击。天主教反宗教改革运动的挫折使欧洲封建反动势力遭到又一失败。

尼德兰革命的时代背景是怎么样的相关文章:

1.英国内战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2.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有哪些

3.通用的历史学习方法

4.高一历史教材学习方法

5.2017高考历史万能答题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