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历史常识>战史>近现代历史战争>

护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邱惠分享

  说到孙中山,首先想起的是辛亥革命和三民主义,其次便是护国运动。那么,闻名于世的护国运动,它有何历史意义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护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希望你喜欢。

  护国运动的意义

  1、护国运动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护国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 但是,护国运动并未最终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2、护国运动的结果,推翻了“洪宪”帝制,推翻了袁世凯,而最终迫使段祺瑞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因此,护国战争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但是护国运动的胜利果实终于归于北洋军阀段祺瑞,国家政权并没有发生革命性转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仍然没有改变。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打倒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复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的功绩永载史册。

  护国运动是唐继尧发起的

  辛亥革命胜利不到四年,袁世凯背离共和,悍然称帝。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全国各派政治势力(包括袁世凯的北洋系内部),先后都有人在反对帝制。历史事实证明,讨袁首先是全国人民的意愿,共和乃人心所向! 没有这样一个历史大背景,任何个人的作用都是微小的。

  就我们目前看到的史料,唐继尧第一次公开反对帝制是在1915年12月23日,也就是护国起义的前两天,唐继尧当时仍以属下的名义致电袁世凯,劝说袁放弃帝制。我们没有找到唐继尧此前反袁言行的任何书面材料。说唐继尧直接策动了护国起义,没有明确的依据!

  蔡锷在1915年11月中旬称病逃出北京之后, 即与袁世凯集团断然决裂,蔡锷离京的目的性是很清楚的。

  蔡锷离京后,在日本先后拜见了孙中山、梁启超和欧事研究会的领导同志,斡旋于革命党、进步党和欧事研究会之间,在与这三个反袁政党初步达成共识的前提下,蔡锷才正式启程奔赴云南的。其间,蔡锷还在台湾游说日本大军阀儿玉源太郎,这对于日本大偎内阁后来改变对华、对袁政策,不能说没有帮助。

  那么,蔡锷和李烈钧为什么同时选择云南作为护国首义的地点呢?这一直是人们问得比较多的一个问题。

  事实上,蔡锷在北京期间与唐继尧之间基本没有直接往来,这可能与蔡、唐私交有直接关系。辛亥革命以后,唐继尧一直在贵州任职,与蔡锷接触并不多。

  首先与蔡锷在政治上达成共识的,很有可能是10月间曾赴京公干的云南巡按使任可澄。

  此外,云南地方过去深受蔡锷信任的滇军将领罗佩金、沈汪度、李鸿祥、谢汝翼、顾品珍、邓泰中等、以及受北洋系排挤回滇的叶荃、黄毓成,很早就开始策划反袁了;李根源、吕志伊、马骧等社会名流当时也在云南积极筹划反袁。

  护国起义前夕,云南地方将领委托戴戡带给蔡锷的护国起义方案有两个:第一个方案是拥戴唐继尧为云南都督,举兵讨袁;第二个方案是推翻唐继尧,拥戴蔡锷为云南都督。后来是蔡锷自己否决了第二个方案。

  可见,护国起义的前期策动,不可能唐继尧本人的功劳。

  相反,在此之前,唐继尧不仅表示过支持袁世凯称帝,而且还指使任可澄查禁有反袁言论的《时事新报》,迫害革命党人吕志伊、孤立李根源等,蔡锷从北京出逃以后,唐继尧还信誓旦旦向袁世凯表示要在政治上共进退。

  11月下旬,欧事研究会派李烈钧、熊克武到云南与唐继尧共商讨袁大计,由于当时唐继尧的态度仍然模棱两可,李烈钧、熊克武被迫在越南海防迁延达半个多月之久,处境十分危险。

  直到后来袁世凯公然收买重兵在握的滇军将领张子贞,唐继尧这才感到了事态的严重,迫使他不得不举兵反袁。

  应该说,反袁首先是革命党和欧事研究会在二次革命以后的一贯主张,然后有了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的加盟。当时能够同时与这三个反袁政党达成一致的,不可能是唐继尧,只可能是蔡锷。克劳塞维兹说“军事是政治的特殊手段”我们不能把护国战争当做单纯的军事行为,如果没有三个反袁政党在政治上的一致支持,护国起义就有可能成为一次地方性的军事盲动,而不是决定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护国也就不可能成为云南人民真正的光荣了。

  从军事上来讲,以罗佩金、李鸿祥、谢汝翼、黄毓成等为首的滇军高级将领策划军事行动,比唐继尧本人早得多;而梁启超、蔡锷与袁世凯的公然决裂,则为护国起义拉开了直接的序幕。

  护国运动主要人物

  护国运动的原因是袁世凯要复辟帝制,所以讨伐人物是袁世凯。而发起护国运动的有: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和梁启超的进步党等组织曾派人赴云南策动武装起义。

护国运动的意义是什么相关文章:

1.护国运动的简介

2.党建基本知识试题及答案(3)

3.高考历史专题复习练习

4.二次革命名词解释

5.中国为什么要参加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