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说话早、口才好的技巧
孩子学说话难,是很多爸爸妈妈关心的话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想要孩子说话早、口才好的技巧,欢迎借鉴参考。
认清孩子语言发展的误区
误区一:孩子会叫「mama」不代表懂意思
有的孩子,5 个月就会叫妈妈了,大半年过去,1 岁多还是只会叫妈妈。
其实,8 个月前的宝宝,对什么都喜欢 ma-ma-ma 地哼哼,听起来像在叫「妈妈」,但实际上这只是他在探索发声规律,还不懂这些词的含义。
孩子真正有意识地说话,要到 8 个月到 1 岁左右。
误区二:孩子能理解语言不代表能使用语言
孩子对语言的理解力在 6 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发展了,但他学说话的能力发展速度比较慢。
1 岁左右,孩子可以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个句子,比如「饿」「吃」,慢慢到两个词,比如「宝宝饿」「宝宝吃」;
2 岁左右,孩子才可以说出完整句子。也有一些认知能力正常的孩子 1 岁半的时候完全不说话,到了 2 岁的时候,突然蹦出人生第一句话,然后越说越多,说话能力飞速发展。
所以,如果孩子能听懂大人的话,其他身体发育一切正常,只是不会说话,家长不需要太担心。
误区三:低估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如果孩子一直不开口,父母可能就会以为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行,这样就低估了孩子的语言理解力。
这会形成两个不好的行为。
一是家长不怎么和孩子讲话。家长以为孩子太小,还听不懂大人的意思,所以就减少了和孩子沟通交流的次数。这样就让孩子缺少了锻炼语言能力的机会。
另一个行为就是家长一直给孩子讲一些语法简单、过于口语化的「宝宝语」。
其实,如果娃已经可以听懂很多语言,你可以试试更复杂的句子。如果孩子正确回应了你,说明他其实已经具备了理解复杂语法和词汇的能力。
研究发现,给孩子说一些正好符合甚至比孩子当前的理解水平稍稍高一点的词汇和语法,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利的。
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正确方法
1. 抓住孩子的关注点教说话
虽然我们要多跟孩子交谈,但不是要一直碎碎念。抓住时机,在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候教他说话,效果最好。
儿童心理学认为,当你跟孩子共同关注同一事物,即与孩子产生联合注意时,他会更专注。
比如他正在穿的鞋子,这时你顺势问一句:「宝宝你在穿鞋?」跟孩子讨论一个共同话题,就算孩子不回应你,他也更能听得进去。
很多家长喜欢控制整个话题的走向,比如孩子拿着橙子在玩,妈妈对孩子说:
宝宝,你是不是想吃橙子啊?
跟妈妈说你想吃橙子,来,来说橙子。
来认认橙子的颜色,这是什么颜色啊?
几个回合下来,往往是孩子不理,尬聊收场。
比较好的方式是,找准孩子的兴趣,再配合着用语言描述它。
比如:「宝宝你在玩这个橙子啊。橙子的形状是球形。圆圆的橙子很好玩。」这样教,比硬要将孩子的注意力拉到你想谈的话题上容易得多。
2. 结合图像教说话
对孩子来说,把词语和实物对应起来学习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孩子天生能把图像和声音配在一起,能很快地在语音和图像之间建立牢固联系。如果你不给孩子看实物,只是让他学发音,学习效率当然会很低。
美国心理学家 2017 年做了一个大型研究,研究人员发现,2 岁以下孩子开口说的第一句话,跟映入他们视野中最频繁的事物有关。
那些开口说的第一句话「给我碗」的孩子,研究发现,碗这个物体确实最经常出现在孩子视线的中。
教孩子说话的时候,不仅要结合图像、实物来教,还要注意将物体放到孩子的视觉区域中间。
想要教孩子「手」这个词,最好的做法是把手举到孩子视野的中央,晃一晃引起他的注意,然后一边给他观察,一边告诉他「这是手」,同时给他仔细描述手指的一些特征。
3. 利用「非语言线索」教说话
怎么跟孩子描述语言,也有技巧。
什么是「非语言线索」呢?
也就是聊天的时候,不仅要说出答案,还要提供孩子可以意会的信息线索,比如一些特定的动作、手势、语音、语调等。
曾经有这样一个实验,研究者首先指着「羊」的图片,用温柔的声音告诉八九个月的孩子「这是小羊」,再指着「狼」的图片,用凶狠的声音告诉孩子「这是狼」。
然后,他们改变语调,用凶狠的声音问孩子:「哪个是羊?羊!」
孩子听到之后,毫不犹豫指向「狼」的图片。这说明孩子并不太理解词语的真正含义,只是根据语气和情景做出反应。
所以,跟孩子聊天的时候,不要担心动作、语音、语调夸张,也不要担心啰唆,多用这些非语言线索,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更多新词汇。
很多家长容易低估孩子的语言理解力,对他们的口语能力却有过高的期待。
看过了这篇文章,相信大家都明白了跟孩子说话的重要性了。
抓住孩子的关注点、结合图像教语言、多利用非语言线索,多从这三点入手,孩子的语言能力提升指日可待。
相关文章:
5.演讲与口才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