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孩子说话才会听
一些家长尝试用权威让孩子听话,结果往往是和孩子走得越来越远。其实,和孩子说话是一门艺术,需要换位思考,需要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下面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和孩子说话的技巧,供你阅读参考。
和孩子说话的技巧:为什么说100遍孩子也不听你的?
0到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在不断的发展中。两岁的时候,孩子就已经开始懂得不听从父母的指令,坚决地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变得任性、不听话,经常会说“不”,从自我出发来进行行为选择,不考虑他人,并且强烈的向身边的人传递自己的意识。
再大一点的孩子,有时候也听不进去父母的话。
比如有的家长反复说、持续说,希望孩子能按照自己的要求做出改变,但事实上却达不到父母期望的效果,有时还会引起孩子更大的逆反心理。
比如有的孩子赖床,妈妈每天催十遍八遍,孩子依然每天赖床。
这种现象很像心理学上的“超限效应”,意思是说如果外来的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使人感觉不耐烦,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其实重要的事情,不需要说三遍,一遍就够。
当家长不停地重复一件事时,如果孩子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家长的坏情绪也很容易爆发。
和孩子说话的技巧:换种心情和语气和和孩子说话
生活中,孩子的不听话很容易触动家长那根敏感易怒的神经。
于是父母常常用命令、威胁、批评、讥讽、盘问、否定、比较等一系列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引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沟通障碍。
比如下面这些话:
责备——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你从来都不听。
谩骂——笨手笨脚的,我来帮你弄。
威胁——我数三下,你再这样,妈妈就丢下你走了
命令——马上把屋子打扫干净。
警告——别往那儿爬!你想摔下来吗?
这种语气教育孩子偶尔能起点作用,但事实上算不上有效的教育手段,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伤害自尊或者产生逆反心理。
没有人希望有人用这种语气和自己沟通。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就能感受到这种语气对孩子的伤害,即便孩子有错。
有时候,和孩子不能好好沟通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耐心和尊重。
和孩子说话的技巧: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比如:“孩子把湿毛巾放在床上”。采用描述方法的最大优点是避免指责与推卸责任,而把每个人的注意力放在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只是把问题描述出来,而不去谈“你干了什么”,会让孩子明白问题出在哪里,并着手解决。
2.给孩子提供信息
比如:“毛巾应该挂在毛巾架上”。 比起指责,这些信息更加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也更能让孩子受益
3.说出你的感受,但是不能攻击孩子
比如:“你把湿毛巾放在床上,妈妈不想睡在湿床,妈妈会感冒的”坦诚地告诉孩子自己的感受,这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合作。感情受到尊重的孩子通常也会尊重大人的感情。
4.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孩子有错,我要让孩子意识到这个错误,并且要让孩子主导,这样孩子才能更有参与感。这一步的关键让孩子畅所欲言,让孩子选择合适的方法。这样自己想出来的点子,孩子往往更有动力去执。
生活中,孩子的不听话很容易触动家长那根敏感易怒的神经。
于是父母常常用命令、威胁、批评、讥讽、盘问、否定、比较等一系列的语气与孩子交流,引发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一次又一次的沟通障碍。
比如下面这些话:
责备——告诉过你多少遍了,你从来都不听。
谩骂——笨手笨脚的,我来帮你弄。
威胁——我数三下,你再这样,妈妈就丢下你走了
命令——马上把屋子打扫干净。
警告——别往那儿爬!你想摔下来吗?
这种语气教育孩子偶尔能起点作用,但事实上算不上有效的教育手段,只会让孩子更加抗拒,伤害自尊或者产生逆反心理。
没有人希望有人用这种语气和自己沟通。如果我们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互换下位置,就能感受到这种语气对孩子的伤害,即便孩子有错。
有时候,和孩子不能好好沟通不是因为缺乏爱,而是缺乏耐心和尊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