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执中如何谈演讲
黄执中是台湾辩坛名人,是国际历史上唯一连续两届拿下国际华语辩论最高赛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最佳辩手,也是历史上唯一未晋级决赛却可以拿到“国际大专辩论赛”最佳辩手的传奇人物,享有“辩论之神”、“宝岛辩魂”的称号。下面小编为你整理黄执中演讲,希望能帮到你。
黄执中谈演讲
先给大家分享一篇黄执中的论点发言: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在场的各位,大家好!
今天我方所持的观点是:戏说歷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所谓戏说歷史,就是在一定的歷史基础上,添加一部分后人的推理、想象和猜测内容的一种记述歷史的方式。所谓人文素养,是指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即人的内在品质。今天我方的标準是:戏说歷史是否能够促进人文素养的提高。基于上述观点,我方认为有理由叁。
首先:说到记叙歷史,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一定会是被称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那么史记到底採用的是哪一种记叙方式呢?我方认为恰恰就是戏说歷史。也许大家一时不能接受,但请听我慢慢道来。我相信很多人都读过《陈涉世家》,裡面有这么一段很有意思的对话,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可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当时既没有录音机,更没有记录,那司马迁怎么会知道的这段对话的?我想,恐怕就是司马迁凭着他写史时的文学家的想象,描述了这段文学的歷史真实,这便是戏说。这样的例子在《史记》中举不胜举,这也就是为甚么它会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塬因,它是歷史与文学的完美结合。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戏说这个东西他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关键在于人们怎么使用它。
其次:在《史记》出现之前,中国大多使用编年体来记叙歷史,而自从《史记》这种纪传体出现之后,编年体就慢慢被纪传体所取代。究其缘由,恰恰是因为纪传体更具有人文内涵。众所周知,司马迁下笔的史记对人物品质的描写是有他自身的价值取向判断的,即对良好品质的赞扬和褒奖以及对不良品行的批判。人们阅读史记,可以通过司马迁的文笔对来感悟人生之道,培养优良内在品质,提高人文素养。这就是后人所说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最后:我方还需强调一点,戏说歷史本身只是一种记叙歷史的方式,本无好坏之分,关键在于人们怎么使用它。当下之所以很多人对戏说二字不敢苟同,是因为有些作者在描述歷史时对部分歷史事件无中生有,夸大歪曲照成的。我们相信,通过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规範,一定可以杜绝这一类不合理的戏说,还戏说本身一个清白。
综上所述,我方坚决认为:戏说歷史有利于提高人文素养!谢谢!
小编有话说:
戏说歷史,程度不同:有的是把戏剧性,当成是对歷史的润饰……有的却是把歷史性,当成是对戏剧的装饰。前者画龙点睛,为求史料传神;后者削足适履,纯想消费人物。
前者无伤大雅,对正方有利;后者积非成是,对反方有利。支持前者的,很难为后者说好话;反对后者的,很难连前者都否定。两者间的界限与趋变,又常为渐进,无法一刀切。
所以才拿来当辩题。
如果戏说歷史,只强调前者,不触碰后者。把后者的一切,全撇得乾乾净净。
那么听完后,人们塬本的疑惑不会消失。
困惑深时,甚至会令他们从根本上质疑起你的定义。
若在你的定义下,这辩题根本没问题。那么,就一定是你的定义有问题!
名人智辩相关文章:
2.名人智辩故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