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演讲与口才>辩论技巧>名人智辩>

名人智辩故事 成裴舌辩丧服

祥聪分享

  辩论是一场知识与反应能力的较量,是一种果断的交锋与取胜。下面小编为你整理名人智辩故事,希望能帮到你。

  成裴舌辩丧服

  公元四百九十年,北魏四十九岁的冯太后与世长辞,她被安葬在了永固陵,永固陵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北不远处的方山,山上苍松翠柏,山下缓缓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冯太后去世后,周边各国纷纷派特使前去吊唁。

  南齐武帝萧赜派散骑常侍裴昭明、散骑侍郎谢竣为特使去了北魏。二人吊唁心切,一进北魏京都(今山西大同)便直奔灵堂而去。到了灵堂门口却被司值官挡住了,原来他们二人身上穿的是红色的南齐官服。

  司值官说道,“吊唁有吊唁的规矩,你们怎么能够身穿大红的官服进入灵堂呢?”

  南齐特使裴昭明抗议道,“我等奉诏前来吊唁,是为两国结好而来,我等身为特使,只能身穿官服。”

  就这样,一方执意不许进,另一方却是非要进去不可,双方在灵堂门前僵持了下来。

  孝文帝元宏(拓拔宏)知道此事后,即刻命尚书李冲选派一位学识渊博之人去与南齐特使论理,李冲当即奏请派博士成淹前去。

  成淹到了以后,裴昭明对成淹说道,“贵国不让我等穿官服进入灵堂,我等大惑不解,不知你们的道理出自哪部经典?”

  成淹说道,“吉凶不同,礼仪便有所不同。你们身穿大红官服若是参加喜庆典礼当然是可以的,但我们这是在办丧事啊,不能穿着红色的服装进入灵堂,这个道理连我们这里的小孩子都知道,何需什么经典呢?你们千里迢迢前来吊唁太皇太后,我们深表感谢。但不管怎么说你们是客啊,有道是‘客随主便’,你们做为客人,难道不应该遵循我们的规矩习俗吗?”

  虽然成淹说的句句在理,但裴昭明还是不服,“前几年,我们高帝晏驾之时,贵国派李彪去吊唁,当时李彪也未曾穿丧服,我们也并未表示不满,可你们这次为何这样苦苦相逼呢?”

  成淹立刻说道,“贵使有所不知,我朝派李彪前去吊唁之时,李彪已准备了一套丧服,可他到了贵国以后,发现你们京城里的王公贵族们个个穿红戴绿,光彩照人;灵堂里的大臣们个个身穿大红官袍,身上的佩玉闪闪发光、熠熠生辉。试想,李彪做为一个普通的使者怎么能够独自身穿丧服出现在你们满朝衣冠楚楚的大臣们中间呢?因此他也只好穿着我们的官服去灵堂吊唁了,这叫做入乡随俗啊。”

  裴昭明冷笑道,“三皇礼仪不同,你们北方人又懂得些什么礼节呢?”(裴昭明的言外之意是鲜卑人没什么文化,不懂礼仪。)

  成淹也冷笑了起来,“照你这么说,尧、舜、高宗也都不懂礼仪了?”(尧、舜都是山西人,高宗当指汉文帝刘恒,刘恒的庙号为高宗,刘恒在山西太原当时的代国做过代王。)

  裴昭明一时无言可对,过了一会儿,他慢慢说道,“我们来时未带丧服啊。”

  成淹即刻表态,“我们可以替你们每人裁制一套丧服。”

  裴昭明叹气道,“为了完成使命,我们也只好遵从你们的规矩了。今日之事,完全是被你们苦苦相逼所致,我们有辱君命,还朝复命之时,定会遭到责罚。”

  见裴昭明如此,成淹赶紧安慰他,“贵国朝中自有正人君子替你们说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们今日折中行事,还朝复命之时或许还会受到你们君主的嘉奖呢。退一步说,即使满朝文武之中没有一位深明大义之人替你们说话,只要你们问心无愧,只要你们的所作所为有利于国家,有利于朝廷,你又怕什么呢?”

  成淹终于使得裴昭明折服了,第二天,裴昭明等人身穿丧服进入了冯太后的灵堂。

  平心而论,成淹、裴昭明二人所谓的“成裴舌辩”并不是多么的精彩绝伦,但他们的舌辩却引起了史学家们的兴趣,因而这次舌辩被载入了史册,或许是通过这次小小的舌辩能折射出一些比较大的问题。

  鲜卑民族原本确实是一个粗犷野蛮没有什么文化的民族,但他们入主中原后努力地向汉人学习,已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冯太后执政的这段时期,他们几乎可以说已发生了质的变化。通过成裴舌辩,我们看到的北魏是人心安定,礼仪盛行,看到的是国家人才济济、社会欣欣向荣。

  通过成裴舌辩,我们还看到了南朝所谓的汉人统治区是那样的混乱不堪,那样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名人智辩相关文章:

1.名人智辩故事一

2.第二届华语辩论赛明星赛陈铭、周玄毅、马薇薇、黄执中巅峰对决

3.名人智辩口才:周润发妙语巧解窘境

4.名人妙语回答记者的口才

5.辩论赛强权胜于公理四辩陈词

    404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