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中考频道>中考科目>中考数学>

2017辽宁朝阳中考数学练习考题(2)

漫柔分享

  2017辽宁朝阳中考数学练习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理数的绝对值一定是正数

  B.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

  C.如果一个数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D.绝对值越大,这个数就越大

  【考点】绝对值.

  【分析】根据0的绝对值为0对A进行判断;根据绝对值和相反数的定义对B、C进行判断;根据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小对D进行判断.

  【解答】解:A、0的绝对值为0,所以A选项错误;

  B、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所以B选项错误;

  C、如果一个数是负数,那么这个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所以C选项正确;

  D、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负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小,所以D选项错误.

  故选C.

  2.下列方程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方程 3x﹣2=2x+1,移项,得 3x﹣2x=﹣1+2

  B.方程 3﹣x=2﹣5(x﹣1),去括号,得 3﹣x=2﹣5x﹣1

  C.方程 x= ,未知数系数化为 1,得 x=1

  D.方程 ﹣ =1 化成 5(x﹣1)﹣2x=10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各方程移项,去括号,未知数系数化为1,去分母分别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A、方程3x﹣2=2x+1,移项得:3x﹣2=1+2,不符合题意;

  B、方程3﹣x=2﹣5(x﹣1),去括号得:3﹣x=2﹣5x+5,不符合题意;

  C、方程 x= ,未知数系数化为1,得:x= ,不符合题意;

  D、方程 ﹣ =1化为5(x﹣1)﹣2x=10,符合题意,

  故选D

  3.有3块积木,每一块的各面都涂上不同的颜色,3块的涂法完全相同,现把它们摆放成不同的位置(如图),请你根据图形判断涂成绿色一面的对面的颜色是(  )

  A.白 B.红 C.黄 D.黑

  【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

  【分析】根据图形可得涂有绿色一面的邻边是白,黑,红,蓝,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涂有绿色一面的邻边是白,黑,红,蓝,

  ∴涂成绿色一面的对面的颜色是黄色,

  故选C.

  4.某商场一天中售出李宁牌运动鞋11双,其中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鞋的尺码(单位:厘米) 23.5 24 24.5 25 26

  销售量(单位:双) 1 2 2 5 1

  则这11双鞋的尺码组成一组数据中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A.25,25 B.24.5,25 C.26,25 D.25,24.5

  【考点】众数;中位数.

  【分析】找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注意众数可以不止一个.

  【解答】解: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5、24、24、24.5、24.5、25、25、25、25、25、26,

  数据25出现了五次最多为众数.

  25处在第6位为中位数.所以中位数是25,众数是25.

  故选A.

  5.计算2x3÷x2的结果是(  )

  A.x B.2x C.2x5 D.2x6

  【考点】整式的除法;同底数幂的除法.

  【分析】根据单项式除单项式的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的性质,对各选项计算后选取答案.

  【解答】解:2x3÷x2=2x.

  故选B.

  6.2016年2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无锡市新吴区,将无锡市原新区的鸿山、旺庄、硕放、梅村、新安街道划和滨湖区的江溪街道归新吴区管辖.新吴区现有总人口322819人,这个数据用科学记数法(精确到千位)可表示为(  )

  A.323×103 B.3.22×105 C.3.23×105 D.0.323×106

  【考点】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

  【分析】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应当看末位数字实际在哪一位.

  【解答】解:322819=3.22819×105≈3.23×105,精确到了千位,

  故选C.

  7.下列说法:①若a≠0,m,n是任意整数,则am.an=am+n;②若a是有理数,m,n是整数,且mn>0,则(am)n=amn;③若a≠b且ab≠0,则(a+b)0=1;④若a是自然数,则a﹣3.a2=a﹣1.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负整数指数幂;零指数幂.

  【分析】①、④根据同底数幂作答;②由幂的乘方计算法则解答;③由零指数幂的定义作答.

  【解答】解:①am.an=am+n,同底数幂的乘法:底数不变,指数相加;正确;

  ②若a是有理数,m,n是整数,且mn>0,则(am)n=amn,根据幂的乘方计算法则,正确;

  ③若a≠b且ab≠0,当a=﹣b即a+b=0时,(a+b)0=1不成立,任何非零有理数的零次幂都等于1,错误;

  ④∵a是自然数,∴当a=0时,a﹣3.a2=a﹣1不成立,错误.

  故选B.

  8.下列说法:

  ①任何数都有算术平方根;

  ②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一定是正数;

  ③a2的算术平方根是a;

  ④(π﹣4)2的算术平方根是π﹣4;

  ⑤算术平方根不可能是负数,

  其中,不正确的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考点】算术平方根.

  【分析】①②③④⑤分别根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即可判断.

  【解答】解:根据平方根概念可知:

  ①负数没有平方根,故此选项错误;

  ②反例:0的算术平方根是0,故此选项错误;

  ③当a<0时,a2的算术平方根是﹣a,故此选项错误;

  ④(π﹣4)2的算术平方根是4﹣π,故此选项错误;

  ⑤算术平方根不可能是负数,故此选项正确.

  所以不正确的有4个.

  故选:C.

  9.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2,﹣6),则k的值为(  )

  A.﹣12 B.12 C.﹣3 D.3

  【考点】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分析】直接利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性质直接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2,﹣6),

  ∴k的值为:2×(﹣6)=﹣12.

  故选:A.

  10.下列图标,既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又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求解.

  【解答】解:A、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不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既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又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C、既不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又不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既不可以看作是中心对称图形,又不可以看作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1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13个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是必然事件②为了解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③一名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概率为0.7,他投篮10次,一定会命中7次④小颖在装有10个黑、白球的袋中,多次进行摸球试验,发现摸到黑球的频率在0.6附近波动,据此估计黑球约有6个.

  A.1 B.2 C.3 D.4

  【考点】命题与定理.

  【分析】根据必然事件的定义对①进行判断;根据样本的定义对②进行判断;根据概率的意义对③进行判断;根据频率估计概率对④进行判断.

  【解答】解:13个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是同一个月是必然事件,所以①正确;

  为了解我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1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所以②正确;

  一名篮球运动员投篮命中概率为0.7,他投篮10次,不一定会命中7次,所以③错误;

  小颖在装有10个黑、白球的袋中,多次进行摸球试验,发现摸到黑球的频率在0.6附近波动,据此估计黑球约有6个,所以④正确.

  故选C.

  12.已知⊙O的半径是4,OP=3,则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  )

  A.点P在圆内 B.点P在圆上 C.点P在圆外 D.不能确定

  【考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分析】点在圆上,则d=r;点在圆外,d>r;点在圆内,d

  【解答】解:∵OP=3<4,故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在圆内.

  故选A.

  13.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使点D落在AB上,如果EC∥AB,那么∠DFC的度数为(  )

  A.45° B.50° C.60° D.75°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EC∥AB,

  ∴∠ADF=∠E=45°,

  ∴∠DFC=∠A+∠ADF=30°+45°=75°,

  故选D.

  14.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沿其对角线AC折叠,使点B落到点B′的位置,AB′与CD交于点E,若AB=8,AD=3,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

  A.11 B.16 C.19 D.22

  【考点】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首先由四边形ABCD为矩形及折叠的特性,得到B′C=BC=AD,∠B′=∠B=∠D=90°,∠B′EC=∠DEA,得到△AED≌△CEB′,得出EA=EC,再由阴影部分的周长为AD+DE+EA+EB′+B′C+EC,即矩形的周长解答即可.

  【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矩形,

  ∴B′C=BC=AD,∠B′=∠B=∠D=90°

  ∵∠B′EC=∠DEA,

  在△AED和△CEB′中,

  ,

  ∴△AED≌△CEB′(AAS);

  ∴EA=EC,

  ∴阴影部分的周长为AD+DE+EA+EB′+B′C+EC,

  =AD+DE+EC+EA+EB′+B′C,

  =AD+DC+AB′+B′C,

  =3+8+8+3,

  =22,

  故选D.

  二、填空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2分)

  15.把多项式2x2y﹣4xy2+2y3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2y(x﹣y)2 .

  【考点】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原式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原式=2y(x2﹣2xy+y2)

  =2y(x﹣y)2.

  故答案为:2y(x﹣y)2.

  16.某工程生产一种产品,第一季度共生产了364个,其中1月份生产了100个,若2、3月份的平均月增长率为x,则可列方程为 100+100(1+x)+100(1+x)2=364 .

  【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主要考查增长率问题,一般用增长后的量=增长前的量×(1+增长率),如果设二、三月份的生产平均增长率为x,那么首先可以用x表示二、三月份共生产的机器100(1+x)+100(1+x)2,然后可得出的方程为100+100(1+x)+100(1+x)2=364.

  【解答】解:依题意得二、三月份共生产的机器100(1+x)+100(1+x)2,

  则方程为100+100(1+x)+100(1+x)2=364.

  故答案为:100+100(1+x)+100(1+x)2=364.

  17.一个圆弧形门拱的拱高为1米,跨度为4米,那么这个门拱的半径为   米.

  【考点】相交弦定理.

  【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交弦定理解答.

  【解答】解:设半径为x,则根据相交弦定理可知:

  2×2=1×(2x﹣1),

  解得x= .

  18.在菱形ABCD中,AE为BC边上的高,若AB=5,AE=4,则线段CE的长为 2或8 .

  【考点】菱形的性质.

  【分析】根据点E在BC边上或在CB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考虑,根据勾股定理可算出BE的长度,再根据线段间的关系即可得出CE的长.

  【解答】解:当点E在C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所示.

  ∵AB=5,AE=4,

  ∴BE=3,CE=BC+BE=8;

  当点E在BC边上时,如图2所示.

  ∵AB=5,AE=4,

  ∴BE=3,CE=BC﹣BE=2.

  综上可知:CE的长是2或8.

  故答案为:2或8.

  三、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0分)

  19.计算题:

  (1)(﹣1)4﹣{ ﹣[( )2+0.4×(﹣1 )]÷(﹣2)2}

  (2)解不等式组 .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分析】(1)根据实数的混合运算顺序逐步计算即可得;

  (2)分别求出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根据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确定不等式组的解集.

  【解答】解:(1)原式=1﹣[ ﹣( ﹣ )÷4]

  =1﹣( + )

  =1﹣ ﹣

  = ;

  (2)解不等式①得:x>﹣ ,

  解不等式②,得:x≤0,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20.整理一批图书,如果由一个人单独做要花60小时.现先由一部分人用一小时整理,随后增加15人和他们一起又做了两小时,恰好完成整理工作.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同,那么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多少人?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等量关系为:所求人数1小时的工作量+所有人2小时的工作量=1,把相关数值代入即可求解.

  【解答】解:设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x人,

  依题意得: .

  解得:x=10.

  答:先安排整理的人员有10人.

  21.目前我市“校园手机”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针对这种现象,重庆一中初三(1)班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随机调查了学校若干名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现象的态度(态度分为:A.无所谓;B.基本赞成;C.赞成;D.反对),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频数折线统计图1和扇形统计图2(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此次抽样调查中,共调查了多少名中学生家长;

  (2)求出图2中扇形C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并将图1补充完整;

  (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我校11000名中学生家长中有多少名家长持反对态度;

  (4)在此次调查活动中,初三(1)班和初三(2)班各有2位家长对中学生带手机持反对态度,现从中选2位家长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校活动,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选出的2人来自不同班级的概率.

  【考点】折线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列表法与树状图法.

  【分析】(1)根据B类的人数和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总数;

  (2)用360°乘以C所占的百分比,求出C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用抽查的总人数乘以C所占的百分比,从而补全统计图;

  (3)用全校的总人数乘以持反对态度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即可;

  (4)先设初三(1)班两名家长为A1,A2,初三(2)班两名家长为B1,B2,根据题意画出树形图,再根据概率公式列式计算即可.

  【解答】解:(1)共调查的中学生家长数是:40÷20%=200(人);

  (2)扇形C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是:

  360°×(1﹣20%﹣15%﹣60%)=18°;

  C类的人数是:200×(1﹣20%﹣15%﹣60%)=10(人),

  补图如下:

  (3)根据题意得:

  11000×60%=6600(人),

  答:我校11000名中学生家长中有6600名家长持反对态度;

  (4)设初三(1)班两名家长为A1,A2,初三(2)班两名家长为B1,B2,

  一共有12种等可能结果,其中2人来自不同班级共有8种

  ∴P(2人来自不同班级)= = .

  22.某中学广场上有旗杆如图1所示,在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以后,数学兴趣小组测量了旗杆的高度.如图2,某一时刻,旗杆AB的影子一部分落在平台上,另一部分落在斜坡上,测得落在平台上的影长BC为4米,落在斜坡上的影长CD为3米,AB⊥BC,同一时刻,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72°,1米的竖立标杆PQ在斜坡上的影长QR为2米,求旗杆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72°≈0.95,cos72°≈0.31,tan72°≈3.08)

  【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分析】如图作CM∥AB交AD于M,MN⊥AB于N,根据 = ,求出CM,在RT△AMN中利用tan72°= ,求出AN即可解决问题.

  【解答】解:如图作CM∥AB交AD于M,MN⊥AB于N.

  由题意 = ,即 = ,CM= ,

  在RT△AMN中,∵∠ANM=90°,MN=BC=4,∠AMN=72°,

  ∴tan72°= ,

  ∴AN≈12.3,

  ∵MN∥BC,AB∥CM,

  ∴四边形MNBC是平行四边形,

  ∴BN=CM= ,

  ∴AB=AN+BN=13.8米.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ABCD的顶点A的坐标为(﹣2,0),点D的坐标为(0,2 ),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点E为线段AD的中点.

  (Ⅰ)如图1,求∠DAO的大小及线段DE的长;

  (Ⅱ)过点E的直线l与x轴交于点F,与射线DC交于点G.连接OE,△OEF′是△OEF关于直线OE对称的图形,记直线EF′与射线DC的交点为H,△EHC的面积为3 .

  ①如图2,当点G在点H的左侧时,求GH,DG的长;

  ②当点G在点H的右侧时,求点F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

  【考点】四边形综合题.

  【分析】(Ⅰ)由A(﹣2,0),D(0,2 )用三角函数求出∠DAO,再根据点E是中点求出DE,

  (Ⅱ)①先用三角函数求出GH=6,再判断出△EAO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判断出△DHE∽△DEG得到比例式列方程求出DG.

  ②先用三角函数求出GH=6,再判断出△EAO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判断出△DHE∽△DEG得到比例式列方程求出DG,从而求出OF,根据点F的位置确定出点F的坐标.

  【解答】解:(Ⅰ)∵A(﹣2,0),D(0,2 )

  ∴AO=2,DO=2 ,

  ∴tan∠DAO= = ,

  ∴∠DAO=60°,

  ∴∠ADO=30°,

  ∴AD=2AO=4,

  ∵点E为线段AD中点,

  ∴DE=2;

  (Ⅱ)①如图2,

  过点E作EM⊥CD,

  ∴CD∥AB,

  ∴∠EDM=∠DAB=60°,

  ∴EM=DEsin60°= ,

  ∴GH=6,

  ∵CD∥AB,

  ∴∠DGE=∠OFE,

  ∵△OEF′是△OEF关于直线OE的对称图形,

  ∴△OEF′≌△OEF,

  ∴∠OFE=∠OF′E,

  ∵点E是AD的中点,

  ∴OE= AD=AE,

  ∵∠EAO=60°,

  ∴△EAO是等边三角形,

  ∴∠EOA=60°,∠AEO=60°,

  ∵△OEF′≌△OEF,

  ∴∠EOF′=∠EOA=60°,

  ∴∠EOF′=∠AEO,

  ∴AD∥OF′,

  ∴∠OF′E=∠DEH,

  ∴∠DEH=∠DGE,

  ∵∠DEH=∠EDG,

  ∴△DHE∽△DEG,

  ∴ ,

  ∴DE2=DG×DH,

  设DG=x,则DH=x+6,

  ∴4=x(x+6),

  ∴x1=﹣3+ ,x2=﹣3﹣ ,

  ∴DG=﹣3+ .

  ②如图3,

  过点E作EM⊥CD,

  ∴CD∥AB,

  ∴∠EDM=∠DAB=60°,

  ∴EM=DEsin60°= ,

  ∴GH=6,

  ∵CD∥AB,

  ∴∠DHE=∠OFE,

  ∵△OEF′是△OEF关于直线OE的对称图形,

  ∴△OEF′≌△OEF,

  ∴∠OFE=∠OF′E,

  ∵点E是AD的中点,

  ∴OE= AD=AE,

  ∵∠EAO=60°,

  ∴△EAO是等边三角形,

  ∴∠EOA=60°,∠AEO=60°,

  ∵△OEF′≌△OEF,

  ∴∠EOF′=∠EOA=60°,

  ∴∠EOF′=∠AEO,

  ∴AD∥OF′,

  ∴∠OF′E=∠DEH,

  ∴∠DEG=∠DHE,

  ∵∠DEG=∠EDH,

  ∴△DGE∽△DEH,

  ∴ ,

  ∴DE2=DG×DH,

  设DH=x,则DG=x+6,

  ∴4=x(x+6),

  ∴x1=﹣3+ ,x2=﹣3﹣ ,

  ∴DH=﹣3+ .

  ∴DG=3+

  ∴DG=AF=3+ ,

  ∴OF=5+ ,

  ∴F(﹣5﹣ ,0).

  24.如图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若tan∠ABC=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8、2.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l绕点A以AB为起始位置顺时针旋转到AC位置停止,l与线段BC交于点D,P是AD的中点.

  ①求点P的运动路程;

  ②如图2,过点D作DE垂直x轴于点E,作DF⊥AC所在直线于点F,连结PE、PF,在l运动过程中,∠EPF的大小是否改变?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连结EF,求△PEF周长的最小值.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分析】(1)利用tan∠ABC=3,得出C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

  (2)①当l在AB位置时,P即为AB的中点H,当l运动到AC位置时,P即为AC中点K,则P的运动路程为△ABC的中位线HK,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出答案;

  ②首先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AE=∠PEA= ∠EPD,同理可得:∠PAF=∠PFA= ∠DPF,进而求出∠EPF=∠EPD+∠FPD=2(∠PAE+∠PAF),即可得出答案;

  (3)首先得出C△PEF=AD+EF,进而得出EG= PE,EF= PE= AD,利用C△PEF=AD+EF=(1+ )AD= AD,得出最小值即可.

  【解答】解:(1)∵函数y=a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且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两根为:﹣8,2,

  ∴A(﹣8,0)、B(2,0),即OB=2,

  又∵tan∠ABC=3,∴OC=6,即C(0,﹣6),

  将A(﹣8,0)、B(2,0)代入y=ax2+bx﹣6中,得:

  ,

  解得: ,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 x2+ x﹣6;

  (2)①如图1,当l在AB位置时,P即为AB的中点H,

  当l运动到AC位置时,P即为AC中点K,

  ∴P的运动路程为△ABC的中位线HK,

  ∴HK= BC,

  在Rt△BOC中,OB=2,OC=6,

  ∴BC=2 ,∴HK= ,

  即P的运动路程为: ;

  ②∠EPF的大小不会改变,

  理由如下:如图2,∵DE⊥AB,

  ∴在Rt△AED中,P为斜边AD的中点,

  ∴PE= AD=PA,

  ∴∠PAE=∠PEA= ∠EPD,

  同理可得:∠PAF=∠PFA= ∠DPF,

  ∴∠EPF=∠EPD+∠FPD=2(∠PAE+∠PAF),

  即∠EPF=2∠EAF,

  又∵∠EAF大小不变,

  ∴∠EPF的大小不会改变;

  (3)设△PEF的周长为C,则C△PEF=PE+PF+EF,

  ∵PE= AD,PF= AD,

  ∴C△PEF=AD+EF,

  在等腰三角形PEF中,如图2,过点P作PG⊥EF于点G,

  ∴∠EPG= ∠EPF=∠BAC,

  ∵tan∠BAC= = ,

  ∴tan∠EPG= = ,

  ∴EG= PE,EF= PE= AD,

  ∴C△PEF=AD+EF=(1+ )AD= AD,

  又当AD⊥BC时,AD最小,此时C△PEF最小,

  又S△ABC=30,

  ∴ BC×AD=30,

  ∴AD=3 ,

  ∴C△PEF最小值为: AD= .

猜你喜欢:

1.2018数学冲刺押题试卷练习题答案解析

2.2017年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3.2017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4.2017中考数学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

5.2017朝阳市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6.2017年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