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中考频道>中考科目>中考数学>

2017合肥中考数学模拟试卷与解析(2)

漫柔分享

  2017合肥中考数学模拟试题解析

  1.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数轴的意义和实数的大小比较,直接可知-2最小.

  故选:A.

  2.B

  【解析】试题解析:0.0000025=2.5×10-6.

  故选B.

  考点: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3.D

  【解析】试题解析:A. 4a2﹣4a2=0,故原选项错误;

  B. (﹣a3b)2=a6b2,故该选项正确;

  C. a+a=2a,故原选项错误;

  D. a2•4a4=4a6,故原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解析】试题分析:如图中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故选C.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5.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能够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叫中心对称图形,可知D图形符合条件.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解题关键是明确一个图形绕一个点旋转180°能够与原图形重合的图形叫中心对称图形,然后根据图形的特点解题.

  6.A

  【解析】根据时间=路程÷速度,以及关键语“骑自行车比步行上学早到30分钟”可得出的等量关系是:小玲上学走的路程÷步行的速度﹣小玲上学走的路程÷骑车的速度=30.

  解:设小玲步行的平均速度为x米/分,则骑自行车的速度为4x米/分,

  依题意,得 .

  故选A.

  7.C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知AB=CD,AD∥BC,AD=BC,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AB=AF,DE=CD,因此可知AF+DE=AD+EF=2AB=12,解得AD=BC=12-2=10.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把所求线段转化为题目中已知的线段,根据等量代换可求解.

  8.A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得出∠BFE=∠EFB',∠B'=∠B=9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FB'=50°,进而解答即可.∵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A落在CD边上的点A′处,点B落在点B′处,∴∠BFE=∠EFB',∠B'=∠B=90°,∵∠2=40°,∴∠CFB'=50°,∴∠1+∠EFB'﹣∠CFB'=180°,

  即∠1+∠1﹣50°=180°, 解得:∠1=115°,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9.B

  【解析】试题分析:先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求出∠ADC=180°﹣∠ABC=180°﹣105°=75°,再由圆周角定理得出∠DCE=∠BAC=25°,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出∠E=∠ADC﹣∠DCE=75°﹣25°=50°.

  故选B.

  10.A.

  【解析】

  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 ,①当点Q在线段BC上时,即0

  考点:动点函数图像;勾股定理.

  11.k>﹣ 且k≠0

  【解析】试题分析: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的意义得到k≠0且△>0,即(﹣3)2﹣4×k×(﹣1)>0,然后解不等式即可得到k的取值范围.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3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k≠0且△>0,即(﹣3)2﹣4×k×(﹣1)>0, 解得:k>﹣ 且k≠0.

  考点:根的判别式

  12.3

  【解析】试题解析:根据题意得:

  解得:x=3

  13.

  【解析】

  试题解析:

  由①得,x>2,

  由②得,x>4,

  故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4.

  考点: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4.2.

  【解析】

  试题解析:由题意得,a-1=0,b-4=0,

  解得a=1,b=4,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为a和b,

  ∴菱形的面积= ×1×4=2.

  考点:1.菱形的性质;2.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3.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

  15.60°

  【解析】在菱形 中,

  16.

  【解析】由题意得:四边形 为等腰梯形.

  平分

  又 为直径

  四边形 周长为10

  17.(8052,0).

  【解析】

  试题解析:∵点A(-3,0)、B(0,4),

  ∴AB=5,

  由图可知,每三个三角形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一个循环组前进的长度为:4+5+3=12,

  ∵2013÷3=671,

  ∴△2013的直角顶点是第671个循环组的最后一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

  ∵671×12=8052,

  ∴△2013的直角顶点的坐标为(8052,0).

  考点:点的坐标.

  18.m(n+3)2

  【解析】

  19.5+

  【解析】原式=4﹣1+2﹣ +4× =5+ .

  20. ,

  【解析】先将括号内通分,合并;再将除法问题转化为乘法问题;约分化简后,在原式有意义的条件下,代入计算即可

  本题解析:

  解:

  当 时

  原式

  【点睛】这是个分式除法与减法混合运算题,运算顺序是先做括号内的减法,此时要注意把各分母先因式分解,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做除法时要注意先把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而做乘法运算时要注意先把分子、分母能因式分解的先分解,然后约分.最后代值计算.

  21.(1) ;(2)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直接把x=1代入方程 求出m的值;

  (2)计算出根的判别式,进一步利用配方法和非负数的性质证得结论即可.

  试题解析:(1)根据题意,将x=1代入方程 ,得:1+m+m﹣2=0,解得: ;

  (2)∵△= = = >0,∴不论m取何实数,该方程都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考点: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22.(1)点A1的坐标为(2,2),B1点的坐标为(3,﹣2);(2)A2(3,﹣5),B2(2,﹣1),C2(1,﹣3);(3)△A2B3C3为所作,A3(5,3),B3(1,2),C3(3,1);

  【解析】试题分析:(1)利用点C和点C1的坐标变化得到平移的方向与距离,然后利用此平移规律写出顶点A1,B1的坐标;

  (2)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求解;

  (3)利用网格和旋转的性质画出△A2B3C3,然后写出△A2B3C3的各顶点的坐标.

  试题解析:(1)如图,△A1B1C1为所作,

  因为点C(﹣1,3)平移后的对应点C1的坐标为(4,0),

  所以△ABC先向右平移5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得到△A1B1C1,

  所以点A1的坐标为(2,2),B1点的坐标为(3,﹣2);

  (2)因为△ABC和△A1B2C2关于原点O成中心对称图形,

  所以A2(3,﹣5),B2(2,﹣1),C2(1,﹣3);

  (3)如图,△A2B3C3为所作,A3(5,3),B3(1,2),C3(3,1);

  【考点】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

  23.(1) ;(2)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球的总个数和黄求的个数直接可求概率;

  (2)画出树状图,然后求出总可能数和符合条件的可能数,然后可求概率.

  试题解析:(1)取出黄球的概率是 ;

  (2)画树状图得:

  如图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有9个,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都相同,

  其中出现两次白色球的结果有1个.所以,P(两次取出白色球)= .

  24.(1)补图见解析;(2)500名;(3)2.5万人

  【解析】(1)坐姿不良所占的百分比为:1﹣30%﹣35%﹣15%=20%,

  被抽查的学生总人数为:100÷20%=500名,

  站姿不良的学生人数:500×30%=150名,

  三姿良好的学生人数:500×15%=75名,

  补全统计图如图所示;

  (2)100÷20%=500(名),

  答:这次被抽查形体测评的学生一共是500名;

  (3)5万×(20%+30%)=2.5万,

  答:全市初中生中,坐姿和站姿不良的学生有2.5万人

  25.(1) y=﹣ ;(2) y=﹣ x+8.

  【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题意,将y=3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出x的值,得到A点的坐标,再利用反比例函数的坐标特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根据A、B点关于原点对称,可求出B点的坐标及线段AB的长度,设出平移后的直线解析式,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由三角形的面积求出关于b的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

  试题解析:(1)令一次函数y=﹣ x中y=3,则3=﹣ x,

  解得:x=﹣6,即点A的坐标为(﹣6,3).

  ∵点A(﹣6,3)在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上,

  ∴k=﹣6×3=﹣18,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y=﹣ .

  (2)设平移后直线于y轴交于点F,连接AF、BF如图所示.

  设平移后的解析式为y=﹣ x+b,

  ∵该直线平行直线AB,

  ∴S△ABC=S△ABF,

  ∵△ABC的面积为48,

  ∴S△ABF= OF•(xB﹣xA)=48,

  由对称性可知:xB=﹣xA,

  ∵xA=﹣6,

  ∴xB=6,

  ∴ b×12=48,

  ∴b=8.

  ∴平移后的直线的表达式为:y=﹣ x+8.

  26.(1)CE的长是4;

  (2)当D在AB中点时,四边形BECD是菱形,理由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先求出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推出即可;

  (2)求出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求出CD=BD,根据菱形的判定推出即可.

  试题解析:(1)∵DE⊥BC,∴

  ∵ ,∴

  ∴AC∥DE

  又∵MN∥AB,

  即CE∥AD

  ∴四边形ADEC是平行四边形.

  ∴CE=AD

  ∵AD=4

  ∴CE=4

  (2)四边形BECD是菱形,理由:

  ∵D为AB中点,

  ∴AD=BD

  又由(1)得CE=AD,

  ∴BD=CE,

  又∵BD∥CE,

  ∴四边形BECD是平行四边形

  ∵ ,D为AB中点,

  ∴CD=BD

  ∴四边形BECD是菱形.

  27.(1)见解析(2)BD=4cm

  【解析】

  试题分析:(1)连接OA ,根据条件证明OA∥DE,然后得出AE⊥OA即可得出结论;(2)结合(1)的结论得出∠EAD=∠ABD=30°,然后在Rt△AED中求出AD的长,然后在Rt△ABD中可求出BD的长.

  试题解析:(1)连接OA ,

  ∵AO=OD ,

  ∴∠OAD=∠ODA ,

  ∵∠ODA=∠EDA,

  ∴∠EDA=∠OAD

  ∴OA∥DE

  ∵AE⊥CD ,

  ∴AE⊥OA

  ∴DE是⊙O的切线

  (2)∵BD是⊙O的直径,∠DBC=30°

  ∴∠BCD=∠BAD=90°,∠BDC=60°

  由(1)知,∠ODA=∠EDA=60°

  ∴∠EAD=∠ABD=30°

  在Rt△AED中, AD=2DE=2cm

  ∴BD=4cm

  考点:1.切线的判定2.解直角三角形.

  28.(1)直线AB解析式为y= x﹣ ;

  (2)E点的坐标为(x, x2﹣x﹣ );

  (3)△ABE面积的最大值为 .

  【解析】试题分析:(1)由条件可先求得抛物线解析式,则可求得B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可求得直线AB解析式;

  (2)由条件可知P、E的横坐标相同,又点E在抛物线上,则可表示出E点坐标;

  (3)由(2)可用x表示出PE的长,则可用x表示出△ABE的面积,再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求得其最大值.

  试题解析:(1)∵抛物线顶点坐标为(1,﹣2),

  ∴可设抛物线解析式为y=a(x﹣1)2﹣2,

  ∵OA=3,且点A在x轴的正半轴上,

  ∴A(3,0),

  ∴0=a(3﹣1)2﹣2,解得a= ,

  ∴抛物线解析式为y= (x﹣1)2﹣2= x2﹣x﹣ ,当x=0时可得y=﹣ ,

  ∴B(0,﹣ ),

  设直线AB解析式为y=kx+b,把A、B坐标代入可得 ,解得 ,

  ∴y= x﹣ ;

  (2)∵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且PE⊥x轴,

  ∴点E的横坐标为x,

  ∵点E在抛物线上,

  ∴E点的坐标为(x, x2﹣x﹣ );

  (3)∵点P为线段AB上的一点,

  ∴P(x, x﹣ ),则E(x, x2﹣x﹣ ),

  ∴PE= x﹣ ﹣( x2﹣x﹣ )=﹣ x2+ x,

  由(2)可知点B到PE的距离x,点A以PE的距离为3﹣x,

  ∴S△ABE= PE•x+ PE•(3﹣x)= PE•(x+3﹣x)= PE= (﹣ x2+ x)=﹣ x2+ x=﹣ (x﹣ )2+ ,

  ∵﹣ <0,

  ∴当x= 时,S△ABE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

  ∴△ABE面积的最大值为 .

  29.(1)8.5cm;(2)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10.3cm;(3)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5度.

  【解析】(1)∵B′O′⊥OA,垂足为C,∠AO′B=115°,

  ∴∠AO′C=65°,

  ∵cos∠CO′A= ,

  ∴O′C=O′A•cos∠CO′A=20•cos65°=8.46≈8.5(cm);

  (2)如图2,过B作BD⊥AO交AO的延长线于D.

  ∵∠AOB=115°,∴∠BOD=65°.

  ∵sin∠BOD= ,∴BD=OB•sin∠BOD=20×sin65°=18.12,

  ∴O′B′+O′C﹣BD=20+8.46﹣18.12=10.34≈10.3(cm),

  ∴显示屏的顶部B′比原来升高了10.3cm;

  (3)如图4,过O′作EF∥OB交AC于E,

  ∴∠FEA=∠BOA=115°,

  ∠FOB′=∠EO′C=∠FEA﹣∠O′CA=115°﹣90°=25°,

  ∴显示屏O′B′应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25度.

猜你喜欢:

1.2017安徽中考数学练习试卷

2.2017安徽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3.2017安徽中考数学练习试卷及答案(2)

4.2017安徽中考数学练习试题及答案

5.2017年中考数学模拟卷附答案

6.2017安徽中考数学模拟试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