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六(2)

刘惠分享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试题参考答案

  1.C [“发展到鼎盛时期”错,原文只说“蔚成风气”。]

  2.B [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二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

  3.A [“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错,应源于竹子的特点与“历史上某些……产生深刻的影响”。]

  4.C [原文标点:太宗怒,起入禁中。顷之,召准问所以不平状,准曰:“愿召二府至,臣即言之。”]

  5.B [A项“传”是为经书作注的著作。C项“淳化二年春”是年号纪年法。D项帝王和王后去世叫“崩”,王侯死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也称“薨”),大夫死叫“卒”,士死为“不禄”。]

  6.B [是寇准牵扯住皇帝的衣服不让其离开,直到事情解决后才退下。]

  7.(1)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警惕)啊。

  (2)这是轻侮我们啊!请朝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来防备敌人。

  参考译文 寇准,字平仲,是华州下邽人。寇准年轻时才智超群,精通《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十九岁时考中进士。太宗选拔人才,经常亲自到殿前平台看望询问,年纪小的人经常不被录取。有人教寇准增报年龄,寇准回答说:“我刚刚参加进士考试被录取,怎么能欺骗君主呢?”后来寇准考中,被授予大理评事的官职,连续升职担任殿中丞、郓州通判。(皇帝)在学士院将他招来考试,授予(寇准)右正言、直史馆的职位,做三司度支推官,转任盐铁判官。

  正赶上(皇帝)召集百官讨论国事,寇准极力陈述事情的优点和缺点,皇帝更加器重他。把他提升为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兼任吏部东铨。(寇准)曾经在宫殿之中向皇帝启奏事项,他的话与皇帝的想法不相符,皇帝很生气地站起来,寇准于是就牵扯住皇帝的衣服,让皇帝又坐下,等事情解决后才退下。因此皇帝赞赏他,说:“我得到了寇准,就像文皇得到了魏征一样。”

  淳化二年春天,大旱,太宗请亲近的大臣询问时政失误的地方在哪里,大家都回答是天命。寇准回答说:“《洪范》里说,天和人的关系,相互应和就像影子和回声,大旱的征象,是因为刑罚有不公平的地方。”太宗很生气,起身回到宫中。过了一会儿,召见寇准询问刑罚不公平的情况,寇准说:“希望把二府的官员召来,我就说。”皇上下令召二府的官员来,寇准就说:“不久前祖吉和王淮都触犯法律接受贿赂,祖吉受贿较少却被杀头;王淮因为是参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钱财千万,只受杖刑,仍官复原职,这不是不公平是什么?”太宗以这件事问王沔,王沔叩头谢罪,于是(皇上)严厉批评了王沔,并且知道寇准可用。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

  自唐朝末年,蕃户就有居住在渭水以南的,温仲舒管理秦州时,(把这些蕃户)驱赶到渭水以北,构筑堡栅以限制他们往来。太宗看过奏章不高兴,说:“古代的羌戎少数民族尚且杂居在伊川、洛水一带,那些蕃夷人愿意流动难以安定,一旦有调集入侵发生,将要严重困扰我们关中了。”寇准进言:“唐朝宋璟不赏赐边地战功,最终导致开元时的太平。边疆大臣(想要)求取战功而(以致)酿出祸患,很是值得警戒(警惕)啊。”皇帝于是任命寇准出使渭北,安抚蕃户,又调温仲舒到凤翔。

  真宗当上皇帝后,寇准升迁为尚书工部侍郎。咸平六年,调任兵部,为三司使。当时合并盐铁、度支、户部为一使,真宗委派寇准裁定事务,于是任命六个判官分别掌控,繁琐简约才适度。景德元年,契丹族入境侵袭,放纵游动的骑兵侵袭深州和祁州一带,稍有点不利就退却,徘徊往来(好像)没有打仗的意思。寇准说:“这是轻侮我们啊!请朝廷训练军队,任命大将,挑选精悍的部队,据守要害的地方,来防备敌人。”这一年冬天,契丹族果然大举入侵。(寇准)趁机请求皇帝到澶州去。高琼指挥卫士让皇帝乘上车子前进,皇帝就渡过了黄河,坐临澶州的北城门楼上,远近的人们看见皇帝车上的伞盖,跳跃着欢呼,声音传到几十里以外。契丹兵士相互看看,感到惊慌害怕,连阵势都排不成了。敌方数千骑兵乘胜追至城下,皇帝诏令士兵迎击敌兵,斩杀擒获大半敌兵,敌军于是退去。

  天禧三年,真宗得了风疾,刘太后在内宫干预朝政,把寇准降为太常卿,管理相州,又调任安州,贬为道州司马。真宗当初不知道这事,有一天,问身边的人:说“我好久没有见到寇准,为什么?”左右没有人敢回答。真宗驾崩时也还是只相信寇准与李迪是可托付之人,寇准被重视到这个地步。

  8.含蓄地表现出词人对江山易主无比伤痛的情感。这里化用安史叛军强令梨园子弟奏乐的典故,喻自己使金廷赴宴一事,抒写了自己在特定环境下复杂的心理活动。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胸中怀有的黍离之悲想要抒发而又不能抒发的无限苦痛的情绪。词人以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心中的悲哀。词人赋予御沟流水以人的灵性,说它之所以不流,乃是由于理解到词人内心蕴含无限痛苦,怕听到呜咽的水声会引起抽泣。

  10.(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3)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1.(1)BE [B项中“诸多拜访者”有误,因为通过结尾处乡下人的问话,可以知道许多年来没有其他人来要求进去。E项中的描写方式有误,主要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外貌描写极少。]

  (2)①不安于现状,他愤恨命运的不公,并多次尝试进入法律之门,生命终结时敢于质问门卫。

  ②老实忠厚,单纯幼稚,他想进入法律之门,却在守门人的恐吓下停下脚步,到死也没有勇气踏入大门。

  (3)①小说的结尾守门人揭示了法律之门的真相,出人意料,令人回味。②这是对乡下人苦守一生的讽刺,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性,突出了小说的悲剧性。③不仅呼应了前文,而且深化了主旨,引发读者思考。

  (4)示例一:乡下人能够进入法律之门。守门人对他的限制都是形式上的,他从头至尾都没有提到如果乡下人强行通过的后果,他只是笑着说:“要是你很想进去,就不妨试试,把我的禁止当耳边风好了。”在故事的结尾守门人又说:“这道门任何别的人都不得进入,因为它是专为你设下的。”这说明乡下人是有权进入这道门的。如果乡下人拿出勇气,是完全可以进入的。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虚掩着的门,如果我们拿出勇气,完全可以进入。

  示例二:乡下人不能进入法律之门。守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法律或者特权阶级的化身,他们不仅把守着每一扇通往法律的大门,还把持着执法的大权。守门人故意拖延乡下人前进的进程,告知乡下人可以通过却不是现在,还刻意渲染门内的危险,直到乡下人死前才说出真相。同时乡下人自身性格也成为了进入法律之门的障碍,所以他永远也不能进入。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也许在不能进入的门后面根本没有我们想要探寻的真相。

  12.(1)CD [A项“叔本华的阴郁色彩也使他形成了沉郁孤独的性格”,这种说法不妥。性格形成主要还是个人原因,文中交代是因为幼年家人早逝而让他变得孤僻敏感。B项强加因果。尼采“结束十年教授生涯”与《悲剧的诞生》“遭到了正统学界的批评甚至攻击”无必然因果关系;“正统学界”表述不准,应为“正统语言学界”。E项本文并没有全面详实地叙述尼采所处的时代背景,“全面详实”也欠准确。]

  (2)①思想性格方面:有独立的人格,追求内心的真实。有强烈的批判精神,勇于挑战传统和旧道德、旧时代的价值观念。②成就方面:提出很多重要而且有开创性的哲学思想,一生哲学著述很多,例如第一部哲学专著《悲剧的诞生》等。③地位影响方面:现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是现代思想的里程碑,德国散文的巅峰;指出时代的弊病,使人们对过去的制度观念进行反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①首段:用诗意的语言和尼采的诗概括了尼采一生漂泊而又伟大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照应题目,同时引起下文对其人生经历及思想形成过程的叙述。②尾段:再次高度评价了尼采思想的地位及影响力,深化文章主旨。③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圆合。

  (4)①这句话既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也概括了他的一生。②“在摧毁中创造”体现了尼采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摧毁旧道德才能创造新的价值体系,凸现了尼采的批判与创造精神。③“在孤独中思考”是尼采一生的主要特点。由于他向传统价值观念挑战,他的思想超越了时代,所以尼采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漂泊与孤独中度过,但他仍在孤独中坚持创作,创造出非凡的哲学成就。④启示:任何新思想都是在打破旧思想的基础上产生,要有批判的勇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提出创见;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不被认同理解,要耐住孤独,坚持自己,才会有成就。

  13.D [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彬彬有礼:文雅而有礼貌的样子。①句是说政府官员和各行各业的人交友,用“彬彬有礼”合适。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的盘算(多含贬义)。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②句无贬义,故用“孜孜不倦”。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朝花夕拾:早上开过的花晚上才来看,多理解为对往事的回忆。③句结合“抱残守缺”,应选“明日黄花”。]

  14.B [A项重复赘余,“大约”与“左右”,删去其一。C项搭配不当,“深刻、深厚”与“审美情趣”不搭配。D项语序不当,“传递和收集实验数据”应改为“收集和传递实验数据”。]

  15.A [“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后面一定要接“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这两个分句之间是承接关系。由此可以排除B项和C项。D项的排列顺序把“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与“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看成并列关系了。其实文学的第一功能就是“让他们懂得人生的真谛”,“把他们引入博大精彩的世界,让他们看到世界上最奇丽的风景”是文学的另一功能,两种功能是并列关系,所以A项正确。]

  16.①灿烂的笑容也从未在她的脸上褪去 ②坚强的信念撑起了她的微笑人生[或:她用不懈的奋斗(靠坚强的信念)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③可怕的是对自己失去信心

  17.现象:名目繁多且缺乏传统文化内涵的“臆造节日”异军突起,掩盖了传统节日。

  看法一:传统节日被商业化的“新节”淡化,亟需“抢救”。

  看法二:节日也需要创新,不必一味严肃,新节日带来新快乐。

  18. 【立意探索】这是一道以寓言故事为材料的作文题,对于这类材料,我们要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相关的社会现象、人生哲理等,从而提炼出观点。写作时,我们不妨把“缺了一角的圆”看作有缺陷的人,把圆寻找一角的过程看作有缺陷的人们奋斗的过程。写作时以下角度可供参考:(1)要学会取舍。舍弃有时也会变成得到,失去很少却获得很多。(2)勇敢面对缺陷,顽强绽放生命之花。(3)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成功,存在于每一天的前进途中,存在于每一个能给我们带来欣喜的小小的收获之中。(4)珍惜不完美的人生。有时人生就是一个发现缺陷然后去填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得到成长,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意义。(5)放慢脚步。虽然前行的道路上风光旖旎,但是很少有人能够拥有一份心境来驻足欣赏这景致。

  【参考例文】

  不完美的完美

  乔 钰

  缺了一角的圆的经历,何尝不是你我的经历!我们总是跋涉在追求理想的路上,认为只有理想实现的地方才是完美的所在地。事实往往是当我们真正到达,回头来看,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

  就像这个圆,在未找到自己的另一角的途中它是残缺的,是不完美的,尽管它沿途的经历是丰富多彩的,但对于当时的它来说寻找另一角更有吸引力。当它找到缺失的一角,诚然它有一瞬间的快乐,以为自己终于“完美”了,“完美”后疾驰的人生该是它曾认为的完美人生了,可它最终却选择了回归“不完美”的状态。

  无论是圆也好,是人也好,常常就是这般不完美的完美。

  最近听到一句话:凡事最忌讳完美。细细品来,不无道理。我们虽然想尽善尽美,但我们都明白并且不得不承认,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完美,所谓完美只是以人的主观意识为基础的一种满足。我们可以努力地去追求它,但是要拒绝它带来的追求脚步的终止。就如最终放弃那一角的圆,不完美更好。

  作家蒋方舟的人生,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似乎是完美的人生了,但她却说“三十岁之前犯完所有的错,各种错误都要经历一番”。如果说完美意味着少犯错误,那蒋方舟简直是在执拗地追求着“不完美”,我们却偏爱她这“不完美”的“完美”。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一帆风顺者有之,但这样的人生就叫完美的人生吗?要我说,经历让生命丰富,错误让人生厚重,这样的“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我们的生活,要不完美的完美。不完美的完美,是真正的完美,它给人生的不是满足的止步不前,而是新鲜的活力,让生命的颜色更加鲜艳。

  圆扔掉那一角,回归不完美,使那不完美时的历程更加丰富多彩,是完美之后的再次启程。蒋方舟三十岁之前打算多犯错,不是为了标榜自我,而是为了更多地去体验人生,让自己的人生更完美。

  当我们以完美的心态走在不完美的追求之路上时,那路两旁的鲜花、流水、树木,将丰富我们的人生,它们留不住我们追求的脚步,但它们是我们追求的一部分,它们使我们的路程更完美。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考场佳作。文章一开始就由材料中缺了一角的圆的经历联想到人生,很自然地提出了文章的论点“不完美才是真正的完美”。文章主体部分,作者先简要分析了材料中圆的“完美”与“不完美”,进而将论证重点放在了人生的“完美”与“不完美”上,从“凡事最忌讳完美”“错误让人生厚重”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尾辩证分析,说明不完美不等于不追求。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