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考试网>学历类考试>高考频道>高考科目>高考语文>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十

刘惠分享

  高考模拟试题可以让学生熟悉高考题型,为高考做准备;可以有效发现自己知识薄弱的地方,有利于填补空白;总结出高考出题类型及规律,有利于重点复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仅供大家参考!

  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9分)

  跪拜:从表达礼敬到自示卑贱

  吴 钩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跪礼的涵义在唐宋之际发生了重大的嬗变。唐宋之前,中国是没有椅子的,只有一种叫做“胡床”的坐具,是贵族才使用的奢侈品。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席地而坐。我们现在熟悉的高型坐具,如交椅、靠背椅、高凳等,都是在宋代才开始普及开来的。唐代时虽然已出现椅子,但应用不广,只限于贵族与士大夫家庭。

  高型坐具的出现,改写了中国传统的礼仪方式。在席地而坐的先秦时代,中国人通行跪拜礼,跪拜是自然而然的,因为正规的坐姿就是双膝跪席,跪礼不过是挺直上身,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以表示对对 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这个时候的跪拜礼并没有包含尊卑之意,臣拜君,君也拜臣。跪拜只是相互表达礼敬与尊重。

  秦汉以降,君臣之间方有尊卑之别,体现在礼仪上,臣拜君,君不再回拜,但尚要起身答谢。到椅子出现之后,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改变,跪拜的动作更是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从椅子上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

  也因此,除了“天地君师亲”,宋人基本上不用跪礼,迎别待客一般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宋朝臣对君,当然也有需要隆重行跪拜礼的时候,但那通常都是在极庄重的场合与仪典上,如每年元旦、冬至日举行的大朝会、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礼,自然是极尽繁文缛节。至于君臣日常见面礼仪,当是揖拜之礼。

  从元朝开始,带屈辱、卑贱性质的跪礼才推行开,清廷更是变本加厉,不但大臣奏事得跪下,皇帝降旨宣答,众臣也必须跪着听训。至此,跪礼原来所包含的向对方表达礼敬与尊重之意已经淡化,而下跪者自我示卑、示贱之意则日益凸显出来。

  从宋至清,跪礼的变迁,不过是时代精神蜕变的投影而已。如果比较宋代与清代的精神风貌,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宋代士臣敢振言告诫皇帝:“天下者,中国之天下,祖宗之天下,群臣、万姓、三军之天下,非陛下之天下。”至于廷争面折之事,更是不胜枚举。而清代的士大夫已经全无宋人风骨,竟以获得在圣上之前自称“奴才”的待遇为荣。

  士大夫已是如此,草民更不用说了。宋代的平民见官,尽管也讲尊卑有序,但大体上还可以维持尊严,见多识广的京城之民,更是不畏官长,常抓着官府的短处不放,跟官长争长短,也不给官长好面色看,急了就写检举信,或者到京师的直诉法院——登闻鼓院控告。而清代的平民,不但见官得先跪拜叩头,老百姓向衙门呈交诉状禀词,都以“蚁”或“蚁民”自称,官府称呼其治下小民,也直接叫“蚁”。人民在官府面前表现得如此卑贱,只怕是前所未见的。 古人说,“礼者,时为大”。礼仪的应用,还是以顺应时宜为第一要义。基于此,支持对跪拜礼的恢复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有删改)

  1.下列具体语境中的跪拜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宋覆灭后,文天祥被元人俘至大都,文天祥向蒙元丞相博罗只长揖不跪拜,既表现他不向敌人屈服的民族气节,又体现了中国文化基本的待人礼节。

  B.当前古装戏从汉宫剧到清宫戏,朝臣见到天子一律伏在地上叩头三呼万岁,君主高高在上岿然不动,这是违背跪拜礼的传统的。

  C.《红楼梦》中元妃省亲,当元妃凤辇到荣国府门前,贾母、贾政、王夫人等一律跪拜叩头,起身迎元妃入堂后,元妃再请贾母上座,拜见祖母,这是先行君臣之礼,再行家族之礼。

  D.西汉的张禹,曾是汉成帝的授业师,后任宰相,治理出西汉后期少有的中兴盛世。致仕家居后病重,成帝亲自探望,并在张禹床前行跪拜之礼,表现成帝对功臣的体恤。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

  A.在先秦时代,跪拜是人际之间通行的礼仪,就是正常的坐姿,表示对对方的尊敬,而对方也须还礼答谢,因此没 有尊卑之别。

  B.唐宋之前中国没有椅子,人们都是席地而坐,从宋代开始,椅子从贵族、士大夫家庭走向平民家庭流行开来。

  C.宋朝君臣之间除了极庄重的场合与仪典, 臣子对君王才实行跪拜礼,一般日常见面只是行揖拜之礼。

  D.宋朝大臣敢于告诫君王天下非君王一人之天下,敢于当面指责君王过错,而清朝大臣已经由臣变奴,甚至以获得在圣上之前自称“奴才”的待遇为荣。

  3.下列对具体情境中的跪拜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元朝以后直至清朝,跪拜礼由过去表示对对方的礼敬与尊重之意渐渐变成君王现实威严或者臣子自我示卑、示贱之意。

  B.秦汉以后直至唐宋,跪拜礼渐渐由人与人之间正常礼节交往带上了强烈的尊卑色彩,这体现了时代精神的蜕变。

  C.宋代百姓在官员面前大体上能保持自身尊严,更是不畏官员,敢于跟官员较长论短,甚至向上一级部门申诉,而清朝百姓见官须跪拜叩头并自称“蚁”或“蚁民”。

  D.在跪拜已含有强烈的尊卑含义之后,人们从下跪的动作自然而然地就会联系到“屈辱”“卑贱”,这时候再来提倡回复跪礼,肯定是不合时宜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①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方平请:“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徒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元佑六年,薨,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注】①嫚:轻慢。 2羌:指西夏,即赵元昊。3料简:挑选。

  4.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B.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C.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D.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

  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唐开皇二年始建立,掌管各项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政令。

  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级嫔妃、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方平是南京人,年轻时极为聪明,考中科举茂材,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后来历任多种官职,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现。

  B.张方平很有战略眼光。他认为一旦宋朝断绝与契丹往来,就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之间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日,他又让城门三天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能未雨绸缪。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7.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5分)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入黄溪闻猿①

  柳宗元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江上闻猿

  雍裕之②

  枫岸月斜明,猿啼旅梦惊。愁多肠易断,不待第三声。

  注:①此诗作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永州之时。②雍裕之:数举进士不第,飘零四方。

  8.请简要赏析《人黄溪闻猿》前两句是如何来表现思想感情的的。(6分)

  9.两首诗都写了闻猿后产生的愁思,二者有何不同?你认为哪一首诗的愁思更浓重?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离骚》中多用比兴手法,屈原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自己的美德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出师表》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无意于功名利禄。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太阳神的神话故事和上下对举的方式写出了蜀道的高峻难行。

  乙 选考题

  请从11、12两题中选定其中—题作答。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阅卷时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多涂、多答,按历涂的首题进行评分;不涂,按本选考题的首题进行评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救人

  三石

  我觉得还是应该再采访一下他。

  一件如初夏的信江水一般温暖的事情。

  沿信江河往上,拐过森林公园,便没有那么热闹了,冷冷清清的,只有几个好静的人散步游玩。然而一个失恋的女孩,却打破了这里的清静。

  她跳进了信江河。

  开始的时候,几个散步的人并没有注意到什么不对,只有他,从女孩整齐的衣装中感觉到,女孩绝对不是下水游泳。

  于是,他跳了下去,跳进了信江河。当然,在跳进水的一刹那,他没有忘记呼喊一声“快来人哪,有人落水了”。

  可他不会水,或者说是水性极差的那种,他在水中扑腾着,眼见要沉入水底,更别说救女孩了。好在他入水前的那一声呼喊,引来了一对散步的恋人,他们冲了过来,先后跳进了信江河。

  恋人中的男孩将失恋的女孩救了上来。而让他没有面子的是,恋人中的女孩费尽力气,将足有70公斤的他打捞上岸。

  次日的晚报刊登了这则暖人的新闻。

  这新闻便是我采写的。

  而我想,是否能为这则新闻做一个后续报道?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原因种种,但他的特殊身份应该是其中之一。

  他是个不小的领导,在当地算得上是号人物。他应该不会水,一个不会水的领导,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下水救人?是什么促使他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答案或许只有他能告诉我。

  在他那间宽敞气派的办公室,我再次见到了他。

  他并不想接受我的采访,态度很坚决,直到我退而求其次,表明只是想解答一下内心的疑问,同时还动用了他的一位老领导的关系——他的这位老领导恰巧是我的长辈,他才勉为其难。

  所以,我至今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正式采访。

  事情的经过极为简单,没有必要过多赘述,我只是直接表达内心的疑问。

  “是的,我不会水。”他很坦然地说,“我是西北人,老家一片黄土高坡,只有几个小沟小渠,最深的时候也不会过腰,所以我从没有学过游泳,典型的旱鸭子。”

  “可你一点儿都不会水,怎么没有丝毫犹豫便跳进水中去救人?初夏的信江河,水流湍急,难道你就一点儿没有考虑自身安危吗?”

  “谁说我没有犹豫?”

  “你犹豫了吗?”

  “我当然犹豫了,只不过时间很短,也就几秒或者十几秒吧。”

  我点了点头,赞赏地说:“你犹豫了,说明你考虑了后果,在这种情形下,你仍然义无反顾下水救人,我觉得更加高尚。”

  他笑了。

  不知为什么,他的笑给我一种无可奈何的感觉。所以我问:“你为什么这么笑?”

  他沉默了,没有立即回答。

  于是我追问:“你为什么不回答?”

  他仍没有回答,却反问我:“你觉得在当时的情况下,我除了下水救人,还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吗?”

  “你为什么这么说?说一句你可能不爱听的话,你的选择可能是最糟糕的选择,原本人家只需要救那女孩便可以了,因为你贸然下水救人,救援的人还得救你。”

  他又沉默了。过了好一会儿,他叹了口气,又摇了摇头,眼睛看着别处,说:“其实,我下水不是为了救人,我是救我自己。”

  我瞪大了眼睛,表情绝对云里雾里。

  他继续说:“你知道,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我也算是个知名人士了,认识我的人不少。那天散步的时候,一路上有不少人跟我打招呼,当时的情况是,如果我不果断下水救人,以我的身份,事后肯定会有闲言碎语,指责、谩骂可能会铺天盖地。所以,虽然我不会水,虽然我也有些犹豫,但只能跳下去。至于跳下去之后怎样,那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说完这段话,他又笑了,却是苦笑。

  我恍然。虽然潜意识中也认为他的这种想法多少有点儿道理,但我还是表示了不同意见,我说:“你不会水,这是能够解释清楚的,我想公众也是能够理解的。”

  “解释?你认为我有解释的机会吗?有人会相信我的解释吗?”他的语气咄咄逼人。

  “万一,我是说万一,在场的人都不会游泳,即使会游泳,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将你救上来,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说到这儿,我顿住了,但我想他能明白我的意思。

  果然,他盯着我,一字一顿地说:“我明白你的意思,跳下去,我可能被水淹死;问题是,如果不跳,我可能被唾沫淹死。”

  时值初夏,我竟然打了个寒噤。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我”采写了这则暖人的新闻并希望做后续报道是因为“我”天真无知。

  B.“他”多次拒绝“我”的后续采访,直到“我”动用“他”的一个老领导的关系才勉强同意解答“我”的疑问,是因为“他”想保持自己在大众眼中的美好形象。

  C.小说结尾写的我竟然打了个寒噤是因为“我”为“他”近乎冷漠无情的理智行为感到震惊。

  D.小说多处前设伏笔,后予呼应。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更为严谨合理。前因后果分明。

  E.小说中的人物语言,与一般的叙述紧紧相连,这使小说在形式上显得很简洁,但又没有影响文意的表达。

  (2)小说中的“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的标题是“救人”,请你结合全文谈谈以此为题的理由。(8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

  本报讯(华商晨报 掌中沈阳客户端记者 温琳琳)2014央视收视领跑者《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改版升级,重装归来!明晚,2015第三届听写大会首场复赛将在央视科教频道播出。

  第一期节目中,广东、湖南、甘肃、西藏四个地区的代表队率先登场,而辽宁代表队将在复赛第五场登场亮相。今年代表辽宁参赛的分别是来自沈阳市第七中学的林楚乔、赵海帆、邹喜同、路宜蕾和孙浩轶。他们将和河北队、广西队、台湾队同场竞赛。

  一支笔,一个写字板,一个个方块字。作为一档竞赛类节目,“汉听”在诞生之初,以其朴实无华的形式吸引了观众,唤醒了公众对母语久违的情感,迅速成为“现象级”节目。一年之后,“汉听”在保持“现象范儿”之余,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解答。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我们为什么会考这个题?

  为了准备考题,节目题库组的专家和老师们精选了两千多个字词备用。“大车无輗(ní)”的“輗”字是2015年的考点字。原文出自《论语》的一段话。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就像大车、小车没有了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它靠什么行走呢?”“輗”的意思是牛车车辕与轭相连接的木销子。

  总导演关正文认为,原文有趣,例句就会被激活;例句有趣,字词就会被激活。观众接收到的,就不再是生冷的字词,而是历经千年积淀的、鲜活的前人智慧,以及为了更好感知这种智慧,我们需要克服的语词障碍。再难的字词,也因此有了道理,有了趣味,有了传播的价值。

  在往届的汉听大会里,成人听写团一直是关注的焦点。2013年首届汉听大会组建的成人听写体验团,10位成人选手里只有3人书写正确简单的“癞蛤蟆”一词;2014年成人听写体验团扩容至100人,成员来自各个行业,结果成人的书写正确率依然令人汗颜,也因此引起全社会对民众普遍的汉语语词水平的反思与审视。

  今年的汉听大会,国内主流媒体组建现场媒体竞赛团,他们能否为成人挽回颜面,值得期待。

  (有删改)

  材料二

  尽管总导演关正文一直在强调,节目的创意初衷并不是因为出现了所谓的“汉字危机”,也绝不是要扮演在键盘中拯救汉字的英雄,汉字书写能力还谈不上危机,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却发现,大多数语言专家还是对目前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忧心忡忡。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江蓝生告诉记者:“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扭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汉语,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忽视和轻视。”在她看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影响巨大,是因为其创意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大学生将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外语的学习上。一些博士生导师也反映:能写出文从字顺、逻辑清通论文的硕士、博士并不多,更别提错别字问题了。

  对于这种状况,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表示,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的几率势必就会相对减少,这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数码产品的使用是一个潮流,而且还要进一步发展,不可逆转。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对这一进程持开明态度:“信息化时代一定会让我们民族的文化焕发青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以后提笔忘字的现象恐怕会越来越多,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由于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我们认的字以后可能会多一些,但会写的字却越来越少。这个情况在日本已经出现了。”

  而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说:“我个人认为危机已经来了。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好几次汉字危机,我觉得都是技术层面的,不是根本问题。因为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影响语言文化发展最关键的是民族生存状态。我们现在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使得大家提笔忘字,其实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她们文字的消亡,伴随着对母语情感的淡化,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它短时间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放在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它的弊端可以体现出来。所以在这个历史的当口,我觉得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有意义的,不管后面路有多么艰难,我们相信一句话:这种事我们不做谁来做?现在不做何时做?”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境遇。总导演关正文认为用传统思维解决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一定无解,你不应该也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人类科技进步、文明进步的成果,你甚至都不能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新的书写工具。而且书写工具只会变得越来越便捷,你现在敲一个字,电脑可以联想提供几个词语的选择,将来一定可以提供更多词语甚至短句的选择,也许十年之后你就不必再敲击键盘,只要出声甚至只要想到一个字,剩下的事电脑就给你办了。要让我们的民族保持汉字手写能力,就必须有创新的方式。《汉字听写大会》希望成为这种创新的一种尝试。如果五十年之后它还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郡时候它就是每年一度的全民亲近汉字的节日,而不仅仅是一个节目。

  在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看来,这种创新的求解,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必然表现:“这说明我们的汉字,我们的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引发的效应,是我们文化的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书写在现实境遇面前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的体现。正是这种健康的基因使中华文明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始终保持进步和先进性。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搞“两弹一星”的专家,他们搞一辈子科技,也能写得一手好字,没有提笔忘字。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大家要热爱自己的文化,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1)阅读材料一,概括第四段在文本中的作用,并简要分析。(5分)

  (2)阅读材料二,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说的话有哪几层意思?请简要回答。(6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说明这两个材料的侧重点有哪些不同。(6分)

  (4)教授陆俭明说:“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的几率势必就会相对减少,这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如何应对这种现象。(8分)

  第Ⅱ卷 (表达题,共80分)

  13.下列各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澳大利亚在国际战略上跟随美国亦步亦趋,难免遭受恐怖组织的报复,那样澳大利亚将首当其冲成为“替罪羊”。

  B.数天前,孙艺在万般无奈之下卖光了中国中车的股票,这位有着20多年股龄的老股民,被波动的股市折磨得心劳日拙。

  C.奥运火炬在南通传递时,热情的市民纷纷到大街上去观看火炬接力的盛况,很多居民小区都十室九空了。

  D.阳春三月,桃红柳绿,蜂飞蝶舞,春意阑珊,徜徉于美丽的田野村落,无处不充溢着大自然那盎然的生机和活力。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15. 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都称之为朋友。朋友有很多种,就好像一棵树上的叶子,一片叶子就是一个朋友。时光流逝,夏去秋来,一些叶子会离我们而去,还有一些叶子会陪伴我们许多季节。

  ①有些人只是与我们短暂相处②他们能让我们感到幸福③在人生的旅途中④共同见证潮起潮落⑤有些人会与我们并肩而行⑥我们会邂逅许多人

  A.③①⑤⑥④② B.⑥③②⑤④①

  C.③⑥②①⑤④ D.⑥⑤④①③②

  16.下面是一段寻找钢笔的文字,请指出其中的错别字、语病、不得体之处并改正。(6分)

  寻物启示

  本人不慎在校内于昨天傍晚丢失一支英雄牌钢笔,拾到者马上交给高三(1)班王大鹏,谢谢。

  王大鹏

  2016年5月5日

  17.请根据丰子恺先生的《姊妹》这幅画,围绕“读”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80字。(5分)

  1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3年,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称中国内地在家上学群体规模大约为1.8万人。目前,在国内实践最为活跃的地区是广东,其人数是排第二位的浙江的三倍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地区的实践者总数。面对这个数据,有不少人议论说:

  甲:这些孩子不是不上学,只是选择另外的方式接受教育。

  乙:如今的中小学教育应该认真反思,要办怎样的教育。

  丙:孩子在家学习如何获得除了文化知识之外的能力。

  请根据阅读材料后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击下一页与您分享>>>>>2017年高考语文全真模拟预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