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小暑>

2023小暑节气日常起居养生方式

浩然分享

2023小暑节气日常起居养生方式推荐给大家进行采纳。而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23小暑节气日常起居养生方式,欢迎查阅。

2023小暑节气日常起居养生方式

2023小暑节气日常起居养生方式

1、饮食上

很多人因为天气转变的因素都没有食欲,而这对于身体健康来说无疑是很有害处的,要知道,身体是最基础的,而饮食是帮助我们打基础的事情,饮食不好,疾病就会上门。

天气热吃不下饭的时候,可以适当喝些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2、牢记起牀两个半分钟

在小暑,因为天气原因人的血压会增加,起牀时血压是较为平均的,但是起牀过快,便会导致头部血压锐减从而导致身体受损。

所以在起牀时不要着急做起来,最好在醒来后能够活动一下四肢,不需要时间太长半分钟即可,然后慢慢起身,在牀上坐半分钟,让大脑能够有一个适应血压降低的时间,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但是,这样做的回报是丰厚的,因为保持这一习惯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脑血管破裂等危险的病症。

3、多喝水

小暑时节要多喝水,因为天气的原因,人体水分大量流失,此时如果没有补水,就会导致身体缺乏水分的滋润,滋生出大量的细菌,甚至有可能导致体内脏器衰竭,因此多喝水是很好的事情。

二十四节气 小暑的气候特点

一、南方雷暴、华南高温伏旱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华南东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二、淮河、秦岭一线降水增加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华南、西南、青藏高原也处于来自印度洋和我国南海的西南季风雨季中。

三、长江中下游雷雨频频

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则一般为副热带高压控制下的高温少雨天气。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气势力仍较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与南方暖空气势均力敌,出现锋面雷雨。小暑时节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天气信息,预兆雨带还会在长江中下游维持一段时间。

绿树浓荫,时至小暑。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已是盛夏,颇感炎热,但还未到最热的时候。常年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的集中时段。

小暑节气后,南北方气温有何区别?

中国的南方地区在小暑时节平均气温一般为33℃左右;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7月中旬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而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是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然而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小暑的标志便是:出梅、入伏。

小暑的趣味民俗有哪些?

1、食新。小暑节气之时,刚好北方小麦以及南方稻谷迎来了收获,为了庆祝粮食丰收,农民会将收割的稻研磨,然后烹饪成米饭,以祭祀五谷大神以及先人,希望其能保佑来年继续丰收。小暑这一天,人人都会品尝新米,喝上新酒,也会吃上新鲜的水果以及蔬菜,这就是“食新”。

2、饺子和伏面。正所谓“头伏饺子二伏面”,小暑到来后三伏天也即将开启。而伏日有苦夏之意,此时天气燥热,人容易懒散、食欲不振,而吃饺子可起到开胃解馋、养生之意,因而伏天人们会用刚收获的小麦研磨成面并包饺子。而至于伏日吃面习俗,早在三国时就已兴起,伏日吃面吃的是“水面”以及“炒面”,也就是将面粉放锅里炒熟,然后再加水、加糖食用。

3、晒红绿。民间有“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这一习俗早在唐朝时就已兴起,当年唐玄宗取回真经时,回国途中不慎掉落大海,佛经也被浸湿,他们将经书捡起来晒干,而这天刚好为六月六,此后习俗流传下来。所谓的“红绿”,也就是指五彩斑斓的各式衣物。小暑节气之时天气炎热,因此人们会将各式衣服拿出来晾晒,如此就能起到杀菌、除霉味的效果。

古人都有哪些小暑节气的习俗呢?

1、吃暑羊:

“吃暑羊”是鲁南和苏北地区在小暑时节的传统习俗。入暑之后,正值三夏刚过、秋收未到的夏闲时候,忙活半年的庄稼人便三五户一群、七八家一伙吃起暑羊来。

而此时喝着山泉水长大的小山羊,吃了数月的青草,已是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这种习俗可追溯到尧舜时期,徐州人对吃暑羊的爱好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2、食新:

民间有很多地方有小暑时节“食新”的习俗。农民会用新米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祈求秋后五谷丰登。然后人们开开心心地品尝新酒等。

也有的地方是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然后磨成面粉后用水加糖伴着吃。这种吃法,早在汉代就有,唐宋时期更为普遍。

3、封斋:

湘西苗族的封斋日在每年小暑前的辰日到小暑后的巳日。这段时期,禁食鸡、鸭、鱼、鳖、蟹等物。

4、小暑舐牛:

在山东临沂地区,每到小暑,人们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有;“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5、吃藕:

此外,在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在清咸丰年间,莲藕就被钦定为御膳贡品。藕与“偶”同音,所以人们用食藕祝愿婚姻美满。藕与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因此也被看做是清廉高洁的人格象征。

6、弈棋:

弈棋,《路史》称是尧帝制作,用来教育儿子丹朱的。现在广泛应用的,有围棋和象棋。弈棋可训练思维,使人运用巧思,得心应手,出奇制胜,并养成精密审慎、预料时事的习惯。

所说的品势行局,都是关于对弈双方优劣强弱、奇正胜负的说法。所以古人把棋书附在兵书之后,而历代的圣主名将,如晋武帝、唐太宗、谢玄、关羽,也都特别喜欢下棋,即使在军中也不荒废。夏季漫长无聊,于桐荫下对弈,是极有趣味的事,局外之人,也可以作壁上观。

7、斗画眉:

画眉,其眉如画,叫声婉转,富于变化,有如百舌鸟。雄者善鸣好斗,人们多喜欢蓄养。将画眉放在高笼中,悬挂在廊之下,精心喂养,极具乐趣。画眉声音悠扬,极为动听,可以解闷添兴。

小暑这天,饲鸟者各提鸟笼,至公园等地,摆开阵势,让画眉相斗,以决胜负。有民谣形容斗画眉的情形:“身如胡虏尾如琴,颈如削竹嘴如钉。再添一对牛筋脚,一笼打尽九笼赢。”

8、养蝈蝈儿:

蝈蝈儿,一名叫哥哥,其名最早见于《虫荟旧说》。蝈蝈儿常用翅摩擦发声,声音洪亮。夏秋之间,儿童大多饲养它们。

《瓶花斋集》中说有一种好像蚌猛而又身体肥壮的昆虫,京师人都将其叫作烟蝈儿,南方人把它称作叫哥哥,喜欢捕捉饲养它。蝈烟儿吃丝瓜花和瓜瓤,叫声和促织相似而又比促织清越。清露之下,烟蝈儿彻夜鸣叫,声音凄凉,酸楚异常。

9、扑流萤:

萤火虫是益虫,吃各种害虫,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萤火虫有雌雄两种,雄虫体黄头黑,有复眼,翅柔软,上面布满点线;雌虫没有翅,形状如蛆。

雌雄虫尾端都有发光器,呼吸时,空气流人,发生氧化作用,发出光亮,十分美丽。夏季小暑节气期间,雌虫在水草里产卵,虫卵也发微光,大约大暑前后小萤火虫飞出。

    196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