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节日知识>24节气>小暑>

为什么小暑要食新米

晓芬分享

小暑也是旅游的好时节。可以前往海滩、山区等自然景观优美的地方游玩,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宜人的气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为什么小暑要食新米,供大家参考学习。

为什么小暑要食新米

为什么小暑要食新米

小暑食新米即农人将最新割的稻谷碾成米祭祀五谷大神和祖先,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愿。

过去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即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

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小暑“食新”的流变

黍、粟、麦、稻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多年从事农业考古的沈志忠教授分析认为,“食新”所用的“米”在不同历史时期,有过多次变化,习俗本身一直存在演变过程。

最早“食新”食用的是黍和粟,也就是北方的大黄米和小米。至今北方民间仍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小麦则来源于西亚地区,考古发现,它在史前时期就已从中亚、西域(今新疆地区),沿河西走廊传入中国内地。

相比较之下,粟谷最容易保存,唐史文献记载说,隋朝灭亡20年后,储备长安的存粮粟谷尚能食用。不过,黍、粟、麦最早都是以颗粒形态食用,小麦做的叫“麦饭”,口感较差。

颜师古注释《急就章》卷二“饼饵麦饭甘豆羹”这一条称:麦饭,磨麦合皮而炊之也。也就是仅去掉糠皮,不经磨粉,直接做成一粒粒的麦饭。

虽然相传战国时鲁班就发明了石磨,并且在西汉得到较大的推广,但考虑磨成面粉会有一定损耗,因而麦饭在劳动人民中间仍是普遍的食物。

《说文?食部》中记载“陈、楚之间食麦饭日蜚”,说的是关东地区基本依靠食用麦饭为主。由于小麦在产量和适种地区广等方面有优势,从汉代起,小暑“食新”,是指当年收获的新小麦。

水稻的全国流行则相对较晚。成都宝墩遗址近日发现了4500年前的水稻田遗迹,印证了早期水稻在南方的种植;直到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仅有少量水稻种植的记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才在一定范围内开始种植水稻。

沈志忠从《旧唐书》中找到水稻的推广种植踪迹。据记载,唐玄宗开元年间曾经派遣后来成为宰相的张九龄在河南辟田种稻。同时,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也有种植。另外,《新唐书》记载凉州都督派遣甘州刺史屯田,收获水稻。甚至有文献表明,在唐代,云南出现稻麦二熟制,岭南更是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出现双季稻。

小暑时节,早稻处于灌浆后期(大暑前成熟),中稻已拔节,进入孕穗期。随着水稻种植向北方传播,“食新”习俗也从吃麦米发展为稻米,以软糯鲜香的稻米供奉五谷大神和祖先。“食新”习俗的变化也反映了农作物的变迁路径。

小暑南北方的饮食差异

在我国南方民间有小暑“食新”的习俗,“食新”是将新打的米、麦等磨成粉,制成各种面饼、面条,邻居乡亲分享来吃,表达对丰收的祈愿,同时这些新货也要准备一份祭祀祖先,恳请保佑风调雨顺。

在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的说法。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俗语:“好吃不过饺子”。

小暑吃什么传统食物好

1、黄瓜+煮鸡蛋

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2、吃三宝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民间在这个时节素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

3、食新(食辛)

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种民俗活动。客家人,即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小暑过后尝新米,客家人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4、吃饺子

伏天民谚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

5、吃面

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

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

小暑三候是什么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小暑之日“温风至”,这“温风”是热风,但东汉王粲的《大暑赋》中有“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之句,熹是炙、烤,人如在天地间一个大蒸笼中,蒸出全身污垢;再如舒展在温水之中,此时温风徐来亦如酒,也可兴在其中——一切都因由自己的心情。

二候蟋蟀居宇

后五日“蟋蟀居壁”,指蟋蟀生而还在穴中面壁,不能出穴飞。它农历七月后才出穴,活跃草丛间求偶,到八月天凉,会聚到院中,令小院鸣声鼎沸,天越凉离人越近。待农历九月不入户就要冻死,十月就在床下鸣了。它名“促织”,为督促女子纺织,“促织鸣,懒妇惊”,是为警示。

三候鹰始鸷

鹰始鸷是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213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