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
相信大家了解过二十四节气,而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分别是其中的一个节气,那么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分别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以供大家参考!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
春分的意思
春分通常特指太阳视黄经位于0°的时刻,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公历约为3月20日~21日期间)。
在时间段上也指太阳位于 黄经0°和15°之间的位置,即从春分日起至清明日前的时段,公历则大约是3月20日至4月5日之间。
春分地球现象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
春分时,从理论上说,全球绝大部分地区 昼夜等长(参见晨昏蒙影),北极点( 北纬90°)与 南极点( 南纬90°)附近可以观测到“ 太阳整日在 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春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一日中 白昼长于 黑夜),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白昼短于黑夜)。
春分之后,北极附近开始 极昼,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结束, 极夜开始,范围渐大。
夏至的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正午太阳高度高达73°32′。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天文专家称,夏至是太阳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秋分的意思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3日或24日。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故秋分也称降分。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秋分之“分”为“半”之意,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冬至的意思
冬至(Winter Solstice),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立春
二十四节气之首,也寓意着春天的开始,万物生长。
雨水
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
惊蛰
代表着天气回暖,春雷始鸣。万物冒地而出,生机勃勃。
春分
春分在气候上的特征尤为明显,这时节天气暖和、雨水充沛、春和日丽。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时节阳光明媚、树木生长、生机勃勃。
谷雨
春雨贵如油。这个时节降水明显增加,更好地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
立夏
立夏标志着夏天的来临,炎暑降至。暴雨变多,农作物进入旺盛生长的阶段。
小满
这是一个反映降水的节气,意味着降水量大幅增加,农作物开始饱满。
芒种
这个时节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
夏至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北半球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小暑
盛夏正式开始。天气开始炎热,暴雨暴雷多的时节。
大暑
这个时节天气极为炎热。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暴雷,台风多发。
立秋
立秋表示开始进入秋季,但天气依然炎热,还未开始凉爽。
处暑
处暑意味着出暑。酷热难熬的天气到了尾声。
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节气。早晚的温差开始变大。
秋分
时至秋分,暑热已消,我国各地区的白天时间开始变短。
寒露
进入寒露,冷空气南下,昼夜温差较大。
霜降
这个时节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加大。
立冬
意味着冬天的开始,万物进入休养、收藏状态。
小雪
小雪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天气会越来越冷、降水量渐增。
大雪
进入大雪,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
冬至
冬至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在中国,有南方祭祖,北方吃水饺的习俗。
小寒
有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意味着天气寒冷到极致。但是大寒过后,也就意味着春天不远了。
起源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的积累以及智慧的结晶。我国的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奥的观星文化。。二十四节气则是根据斗转星移制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容
二十四节气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合称为“二十四节气”。也有人为其创作了记忆口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发展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发挥着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节气既是自然节气也是民间重要节日。其与天干地支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属同一系统,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农事周期就是庆典周期,有些节气也就是节日。虽然此后由于在历史发展中阴阳合历历法的推广,节气与节日发生了分离,但许多节气仍旧被作为节日保留了下来。
影响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
为了便于大家熟记,人们还编成了脍炙人口的《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歌总共四行,每一行描写一个季节,依次是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各分六个节气,因而被称为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吃春卷:“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过去立春的早上人们都要吃一根春卷。
雨水吃龙须饼:雨水节气中的最后几天就是民间所说的“二月二,龙抬头”,人们吃龙须饼怀念大旱中因悯农降雨而被罚压在山下的天龙。
惊蛰吃驴打滚: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人们吃驴打滚寓意“害虫死,人翻身”。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是什么意思相关文章:
★ 春分知识大全
★ 春分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