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哪吒之魔童降世》精彩影评个人真情实感5篇

家锐2分享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导演饺子执导的国漫电影,希望以下影评对您有所帮助!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一

  《哪吒之魔童降世》可谓是收获了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豆瓣评分高达8.6,票房也闯进了内地票房榜前五,上映至今依旧热度不减。作为国产动漫,其凭借精良的制作,用心的设计以及热血的剧情,与前两年的《大圣归来》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没有大肆的宣传,也没有诱人的噱头,《哪吒》就这样作为一匹黑马生生杀出了如今被流量团团包围的影视圈,《哪吒》剧组的成功似乎也刚好印证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

  所以上天从来不辜负有天赋且努力的人。

  抛开精良的动画制作,《哪吒》的剧情才是最吸引我的。在如今的社会和生活压力之下,《哪吒》亢奋又有温度的剧情不仅给被生活干翻在地的人打了一针鸡血,也让觉得人性薄凉的人感受到了人情味儿,激情而不矫情,动情而不煽情,我觉得这是影片最成功的点。

  《哪吒》这次打破了我们对于传统封神榜里哪吒部分的原有概念,无论是从人物形象,性格,还是从情节上。

  本来我对哪吒的形象还停留在《哪吒传奇》里那个顽劣但是可爱的样子,对于敖丙也停留在那个蛮横又狠毒的富二代形象,再包括死板的李靖,仙风道骨的太乙真人等。但是这次通过灵珠与魔珠作为引线,直接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

  所以影片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真的好怕敖丙会像原著一样死掉。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申公豹说的那句,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

  我一直觉得这句话才是贯穿整个剧情的主线。

  无论是哪吒还是敖丙,都是在极力消除世人对自己的偏见。但人们总是更乐于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然后凭着想象将其不断扩大。

  相对用心这种缓慢的观察方式,人们似乎更喜欢用眼和用耳这种快捷的方式来探究真相,这就是成见的始源。

  所以不到逼近自身利益的最后一刻,人们很难愿意推翻自己去了解真相。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很认同申公豹的观点。

  我们可以带着偏见去看这个社会,但别带着偏见去看人。身体的伤口会随着时间愈合,但对人心的伤害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在成见下慢慢长大的哪吒是孤独的,他被人们隔绝在了世界的一角,他不惜用叛逆去吸引人们的注意,他也想用勇敢去获取人们的赞赏,但一次次弄巧成拙,一次次冷眼咒骂,在成见这座大山面前,他没能找到一条翻山的路。

  而越是孤独的他就越渴望别人的关心和认可,所以即便人们一次又一次误解他,但当爹娘告诉他整个陈塘关的百姓都会为他庆生时,他还是欣喜若狂;所以当敖丙第一次陪他踢毽子时,他会忍不住流泪;所以当邀请敖丙赴宴时,他会说,所有人都可以不来,唯独你不行,因为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同样敖丙也是一样的,他也要忍受世人对龙族的成见。所以,当和哪吒做朋友后他很高兴地告诉父王有人不介意他的身份;当哪吒受雷劫时,他可以不顾对龙族的承诺陪哪吒一起受尽煎熬。

  因为这也是他唯一的朋友,因为孤独的人总是更懂得珍惜。

  影片的最后,我又好担心创作者会突然“尊重原著”,要敖丙代哪吒而死,好在是我想多了。

  没有人生来孤独,生活中那些看似满不在乎的人或许内心比谁都细腻,那些看似孤独冷淡的人可能更渴望关心和认可。成见是摆在人心中的一座大山,如果我们无法搬动这座大山,希望我们能找到路绕道而行。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二

  (个人见解 想到什么说什么 或许情节会有一些记忆错误 望指正)

  最多人讨论的就是《哪吒》中多元素的杂糅,让人觉得未能表达出其一。这又未尝不是国产动漫的一次讨巧的大尝试。

  影片一上来就先是太乙真人一口“川普”,加上各种现代用语,网络段子,得先让观众笑笑,唱一些孩子都能理解的rap,加深对人物形象理解。煽情不敢超过十秒,必须得用笑话再圆回来。主题不能太庸俗,不然怕被吐槽“无脑”,所以要建立“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命运反击论,但是毕竟是动画片,内容又不能太深奥,要适合多年龄段观看,所以要多整点通俗笑点,人民高兴,觉得有趣,才是好电影嘛。做成电影了,就得搞搞特效,要恢弘大气,要“指点江山”。

  最经典的反转,希望能给观众看点不一样:原定的灵不一定就向善成仙,灵珠为了成仙不惜牺牲全城百姓,但背后归因有百姓和天庭的成见。魔不一定是魔,哪吒最后也救了城中百姓,但未知哪吒到底是为了救自己爹娘,还是打破偏见。复杂的因果逻辑尚未理顺,但也先给观众呈现“反转”的剧本,未免有些缺乏深意的投机取巧。

  打怪时的bgm真的很喜欢,哪吒“变身”开打看着也很爽,动作大片视觉效果是有了,然后呢?

  整部影片看下来个人有一种很强烈的动画剧感,内容元素多到可以分集阐述,用量有点猛的笑料制作更容易分散观众对观影主题的专注和理解,笑的时候可以嚼多两口爆米花就像看着动画片,中间来一条广告可以去解个手一般。除却后面插叙又合叙李靖和太乙上天庭求助的情节能看出电影手法以外,更有一种影片剧化的营造,生怕观众绷紧着神经不爱看。略有生硬的情节转折和过渡——“两年后”“事到如今我也不瞒了”硬切,把故事切断,便于更多观众理解。

  虽然可喜中国动画的反传统,颠覆经典,成就了它成为一部高票房和口碑的商业动画,也担心这种俗化路线尝到甜头,大行其道。“醉了”“打人别打脸”的口水化段子固然可以拉进与观众的心理距离,但开着“娘娘腔”玩笑的桥段,甚至是搞黄色幽默(太乙真人裤裆藏宝…),就有了迎合观众低级趣味之嫌。各种网络梗的出现更像是为大众审美所接受,弱化了主题升华,让“逆天改命”口号的喊出变得突兀而空洞。亲情加持的反思亲子关系感人催泪大片还不够,再来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将电影主题升级为热血少年动作漫,你想看的都有了,能不能理解,有没有逻辑联系,怎么铺垫却好像还没有做好。

  另外还有一些bug求解:为什么哪吒乾坤圈套着也能打败敖丙。

  那只猪咋知道给他回放他爹为他顶下天雷的事儿。

  哪吒和敖丙离奇发展的友情线,大起大落来的不要太快,这样我实在磕不起cp

  到最后连太乙真人都去帮忙一起阻挡天雷的时候,我自己也觉得天雷滚滚…这讲到最后还是在营造天人的矛盾,反抗所谓“天命”啊,那当初造出魔丸,分成灵魔时就会知道这个结果,早干嘛去了呢

  “若命运不公,就和它斗到底。”也算是听见对国产动画的困境的一次呐喊吧。还是推荐去看的,毕竟有国产动画的新尝试和新思考的注入,也是观众导向和喜好可见的一次参考。但须知打破成见,靠讨好和迎合不是终路。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三

  我是在看了网上的热捧和被无数朋友安利后满怀激情去了电影院,看完电影后有落差。作为我的第一篇影评,我也抱了蹭热度的目的来写,简要说一下我认为的不足之处。

  一、人物

  《哪吒》本身是一部老少皆宜的动漫 。 和一堆小孩去看的电影,看完之后问了很多小朋友的意见,两个角色之中,六个小孩儿五个喜欢敖丙,一个都不喜欢。可以说在小孩中间,哪吒并不讨喜。身为主角这是很失败的事情。烟熏妆,街头痞子的动作与口

  如果说对于小孩儿来说哪吒不讨喜,那敖丙在成人的世界里就更不讨喜了,至少我很不喜欢电影塑造的这个敖丙的形象,救小孩与海夜叉的这场打戏是在突出男主哪吒,同时为后面被误解被理解做铺垫,但是敖丙的插入不仅没有起到突出作用,自己的石化也给本身的形象大减价。敖丙的行动基本都是在别人一句话的推动下进行的,父王的话让他决定跟着申公豹去陈塘关做“英雄”,申公豹的半句话又让他去救哪吒的父母,哪吒的“我一个魔丸都比你活的像个人样”又让他悔过,然后后面洗白。敖丙这个人物没有主见,基本上别人说一句话就能改一种行动,中间成为反派再加上后面的洗白让这个人物非常的不讨喜。如果只是单纯的黑化,那么效果会好很多,但是影片的设计却是在最后让他和哪吒一起站在了莲花里。这明明是一个有污点的人物形象,最后却和主角一样得到了光环,所以我觉得这个形象的本身的塑造是有问题的,真正优秀的影片都是红花配绿叶,配角配主角,《闻香识女人》两位男角色基本戏份相同但是却主次分明,红花与绿叶相得益彰。但是这个敖丙的形象确实是给电影大打折扣,不仅没有突出哪吒的形象,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模糊不清。

  我很喜欢的一部动画是《疯狂动物城》,不止主要人物朱迪尼克,就连小配角树獭闪电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狐狸尼克占大量戏份,但是仍然主次分明,朱迪和尼克的角色也十分讨喜,尤其是尼克的人物背景给尼克这一形象增加了深度,更让尼克性格的养成显得合情合理。反观敖丙,背负家族任务在一个并不良好的环境下长大,就算胚子好是个灵珠,也不该出场的时候还是心地善良正义使者吧。

  哪吒和敖丙的人物弧非常薄弱,这也是影片在人物塑造中的弱点之一。一部好电影它的主角要有改变和不变才能让观众更加记住他。例如,《辛德勒名单》和《我不是药神》,里面主角的改变幅度非常大,一步一步让人们记住了他们由于改变而经历的心路历程,《疯狂动物城》里朱迪不变的是初心,改变的是见解,尼克改变的是心灵,不变的是性格基调,而哪吒是缺乏改变的东西敖丙是缺乏不变的东西。哪吒从头到尾就是一个字,横,敖丙则是忽好忽坏。他们两个的人物弧都非常的平。

  再说一下殷夫人,这也是一个试图创新的角色,打破慈母形象,让殷夫人成为一个会打怪的女强人,但这也让殷夫人更加不像个母亲,她和李靖和哪吒这一家的组合很违和。

  二、情节

  从开头到最后,场景之宏伟绚丽,制作之精良无不让我感叹国漫的崛起,尤其是山河社稷图那段,确实有大制作的观感。但是跟国外这些动画比,哪吒最缺情节,一个预告片就让我猜到了全部情节——打破偏见。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期待我想不到的情节,但一直结尾的时候都没有看到我想要的惊喜。《疯狂动物城》中羊市长的反转,《超能陆战队》中教授的反转,《寻梦环游记》中精彩的铺垫,这些优秀动画除了人物让人喜欢不已,情节更是跌宕起伏而且合理。《哪吒》的剧情太过简单,基本上看完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然后哪吒一个变身一场打戏就结束了。情节的推动也有问题,如果不是殷夫人的一句话,我还真的没有感受到哪吒受委屈了,殷夫人安慰哪吒的台词有两句都是在我丝毫没有感受到哪吒受委屈的情况下蹦出来了,她简直才是哪吒叛逆的推动者。在影片中,关于哪吒受到的偏见铺垫的不够,一句“妖怪”就能让他火冒三丈?还是说《疯狂动物城》,关于偏见影片是彻头彻尾的铺垫,不管是草食弱小动物受到的偏见还是肉食动物受到的偏见,影片中都给出了足够的数量与质量。哪吒受到的委屈太小而不能收到共鸣。《哪吒》的台词更是槽点,“沙子里面进眼睛了”这种梗我丝毫没有get到笑点,结巴助推情节发展也是老梗了,台词是太过老套没有新意。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大护法》里,国漫在情节台词这方面路太长。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四

  总得来说,特效炸裂,情节还算紧凑,有笑点有泪点。当看到哪咤把爹妈捆住,取走换命符,说自己的命自己扛的时候真的泪目。但是总感觉国产动画电影的配音怪怪的,可能是习惯了日语抑扬顿挫的夸张感吧。但这丝毫不能影响这部电影在我心中的地位。之前看大圣的时候睡着过,在看前期的宣传片时也是被震撼到了,只能说宣传剪辑的比较好,但是实际去看的时候感觉内容还是低龄化了,而且节奏太缓,主要还是胜在特效和情怀吧。小哪咤也是一种情怀,上天他比天要高,下海他比海更大,这句歌词我现在都记着。这部电影能很好的将人带入进它的世界中,也许每个人都有一段无奈的时候吧,是抗争还是顺应?这是个问题。

  《哪吒之魔童降世》观后感五

  这部电影对我而言,最大的作用就是激励吧。

  我很佩服哪吒的勇气,他能不畏惧流言蜚语,坚持做自己。

  想想处于闹市中的我们,有多少人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我们总是被别人的一言一语所改变,活成了别人口中的那个你。

  我们过分依赖他人的评价,注意他人的点评,希望他人的帮助,可是,明明我们自己就能够掌控我们自己的人生。

  我这个比较怕孤独,喜欢和朋友一起出去,没有朋友陪我我就会一直窝在家里。

  有一天,我有一件急事,可我周围的朋友都没有办法出来陪我,逼不得已,我自己孤身一人地办完所有事,办完事后还有很多时间,于是,我便去吃了自己最爱的那家餐厅,看了场自己喜欢的电影,去了超市,买了菜,给父母做了他们喜欢的菜。那一天的我,真的很幸福

  其实,他人的建议,他人的陪伴并不是那么重要。

  命不由天

  我命由我

    93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