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观后感>

江湖儿女观后感范文5篇

斯祺分享

  江湖无儿女,山河尽故人,真情多假义,假意总情深。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内容,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江湖儿女观后感范文

  今天下午面试完时间是三点多,索性直接就去电影院看了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依然还是贾樟柯的套路,符号化式的老歌还有刻意的时代变迁和道具连接,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但是我觉得这片子挺好。

  电影是讲故事的,故事的好坏决定了电影的质量,而导演只是故事的讲述者,而演员则更像是导演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所刻画的形象,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本身是真是假,但是从演员的身上我看见了很多的性格或者说是人格。讲述的方式有很多,这就是拍摄的手法,或者说是最后的镜头感,我认识很多专业的人士,他们跟我讲过很多专业的知识,但是这些对我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要紧,对我而言电影的好坏只在于故事本身讲述的是否清楚,而至于故事的背后有什么,与电影本身就没有什么关系了,所以好电影,说的只是故事好,而电影好则是故事之后给人的印象好,所以我觉得这片子,挺好。

  所有人都知道,人是会变的。但是有的人说是时间改变了一切,有的人说是事情改变了一起,甚至还有的人说是因为某个人。所以对我而言电影本身讲的就是一段时间内的故事,而在这个故事中,我能清楚地看到人的改变,而这就是一个电影需要人们去思考的问题。就像是动画片的套路一样,被坏人打败,然后发现自己的不足,改变自己或者改变现状,这就是电影,同样也是生活。改变终究是一种好事,不管是妥协也好,反抗也罢,对于生活总的有个态度,有了态度人也就能坚持的走下去了。

  江湖从来都不应该有什么目标,有的只是一种需要坚持的底线。古龙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很喜欢“看破红尘于堕落风尘,无异。”而这就应该是江湖,江湖待久了也就放下了,除非是放下了很久,不然还真没有什么怀念的必要。年轻人总喜欢候把江湖当生活,后来经历了多了才开始把生活当成江湖。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是人和人的故事,从做人开始,然后做事,直到成为一个人,没有什么传承,也没有什么传说,有的只是人的生活罢了。

  电影是以女性视角展开的,但是这让我看到的却仍然是一个男性的情感变迁。可以说是女主承担的了男性对道义的理想,简单而传统的三段式叙述模式,牛逼,迷茫,然后放下。这和王家卫的《东邪西毒》很像,似乎所有江湖中的故事都应该是这样,说的都是求不得和已失去,得到的反而都次要了。我喜欢电影的结尾,简单明了,绝不拖沓,而这也很江湖。不得不说廖凡演的真的很到位,但是几个客串真的毫无必要。

  如果你问我这个电影到底讲了啥,就四句话:

  《江湖儿女》观后感

  贾樟柯是什么?是伪纪录镜头,是抖动的公交车,是2001年,是监视器;是平滑叙事,是黄扑扑的土,是嵌入平常的变迁和嫌恶,是破碎的无序的寓言式故事碎片。贾樟柯本人是一个异化的青年。

  相比《山河故人》,《江湖儿女》看起来像是一部臻于成熟的叙事片,它含有贾樟柯的标志元素,却又从讲故事的方式上面对了更广的受众群体。影片前五分钟拍摄的大公共晃荡在土路上,嗪着高原红的小孩面无表情,抱着塑料模特的百货商场柜姐眼中含笑,但镜头一转,在叙事片的结构里,我们看见了克里奥佩屈拉。

  贾樟柯喜欢的中国式美人赵涛当然是一个突出代表。头发很黑,很厚,眼梢吊在方脸与刘海的中间,五官扁平,略为坚毅枯糙。贾樟柯给剧中第一次出场的年轻的巧巧赵涛的脸,给她富有弹性的步伐和夹烟的兰花指,给她穿上重磅彩绿刺绣的黑色外套、水蓝波纹喇叭裤和亮粉色纱织开衫,又给她一个“江湖”上说话算数的男朋友。但蝴蝶一样的外表下她处事的方式看似游刃有余却又紧紧卡在一个线制的方框里,让郭斌扔枪,想和他结婚,阻止父亲向矿长抗议,人情往来处理得普通而得体,典型的一颗小鸟依人的中国女人灵魂,处于江湖却又不自觉地想逃离江湖。这个角色的张力完整爆发于后期,像每一个典型的从属于正面的东方角色一样,她需要压力才能解锁一切。所以导演为她设置的压力就忽然像海浪一样层层叠叠地来了,在她捻着雪茄向男人撒娇要去呼和浩特的时候。

  整个故事就从这天晚上的枪响开始走向荒诞。这里的一声枪响在我的脑海里唤醒了沉睡的契诃夫,巧巧的男人在火山旁教她放枪,没人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但枪在巧巧手里,这天晚上救了这个男人的命。

  电影里对狱中的五年时光描绘得点到即止,大雪下灰色的房子和蓝色的囚服,暖水瓶,巧巧失去弹性的拖拽的步伐。每个观众都会自动对这五年的巧巧进行想象,刚得到一些碎片的时候,巧巧出狱了,这就是贾樟柯的电影节奏,留给你很多碎片,不管是看到的,还是想到的。

  出狱的巧巧穿着黄色圆领女式衬衫,背着灰色双肩包,面庞倦怠,双肩微驼,枯黑的头发用黑色头花梳在颈后,语调柔和,混入码头的人群就再也看不到。这样的她被偷了钱,还是跑了很远去找郭斌,像一棵奇怪的藤蔓一样,被剪断,又伸展,又被剪断,继续伸展。当她经历诈骗、被骚扰,终于见到郭斌,她提出要和郭斌回家,被郭斌拒绝。巧巧长得不一样了,但观众恍惚还觉得她是原来的那个巧巧;郭斌还是那一身西服,却说自己不再是郭斌了。爱情在这里死亡。

  我们在这里终于可以看一眼电影题目,《江湖儿女》,拆成江湖和儿女,江湖是导演(编剧)叙事的重点,而儿女情长,居然在电影三分之二的地方,就彻底死亡了。我们得铭记码头这个场景,从这里开始这部电影变得纯粹,只讲《江湖》。再废话一句,我昨天看见有影评人说巧巧是一个痴情的角色,从电影开头痴情到结尾,收留郭斌也是因为爱情。我是拒绝的,这个观点小家子气得简直不如一条苍蝇腿,过分低估了这个角色。

  回大同的火车上,巧巧遇到了克拉玛依的小卖部,他用UFO唤起了巧巧心中仅存的一点浪漫,但茶水间一吻,这个女英雄忽然就垃圾一样扔掉了对爱情的幻想。下了火车,漫天极光绚丽无匹,却也绝望无匹,成为这个女人最后对年轻与诗性的缅怀。

  我们再看到的,就是一个“老板娘”。她躺着卷发,涂着黑色的指甲,仍然每天给关二爷上三只香。她接纳中风的坐在轮椅上的郭斌,带他针灸,她用白色茶壶敲碎在讥笑郭斌的人的脑袋上,却再也不会无条件地纵容和爱他。当郭斌像疯子一样掀桌子的时候,巧巧痛骂他,但郭斌发来自己满头银针的照片,她像一个母亲一样笑。她最终抛弃郭斌和自己的过去摇身变成了“江湖”,有江湖的胸怀,守着江湖的规矩,并在最终用一个侧影在监视器的模糊屏幕上说出了江湖的落寞。

  这个故事表面上其实不算跌宕起伏,但穿插着很多精彩的碎片。如往常一样,贾樟柯致敬时代的习惯带来了电影中对山西大同城改和三峡建坝移民广东这两个大场景的细节描绘。巧巧遇到的很多人和故事也充满了黑色幽默的气味。从影片最一开始郭斌手底下两个“兄弟”之间欠钱不还,就非常恶趣味地在整个影片世界观的柴火堆里玩了一手釜底抽薪,暗示江湖规矩最不牢靠。而二爷葬礼,在土路上风衣一脱,踩着高跟鞋跳国标的马老师,那种洋土结合,藐视文化,像一个打满奶油的馍,严肃中充满油腻,这是我觉得最够味道的一个讽刺桥段。后段巧巧归来,经历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对立,在三峡的船上用四川口音说出祈祷词后食用素盒饭的女人偷走了她所有的钱财,又在汽车站被人围殴,巧巧救下她,转眼就冲她尖叫,这个女人的两副面孔揭穿得明晰却太过粗暴,但作为一个边缘人物这样刻画可以说无可厚非。而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对立则表现得丰满带着猥琐:衣冠楚楚却智商堪忧的成功人士因为养情人心甘情愿被巧巧诈骗,穿着迷彩服也智商堪忧的摩的司机则摆出一副“我弱我有理”的嘴脸正大光明进行性骚扰。后期中风坐着轮椅的郭斌也被处理成了一个滑稽的脸谱角色,他大势已去,却因为摆惯了架子在吃饭时掀桌子被巧巧责骂,打牌时抬杠被过去的手下恶心,看得人哀其不幸却又心下暗爽,酸涩辛辣,五味皆全,不由大呼过瘾。

  而贾樟柯仍然在这部电影中充分植入了贾樟柯式的诗化。除了遥远瑰丽的克拉玛依和充分带出绝望情绪的极光场景,还有一组点睛的对比镜头。郭斌仍风光时,他和巧巧在舞厅跳YMCA,镜头充满赛博朋克的色彩,基本全部由荧光和跳动的圆弧组成,华丽而抽离,帮助观众跳脱地审视二爷这个角色,从而减弱死亡对于电影大主题的情绪影响。而火山是另一个极端的电影语言,茂密而纤弱的淡白绿色草一丛一丛蓬松地堆砌在死火山前,无论是郭斌教巧巧学枪,还是巧巧带郭斌练走,这座火山前两个人的心是最为简单无瑕的,在复杂的暗流汹涌的江湖里,这是一个平行空间一样的独立存在,储存他们需要的所有安宁和平和。《江湖儿女》的英文题目叫做Ash Is The Purest White,而巧巧在火山前对郭斌发问,恰恰是“这火山灰是不是最干净的?”郭斌答不上来,因为郭斌是混沌的,巧巧自己答了,“这火山灰经历了最高温的消毒,一定是最干净的。”Ash is the purest white.

  最后,致敬叶倩文的《浅醉一生》。

  江湖儿女观后感

  很显然,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不是一部有诚意的作品,看完之后丝毫没有回味的余地,也就更谈不上去看第二遍,或者推荐别人去看了。

  作为拥趸,这是我第一次对贾樟柯的电影有如此感觉,真不知道是他因为频繁接拍各种商业广告,经营饭馆而没有太多时间,还是已经江郎才尽——戛纳电影节没有把大奖颁给它,证明了戛纳的明智。

  整部电影的故事很简单,山西大同男女巧巧和斌斌之间横跨20年的情与义的纠结。两人曾经是情侣,后来巧巧为斌斌顶包坐牢,但斌斌并没有报恩,反而远走他乡,另结新欢。巧巧出狱后去重庆找他,但木已成舟。又是多年之后,斌斌身残返回老家,巧巧依然收留了他,只不过凭的是义气,并不是感情。最终,身体好转的斌斌默默离开了……

  故事简单也罢,问题是贾樟柯把之前善用的所有“道具”又在这部片子中堆了一遍:街头斗殴、葬礼现场跳国标、狮虎笼子、街头卖唱的肌肉男、振聋发聩的舞厅……更为拙劣的是,把女主角的钱包被盗、押送犯人转移等对于表达主题毫无意义的场景都摆了上来,而这些场景都被我预先猜到了,并担心他会摆上去,而他真的摆了上去!这一切只能确认贾樟柯变得匠气十足,炮制能力高超,但丧失了进取的心。

  为此,看《江湖儿女》会感觉是又把《三峡好人》《天注定》《山河故人》重新热了一遍剩饭,而且毫无新意。我想说的是,它根本配不上廖凡和赵涛的上乘表演,浪费了他们的演技和才华,贾樟柯本人应该为他们道歉。

  《环球时报》总编辑看完后在微博上对这部片子颇有微词,我还表示了质疑。不过,我看完它之后,迅速决定对他的批评表示支持。

  贾氏电影风格虽有辨识度,但观众不是傻瓜,尤其是我们这些看过他多部作品的拥趸。那些帮忙鼓吹这部片子有多牛逼的媒体应该闭嘴,我知道你们在拿钱消灾,你们的良知不痛吗?

  总之,贾樟柯没有进步,甚至在倒退,他如果不坚守初心,以真诚之心面对观众,可能很快就会被抛弃。

  《江湖儿女》的观后感

  贾樟柯,导演,山西汾阳人,一直在拍电影,电影的女主角一直是他老婆,赵涛。

  这不,贾导最新电影《江湖儿女》最近上映,中秋放假的我,今天下午刚刚看完。

  一句话观感:值得一看,但大部分人可能并不喜欢。

  贾导的电影虽大多聚焦于中国时代变迁,描绘时光之下流逝着的一些东西,但却一点也不宏大。因为他电影中的人物全部来自一些边缘群体:混社会的,下煤矿的,经营加油站的,因三峡蓄水而移居他乡的,等等。连最大牌的煤老板,也是老板中的边缘人群。

  怎么说呢,贾导电影中的人物给人一种特别真实的感觉,可又明显不像是身边具体的某个人。换句话讲,真实到你会挑毛病,说现实中并不是这样。哈哈,所有的电影人物都经过了艺术化处理,贾导电影下的人物也不例外,只是这种处理没能或者说也不想制造一种距离感。

  问题就在这里,大多数人看电影时图的就是一个距离感,经历一场幻梦,无论是喜是悲,都能放空心境,进而舒缓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压力。无论是艺术片还是动作片,大抵不过如此。

  但看这位一直用他老婆做女主角的贾导的电影,你逃脱不了现实。相反地,你会以一个现实观察者的身份,重新经历另一种现实,过去的,现在的,将来的,你经历过的,你没经历过却听说过的,你没听说过却设想过的,等等。总之,那是一种特别现实的感觉,现实到你会质疑其合理性。

  所以,如果你喜欢遭罪,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之外,依旧愿意经历某种近乎真实的另一重现实的话,那我会建议你去电影院看看这部《江湖儿女》。

  似真非真,似假非假,看完了无甚大感觉,无非是快速经历了一下过去,现在,以及可能的未来。没有多什么,也没有少什么,但会隐约觉得有种不一样的东西,出现在自己的生活当中。

  至于具体是什么东西,当然是说不清,道不明,含混不清,只能等待时光的验证。

  《江湖儿女》优秀观后感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听着这首歌泪流满面,爱可以重来吗?能重来的还是爱吗?看着巧巧坐在奉节小剧院,和唱着这首歌,不觉走进了戏里。男人的心里只有江湖,女人的心里却装着男人和他的江湖与理想。能说女人的胸怀宽广吗?

  《江湖儿女》中的巧巧在她的爱情世界里经历了些什么?为了爱跟着斌斌混迹江湖,为了爱替斌斌坐牢五年,为了爱一路从大同到奉节。远镜下,码头上一个个的台阶,追寻的意义终归是辛酸的。经历了‘我们耍一下’的恐惧,经历了身无分文的混吃混喝,经历了千里寻夫却已是他人男友的痛楚……旅店里被逼到如尘埃的卑微,不知道是江湖的脸面重要,还是面前这个为之付出一切的女人重要,我迷惘啦!巧巧坐着火车一路走到新疆她本可以跟着‘山争哥’过普通人的日子,最终她还是无法欺骗自己,一个人走在漆黑的异乡,UFO是她的梦,漫天星斗璀璨夺目多么希望有个外星人可以带着她离开那个痛苦的世界。

  镜头进入下一个时代,高楼林立,一个无法自理的男人再次回到起点。第一通电话毫不犹豫地打给了这个女人,多年后的巧巧已经是江湖女人,是义还是爱?义无反顾的把他接回家,各种无微不至的照顾。挂档的那只手被男人紧握,可女人用力抽出来,巧巧不需要这样的感激,要的是愿意跟着她踏踏实实过日子的爱人,影片到了这里矛盾纠结一起涌上心头,女人已不再是当年那个不顾一切追寻斌斌的巧巧啦,男人能给她的是什么?不要江湖,而是生活……斌斌再次抛下女人‘走了’去寻找他心中的江湖。男人囚徒于心气,女人囚禁于爱情,一切左不过一句


相关文章:

1.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读后感三篇

    28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