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分弓和连弓介绍
在小提琴演奏技巧中,还有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特殊弓法,它们经常出现在高难度的协奏曲或技巧性乐曲中,令业余学琴者望而却步,一些专业演奏者也会有畏难之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小提琴分弓和连弓介绍,欢迎阅读
小提琴分弓和连弓
连顿弓(Solid Staccato)这是在特殊演奏技巧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使人迷恋的一种弓法。我们可以发现,在维尼亚夫斯基的几乎所有作品中都巧妙而富有效果地运用了这种弓法。而帕格尼尼不仅在协奏曲及技巧性乐曲中充分展现了这种弓法的辉煌,同时在他的第10、15、、21首协奏曲中还特意将此弓法赋予在一个富有特性的乐段中。
由于这种弓法在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技巧性、趣味性及其活力,再加上伟大的小提琴大师海菲茨对这一绝技所展示出的无人超越的惊人魅力,致使现代不少小提琴学生受其影响,成了"连顿弓迷"。
连顿弓的掌握不是所有的演奏家都能做好的,就是一流的名家对这种弓法的演奏也未必都能尽如人意。著名的法国小提琴演奏家费弗朗西斯卡蒂认为:"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肌肉织织和神经系统这向方面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他演奏顿弓的好坏。"很多提琴家经常讨论演奏连顿弓的体会以,他们普遍认为,在演奏这种弓法时,手臂应是处于紧张状态的,食指要对弓毛施以压力使其贴在琴弦上,并需有很好的节奏控制能力。上行时手臂呈提状物,手腕可稍上抬,弓杆稍向外倾斜;下行时手臂则有下拽感,手腕稍向下压,弓杆稍向内倾斜。漂亮的连顿弓音色应该是颗粒清晰、富有弹性的,凭借右手运动的惯性,在每个音符的力度和速度上都能做到均匀和准确,同时必须和左手指的快速运动配合得天衣无缝,演奏出来的音色才能如珠落玉盘般亮丽。
不论每个人的才能怎样不同,还没有人可以不通过练习,奇迹般轻而易主的掌握这种弓法,只能靠各自不同的机能条件、敏感程度及控制能力,正确地、经常性地练习和应用,从而逐渐达到尽可能轻松自如地运用这种弓法。这里必须指出,这种紧张性的练习时间不可过长,以免产生肌肉痉挛和习惯性的手臂僵硬。
连顿弓这一小提琴演奏中的特殊弓法,尽管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作为专业演奏者来说,若是不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则是一大憾事,因为在大量的世界名曲中,这种弓法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作品本身所体现和赋予的表现力。
(2)飞顿弓(Flying Staccato)当人们迷恋连顿弓的时候,又一种特殊弓法飞顿弓展现出更加惊人的魅力。
飞顿弓的诱人之处在于,演奏者可以根据音乐作品具体表现的需要在快、慢、强、弱之间随心所欲地处理。飞顿弓的演奏以上弓为多,这是因为上弓便于手臂和手腕对弓子的控制。在帕格尼尼协奏曲的华彩乐段以及著名的技巧性作品《莫斯科的回忆》等乐曲片段中,我们听到或看到不少演奏家用飞顿弓演奏,他们从起弓到转接虽然处理方法各有不同,但都显得那么华丽精巧,趣味无穷。在飞顿弓演奏上,无疑要数弗朗西斯卡蒂的音质最美,他真正掌握了依靠弓子本身的弹性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这也是他长期广泛轻松运用该弓法的结果,而这一点正是我们每一位小提琴演奏者应该学习和追求的。
飞顿弓实际上是由连顿弓发展而来的,每一弓同样可以奏出十几个乃至几十个音,但这两种弓法的演奏方法及效果却各有特点。前面我们谈到连顿弓的演奏主要靠小臂在紧张状态下向上运动,音与音之间必须有明显的停顿。而飞顿弓的演奏除了与连顿弓要求一致,手臂动作保持连续以外,同时要求运用手腕和手指的微妙协调来适当减轻每个音的压力,其动作看上去轻巧灵活,声音效果也不像前者一样要求具有严格的瞬间停顿。前者的弓子在运动中始终不离开琴弦;后者每奏完一个音,弓子必须有弹性地稍稍离开琴弦,因此,用飞顿弓奏出的旋律轻松而更有活力。
小提琴发音的好坏简述
发音好坏的关键集中表体现在右手的运弓上。我们常见影响发音的错误运弓方法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以大臂运弓,弓子运行时没有与琴弦形成直角和平面,造成声音不均匀和不结实;另一种则像劈柴一样由空中砍下来,出现破碎刺耳的声音;第三种是右臂用尽全力压弦,致使声音毫无振动感和共鸣;第四种是过于强调音头而"咬弦",从而出现了不应有的燥裂的重音;最后一种是由于手臂没有放松而影响了自然下沉,使声音虚飘不实、苍白无力。毫无疑问,这些在运弓上的弊病都将直接影响发音。除此以外,左手的音准由于缺乏严格的训练,经常处于一种不能准确到位的状态,因此也直接影响了琴弦的振动,失去了应有的共鸣。
有人拉不出的声音一味怪罪琴不好。当然,对于每个演奏都来说,若能拥有一把好琴是幸运和理想的,便有了好琴并不就一定能奏出好的声音,关键还在于要有扎实的基础、优良的素质和对美的追求以及正确、科学的演奏方法。演奏者应该在演奏中真正做到全身心放松,借助手臂本身的自然重量,正确握弓后自然地落到弦上,使其平稳运动。所有速度与力度的变化都应完全出自内心歌唱的要求,同时注意左手指的准确位置,掌握好按弦时指尖的最佳触点,并使左右手得到密切的配合,从而便琴弦得到最好的振动,将乐器本身的最佳音质体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声音效果。
小提琴运弓
小提琴运弓技术远远地超过左手部分,但是,只要是玩琴的人一般都会"重左轻右",而感到右手是辅助功能,整天无非是:分弓为主、连弓为辅、常会跳弓、偶尔断弓,不管练习曲或大小作品,一般不会考虑学习飞弓、抛弓、顿弓。周而复始,右手技术从学习拉琴,直到很久,就是这么个水平,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拼命钻研左手技术,一些极为高超的难度技术,也不能阻止他们:如换指8度、伸展9、10度,旋律双音、3、4和弦、左手拨奏,不亦乐乎。
左手技术学习不应该受到指责,而是忽视右手技术,特别是基础技术,终归不妥,以下和大家共同探讨运弓的力度和平稳,属于初级问题,在此抛砖引玉,期盼大家各抒己见,关注右手。
问题:
快速运弓:也就是幅度大、速度快的分弓,弓子在中间部位容易抖动、挑动、或者打飘、发虚。而到了弓尖和弓根时就会自行消除,或者放慢速度时也会自行消除。问:为什么?
如何使快速运弓时,琴声能够达到既清晰、又饱满、而且还要均匀?具体应该如何操作,又和要领和方法。
就上述问题,个人认为:
分弓是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数以千种的变化弓法,无不是依据分弓弓法演变而来的,所以,强调学习各类分弓一直成为拉琴人追求,林教授的"匀、准、美"对此非常实用。
分弓的幅度、速度反映的是运弓的难度,我们都有体会,弓幅越宽、速度越快、难度就随之加大,尤其是在过程里中弓部位,弓子的挑动、抖动成了一种必然,有人用手指、手部给予弓子压力,结果,不是压死了发声、就是中弓更加蹦跳了,速度也衰减了,此刻不再是拉琴了,而是可以屠宰除人以外任何的事物。
解决方案:
首先确定"宽幅快速"分弓所要用的弓段。这是常常被人疏忽的事情,根据不同的音乐需要,"宽幅快速"的分弓,所选用的弓段是不同的,一般可以是:中弓方式:除去弓尖和弓根部位,只用中弓;上半弓方式:除去弓根部位;下半弓方式:除去弓尖部位。
中弓方式:就是结合其余两种方式的区别,整合在一起,就能完成。
上半弓方式:要领是:上弓运行时,右手小拇指由开始浮在弓杆上,逐渐变成压在弓杆上。而下弓时,小拇指由压住弓杆,变成逐渐浮在了弓杆上了。如此往复,让这样的变化,不断适应速度的提升。
下半弓方式:要领是:大拇指自然伸直,小拇指自然抵住弓杆,手部形态成,微微自然地,平行向外弯曲,而后上下运弓,递增速度。
关键提醒:
宽幅快速分弓,只要按照宽幅运弓要求即可。由于快速的缘故,技术要领一般都会走样,因此:提醒关注全弓运行的要点:
大臂保持弓弦平行位置变化。(属于垂直运动)
小臂保证左右快速运动。(属于横向运动)
手部和手指控制弓杆在运动中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并不需要主动加力,压弓)
大小臂的矛盾运动,是需要建立和巩固的。这种矛盾运动,主要发生在换弦时,尤其是在弓子跨弦、换把的换弦时,拉琴人的弓子整天上上下下,因此,小臂动作相对稳定,但是,大臂如何呢?大臂和小臂的合作呢?
大臂是力的源头,(把力量传送到弦上);大臂是清晰的保证(每一个,哪怕是个别的音所需要的平行,都要由大臂给予或控制)
小臂是速度的马达,能左右快速松弛地运动。
说这些也未必是全部,但是,宽幅快速的分弓,难度较大,用好了很出彩,也很辉煌,所以大家碶而不舍,更主要地是宽幅快速的分弓,能够使我们走向右手的成熟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