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刘彻是怎么样走上汉武帝之路的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搜集的关于汉武帝的评价,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汉武帝的评价1
刘氏皇族一大家子多少年给人认孙子,憋屈了那么久,堂堂大汉天子,居然要给北方蛮夷陪笑脸,实在咽不下这口气。而决定搞事情的那个主,正是汉武帝。
如果拿现在人的观点来看,汉武帝绝对不是一名好的高管。一个好的企业需要公正,要避免任人唯亲——汉武帝偏偏就是先看关系。大将军卫青是卫子夫的弟弟,卫子夫是刘彻老婆;霍去病是卫青一手提拔的;相反,李凌却成了外姓人,倘若汉武帝用对待卫青的心情去对待李凌,那么司马迁也不会因为说了几句话而被切蛋蛋,有可能反而加官进爵。
喜怒无常,在感情用事的基础上做决策,不但搞女人还搞男宠,这就是汉武帝。
但是中国式逻辑有一个经典套路,就是倒逼思路。
用西方人的逻辑做事,比如说,分析一块土地,看适合种地还是开矿,如果种地合适,那么种什么作物合适,是小麦还是稻米,是豆子还是蔬菜,根据客观环境分析完了,最后出个报告,有原因,有结果。这叫先有客观调查分析,后有结论。
汉武帝的评价2
但是倒逼思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倒逼思路是先有结论,后有分析。
汉武帝说了,这块地,我希望在来年看到郁郁葱葱的麦田,你们几个去想办法把这事情办一办,有什么要求跟后勤说,明天出个报告给我。
这他么哪怕是块盐碱地,官员也得想办法把皇帝的报告的合理化,然后递上去。
倒逼思路有一个特点:只听得见支持的理由,听不见否决的声音。
只要你敢提出否定的姿态,大胆!刀斧手何在?先拖出去,是杖责还是直接砍了,看情况需要。
这也是羊群特点,领头羊说了,那边有草吃,群羊就要跟着走。不跟的羊就会丧失群体保护,就会孤零零,落单就会被豺狼虎豹吃掉,好可怕。所以无论如何,不能离群。
哪怕领头羊指着沙漠,也得跟。况且,就算是沙漠,也总有边界,总是能走出去的嘛!至于代价呢?歌功颂德就好了。比如说: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坚持,终于到达了青青草原的彼岸。之前那些路上壮烈的羊,就成为了必要牺牲的壮烈者。
只需要吹的轰轰烈烈,白死的羊也是高尚的好羊。
汉武帝的评价3
在文景之治,于民休息的政策就是为了要安民、富民。然而十个指头有长短,总有些人运气好些,能耐大些,于是就获利更多。人钱多了就需求更多安全感,于是地主就需要有家丁,有护院,有些地主承包了山头,开铁矿;有些地主投资了盐地,卖盐。
看着这么多肥起来的羊,有山头,有豪宅,有良田,不断富有下去,而我真命天子汉武大帝还在协同家属给北方蛮夷装孙子给你们扛把子,那真是岂有此理?
老子要干翻那些匈奴,不是凭嘴,而是军队。
但是军队不是生产单位。军队是妥妥的消耗,打仗就是打钱,打人头。
文景两朝,休养生息的羊们,毕竟数量还是多起来了。
人头有了,数量条件满足了。那还得吃啊,还得有兵器啊,还得训练啊,这些人工、物资,全部都是纯消耗。
汉武帝的评价4
原则上来说,战争的本质就是掠夺。如果打赢了,掠夺些外族人做奴隶,这就是弥补生产力,掠夺些金银财宝,弄些吃吃喝喝的,占领敌方国土,签个霸王条款要失败者上供啥的……这些加在一起,掠夺的够本的话,这仗就算是打到位了。
然而汉武帝是个情绪化人物,算这些账根本不在他的大脑半球里面。对他而言:吾乃大汉天子,寡人要揍你,何须理由?
对于天朝皇帝而言,北方蛮夷的土地,有啥好的?能种地吗?冻死了。北方蛮夷抓来做奴隶尚可,但是能种地吗?不会还得教,麻烦。北方蛮夷有啥金银财宝,蛮荒之地,物资岂能跟天朝媲美?北方蛮夷的女人都比较粗壮,就算卖去妓院,恐怕生意也不会好,毕竟重口味的客户不是天天有。
自命为天朝,开打只是为了一口气。说好听点叫尊严,说俗点叫脸面。
那开打的钱从哪里来?
于是,有了著名的西汉盐铁会议。(第一次盐铁会议)。
汉武帝的评价5
根据倒逼思路:
汉武帝已经规定了结论,老子要打仗所以要钱。国内那些羊数量也多了,也肥了,你们几个谁点子清,给老子把这事情弄个合理化方案实施了,立马加官进爵。
名为会议,实际上不存在可行性的讨论。这事行也得办,不行也得办,就看怎么办。
朝中大员桑弘羊,作为杰出的智囊团代表,由此脱颖而出。
简单一句话,以前你们这些羊干的企业,不管是祖上干了几代还是一代的,现在收归国库啦。别说抢,说抢多难听呀!国家都是皇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你人都是皇上的,财产本来也就是皇上的。君为臣纲,君要你拿出来,你拿出来,这才合乎礼教。
汉武帝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相关文章:
2.中国为什么要禁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