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其他范文>经验>

初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

巧萍分享

  新课改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让每一个困惑中的语文教师眼前一亮,看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希望的亮光。下面就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初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篇1

  这一学期以来,围绕新课改的要求,本人进行了大胆地摸索和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有“破冰”的抵触,有行进的迷茫,有模仿的失误,还有感到一些成效的喜悦。说到课改过程,可说“酸甜苦辣咸”五味皆有。在此,本人对自己这一学期来的课改作一个小结与反思。

  一、课改中的一点体会:

  1 、精心准备教具、学案和课件,做一个有备而战,不打无准备之仗的语文教师。语文与其他学科比较,它更要求教师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要上好语文课,平时积累重要,临场发挥重要,而在课前了解课标、了解教材、了解学生,收集上课所需的相关资料,确定重点、难点和教法并制作课件。

  2、走进课堂,精神饱满、面带微笑,普通话流畅,讲话有激情,做一个能感染学生的语文教师。只有师生都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激情,语文课堂才会有生机、有活力。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忌面面俱到,做一个能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的语文教师。在学案设计中,抓住重点难点非常关键,千万不能只求以求面面俱到。

  4、变学生客体为主体,做一个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意识、不断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语文教师。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识记、理解、运用、赏析四个层面。学生的参与包括课内参与和课外参与。课外的参与包括预习、复习、完成练习,也可以收集某主题的歌曲、收集名言、看书、记日记、记读书笔记、收集公益广告等。课内参与包括记课堂笔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默看课文、朗读课文、复述大意,也可以唱歌、背诗(文)、讲故事、讲笑话、做游戏、口头作文、表演短剧、进行辩论等等。没有学生的参与,就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语文课堂是枯燥乏味的课堂。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才能把课真正上活;才能使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得到实现;才能夯实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功;才能提高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和赏析的综合能力。为此,我在语文课堂做过以下尝试——

  读:默读、朗读,慢读、快读,单读、齐读,多人串读、学生或师生交替读、分角色读。读是常用而又实用的一种方式。抽学生读自己的作文也是不错的方法。这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作文前有一点压力,把作文写通顺、写准确、写生动从而提高写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学生读的能力。

  表演:演课堂短剧对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胆识和表演,表现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很有帮助。课堂上学生表演《唐雎不辱使命》、《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5、关心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做一个把“教育公平”落实在每一节语文课的语文教师。有的学生性格内向,有的学生有点自卑,有的学生总坐在教室里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因为传统的应试教育使许多教师常常把“学习优秀的学生”当成课堂的宠儿,而“后进生”则只好坐冷板凳。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教育平等”,我们应给每一个学生锻炼的机会:每人介绍一下自己或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家乡,每人读一句、一段课文,每人说一个比喻句、拟人句,每人说一个名人、一句名言,每人说一句成语、一句诗,每人讲一个短故事,每人出一个作文题……有时一节课就可以使许多学生甚至全班学生都有机会说一说、唱一唱,练一练自己的胆子,展示一下自己的知识能力,从而做到“为了一切学生”。

  6、注重教书、更重育人,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做一个努力集严父、慈母、良师、益友的优秀品质于一身的语文教师。由于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教师对学生如何做人这方面的影响,甚至比学生家长、学生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更大。每一节语文课都可能有德育目标、有德育渗透,只有既教书又育人,充分运用赏识教育,真正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语文科“以人为本”的特点,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如沐春风,使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又知道怎样做人——的语文教师,才是最棒的语文老师,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

  二、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三、课堂教学避免误区

  1、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四、课堂教学建议

  1、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2、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3、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 ,“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们在语文课改中的点滴感悟,从中不难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初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篇2

  新课改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让每一个困惑中的语文教师眼前一亮,看到了新的教育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的希望的亮光。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教师要对多年习以为常的课堂模式要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转变,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将发现学生的语文素养呈现出显著的提高。在课改进行的这些年中,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坚定不一地走新改之路,坚持在“改中学,学中改”。 既稳扎稳打,又大胆开拓,勇于尝试。几年的课改,可谓几多的艰辛,几多的欣喜,虽说付出了无数的汗水,但也有颇丰的收获和感受。现将课改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要求: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为了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努力做到:

  1、教师观念的转变。变课堂的管理者为组织者,改过去独霸课堂的占有者为参与者。新课改使教师真正地觉得解放了自己,走下了“讲”坛,走进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的角色,还时间于学生,学生会的不讲,书上有且一看就懂的不讲。真正落实“精讲精练”,使教师从“累”而不讨好中走了出来,真正地融洽了师生关系,开语文教学另一番新天地。

  2、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使教师们的教学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老师们也光明正大地、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研究教学方式方法,非常注重学生学法的钻研。一改过去上课“一只粉笔,一张嘴”的只注重讲授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重知识传授为重学生的发展变化,变重教师“教”为重学生的“学”,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变重统一规格教育为重差异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上课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改过去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老师讲,学生做”的老套路,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学生踊跃参与进课堂中来了,真正第一次做起学习的主人,表现在:或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学生掌握了些许学习方法,并运用它延伸到课外的学习当中去。

  最可喜的是学校中又有了“教研”的氛围,教师们又有“教研”的动力,尤其是我校与重庆巴蜀中学捆绑发展后,我校派出了大量的语文老师到巴蜀中学学习,借鉴巴蜀中学初中语文组对新课改的做法,学习了他们集体备课的先进方法,同一年级的语文教师集体先备课,再上课.这样使得教师资源共享,形成了师资的优势,教学备课时思维的优势,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个集体的大讨论和切磋.教师教研的气氛浓烈,教学方式的交流热烈,教师的教学热情再次被点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语文教学生机重现。 、新课改下,激励教师对教材正确的解读。语文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强调“工具性”,忽略“人文性”,或重视 “人文性”,淡化“工具性”,都是对语文教育的曲解。我校初中语文教师在课改中,经过备课组集体讨论,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了处理三个方面与教材的关系:①语文基础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②文本的阅读和课外延伸的关系。③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学生思想情感教育的关系。 4、在新课改下,教师行为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积累,善于借鉴,是我校初中语文教师进行新课改所依靠的有力工具。善于学习,取他人之长,使老师们新课改的理念更新;善于积累,使老师们推行新课改的方法更圆熟。善于借鉴,使老师们在进行课改时,犹如插上一双飞翔的翅膀。老师们深信: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天地,不是靠发号施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更不是靠题海战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不是靠苍白无力的说教。要让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靠的是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及娴熟的教学技能。如果缺少文化、文学底蕴,课堂语言将空洞贫乏,学生的胃口调不起来,对语文毫无兴趣。新课改,使老师们明白在当今现代化的教学中,不仅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与时俱进,而且要善于积累,善于借鉴。现代社会的教学决不是孤立存在的。

  二、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由单一变为多样化,更为多姿多彩,生动活泼。 、课改前,我校语文教师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课的模式,一讲就是整节课,是典型的“满堂灌”的方式。课改后,都在注重学情,注重班情,因势利情,因势利导上下足了功夫。变盲目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为注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因此,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增强了,兴趣激发了,积极性被调动了,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使我校近几年来的中考语文成绩有了质的提升,连续几年都位于我区的前茅。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上课时更注意方法的传授,注重学生的接受、理解、掌握和运用。讲读课、阅读课、自主学习课、探究课等课型相继走进课堂。 2、新课改,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改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模式是单一的听、记、做,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基本手段是走单兵作战式的题海战术。而现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前堤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习惯得以进一步的形成。如规规矩矩写字,清清楚楚说话,仔仔细细读书,认认真真写文,踏踏实实练习。不动笔墨不读书。怀疑善问。时时处处学语文等。

  三、在百花开放、繁荣似锦的新课改的大好局面的背景之下,也有语文教学的迷失。1、是“形而上学”。新课改,追求创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让学生动起来,于是有不同于传统的层出不穷的教法,花样迭出的课型。于是不乏有歪曲语文的做法,如形式上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美其名曰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热闹非凡的活动课,脱离教学实际,追求形式,花里胡哨,误导学生。这是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初衷。2、是否定传统。认为新课改就是敢于打破一切“坛坛罐罐”,推倒旧的从来。不重视读书、写字,不重视学法,忽视习惯的培养,忽视语言的训练。基本功不扎实,基础知识浮光掠影,一股浮躁之气充溢于教学中。这是有悖于语文的教学规律的。3、教师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效应,甚至把新课必当作一种出名的手段。针对上述现象,我们作为一名真正的语文教学者,应正视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迷失。真正领会新课改的真谛,一切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为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为了追求语文教学之道的真、善、美。我们应从新审视自己的语文课堂,从而真正地走进新课改。

  初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篇3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 “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

  “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 “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 ----“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课改过程中,我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行为,丰富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优化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也实现了自己在专业上发展和人生的成长。

    301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