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子怎么做
粽子是中国传统美食,不同地域包粽子的习俗也不同,有三角的、有四角的、有圆形的、有长形的,馅料也各有千秋。今天,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了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
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
三角粽
特色:三角粽的形状比较好看而且特别,可以制作成甜、咸两种口味,蛋黄、叉烧、蜜枣都是不错的馅料。
包法:
1、取2片粽叶,抹于水分,使两片叶尖向外,重叠平放在手中。
2、双手捏住粽叶两端,同时向内交叉重叠,折成漏斗形,然后将内侧的粽叶在漏斗内旋转1圈,再回到原来的位置,使漏斗变成圆锥形。
3、在漏斗中先插入l根筷子,再填入适量的糯米,然后用筷子向下戳动几下,将锥尖的糯米压实,不能留有空隙。
4、接着将上端多余的两片粽叶向前折叠,盖住上面的糯米,再将中间的粽叶捏紧,然后向一侧折叠压好。
5、用绳子环绕粽子两角数圈,将粽子紧紧裹住,并在顶端扎紧打结。(此步骤非常重要,如果绳子捆得不够结实,在煮制过程中粽叶会有松开的可能,这样就前功尽弃了)。
南方四角棕
特色:南方四角棕主要是以咸味粽为最大的特色,馅料相当丰富可以是腌肉、蛋黄、干贝、冬菇、绿豆、叉烧、海米、栗子等。
包法:
1、取一片较大的粽叶,对折。
2、将双层的下边向上折,用手压实。
3、将粽叶打开,填入糯米,尽量将糯米填成一个长条形状。
4、将粽叶没有米的部分折过来。
5、随即用手将叶子的两侧捏下去,之后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北方四角棕
特色:北方四角棕在北方地区非常流行,个头不是很大,为斜四角形,多以小枣、豆沙做馅,也可以适当放一些果脯蜜饯等。当然也可以蒸完全的白粽,蒸后可以直接蘸食白糖。
包法:
1、取两篇粽叶,搭在一起叠压。
2、将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3、在圆锥状的筒中装入糯米。
4、上部的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为止。
5、随即用手将叶子的两侧捏下去,之后的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牛角粽
特色:牛角粽在广东的河源等地比较流行,尖尖的像极了牛角,粽子古代的时候叫做“角黍”,这可能是和古代粽子最相像的一个品种了。
包法:
1、取一片宽大的粽叶,卷成一个圆锥状。
2、用手在圆锥筒中旋转一下,让锥筒更加细长。
3、在锥筒中填入糯米。
4、将没有米的那端,将粽叶的两侧分别向内折。
5、之后顺势将粽叶向下折,直到完全盖住糯米口为止,多余的粽叶反复折收在口上。
6、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长棕
特色:这种粽子多见广西等地,一般用粽叶包裹,粽叶非常宽大,像芭蕉叶一般,这样可以在其中放入丰富的馅心,之后用绳子捆绑,形状虽然一般,但味道绝美。
包法:
1、将粽叶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个边,用手压实。
2、叶子两端分别向中间折,用手压实后,叶子呈长信封状。
3、将糯米放入折好的粽叶当中。
4、将另外一边向下折,完全将糯米包裹住。
5、用线绳将粽子捆绑结实即可。
塔型粽子
特色:宝塔粽子主要是广东地区的特色粽子,体型庞大,可以说是粽子中的霸王粽,由于可以装非常多的东西,因此也形成了甜和咸两种口味。甜馅主要是豆沙,而咸馅则是用腌制好的鸡肉或者猪肉来做。
包法:
1、取两片粽叶十字交叉,形成一个窝状。
2、将糯米填入其中。
3、再取两片粽叶分别加入左右两边,完全把糯米包裹住。
4、再取一片粽叶,将顶部盖住。
5、之后将两边的粽叶,分别向中心折。
6、再将另外两边的叶尖向内折,用手捏住将整个塔粽翻过来。
7、用线绳将粽子对角缠好。
示范——糯米五花肉粽
食材:粽子叶、粽子绳。
粽子馅:糯米 五豆(花生米、红豆、青豆、腰豆、蜜豆) 五花肉。
做法:
1、新鲜竹叶洗干净放入锅中煮几分钟,捞出沥干过多的水分,切不能吹干水分。
2、糯米淘洗干净无需浸泡。
3、五豆提前一个晚上浸泡至软。
4、五花肉切方块,加入生抽 五香粉 盐 淀粉 油 腌制半小时。
5、将五豆倒入装有淘洗干净的糯米盆里,与糯米充分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精盐继续搅拌。
6、包的过程:取两片粽叶,对折形成封闭的漏斗样,放入一层五豆米,加入一块五花肉,最后再放一层五豆米,就可以收口了,包成有鳞有角的三角型状,最后用棕绳绑紧即可。
7、取压力锅,加入清水,清水要以最后放入粽子的量需没过粽子,半烧开后才能放入包好的粽子,盖上锅盖烧制20分钟左右,中途放气,将粽子拣出后逐个翻身再入锅煮,再煮20分钟至粽子变软即可。
端午节粽子的吃法
另类吃法一、喝热茶解腻
粽子因为多油,多吃容易腻,而且糯米又是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因此粽子吃多了会容易让人感觉到腻,食滞。不同的粽子配不同的茶,下面来看看粽子配茶的方法。
咸粽
咸味的粽子如椒盐、蛋黄等可配乌龙茶,因为乌龙茶是半发酵茶,能衬出咸甜口味的幽远口感。
白粽
如果你吃白粽子,可以搭配喝喝玫瑰花茶,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还能调理血液循环,十分宜人。
肉粽
如果吃特别油的粽子,如鲜肉、火腿、香肠等,相配的茶有普洱茶、菊花茶。它们可以去除口感上的油腻。
甜粽
清淡的绿茶和薄荷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这两种茶属寒性,适合燥热的甜腻粽。
同时,吃粽子的时候不要喝冷饮,喝冷的东西更容易让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让人感觉到滞胀。
另类吃法二、吃粽子配炼奶
东莞的枧水粽外皮清淡无味,许多人喜欢在上面蘸些蜜糖吃,不过东莞的蓝小姐告诉记者,她喜欢用炼奶来配粽子吃。把粽子切成块后,蘸上炼奶,既不容易腻,又可以让清淡的粽子变得有味道。
蓝小姐说,粽子要选用枧水粽,如果选用的是咸粽,又甜又咸的味道吃多了容易让人感觉到腻。蓝小姐说,这种吃粽子的方法容易让人联想到西式的餐点,这种中西结合的方式是她吃粽子时最喜欢的。
另类吃法三、红烧排骨粽子
一直以来粽子大多是被作为主食或甜品食用的,那么您想到过要将它做成菜吗?有达人就创意出了一款“红烧排骨粽子”,将排骨和粽子来了个新搭配。具体做法是,先将粽子煮熟后晾凉,切成大小合适的块状,煎成金黄色,再将焯过水的排骨炒香,与熬成金黄色的冰糖和葱段、姜片一起入锅炒,并加入料酒、生抽等配料炒匀,放入适量的开水焖烂,当焖至汤水浓时将煎好的粽子一起炒匀,装盘时撒上葱花和芝麻即可。在红烧排骨中加入煎过的粽子,既有红烧排骨的香浓,又有粽子的软糯,而且沾满红烧肉汁的粽子又香又黏特别好吃,绝对会为端午节的餐桌带来惊喜。
另类吃法四、蛋皮煎粽块
外面一层是薄薄的蛋皮,里面则是切成块的粽子,咬下去外面香脆,里面酥软,而且有着浓浓的粽子香味,这样的粽子像一道点心,更像一道菜。
一位刘先生介绍,可以把粽子做成一道菜式,大家一起分着吃,每人一块,在品尝粽子的美味的同时,也不容易感觉到油腻。这种粽子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把粽子切成块,然后在锅里摊开蛋皮煎好,把粽子放进去,包起来一起煎,这样就可以达到外脆内软的效果了,这样的粽子放在老远就能闻到香味。
另类吃法五、莞香茶叶助消化
除了一般的红茶,一种东莞土生土长的茶叶也利于人们在吃粽子时品尝,可以起到助消化去暑的作用。这种莞香茶叶更像一种中药,是东莞老中医刘石坚推荐的一款茶叶。
这种莞香茶叶是大岭山上一种野生的小灌木,一米多高,叶子摘下来后晒干,再加工就成了茶叶,有解暑、清热解毒、消食、降血脂、降火等作用,在吃粽子的时候配上它,有助于消化。
茶叶放进水里泡开后,有着淡淡的黄色,拿近来闻,有一种带点酸带点甜的山楂味道,有一种提神的感觉,喝进口里,淡淡的,刚好冲淡粽子的味道。花园粥城黎平介绍,这种茶叶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喝了,它满山遍野地长在大岭山的山上,许多人会把它砍回来当柴烧,而一些人则会拿来泡茶喝,在盛夏的时候可起到解暑助消化的作用。
另类吃法六、天妇罗炸粽 沾面粉炸
一听名字,就知道融合了日式做法,日式中造。天妇罗是日本炸物,大厨明哥说,看到别人炸虾炸蔬菜,他就想着不如试试炸粽,适应这个季节。煎炸物的最高境界是肥而不腻,这个很考师傅。因为糯米糖分比较大,很容易粘在一起,然后炸糊掉,但这款天妇罗炸粽一点焦的痕迹都没有。一般炸物都比较香,但会油腻,不过吃天妇罗炸粽不会,外脆内嫩的,挺新鲜的口感,原来外面用了一层面粉做的脆浆,作用就是吸油。据说一推出,无论是老人家还是年轻人,就算想减肥的美女都忍不住会去吃,因为色香味俱全。
端午节的历史起源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他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
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伤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浙江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
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辅伯嚭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嫦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百越族亦写百粤族(越粤互通),指华南越地的百越族原住民。又称为越族、古越族、越人、古越人,是泛指居于古代南方越地的古代部落。百越有许多支系,其中干越、扬越、东瓯、闽越(闽越族)、南越(南越族)等几支百越中的大族,西瓯、驹越、骆越等演变为现代的壮侗语族,如壮族、傣族、黎族等,以及越南、老挝、泰国、缅甸、印度境内的京族、岱族、佬族、泰族、掸族、阿豪姆人 等民族。 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猜您感兴趣:
2.端午节粽子图片
4.端午节粽子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