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关于学霸如何做笔记的

巩诗2分享

  你会不会抱怨孩子进入初中后语文成绩不理想?到了初中以后,突然发现“不会学习语文了”。小编经常会听到孩子反映:买了一些语文的学习资料去刷题,但是费了很多时,刷了很多题,可是考试答题还是拿不了很多分。语文课听得懂,但是要去写答案却写不出来。这道题会做,换一道照样扣分。

  有没有思考过语文学习在哪里出了问题?是方法还是方向不对,是知识有漏洞还是能力有缺陷?

  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填鸭式”的学习,只学习不思考也不会去运用,最后的结果就会变成,知识烂在了肚子里,想不起来也用不来。这时候就体现出了学会做笔记的重要性。

  如何做笔记更快更有效率

  原则一:用自己的话

  低层次的笔记是搬运,把知识由别处搬到自己的书上本子上,与我所批判的抄黑板无异;高层次的笔记是内化,消化后整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里。做笔记时,能用自己的话记下来,说明真正理解了,完成了内化;用自己的话记下来,一般很容易想起来。

  用自己的话做笔记,往往都会略后于老师的讲解或者展示。因此,重新组织语言,也是在头脑中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回放。

  原则二:精炼

  什么是精炼?篇幅小而信息量大,争取用最少的字(不一定是文字)描述最丰富的意思。

  如何精炼?不见得非得是文字,可以用一些现有的符号,甚至自定义符号,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好。

  精炼到什么程度?越精炼越好,最好只画几个符号、不写任何字,或者只写几个关键词。

  精炼有什么好处?第一,节省时间。上课是学习的黄金时段。动笔写必然分散注意力,影响听讲。写得越少,对听讲的干扰就越小。第二,节约空间。在书上直接做笔记,往往没有那么多空间,如果画得乱七八糟,必然会什么也不看清,何不节省一点是一点?第三,改善学习效果。太详细和直白的笔记,回顾时不用思考;而精炼到只有关键字的笔记,每一次回顾都相当于一次情境回放,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原则三:有针对性

  笔记应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一下子就能看到重点,不然就是抄黑板了。你已经很熟悉、永不会错的,记它何用?我倒宁愿把那块地方空出来,作为非记不可的笔记的空间。你不会的、疑惑的、易错的,当然是你笔记的重点了。

  都可以记些什么东西呢?思路、方法、线索、易错点……任何用来提示自己、引导自己思维的关键词都可以。除此之外,如果你正在备考中高考,在进行综合型试题演练时,不妨在卷子上记下自己完成每道题所花的时间、走过的冤枉路以及困惑点等等这些信息,据此认真分析的话,你就知道自己哪里薄弱以及薄弱到什么程度了。

  上述三条原则是内在统一的:“精炼”是核心,“有针对性”是“精炼”的内在要求,“用自己的话”是“精炼”的必然途径。从实践来看,用自己的话,就会本能地少写,这一少,自然就去掉了多余的成分,留下了最该关注的,也是笔记精华之所在。

  因此,我不提倡给出这种原则下笔记的范例——它应该是个性化的。这些原则的掌握和使用,核心是意识的问题,不必刻意,无需模型,意识有了,笔记自然OK!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这样做笔记,你还用抄黑板吗?

  ——戒除抄黑板,优化学习方法,从做笔记开始吧!

    4078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