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语文古代散文应该怎样学

欣怡分享

  在高中语文课程中,古代散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学生学习古代散文,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为此,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中语文古代散文学习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中语文古代散文学习方法

  一、对散文文体的再认识

  散文,自古就有。在我国古代,为了区别于韵文、骈文,凡是不押韵、不重视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统统称之为散文。按照时间的发展,散文可分为古代散文与现代散文。目前小学教材中出现的散文基本上是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通常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相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散文,是指小说、诗歌、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文章,除以抒情、议论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短评、小品、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传记等样式;而狭义的散文则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抒情、议论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小学教材中选用的散文,一般为狭义散文。这类散文依据其内容通常还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称之为叙事性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字里行间充满作者浓郁的情感,如教材中《草原的早晨》《槐乡五月》《桂花雨》《黄河的主人》《只拣儿童多处行》《月光启蒙》《望月》《灰椋鸟》《姥姥的剪纸》《安塞腰鼓》《草原》《天游峰的扫路人》等。

  另一类是以写景、状物来抒发作者感受的散文,称之为抒情性散文。这类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长,其着力点在于准确地使用能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词句上;作者往往借助具象,将文中的景或物作为具体的情感寄托,运用比兴、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这类散文教材中安排得特别多,如《小池塘》《春到梅花山》《夕阳真美》《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美丽的南沙群岛》《庐山的云雾》《荷花》《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燕子》《鸟语》《黄山奇松》《黄果树瀑布》《秦兵马俑》《音乐之都维也纳》《三亚落日》《烟台的海》《广玉兰》《夹竹桃》等。还有一类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称之为议论性散文,也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在小学教材中不多,如《最大的麦穗》。

  二、教材中的散文教学价值思考

  低年级段的教材中,大部分课文是童话、寓言、小故事、儿童诗等,但也安排了少量的散文,如一年级的《小池塘》《草原的早晨》,二年级的《夕阳真美》等。针对这些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散文,一二年级的小学生该怎样教?首先,我们在备课时要思考,不管什么体裁的课文放在低年级段,其教学目标要求应依据低年级段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去确定。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知道,低年级段的阅读教学其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因此,我们在教学低段散文类课文时,仍然把主要目标任务放在借助散文这个文本去教学生识字、写字,而不要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繁琐地分析文本内容、研究这个文体上。其次,让学生初步感知散文这个文体的课文很美,利用这种文本指导学生很好地去朗读,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这两点,就是低年级段散文教学的最主要目标。

  到了中、高年级段,阅读教学在完成保底目标识字、写字、朗读、理解词语并积累的基础上,开始逐步强化不同文体个性化的教学目标要求:在中年级段,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抓关键词句在文章中是如何表情达意的,也就是教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的,怎样把一段话写具体、写生动;在高年级段,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着重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也就是重点要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进行表达的。因此,散文教学也应当按照这样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在备课、教学时,应当更多地去思考、挖掘这篇散文自身所特有的教学价值。如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散文,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抓住这样一些教学因素:一是四字词语的大量运用,使文章的语言显得优美、明快;二是突出重点段的描写,如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用比喻、联想等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三是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使读者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正是这些有价值的教学因素隐含在课文里,所以在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好这个范本,进行教学的迁移,设计读写结合的小练笔,让学生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把熟悉的一处景物写具体、写形象。这些分布在文本中的表达方法,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很好地去把握、挖掘,并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揣摩、感悟,进而让学生学习、运用这些表达方法。

  如何分析古代散文结构

  知人论世,具体分析,是分析一篇古代散文的一般方法。那么,具体地说,作品读懂了,从哪里入手分析呢?从分析结构入手。古代散文结构一般都有三个层次:一是文体结构,二是思想内容结构,三是艺术形式结构。所谓文体结构,就是看它属于哪种文体。自从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把文章分为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的四科八体之后,文体分类日益繁细。中唐以后,骈散分道,宋代应用文体已多达几十种。而到了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则仅正统的文体就近八十种,可见文体在古代很受重视。古代散文大多遵循传统文体,所以我们分析作品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

  古代散文的题目,有自拟的,也有后人代拟的,但都标明文体,例如元结《右溪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和曾巩《墨池记》,都是“记”体。按照“记”体的格式,一般要求记叙何时何地何事,当事人,事情经过,作记原由等等,这三篇记对这些格式要求都是遵循并达到了的。它们都是先记地点,次写景物或传说,再写事情,然后写功用或影响,最后说明作记原由。可见文体格式是根据这一文体的应用需要而确定的,实质是一种抽象的一般的公式化的结构形式,对应写的内容具有框架作用。文体既有格式要求和框架作用,就会在作品的结构形式上体现出来,因此分析古代散文结构便应看清题目,辨明文体,了解它的文体结构。

  优秀的古代散文通常是作者按照自己确定的主题思想,即所谓“立意”,来写某一件事或某一问题的一个方面,也就是所谓“谋篇”。因此,一篇散文的具体结构首先取决于它的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为了把握思想内容的逻辑结构,这就要在弄懂字句、疏通章节之后,再进行抽象的逻辑分析,以便把握全篇思想内容的内在联系。比较而言,叙事文、说理文的内容结构容易分析和把握,写景文、抒情文则要困难一些。因为前者直接表现为逻辑结构,而后者则往往以具体形象或形象性手法来表达思想,并且常常具有古代抒情诗的特点,即形象的跳跃性和逻辑省略,如寓情于景、用典喻理、比兴寄托等,这就必须分析具体形象的含义,把握它们的逻辑联系。

  唐代王维《山中与秀才裴迪书》是抒情散文的名篇。王维写此文是为了约请好友裴迪在明年春天科试之后,来自己的山中别墅一游。主题思想是劝诫裴迪不要热中功名、留恋仕途,希望裴迪在仕隐的抉择上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超脱的态度。这一主题思想决定这封信的内容结构:第一段说明作者了解裴迪在这年冬天忙于温经,准备投身明年春天科试,因而不便邀请裴迪今冬同去山中别墅,只能独自归山;第二段描述自己到达山中别墅时十分想念裴迪;第三段约请裴迪在明年春天务必来山中同游。它的第二段和第三段,都是著名的写景抒情文字: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麦陇朝,斯之不远,傥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第二段分三个层次。“北涉”二句概括途中情景,突出明月,寓有兴意,显出清高独往,“夜登华子冈”九句,即景抒情。登华子冈,便到达此行归宿的目的地,也就是本来希望裴迪同来的山中别墅所在地。登冈夜望,一派冬天月夜的山村景象。寒冬天气,山里更冷,作者点出“寒山”“寒犬”,但主要却不写冷。“辋水”四句写山水夜景,显示出一种空旷寂静的意境;“深巷”四句写山村田园,渲染一种单纯朴素的情调。

  作者对这惬意的环境和理想的归宿,内心满足,精神怡悦。“此时”五句写沉思和回忆。点出“独坐”,说明僮仆并不理解他此时心情;而曾经与他一起在此地同游赋诗的好友裴迪,此时却不能同来,要忙于温经科试。在这缺少知己的孤独惆怅之中,既有对好友的思念和关切,也有不同道的遗憾。因此,第三段便以暂时的遗憾心情写明春邀请的希望,所以说“当待春中”。“草木”六句是描写山中春天景象,生气蓬勃,自由自在。然而这只是作者所喜爱的山中春色,对于裴迪则未必了解。所以反问一句:“到那时候,你果真能来山中共游吗?”这就是说,明春科试你榜上有名也罢,不幸名落孙山也罢,你还会有兴致来欣赏山中春色吗?其含意是希望裴迪摆脱仕途功名的束缚,无论考中不考中都一定来山里共游,所以说裴迪是“天机清妙”,能够理解山中闲游的“不急之务”的“深趣”。可见这一段的邀约,实质是希望裴迪隐逸超脱。

  总起来看,此信主题思想的逻辑结构是,因为裴迪要温经考试,与自己志趣发生分歧,使自己失去一位同道好友,感到孤独,深为思念,更觉抱憾,但希望裴迪终于能对仕途清醒超脱,重归清高隐逸的道路。但由于作者以独归和邀约同游山中为主题,态度委婉,表现含蓄,不直接以逻辑语言表达,因此必须分析它的具体写景抒情的形象,把握它的逻辑联系。由此也可看到,它的思想内容的结构决定它的艺术形式结构,而它的艺术形式结构是它的思想内容结构的具体表现。

  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是由作者依据主题思想的需要,进行选材、剪裁和安排而完成的。分析一篇散文的艺术形式结构,实质是具体分析它的选材、剪裁和安排。例如上述王维的信,选材是裴迪温经,自己独归,途中所见,山中所见,思念裴迪,想像春景,提出邀约。其中着力加工的题材是山中所见和想像春景。但是,凡所选材,都作详略曲直的适当处理,置于恰当地位,结合成思想清楚、重点突出的层次段落,而完成整体结构。试再比较下列三文:

  《右溪记》

  主题:记叙修筑右溪

  主题思想:批评埋没材用,呼吁发挥材用

  首段(所在):点出右溪无名

  次段(景观):重在泉石幽趣

  三段(功用):感慨无人赏爱

  末段(缘由):作记以示来人

  《醉翁亭记》

  主题:记述亭名“醉翁”用意

  主题思想:发挥与民同乐思想,寄托乐而无逸情怀

  首段(所在):点出取名用意

  次段(景观):概写四时景观

  三段(功用):可供官民同乐

  末段(缘由):点出醒时作记

  《墨池记》

  主题:记述古迹墨池

  主题思想:批评虚夸作风,倡导踏实学风。

  首段(所在):直接说明所在

  次段(景观):指出古迹不实

  三段(功用):强调不由天成

  末段(缘由):讽谕宣扬不当

  上文说过,这三篇都是“记”体,文体结构大致类同。但由于主题和主题思想不同,它们的侧重不同,选材、剪裁、安排便也不同。《右溪记》借修筑右溪以感慨卑微良材埋没不用,因此记其所在时,点出右溪原是道州城西近边一条无名小溪;描写景观,则着重写小溪水石的自然形态,表现天然情趣,突出素质优美。《醉翁亭记》借为亭取名而抒写与民同乐、乐而无逸的志士仁者胸襟,因此记其所在之后,直接说明自己为当地太守身份和取名“醉翁”的用意;描写景观,则着重写亭中所获山水乐趣,表现亭的位置适当,突出朝暮四时的自然变化的景象。

  而《墨池记》则借抚州学校修筑相传为东晋王羲之学书的墨池古迹,批评这种虚夸作风,倡导儒家道德文章并重的踏实致成的学风,因而记明所在之后,并不写景,直接指出墨池传说荒诞不经,不符史实,重在事理考证,进行议论发挥,它们剪裁题材各按主题思想需要,一在突出素质优美,一在写出乐趣,一在议论事理。而安排则由上表可见,既符合记体格式框架,更各有自己的主题思想逻辑,而落实于选材、剪裁、安排所结合成的整体结构。

  怎样学习高中语文古文

  一、 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二、 正确断句。古人写文章没有标点符号可用,因此,如何断句直接影响着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断句须注意以下几点:理解关键词语,判断词与词之间关系;了解一定的古代文化赏识;掌握文中对话、转述、引用的规律;根据句首和句尾的词语以及句中的惯用语进行判断。

  三、 学会正确的翻译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忠实原作,字字敲定,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补充省略的部分;调整语序;适当增减。

  四、 反复诵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诵读可以培养语感,达到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此外,古文很讲究内在的韵律和节奏,反复诵读可以充分领略作品的音乐美,提高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1.高中语文散文教法

2.高中生如何学习语文

3.高中语文古代诗歌的表达手法归纳

4.怎么学好高中语文知乎

5.高中生如何学好语文

    3819788